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批评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也就是引导人们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就需要文学批评家有更高的美学素质、人文修养和优秀的审美能力,并且敢于做一种价值判断,对那些艺术质量差、价值观有问题的文学作品,要敢于批评,敢于亮剑。美国文学评论家韦勒克说:“价值问题置之不顾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和分析任何艺术作品。”文学批评的一个很重要功能,就在于具有否定意义,也就是去伪存真,为比较优秀的作品留存余地,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文学史上那些优秀的批评家之所以优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敢于裁断,敢于批评,他们走在公众前面,对公众的阅读发挥指导作用。当代文学批评为什么缺乏公信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批评没有价值判断,或缺少价值判断。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有两个,一是批评家本身就没有价值判断的能力。由于学养有限,趣味不高,视野狭隘,很少阅读国内外文学经典,所以,一看当下作品满眼都是经典,处处都是大师。更有甚者,价值错位,思想混乱,没有基本的审美趣味,无法承担起引领健康阅读的职责。二是批评家陷于人情伦理,甚至金钱伦理的漩涡而无法自拔。他们明明知道作品很差,但由于人情的因素,或者有了金钱介入,就违心地唱赞歌。这类批评家,确实是需要反省的。一个批评家,应该坚持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能够对作品进行严谨细致的分析并正确的评价。对此,美国批评家威尔逊说,从历史的和生平的角度出发,在演绎文学作品时,不论探求多么全面彻底,我们都必须准备尝试评估,而且还必须能够识别优劣,分辨一流与二流。否则就根本不是撰写文学批评,而仅仅是文学文本里反映的社会史或政治史,或者着眼于过去时代的心理个案记录。“评估”“识别优劣”,是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最根本素质和起码的专业精神。如果没有价值判断,就不是合格的批评家。(摘编自杨光祖《没有价值判断,就不是合格的文学批评》)材料二:16,文学批评如何重拾公信力?这是当下文学批评界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从批评的素养、观念、语言入手,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批评家的素养是很多作家都关注的问题,这表现在批评家的真诚上。有的批评家过于“自信”,经常用一些“大词”对作品进行判断,动不动就“里程碑”“史诗性”“开创性”等。有的“专业批评家”喜欢出席名目繁多的作品研讨会,不太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发言。有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就不满意,或以某种不变的观念去衡量所有的作品。这就是因为缺乏一种批评的真诚。真正的文学批评,是通过分享人类内在的精神生活,来表明自己的存在,是通过对作家想象力的呈现,来阐明文学作为生命世界所蕴含的秘密,并表达批评家作为审美个体的独立。作家和批评家就像铁路路基上面两条并行的铁轨,它们都有自己的延伸,都有各自的负载,它们虽然永远也不会重叠,但共同承载着文学这个列车。与批评主体素养密切相关的是批评观念。素养是观念的表现形态,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观念。以对话形式展开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其表层特征是言说者与受话者的语言交流,深层内涵则是言说者与受话者的审美旨趣、表达方式、价值观念的互动。优秀的批评家是批评活动中对话情境的成功构建者,他必须具有平等意识,才能有效地进入作品人物与作家的内心世界,才能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新的审美天地,才能使自己的批评穿过文字抵达历史、现实或人性的高度。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家可以放弃自身的学术品格、价值判断和社会使命,而是要发挥批评主体的人格力量,遵循文学批评发展的规律,保持独立的审美判断和理性思辨精神,不断超越个体的局限,使文学批评呈现出不可替代的魅力。否则批评者就无法进入作家与作品深处,也无法拨开笼罩在读者心头的疑惑,对话也就成为空话。而对话能否很好开展,批评语言是关键。批评语言是批评观念传递的媒介。批评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批评观念的表达。要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那些优秀的文学批评总是通俗、清晰、灵动,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比如钱钟书这样评说南宋诗人的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不比记生字、记数目、记事实等偏于理智的记忆。后面的一种是死记忆,好比在石头上雕的字,随你凿得多么深,年代久了,总要模糊消灭;前面的一种是活记忆,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还有许多这样能让人“感动”的批评家,比如鲁迅、李健吾、宗白华、朱自清、朱光潜、傅雷、汪曾祺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语言也是一种批评观念。