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1)估量·估计【辨析】二者都含有“大概的推断”的意思。“估计”指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估量”指估计。“估计”的运用范围比“估量”广。有时可通用,如“阶级力量的估量(估计)”;但有时用“估计”不用“估量”,如“石渠的长度估计有二十米”。(2)悼念·怀念【辨析】二者都有对人的一种怀念的意思。“悼念”指怀念死者,表示哀痛。“怀念”指思念,既可指对生者,也可指对亡者。二者在运用对象上有差别,“怀念”运用范围比“悼念”广。(3)肤浅·浮浅相同点二者都有“浅、不深”的意思不同点肤浅:是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不深或学识浅薄浮浅: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与“肤浅”相同;另一种用法是指浅薄、轻浮、不扎实等,常用于人的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或者某种理论等12\n(4)摸索·探索相同点二者都有“寻求”的意思不同点摸索:①试探着(行进);②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摸索”侧重于个人经验,也指对于某种途径、方法的寻求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侧重于寻求未知领域的规律,多指大众皆无经验的事物;也指更深入地研究某一事物或领域(5)停止·停滞相同点二者都有“停下来”的意思不同点“停止”指不再进行“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6)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词语词义区别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用于形容对知识、问题的研究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用于形容印象蜻蜓点水比喻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用于形容做事2.易错识记(1)繁芜丛杂: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指错综复杂的意思。(2)坚忍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12\n(3)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4)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横线处。(1)毛泽东思想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否则,中国不知道在黑暗中还要摸索多长时间。(探索·摸索)(2)由于各国采取了严厉措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旅游、酒店和零售等服务行业陷入停滞状态;全球经济恶化,很多公司或企业选择与员工停止续约。(停止·停滞)(3)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提醒我们,不要让手机肤浅的浏览毁了深度的阅读。(肤浅·浮浅)2.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看完这场三星堆文物发掘直播,人们豁然开朗:原来发掘并不是靠洛阳铲,而是有最严谨的操作流程、最前沿的理论和最先进的科学分析设备。(×。“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此处语境不符,可用“恍然大悟”。)(2)面对这繁芜丛杂的各种因素,哮喘患者及其家属要积极预防,使出“浑身解数”来应对。(√)(3)去广西红水河两岸的瑶族人家做客,首先要喝“进门酒”,如果客人无酒量,可浅尝辄止,表示谢意。(×。“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4)攀登科学高峰,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忍不拔。(×。坚忍不拔: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句意强调“刻苦”“不懈”,这里应用“坚韧不拔”,对象误用。)三、语基训练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迤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bō)和立竿见影地进行斗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迤—施 拔(bá) 立竿见影—卓有成效12\n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分残缺,“在……中”湮没主语,删去;搭配不当,“崇高”与“评价”不搭配,将“崇高”改为“高度”。3.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①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②已经是幸福的了。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④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⑤是很多的,⑥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①②③④⑤⑥A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B只要就而况甚至也而且C只要就但是特别/况且D即使也而况特别也况且【解析】选A。使用排除法。根据句意,①②用“即使……也……”表假设关系,据此排除B、C两项;第③处表示转折关系,排除D项,故选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     ,     ,     ,     ,     。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③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④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⑤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⑥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2\n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⑤C.⑥①③②④⑤D.①③⑥②④⑤【解析】选B。①中有“首先必须”,③中有“然后才能”,①是③的条件,表明①在③前;⑥④中的“这个基础”紧承②中的“基础”而来,④是由⑥得出的结论,表明④在⑥后面;⑤是对④的补充;结合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四、内容感知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B.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的总结高屋建瓴。C.作者将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说明其划时代意义。D.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解析】选C。“将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表述不准确,应为“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2.本文主要讲了马克思的哪些贡献?理论方面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①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②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实践方面创办各种报纸、小册子③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④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3.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表达了对好朋友怎样的情感?【明确】恩格斯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一、魅力作家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12\n生平: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的经济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代表作品:《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合著)、《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恩格斯名言1.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2.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3.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4.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5.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6.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7.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二、相关链接1.双峰并峙的革命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12\n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接替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2.“论其人”“述其哀”的文体——悼词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先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的成就及贡献,并简要地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达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简言之,悼词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的深切悼念,即要“论其人”和“述其哀”。现代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达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是专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达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  三、脉络梳理  四、内容概览  本篇悼词开始先简单介绍了马克思逝世时的情景,然后从两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的巨大损失,接着介绍了马克思一生在这两方面的伟大贡献以及马克思的巨大影响。最后悼词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结,表达了深切的崇敬和悼念之情。目标一:理清演讲思路,把握主要内容12\n1.阅读全文,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并填充表格。