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课 *囚绿记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1)固执·执着固执:(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侧重于形容性格脾气或思想,多用于贬义。执着: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侧重于对事情的态度,多用于褒义。(2)装饰·妆饰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妆饰:是打扮的意思,侧重指人。(3)流连·留恋词语词义区别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如“流连忘返”适用于风景、人文胜地或其他有观赏价值的场所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如“留恋故土”适用于对人、物、故地、某段经历或生活过的集体等的怀念,范围较广(4)急不暇择·迫不及待急不暇择PK迫不及待12\n台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迫切2.易错识记(1)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鱼(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等待救援的人。(2)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3)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1)固执·执着(2)大多数女孩子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就选择用化妆品来妆饰自己。(装饰·妆饰)(3)这几处焕发着节日亮丽风采的城市“客厅”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多功能,日益成为广大市民流连、来汕游客留恋的度假休闲好去处。(流连·留恋)(4)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火箭升空后,首次飞天的航天员汤洪波迫不及待地向窗外看了一眼。网友看了也是直呼可爱。(急不暇择·迫不及待)2.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2)鸿蒙系统专家李传钊强调,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不可能是揠苗助长的,可能需要10年以上,生态建设才能达到巅峰状态。(×。“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此处与语境不符,应用“一蹴而就”。)(3)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启“雨雪冰冻降温”模式,8日终于放晴。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在短暂间歇后,新一轮雨雪天气将再次来袭。(√)三、语基训练1.将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错误的改正。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急功近利12\n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晰枥的声音,婆娑(shā)的摆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晰枥—淅沥 娑(suō)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① ,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2)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 ② 。 A.①窗是圆的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B.①圆形的窗 ②它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C.①窗是圆的 ②它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D.①圆形的窗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解析】选A。①后面强调“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前面应强调窗子“是圆的”,前后构成连贯的转折关系。②前面是“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两句之间用分号,所以,句子结构应保持一致,“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比较恰当。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的缘故”不能同时使用,可删掉“的缘故”。四、内容感知1.找出作者描写绿枝条的语句,在作者眼里,它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描写性格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①美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②柔弱12\n描写性格特点“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③倔强、坚贞2.阅读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选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A.“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写“绿”,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碜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B.第四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欢喜”“喜悦”等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也给“绿影”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相互映照。C.第五至七段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写了绿枝条的情状——伸须、攀缘、舒叶、凋谢,以及“我”的心态——“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等。这一部分以写行为活动为主。D.《囚绿记》中,题目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文章则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类文体,讲述了一年前作者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的事。【解析】选C。“这一部分以写行为活动为主”错,应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  一、魅力作家化笔为刀的台州硬汉——陆蠡  生平: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成就: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入文坛,崭露头角。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小说有《覆巢》《秋稼》,译著有《罗亭》等。二、人物颂歌自投罗网的散文家陆蠡12\n陆蠡散文委婉多姿、清丽媚人,然而他本人却是副傻傻的书生相。抗战期间他主持出版社工作时,一次入侵的日军突然前来查抄反日书籍,抄走满满两卡车书。陆蠡先生恰巧外出,幸运地躲过了这一灾,然而陆蠡并没有幸运感,而是深深为自己不在场内疚,觉得自己是负责人,不能推卸责任连累别人,故前去据理抗辩,欲追回被抢图书,为社里讨个公道,他来到租界巡捕房找到刽子手们论理儿问究竟。随后被投进监狱,作为犯人被无休止地提审。这时,陆蠡似乎还未有所醒悟,依然是那副倔骨和“傻”相,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陆先生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便吐血而死。据说他唯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上学时,同学们在寝室生火把地板烧焦了,却是他一个人站出来承揽了责任,为保全别人自己被迫退学。不由让人想起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判刑前的申诉:“我宁可照我的样式说话而死,也不照你们的样式说话而活。”“困难不在躲避死,而在躲避不正直,因为那比死跑得还要快些。”三、探寻背景黑暗中的不屈与抗争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囚绿记》写于1938年,当时中国大地烽烟四起,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学创作的作者由此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于是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囚绿记》,寄寓了一个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四、脉络梳理五、内容概览12\n本文是一篇咏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一枝被“幽囚”的常春藤“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习性,象征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执着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歌颂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寄托了自己对祖国自由、光明、复兴的热切期盼。这对于当时沦陷区的读者具有启迪、激励的意义。目标一:赏析本文的情感1.作者观赏绿时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具体语句回答。【明确】(1)“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心情:忘记了困倦和不快。(2)“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心情:快活、留恋。(3)“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心情:欢欣、喜悦。2.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③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明确】①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②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当然,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或双关。③这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囚绿”的自省,却又不能自己决定植物生长的矛盾心理,更能反映作者对绿爱得执着。