(摘编自明飞龙、王园园《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文学批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学批评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美学素质、人文修养和优秀的审美能力,无法引发读者共鸣,文学批评工作就无从开始。B.批评家自身缺乏价值判断的能力,或受到人情、金钱因素干扰,16,缺乏起码的专业精神,导致当代文学批评缺乏公信力。C.具有并敢于坚持自己的审美趣位,对作品的优劣做出细致分析和正确的判断,是一个合格文学批评家所应具备的素质。D.真正的文学批评通过引导人们探求文学世界的秘密,来表达批评家作为审美个体的独立性,这也体现了批评家的真诚。【解析】 A项,“文学批评家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B项,“批评家自身缺乏价值判断的能力,或受到人情、金钱因素干扰,缺乏起码的专业精神,导致当代文学批评缺乏公信力”。强加因果,选项中所说的两个原因是当代文学批评“没有价值判断,或缺少价值判断”的原因。D项,“真正的文学批评通过引导人们探求文学世界的秘密,来表达批评家作为审美个体的独立性,这也体现了批评家的真诚”。属于逻辑混乱,该句将“文学批评”“审美个体的独立性”“批评家的真诚”生硬融合。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真正的文学批评,是通过分享人类内在的精神生活,来表明自己的存在,是通过对作家想象力的呈现,来阐明文学作为生命世界所蕴含的秘密,并表达批评家作为审美个体的独立”可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作家普遍关注批评家的素养问题,对那些“不是举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的缺乏真诚态度的批评,往往置若罔闻。B.批评家的平等意识是文学批评拥有不可替代魅力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家要放弃作为审美个体的独立性。C.批评家要进入作家与作品深处,才能进行有效对话;自以为是的批评家是不可能在批评实践中成功建构对话情境的。D.优秀的文学批评应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道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共鸣,自然而然接受其中的道理。【解析】 “……往往置若罔闻”,表述错误,材料二第二段只是说批评家的素养是很多作家都关注的问题,却并没有提出对那些“不是举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的缺乏真诚态度的批评,往往置若罔闻。故属于无中生有。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B )A.文学评论大家茅盾先生尝试运用各种视角来表达对作家和文本的认识,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学理论的元素都在他的文字里有所体现。B.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对果戈理《与友人书简选》一书提出批评,指出“书里散发出来的不是真理,而是对死亡的病态的恐惧”。C.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微博发文,宣布李子柒刷新了“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纪录,人民日报点赞李子柒活出了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D.文学批评家李健吾说过:“批评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不在自己具有术语水准一类的零碎,而在于具有一个富丽的人性存在。”16,【解析】 材料一最后一段说“评估”“识别优劣”,是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最根本素质和起码的专业精神。如果没有价值判断,就不是合格的批评家。其观点是:文学批评要敢于进行价值判断,没有价值判断,就不是合格的文学批评。A项,“文学评论大家茅盾先生尝试运用各种视角来表达对作家和文本的认识,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学理论的元素都在他的文字里有所体现”,只是强调茅盾进行文学评论的方法,缺少价值判断。B项,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对果戈理《与友人书简选》一书提出批评,指出“书里散发出来的不是真理,而是对死亡的病态的恐惧”。“别林斯基对果戈理《与友人书简选》一书提出批评”属于价值判断。C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微博发文,宣布李子柒刷新了“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纪录,人民日报点赞李子柒活出了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微博发文不属于文学评论,也没有价值判断。D项,文学批评家李健吾说过:“批评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不在自己具有术语水准一类的零碎,而在于具有一个富丽的人性存在。”这只是表明批评家是独立的审美个体,没有价值判断。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__示例:(1)论证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以问句开头,引出论题,接下来分别从批评的素养、观念、语言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途径。(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批评家错误和正确的做法进行对比,论述了批评家真诚的重要性。