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3
>
第三单元
>
11 *师说 韩愈
>
师说课件
师说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3
2
/123
3
/123
4
/123
剩余1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6/18韩愈师说\n2022/6/18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2.学习本文观点层出、分析透辟的论证技巧。3.注意文言句式、实词的积累。教学目的\n2022/6/18作者介绍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后人称其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后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几度被贬。韩愈(768~824)\n2022/6/18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在思想上推崇儒道,排斥佛老。在文学上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丽文风,倡导散体文,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出“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才如渊海,文思深刻,行文形式不拘,语言于朴健中见闳深,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n2022/6/18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诸子、史传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章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体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宣言。古文运动\n2022/6/1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n2022/6/18师说: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说”是一种议论文体,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写法随意些。“说”,词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大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种文体。\n2022/6/18写作背景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qiè)而东,如是者数矣。”\n2022/6/18听朗读听朗读\n2022/6/18句读()或不焉()经传()从师()读书()不能()传道()从容()老聃()蟠()苌弘()近谀()作师说以贻()之冉()潘()长幼()须臾()怡()dòufǒu读准下列句中的重点字zhuàncóngdúbùchuáncóngdānpánchángyúyírǎnpānzhǎngyúyí\n2022/6/18或不焉,或师焉“受”通“授”,传授。“不”通“否”。通假异读传道受业解惑\n\n\n2022/6/18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动词,懂得,明白。之:代词,代道理,知识。孰:谁,疑问代词。惑:名词,疑难问题。从:动词,跟随,追随。为:动词,作为,成为。解:理解。\n2022/6/1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介词,在。闻:知道,懂得。从:追随,跟随,动词,省略了宾语。师:意动,“以……为老师”。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动词,学习。庸:副词,表疑问,岂,哪。年:年龄。\n2022/6/1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所以,因此。无:不论,不分,动词。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代词,代方位,是动词的前置宾语,这里可译成“地方”。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n2022/6/18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n2022/6/18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疑难问题,最终也不能理解。出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随他,把他当成我的老师;出生在我的后面,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跟随他,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我学习道理罢了,那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所以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n2022/6/18翻译1、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2、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3、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4、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所以成为圣人,愚人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n2022/6/18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师,动词,从师学习;道:名词,风尚。欲:动词,想要。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出:动词,超出。远:多,形容词。犹且:还,副词。问:请教,动词。\n2022/6/1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下:低,形容词。耻:意动,“以……为耻”。圣:前一个“圣”,圣明的人,名词;后一个“圣”,动词,圣明。愚:与圣的用法一样。\n2022/6/18其皆出于此乎?其:疑问副词,难道;于:介词,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代词,他的;而:连词,表顺承关系。\n2022/6/18之:代词,代童子。习:学习。句读:句中停顿的语气所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其:代词,自己。惑:糊涂,形容词。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所谓:称呼的,说的。\n2022/6/18哎!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n2022/6/1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读,惑:都是前置宾语。或:有的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小的方面。遗:遗漏,丢掉。明:明智。\n2022/6/1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前)名词,表示“……的人”。(后)动词,学习。耻:“以……为耻”,意动。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族:类。曰:称,说。云:说,与者合在一起,表示“诸如此类的说法”。则:连词,就。\n2022/6/18彼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彼:代词,当老师的(或当学生的)。道:学问道德水平。羞:感到羞愧。盛:地位高。谀:阿谀,奉承。\n2022/6/1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矣!齿:队列,不齿,不以为伍。及:赶得上。其:副词表反问,难道?\n2022/6/18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n2022/6/181、那些小孩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和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2、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释疑难问题,有的请教老师,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的明智。