开头述其哀①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主体赞其功②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结尾颂其德③表达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2.第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明确】前一个“对于”从马克思对革命实践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第7、8段;第二个“对于”是从科学理论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第3至6段。3.第7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有何作用?【明确】这一系列报纸后面都注明了时间,这些时间具有连续性,这些报纸和时间的背后隐含着一段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由列举的一系列报纸及标注的时间可以看出,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并没有因屡被驱逐而停止,这些报纸实际上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标志,说明他“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目标二:品味语言,赏析手法,把握情感4.第1段中,恩格斯是怎样把马克思逝世的噩耗告诉世人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停止思想”“睡着了”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极度悲痛的心情以及对马克思的尊敬。“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时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对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5.阅读第4段和第8段,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两段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4段中将“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第8段中将政府、资产者与革命战友对他的态度形成对比,政府驱逐他;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他。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12\n6.恩格斯在追述和评论马克思的杰出贡献时,对“马克思”这个人称,用了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和“这位巨人”等。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明确】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这位创始人”等,这些称谓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恩格斯高超的表达技巧和他对马克思最深挚的情感。如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谓,对马克思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用“这个人”这一称谓,表示作者要对马克思逝世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演说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位创始人”这一称谓,表明了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1.马克思的逝世使恩格斯极度悲痛,但文中却对这种感情表达得很含蓄。对此该怎样理解?【点拨】①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当时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入悼词,不能从个人的角度抒发自己的心情。②从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的思想和业绩,以便教育和鼓舞广大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他的话语不仅仅是要唤起人们的痛悼之情,还要启发人们思考: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式是含蓄的。2.文中有一个180多字的长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于这个长句,有人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有人说太拗口,不好理解。请谈谈你的看法。【点拨】观点一:长句和短句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长句便于表达丰富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这样,繁茂的枝叶就是为了更准确、更丰满、更严谨地表现主干的思想内容,赞颂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观点二:演讲稿是演讲的依据,句子长了,演讲者觉得拗口,听众也会觉得费解。我认为演讲尽量要用短句、整句,在注重文采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平实,易于听众接受。观点三:我认为太拗口,不好理解。“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这是个病句,可改为“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1.这篇悼词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为什么他叙述的时候口吻又如此平静?谈谈你的看法。12\n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来悼念他们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再加上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入悼词,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心情。示例二:恩格斯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和他的业绩,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法是含蓄的。2.本文最突出的论证方法就是举例论证。在论述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时,列举“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来证明;在论述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家时,列举他革命斗争中的事迹来证明。请运用举例论证来阐述一下自己对“包容”或“名利”的看法,15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谚语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示例二:历史长河汩汩滔滔,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但是人们记住的是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忠臣屈原,而不是“争宠而心害其能”的谄臣上官大夫;人们记住的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而不是嫉贤妒能的小人秦桧。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主要以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的大小来衡量。大公无私的人自然流芳千古,自私自利、欺世盗名之徒必然遗臭万年。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朋友们:12\n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出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结在一起了。  1843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苦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卑鄙的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12\n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有删改)1.(审美鉴赏与创造)《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篇文章都是恩格斯悼念无产阶级革命战友的演讲悼词,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异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共同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在表达方式上,两篇文章都将议论、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使悼词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不同之处在于,本文以记叙为主,以作者自己的陈述,表现了燕妮对革命运动的积极投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以议论为主,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对马克思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溢于言表。(2)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悼念和惋惜之情,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鼓舞人心。2.(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画线句子中“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结在一起了”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燕妮和马克思作为人生的伴侣将永远生活在一起;二人作为革命的伴侣将共患难,同辛苦,携手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为此奋斗终生。3.(文化传承与理解)在燕妮生前,她得到了怎样的“补偿”?请概括作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看到了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烟消云散;听到了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传播;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欧洲和美洲;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命力。(意思对即可)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6:14:13 页数:12
价格:¥3 大小:514.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