运用举例论证,以钱钟书评说南宋诗人的语句为例,论述批评语言要通俗、清晰、灵动。比喻论证,将作家和批评家比成两条并行的铁轨,来论证批评家作为审美个体的独立性。__【解析】 首先,论证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开头以“文学批评如何重拾公信力?”这样的问句开头,引出论题,接下来第二段说“批评家的素养是很多作家都关注的问题,这表现在批评家的真诚上。”第三段说“与批评主体素养密切相关的是批评观念。”第四段说到“而对话能否很好开展,批评语言是关键”,分别从批评的素养、观念、语言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途径。其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第二段先是运用对比论证,说到有的批评家过于“自信”,有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就不满意,或以某种不变的观念去衡量所有的作品。这就是因为缺乏一种批评的真诚。将批评家错误和正确的做法进行对比,论述了批评家真诚的重要性。此外还有运用举例论证,“比如钱钟书这样评说南宋诗人的忧国情怀”,以钱钟书评说南宋诗人的语句为例,论述批评语言要通俗、清晰、灵动。最后还有比喻论证,“作家和批评家就像铁路路基上面两条并行的铁轨,它们都有自己的延伸,都有各自的负载,它们虽然永远也不会重叠,但共同承载着文学这个列车”。将作家和批评家比成两条并行的铁轨,来论证批评家作为审美个体的独立性。5.当下,文学批评应如何建立与作家、读者间的良性关系?请结合材料提出几点建议。(6分)答:__示例:(1)文学批评要敢于进行价值判断,对读者的阅读发挥指导作用。16,(2)提升批评主体素质,对待作品和作家要真诚。(3)在批评中努力构建与作家、读者平等的对话情境,也要保持人格独立。(4)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批评的基本准则,批评语言要通俗、清晰、灵动。__【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评估”“识别优劣”,是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最根本素质和起码的专业精神。如果没有价值判断,就不是合格的批评家。可以概括出文学批评要敢于进行价值判断,对读者的阅读发挥指导作用。其次,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批评家的素养是很多作家都关注的问题,这表现在批评家的真诚上。”“这就是因为缺乏一种批评的真诚”,可以概括出要提升批评主体素质,对待作品和作家要真诚。接着,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与批评主体素养密切相关的是批评观念。素养是观念的表现形态,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概括出要在批评中努力构建与作家、读者平等的对话情境,也要保持人格独立。最后,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要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那些优秀的文学批评总是通俗、清晰、灵动,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概括出要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批评的基本准则,批评语言要通俗、清晰、灵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织补人聂鑫森当下的城里人,还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吗?没有!人们生活普遍富足,衣食无忧,衣服稍旧、款式稍过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扔了。但也有舍不得扔的,比如高档的毛料西装、手工刺绣的旗袍,还有具有某种纪念意义的上了年岁的衫、裙、裤、褂,或被烟头烧了个洞,或不小心被锐物剐出裂痕,或出现几个虫眼,这就得去找织补人修破如新或修旧如旧。织补人不需要开店设铺,只需摆一个小摊,或在百货商场的大门旁,或在人来人往的街道、广场边。在旧时代,这个行当叫“缝穷”,干此营生的是穷人家的中老年妇女,为那些没有家眷的老少光棍儿缝补破衣烂裤,也就是打补丁,赚一点儿可怜钱。而现在的织补人,小洞细眼,是用与原衣物同色同型号的线织上去,不留任何痕迹;破损处大的,要用同色同型号的布料,剪出适当的面块嵌入,然后再在接缝处合经合纬地织补,一如原物。在株洲百货商场大门内侧的右边,就有这么一位织补人甄法嘉。他不是女性而是男人,他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个未成家的小伙子!小平头,瘦高个,眉淡目俊,十指细长柔软。他是服饰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到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去任职,却偏偏选择当自由的织补人。他的父母是乡下的裁缝,甄法嘉自小就喜欢穿针引线。父亲问他:“你怎么喜欢当织补人?”他说:“学校有这门课,我学得也很用心。”父亲又问:“碰到老同学你不难堪吗?”16,他一笑:“凭手艺吃饭,不丢人!”甄法嘉的行头很简单,一条小板凳,一个手提工具包(里面放着针、线、布块、木绷子)、一个可折叠的纸板广告牌。广告牌上端写着“织补人甄法嘉”,两边各写一句话,右边是“织补小漏洞”,左边是“不留大遗憾”;中间是根据布料纹理所定的价目表,每织补一处,平纹三十元,斜纹四十元,反纹五十五元,特殊布料和工艺的另议,并承诺凡他经手织补的地方,一年内保证不破。一眨眼,他当织补人三年了。他不仅手艺好,而且待人有礼貌,收费公道,生意一直不错。除去租房和日常开支之外,每月还略有盈余。顾客送来活计,有当面等着他完工的,也有隔些日子再来取的。还有不是顾客的,但对一个小伙子用木绷子绷在破损处操持针线很好奇,便蹲在旁边看,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他一边干活儿,一边答话,满面春风。