3、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4、巫医、音乐师和工匠,是君子们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明智却反而不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n2022/6/18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纵比对比论证事例论证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自比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横比简析第二段\n2022/6/1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师,意动。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徒:类,辈。贤:道德、学问、才能。\n2022/6/1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术业:学问和技艺。攻:研究。如:动词,象。是:代词,这样子。而已:句末语气词,罢了。\n2022/6/18为师为弟子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事例、引用论证简析第三段\n2022/6/1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好:喜爱。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通:普遍。于:前一个是介词,表被动,被;后一个也是介词,从。行:做。贻:赠送。\n2022/6/18嘉行古道后学好古文学于余议论的契机简析第四段\n2022/6/18一、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①人为什么要从师?②作者认为要以什么样的人为师?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原因是什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n2022/6/18对比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二、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n2022/6/18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三、作者通过三组对比论证观点,找出这三组对比。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n2022/6/18四、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n2022/6/18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n2022/6/18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阅读思考题\n2022/6/18古:泛指求学的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古:“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人、办法、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今异义词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n2022/6/18古:①小的方面要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古今异义词小学而大遗:今之众人:\n2022/6/18古之学者必有师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老师动词,从师学习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名词,军队一词多义现象\n2022/6/1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流传动词,传授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名词,客舍一词多义现象\n2022/6/18之作代词作助词作动词,“到”、“往”;结构助词,“的”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宾语前置表示定语后置指代人或事物;指代自己音节助词不译古之学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句读之不知顷之烟炎张天蚓无爪牙之利辍耕之垄上\n2022/6/18之(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句读之不知(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6)君将哀而生之乎(7)蚓无爪牙之利(8)吾欲之南海代词,他代词,这些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六艺经传”代词,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到、往\n2022/6/18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他代词,那些代词,指圣人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副词,大概(语气)前指士大夫,后指“难道”\n2022/6/18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或师焉,或不焉(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②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而耻学于师则耻相师(以……为耻)孔子师郯子、苌弘(以……为师)\n2022/6/18③形容词用作名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作宾语,用作名词:疑难问题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用作名词:小的方面\n2022/6/18不拘于时,学于余。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特殊句式\n2022/6/18特殊句式判断句式: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固定格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n2022/6/18练习二辨别、解释下列各组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而不从师见渔人,乃大惊,闻所从来。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不同,试加以辨析。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从而师之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7、师不必贤于弟子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流传。动词。{{师从老师。名词。从师。动词。跟从。动词。自。介词。求学的人——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跟随,而——连词,表目的和结果所说的差不多。先和后赶不上不一定——不需要\n2022/6/18\n2022/6/18解析:“衣”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答案:D\n2022/6/182.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君子不齿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A项,“不”通“否”;C项,“有”通“又”;D项,“颁”通“斑”。答案:B\n2022/6/18答案:D\n2022/6/184.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唯利是图。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D项为被动句,其余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n2022/6/18一、文段精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n2022/6/18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n2022/6/18\n2022/6/18解析:①学者,古义:求学之人;今义:有学问之人。②传道,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③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家。④小学,古义:文中指对小的方面是学习的。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⑤古文,古义:先秦两汉的文字;今义:相对于白话文的文言文。答案:A\n2022/6/18\n2022/6/18解析:A项中的两个“传”,一念chuán,一念zhuàn;B项中的两个“师”都是老师的意思;C项中的两个“从”,一是跟从之意,一是表方向的介词;D项中的两个“道”,一是道理,一是风尚。答案:B\n2022/6/18\n2022/6/18解析:A项中两个“之”都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中两个“师”,一是拜师求学,一是老师;C项中两个“于”,一是向,一是被;D项中两个“乎”,一是于的意思,一是疑问语气词。