目标二: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意3.找出作者描写绿枝条的语句,说说绿枝条在作者眼中有什么性格特点,请填写下表。【明确】描写性格特点它具有美的特点12\n“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①“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②它是柔弱的③“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它是倔强的、坚贞的绿枝条的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4.本文的语言特别耐人寻味,请赏析下列句子。【明确】语 句手法作 用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排比①抒发感情更加酣畅,荡气回肠,表达了对“绿”由衷的爱意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②拟人把绿叶拟人化,更加突出作者对绿叶的喜爱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借喻③以“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比喻渴望阳光的瘦黄的枝叶,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爱1.为什么本文题目为“囚绿记”而不是“赏绿记”“常春藤”或者“喜绿记”?【点拨】(1)主题表达的要求。文章中“囚绿”是绿枝条最艰难的时期,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能更好地展现文章的主题。(2)情感凝聚的体现。12\n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占我国领土,“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是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体现。(3)行文思路的需要。从文章行文思路看,“寻绿”“赏绿”写对“绿”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绿”做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到了畸形的程度,才有了后面的“释绿”及分别之后的“思绿”。2.“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这句话中“生的欢喜”有什么含义?【点拨】“生的欢喜”不仅指“绿的枝条”当时的生长情况,“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而且还写了“我”有“绿友”做伴之后的心情,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是绿藤滋润了“我”一颗孤独的心。1.陆蠡在为《囚绿记》集作序时写道:“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仆隶”“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深受二者的冲突”。据此,请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本文围绕“绿”描述了作者情感与理智交锋的心灵轨迹。文章描写了“我”与“绿”从相知、相抗再到“我”盼望与“绿”相知的曲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显然“绿”处在弱者的地位,“我”处在强者的地位。作者赞美和讴歌了“绿”“不屈”于强者的摆布,而执意因循自己的本性,向往和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也对“我”单方面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绿”、剥夺了“绿”自由生存的权力的蛮横和专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所以,文章说明的旨意是落在强者和弱者之间平等相处的关系,强者应该怎样真正地善待弱者,而弱者在强者的专制面前也应该怎样不甘屈服,顽强抗争。2.联系朱自清的《绿》,体会两篇文章描摹“绿”的技巧。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n参考示例:朱自清的《绿》通过“瀑布”“杨花”“荷叶”“少女”等一系列的意象组合,带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朦胧之美,是一种写意的散文。朱自清的《绿》化虚为实,赋予无形的“绿”以听觉、视觉下的美感。此外还采用拟人的手法,尽情描绘它的可爱之处:“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语言细腻、典雅。陆蠡的《囚绿记》借物抒情,着力展现出对常春藤“不屈”的品质的赞赏及它对“我”的诱惑,亦即生命之美对人生的启迪。作者善于表现出对生活中不经意的美好的留恋,呈现出一种忧郁美,是一种写实性的散文,二者以不同的艺术构思营造出不同的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大片想象的空间。爬上窗台的绿色丛培发①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反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②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梅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像兄弟样并肩挽手攀缘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④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12\n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着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有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⑥若是在晌午呢,前提是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⑦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梅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他蔬菜的忌妒嘲讽,选择唯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荫、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恪守心灵的绿色杨永平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裁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②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③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病人。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仿佛全都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大家都在扮演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乞丐。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的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12\n④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些叫作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⑤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⑥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再繁茂的苍松古木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域,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⑦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⑧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⑨在每个为远离乡野生机而痛心的时刻,我只有不断地告诫自己:恪守灵魂的高度,恪守心灵的绿色!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这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nA.《爬上窗台的绿色》先写爬上窗台的“绿色”给人以惊喜,然后交代“绿色”的由来,最后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热情礼赞“绿色”。B.《爬上窗台的绿色》先采用了倒叙手法,然后转入顺叙,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显得灵活而严谨。C.《恪守心灵的绿色》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可读性。D.《恪守心灵的绿色》把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绿色进行对比,把城市的绿色比作动物园的猛兽,把乡村的绿色比作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解析】选B。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没有采用倒叙的手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爬上窗台的绿色》中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梅豆,但文中写到了“江水”“树木”和“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江水”和“树木”是为了说明自然不是冷漠无情的(或写“江水”和“树木”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写“韭菜、芹菜、油菜”是为了反衬来自黄瓜和梅豆的绿的积极向上的精神。3.(文化传承与理解)《恪守心灵的绿色》中,为什么说“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要耕耘好、护卫好这个家园,必须依靠人类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精神,依靠人类的文明健康发展。4.(思维发展与提升)根据两篇文章内容,分别解释文中“绿色”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指:①积极蓬勃;②坚强向上;③奉献;④执着追求;⑤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2)《恪守心灵的绿色》中的“绿色”指人都有善良、真诚的本性,但在后天的生活中,有的人能够永葆这种天性,而有的人却由于种种原因改变了这种天性。作者希望人们要像保护大自然中的绿色一样永葆善良、真诚的本性。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6:12:54 页数:12
价格:¥3 大小:659.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