甄法嘉发现有一个留短发的中年大姐,隔三岔五要在他摊子前待一阵。于是,甄法嘉忍不住问:“大姐,你贵姓?”“不敢,我姓刘。没打扰你的工作吧?”“没有。欢迎你提意见。”“我想问,缂丝之类织品,你可以织补吗?”“应该可以。”“做好的旗袍,再在上面绣出图案的,有了破洞怎么织补?”“先用原色布料织补好破洞,再在上面依原样补绣图案。”“你还会绣花?”“见笑。手艺还算过得去。”刘大姐点点头,说:“我祖母留下一件从未穿过的苏绣旗袍,可惜被虫蛀了十几个小洞,我明日送来,请你织补。祖母虽然过世了,但我要留个念想。”“谢谢刘大姐照顾我的生意!”这件旗袍用料是杭州产的紫缎,绣的是淡雅的白玉兰花。刘大姐送来后,当场要付工钱。甄法嘉却不肯预收工钱,说:“按我的惯例,一律是顾客取货、验货后,满意了再付款,刘大姐也不例外,五天后来取衣服的时候再付工钱吧。”第五天,刘大姐没来取织补好的旗袍。又过了五天,刘大姐仍未见踪影。甄法嘉的父亲忽然从乡下打手机来说:“法嘉,你娘病了,她很想念你,快回来吧!”甄法嘉为了难:“爹,我理应回来,但有个顾客约好了来取货,却没来,我要等她,怕她找不到我着急。我不能失信于人。”又过了十天,刘大姐来了。刘大姐把旗袍认认真真看了几遍,脸上浮满赞赏的笑意,说:“你叫甄法嘉,谐音是‘针法佳’,果然名不虚传。”说完,赶忙付工钱,还特意多付了一百元作奖励。16,甄法嘉执意退回一百元,说:“谢谢你。但我决不能多收一分钱!”刘大姐说:“你很实在。”接着她拿出她的工作证,让甄法嘉看了后,说:“我是古代纺织品博物馆的,馆里有不少古代的衣、帽、袍、褂、帷、帘,有的破损了。这些日子我考察你的手艺不错,人品也好,想请你到敝馆去织补,时间会很长。如果你同意,现在就去。”“刘馆长未能按时来取旗袍,也是考察的一项内容吧。”刘馆长脸一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刘馆长,十五天前,我就需要回乡下去探望患病的娘,因为要守约等你,我没走。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赶快回去陪娘,侍奉汤药。”刘馆长一愣,说:“对不起,耽误了你回去照顾母亲,请你见谅!”甄法嘉淡然一笑,说:“刘馆长,你客气了。”“小甄,你放心去吧,待多少日子都不要紧。我和我的同事,在馆里等着你!”……好多日子过去了,甄法嘉没有来博物馆报到,也再没在百货商场设摊。听说,他到另外一个城市当织补人去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作者开篇设问,自问自答,强调现在衣食无忧的城里人极少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引发读者对织补人存在价值的思考。B.小说结构完整,情节单纯,夹叙夹议。叙的是织补者的个人选择、价值取向等;议的是行业释义,何谓“缝穷”,何为织补。C.在甄法嘉简单的行头里,作者着重介绍了广告牌上的字,强调了小说人物的职业、姓名和价值,展现了人物的诚信无欺。D.小说在描写甄法嘉和刘馆长的对话中,展现了甄法嘉德美技高的形象特征。结尾看似闲笔,却突出了人物的初心坚守。【解析】 “叙的是织补者的个人选择、价值取向等;议的是行业释义,何谓‘缝穷’,何为织补”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是“叙的是行业释义,何谓‘缝穷’,何谓织补;议的是织补者的个人选择、价值取向等”。7.文章画线句在表情达意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一眨眼,他当织补人三年了”,作者一笔带过“三年”的漫长时间,在内容上写出甄法嘉对自我职业选择的坚守。B.“手艺好”“人品好”“收费公道”,多重特征的列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甄法嘉精湛技艺和职业品德的赞美。C.在生活普遍富足的城里做一个织补人本应生意冷清、生活艰难,甄法嘉却能“生意一直不错”,主要原因在于他收费公道。16,D.织补人甄法嘉对有些不是顾客却好奇的旁观者的提问也是满面春风地回答,作者意在肯定他的彬彬有礼、温和耐心。【解析】 “主要原因在于他收费公道”错误,从文中来看,甄法嘉却能“生意一直不错”的原因应该是多重的,如“手艺好”“人品好”“收费公道”,并没有点明主要原因是“收费公道”,结合下文的情节来看,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他的手艺和人品。8.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特征,试从文中找出两处精彩的人物语言来分析甄法嘉的人物形象。(4分)答:__示例:①喜爱织补手艺,有职业自信:父亲担心他做织补人碰到老同学会难堪,他坚定地回答“凭手艺吃饭,不丢人”。②诚实守信,有职业操守:刘馆长故意迟到十五天来取旗袍,他解释“因为要守约等你,我没走”……__【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文中甄法嘉的语言,然后分析他的形象。如文中父亲问甄法嘉怎么喜欢当织补人的,他说“学校有这门课,我学得也很用心”,可见他对织补手艺的喜爱;如父亲担心他做织补人碰到老同学会难堪,他坚定地回答“凭手艺吃饭,不丢人”,可见他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如当刘大姐要当场付工钱时,甄法嘉却不肯预收工钱,说:“按我的惯例,一律是顾客取货、验货后,满意了再付款,刘大姐也不例外,五天后来取衣服的时候再付工钱吧”,可见他坚守原则;如当母亲生病父亲要求他回家看望母亲时,他为难地说“爹,我理应回来,但有个顾客约好了来取货,却没来,我要等她,怕她找不到我着急。我不能失信于人”,一直等到刘大姐来,可见他诚实守信,有职业操守。9.作家杨晓敏认为“小小说也要注重文化品格,注重文化底蕴”,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聂鑫森对文化品格和文化底蕴的注重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__示例:①人物方面,织补人甄法嘉是一个具有“诚信守约”“初心坚守”“礼貌待人”“愿隐于野”等品格特质的现代青年,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正契合民族文化意图塑造的优质文化人格;②情节(题材)方面,无论是讲述甄法嘉坚守织补的故事,还是在情节的发展中引入博物馆馆长的故事,作者都意图在叙事中诠释现代人在坚守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文化品格;③主题方面,小说无论是肯定青年手工艺人遵从内心的择业观和“愿隐于野”价值观,还是关注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契合了民族文化品格中向来肯定赞扬的价值观和注重传承的文化观;④语言方面,作品中“敝馆”“缂丝”等词语书卷味儿、文化味儿浓,对“缝穷”、织补等阐释精准,字里行间都足见作者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__【解析】 文化品格的核心是民族文化在其起源和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维模式、思维价值取向,表现为积极开放或消极保守,兼收并蓄或排斥异端。如文中的甄法嘉是服饰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却选择当自由的织补人,他“手艺好”“人品好”“收费公道”16,,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甄法嘉精湛技艺和职业品德的赞美,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正契合民族文化意图塑造的优质文化人格。小说主要叙述了甄法嘉的人生选择,他坚持做一名自由的织补人;同时也引入了博物馆刘馆长坚守古代纺织品修补的故事,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的是行业释义,何谓“缝穷”,何谓织补;议的是织补者的个人选择、价值取向等,作者通过叙述他们的故事,意在诠释现代人在坚守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文化品格。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如小说在描写甄法嘉和刘馆长的对话中,展现了甄法嘉德美技高的形象特征,结尾甄法嘉没有去博物馆报到,仍坚持做自由的织补人,突出了他的初心坚守。这体现了他的遵从内心的择业观和“愿隐于野”的价值观,他的个人选择和价值取向都契合了民族文化品格中向来肯定赞扬的价值观和注重传承的文化观。文中多处出现具有文化底蕴的词语,如“缝穷”“营生”“家眷”“缂丝”“见笑”“敝馆”“侍奉汤药”等词语书卷味儿、文化味儿浓,字里行间都足见作者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副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总督王琼劾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16,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解析】 “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入沙河堡”是小王子的具体行为,之间不断开,排除B项;“移延绥”,前面省略主语,之前断开,排除C、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B.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使,掌管民政,明时因需设置经略之职。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D.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解析】 “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错误,赞,应为“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大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B.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解析】 “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错误,原文为“雄及副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是因兵败而被总督王琼弹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4分)译文:__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__(2)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4分)译文:__16,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__【解析】 (1)“吠盗”,犬吠叫驱赶盗贼;“奚”,什么;“听”,准许,成全。(2)“绾符”,掌握兵符;“着有”,建有;“足尚”,值得推崇。14.联系全文,概括杭雄成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的原因。(3分)答:__示例:①杭雄冲锋陷阵,敢于拼杀;②皇帝赏识、大臣推荐;③为官清廉正直,有“清节”之誉。__【解析】 “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意思是“杭雄承袭这一职务,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即杭雄冲锋陷阵,敢于拼杀;“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意思是“由于尚书杨一清的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击将军”,即皇帝赏识、大臣推荐;“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意思是“彭清、杭雄清廉的节操,这又是最优秀的吧”,即为官清廉正直,有“清节”之誉。【参考译文】杭雄,字世威,世代担任绥德卫总旗。杭雄承袭这一职务,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正德七年,杭雄进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四川围剿贼寇,随即守备西宁。由于尚书杨一清的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击将军。他跟随都御史彭泽经营治理哈密,偕同副将安国在岢岚大败敌军,于是进升为都督佥事。改任参将,又升为都督同知,统领边兵在西内操练。武宗巡幸宣府、大同时,杭雄是随从,随即被授为大同总兵官。嘉靖初年,朝廷要淘汰传奉官,杭雄本应降职,因他正在防守边境,便被任命为代理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带领一万余骑兵进入沙河堡,杭雄击退了他们。不久,大军再次到来,杭雄抵御不住,请求免职而未被允许。他被调往延绥,任后军都督府佥书。嘉靖三年秋,土鲁番侵犯甘肃,皇上诏令尚书金献民督师,命杭雄佩带平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以往列侯出征,才佩带大将军印,而没有给都督佩带大将军印的先例,现在却特意让杭雄佩带大将军印。他们刚刚赶到,敌军已经被击退,而杭雄也因此世代作锦衣千户。班师之后,他又出外镇守宁夏。吉囊大军入侵,总督王宪命杭雄等出兵打败了他们,杭雄进升为都督同知。敌寇八千骑兵乘着水面结冰进犯宁夏。杭雄及副总兵赵镇率军抵御,前锋深陷埋伏之中,杭雄等都战败。总督王琼弹劾他,他因而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去世。杭雄敢拼敢战。他曾率数名骑兵巡边,敌寇成群而至。杭雄等于是下马积鞍为垒,跪下射击。敌寇退走,他解开衣服,发现腋下凝血,才知自己被飞箭射中。武宗在大同时,见杭雄的毡帷十分破旧,说道:“老杭竟贫穷成这样子。”敌寇到来,皇上打算亲自率军迎击。杭雄拉住马劝谏道:“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皇上大笑止步。杭雄年少时在延绥巡抚行台供职,他升职之后,每当到行台议事时,都不敢正席而坐,并说:“这是我当年供职的地方。”16,正德、嘉靖年间,西北的名将,马永之下便是杭雄了。评说:时代太平,那么将才的谋略就没有办法体现。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彭清、杭雄清廉的节操,这又是最优秀的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田九判官杜甫崆峒使节①上青霄,河陇降王款②圣朝。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③。陈留阮瑀④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注】 ①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讨安禄山时,任命田九为御史中丞、行军司马。②款,叩。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叩塞门来服从,明皇诏翰应接。③嫖姚,原指霍去病,此借指哥舒翰。④阮瑀,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曾烧山请他效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首联起势高远,“青霄”二字语义双关,既指崆峒山之高峻,也指哥舒翰之战功非凡。B.颔联表面以宛马食苜蓿而肥喻霍去病,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为后文张本。C.颈联与题目照应,“陈留阮瑀”这一典故,说明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D.尾联承接颈联,在指出判官田九举荐之功之外,也非常明显地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解析】 “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错,尾联明确地称赞田梁丘善于发现、推荐人才,杜甫希望田梁丘也推荐自己。所以,尾联中诗人不是希望田九退隐,而是希望田九也能推荐自己。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__示例:通过称赞哥舒翰,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通过描述哥舒翰的部下人才济济,表达对友人善于发现、推荐人才的赞许;通过写赠诗,表达自己对得到推荐任用的期盼和建功的渴望。__【解析】 首联,赞美哥舒翰之战功非凡,颔联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诗的前四句暂不提田本人,而是通过称赞哥舒翰,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颈联的意思是谁的水平能与高适争高低,田梁丘早早推荐了他。借用“陈留阮瑀”典故,称赞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尾联写哥舒翰部下靠您田梁丘的举荐而人才济济,我怎么能只想着退隐呢?诗人通过描述哥舒翰的部下人才济济,表达对友人善于发现、推荐人才的赞许,由此表达自己对得到推荐任用的期盼和建功的渴望。16,(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潦倒新停浊酒杯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往往取酒还独倾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一尊还酹江月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一开篇,就用“__元嘉草草__,__封狼居胥__,__赢得仓皇北顾__”的历史事实,告诫朝廷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龚自珍的“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等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解析】 画线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运用了借代修辞。A项,运用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B项,运用拟人,“不知心里事”把“山月”人格化;C项,运用借代,“桑梓”借代家乡;D项,运用夸张,“深千尺”夸张潭水之深。19.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B )A.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16,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解析】 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A项,特殊含义;B项,特定称谓;C项,引用;D项,表示讽刺、否定。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3分)答:__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__【解析】 第一处结构混乱,“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中途易辙,应把“自”提到“中国”前面;第二处语序不当,“发扬和传承”逻辑顺序错误,应改为“传承和发扬”。(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一般动物血液被制作成血豆腐,是理想的补血佳品。鸡血、鸭血和猪血是我们常见的食材,适量食用,好处多多。动物血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鸭血中含有39.6毫克铁,相当于13个100克猪瘦肉中的含铁量。其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__①__,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__②__,每100克鸡血的热量达到205千焦,猪血中含有230千焦,猪瘦肉中含有598千焦热量。由此可见,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不仅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而且也能减少热量摄入。动物血还是网传的“清肺”偏方。猪血、鸭血中的血浆蛋白能结合侵入机体的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从而减少胃肠对它们的吸收,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但消化道和肺部是互不相通的,__③__。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__示例:①为身体补充所需的铁;②动物血是低热量食材;③吃血豆腐并不能清肺__【解析】 第一空,前面说鸭血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后面说“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可见是说食用鸭血能“为身体补充所需的铁”;第二空,后面说“每100克鸡血的热量达到205千焦,猪血中含有230千焦,猪瘦肉中含有598千焦热量”,这是将食物中的热量进行对比,说明动物血热量低;再联系“由此可见,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可知应写“动物血是低热量食材”;第三空,前面说动物血还是网传的“清肺”偏方,然后分析动物血能结合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但是“消化道和肺部是互不相通的”,可见“吃血豆腐并不能清肺”。22.请结合材料,用三个三字短语分别概括适量食用动物血的益处。(5分)16,答:__补充铁(能补铁)、助瘦身、清肠胃__【解析】 题目要求用三个三字短语分别概括适量食用动物血的益处。首先分析文段结构,第一段是总领段,然后分别用三个段落介绍其好处,考生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来概括即可。结合“动物血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鸭血中含有39.6毫克铁,相当于13个100克猪瘦肉中的含铁量。其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可概括为“能补铁”;结合“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不仅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而且也能减少热量摄入”可概括为“助瘦身”;结合“猪血、鸭血中的血浆蛋白能结合侵入机体的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从而减少胃肠对它们的吸收,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可概括为“清肠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有的时候有这么一种感受,当你谈论起其他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很远;可是当谈起诗词的时候,一瞬间我们就变得很近。”班级将举办读书会,请以“我们与古诗词的距离”为主题,结合你之前所学过的诗歌,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 根据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写一篇发言稿,应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具体的情境,即班级读书会;其二,特定的身份,即学生身份;其三,写作的文体,即发言稿。主题为“我们与古诗词的距离”,应抓住其关键词“距离”,根据材料所给的白岩松的话,可以把“距离”阐释为两层涵义:其一是我们本身与古诗词的距离;其二是古诗词拉近了我们与他人的距离。既要说明古诗词对我们的影响,更要说明古诗词对我们与他人的影响。考生在写作时,应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体现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和思辨性的见解。构思角度1.情感纽带,共同记忆。从古诗词的记忆与我们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我们从小就接受古诗词的熏陶,三岁小儿就能随口朗诵,它不仅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是你我童年的共同记忆。2.文化传承,精神符号。从古诗词的内涵与我们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古诗词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的符号。3.重温经典,诗意人生。从古诗词的流传与我们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拉近了古诗词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才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只有重温经典,能让你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舒缓心情,追寻诗意人生。【学生范文】诗不远人,加沐微阳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16,大家好!正如泰戈尔曾言:“诗的词句含着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的音乐。”诗不远人,在生活中,我们的情感万千,但总有一两句诗能够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很荣幸在此与大家分享关于“我们与古诗词的距离”的感想与心得。诗歌是彼岸客,远自千古而来,赐予你我最初的启蒙。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而诗歌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从牙牙学语时,你我便体会到诗歌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魅力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寥寥数语,自然风景油然而生。童稚的话语,吟咏着这千年而来的文字。诗歌,不是“仙女”“圣女”,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凡女,它用精练的词句,给予我们最初的文化享受,留下共同的记忆。诗歌是一种精神纽带,体现着社会风情。白岩松曾说:“有时候有那么一种感受,当你谈论其他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很远;可是当谈及诗歌的时候,一瞬间,我们就变得很近。”诗歌抒发的人文情愫,让你我共同体味那些平仄间的情感,感悟人生的真谛。感受着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沉醉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处世淡然,体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诗歌,从表层看,它是一种文化载体;从深层看,它更是一种精神纽带,维系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人文情怀。倘若没有那些诗歌的存在,我们将少了许多情感共鸣,生活也少了好多诗意。诗歌承载着浓厚的情感,穿越历史的长河,缩短心灵的距离,为你我演绎出高山流水般的心灵交融。诗歌是一种民族文化,你我都有责任继承与弘扬。如贝多芬所言:“伟大的诗,是民族最珍贵的宝石。”诗歌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全民的灵魂。诗歌展现着文人墨客的胸襟,抒发着家国情怀的感慨。每一首诗,都是我们心灵深处的记忆。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瑰宝浸润。于是,像《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应运而生,既汲取了诗歌的精髓,又创新地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拉进你我与诗歌的距离。但这样还是远远不够,想要近距离地接近诗歌,还需你我共同努力。诗,不是流云,不是太阳,我们不必翘首以望;诗是草木,是大地,只要俯身,就能够亲到它芬芳的脸颊。诗歌的浅吟清唱不止在韵文之中,随着时光而流逝,而是凡有美和生命的地方就有诗。诗不远人,加沐微阳。让你我传承诗歌文化,共同铸就和谐社会之日月璀璨,促成年轻中国之乾坤朗朗清清。点评:文章主题鲜明,语言流畅。开头运用引用论证,点明了诗歌与人们情感的关系,引出文章的主题;接着追忆童年,回顾诗歌共同的回忆;再到诗歌维系着人文情怀,让我们多了情感的共鸣;最后重申只有继承与弘扬,才能更拉近古诗词与我们的距离。思路清晰,论证有力,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