答案:A\n2022/6/18二、类文迁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问 说(节选)□刘 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n2022/6/18《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n2022/6/18\n2022/6/18解析:A.生:使动用法,使……生。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意动用法。答案:A\n2022/6/18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022/6/18(3)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2)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3)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n2022/6/1811.《问说》一文明显借鉴了《师说》,其中“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同《师说》中的哪句话相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n2022/6/1812.比较这段文字与《师说》在立意(或内容)上的异同。(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022/6/18答案:(1)两文都是劝说人们要虚心地向各种人学习。(2)《问说》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师说》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主张从师而学。\n2022/6/18【参考译文】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n2022/6/18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习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做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n2022/6/1813.教师节到了,请你欣赏下面的几副对联,再仿写两副。示例:(1)从教无私,桃李三千承雨露;感恩报国,芝兰四季吐芬芳。(2)启蒙解惑《声声慢》;授业传薪《步步高》。(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n2022/6/18仿写对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022/6/18答案:(示例)(1)传道解惑茹苦含辛,似蜡炬春蚕风尚;树人培才鞠躬尽瘁,如苍松翠柏情操。(2)一粒种,千滴汗,春播秋收,五谷丰登;万卷书,百回讲,谈古论今,桃李满园。\n2022/6/1814.根据下面的辐射图,围绕“报答”写一段文字,不少于60字。\n2022/6/18要求:(1)至少要用到图中的两组对应关系。(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语言流畅,有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022/6/18答案:(示例)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阳光给予花儿营养,花儿以盛开相报;人们给予大树水分,大树以阴凉相报。假如父母是天,那我便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我要驱赶乌云,让天空永远蔚蓝;假如父母是大地,我就是那棵小草,我要越长越茂盛,为大地增添一片绿色。\n2022/6/18处处有吾师,时时需学习[文本回顾]《师说》针砭时弊,针对当时人“耻学于师”的现状,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n2022/6/18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时时学习,处处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应用角度]“尊敬老师”“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n2022/6/18“推敲”韩愈一个头戴纶巾、文质彬彬的瘦弱年轻人,旁若无人地行走在街上,双手还不时地在空中比划着“推门”或者“敲门”的动作,口中念念有词:“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呢?一不小心,年轻人撞上了迎面而来、吆吆喝喝的衙役,被吆喝着、连推带搡地带到了一架华贵的官轿前。\n2022/6/18本以为这莽撞的年轻人冲撞了大官,要受到棒责了。幸好,他冲撞的虽是大官,却又是当朝大文豪韩愈。韩愈好为人师,诲人不倦,一见有灵性的后辈读书人,总是怜惜有加。这个年轻人的佳句和那一股对诗的痴迷劲儿,使他不仅没有受棒责,反而得到了韩大人的激赏与力荐,从此诗名满京城、诗名满文坛……这个年轻人就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他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是因为这著名的“推敲”故事而成为大家记忆中最为温馨的诗句之一。\n2022/6/18那时候,我是多么羡慕贾岛,又多么景仰韩愈啊!特别是当年少的我曾经因为迷恋文学,而给一位文学前辈写了几封信全都石沉大海时,我直恨余生得晚,不能生逢韩愈老先生,犹如苦吟的贾岛无意间就免去了求学无门的苦恼了。在我的想象中,韩愈是一位满脸堆笑、和善可亲的长者,\n2022/6/18他该是登门必接待,写信必答复的……所以,我曾经特别地喜欢韩愈。韩愈是大儒,也是大文豪,位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文章的确写得极好,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课外阅读的各种选本上,韩愈的文章也随处可见。我找来了他的许多文章,极认真、极虔诚地一一诵读。\n2022/6/18可是,年龄稍长而能平心静气地研读古今硕儒之后,我就少些盲目崇拜了,在儒家学派为数有限的几个可称为“圣人”的先贤当中,我竟然首先“推敲”“挑剔”起韩愈来了。我固执地认为就是在韩愈那儿,儒学开始被宗教化了。我觉得,这是他的错,是他学术人格上的一个疵点。而且,还忽然觉得他的“自知”似乎也出了点问题。\n2022/6/18你看,他模仿佛教“法统说”而编造了一个儒家的传道“道统”,并使自己置身这“道统”之中,以“关公战秦琼”式的豪气和战术,一路势如破竹地向历史进攻,扳倒了一个个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约定俗成地被尊为“圣贤”的大儒们,连荀子都被他推翻在地,踏上一只脚。直到站到了“亚圣”孟子跟前,才俯首膜拜,并在孟子身后给自己“敷座而坐”,\n2022/6/18摆出一副自我作古的派头,俨然在道统中有了一席之地。也就是说,在我看来,韩愈在儒家道统中的这一圣贤地位是“自封”的,而且竟然自封为“圣人第三”,可称之为“季圣”了。这就不免让我对他那学术人格生出一丝讪笑来了,自然就似乎从心底生出些许不敬来了。\n2022/6/18不过,这“小不敬”的情绪,没有影响我更仔细地“推敲”韩愈。不“推敲”也罢,一“推敲”,还真觉得颇有点意思,颇有点余味了。就是这个一心要把儒学宗教化的韩愈老先生,其实是最狂热地反对宗教,反对当时君臣信佛的。他就是因为上表反对唐宪宗迎佛骨建寺庙、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海边小邑潮州的。\n2022/6/18他不仅在行动上反对大兴佛教,在学术上也是努力与佛学抗争。他的儒家“道统说”,其实正是他在学术上与佛学抗争的结果。他在《原道》中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他把儒家“道统”的源流上溯到尧舜,大大早于佛教的释迦牟尼,这对于儒学争夺统治地位是大有好处的,从中也可以看出韩夫子维护儒学的拳拳之心。\n2022/6/18他反对宗教,特别是反对那种“神神道道”的“灵崇之教”,你看他在朝奏中竟敢说唐宪宗将要隆重迎之的那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反对皇帝“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并以不信邪的精神,疾而言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n2022/6/18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这佛要真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那股子的豪气,天地可鉴!只是,当他在学术上与佛教争长短时,显得“招法拙劣”了些,他说:你佛法算老几呢?你看我的“道统”从尧传来,比你“释老”老多了。这招数,似乎有点迂腐可笑。\n2022/6/18可我们谁不是这样呢?直到“阿Q”先生来到人世又离开人世,并断言二十年之后又会成为我们当中活生生的一条好汉的时候,我们谁都免不了有时也要祭起“阿Q”先生“我先前富过”、甚至“先前比你富多了”的灵旗,来遮挡点什么的。我们,不也全都可笑吗?!\n2022/6/18有幸去了一趟广东潮州,自然又要对韩愈“推敲”一番。潮州有一座韩公祠,祠依山临水,结木飞檐,气势雄伟。祠后那山名曰韩山,祠前那水就叫韩江。当地人说这全因韩愈而得名,就像列宁格勒因列宁而得名,斯大林格勒因斯大林而得名。可是,列宁、斯大林毕竟是领袖,亲手打下江山,霸得一座城市,似乎在情理之中。而韩愈只是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n2022/6/18遍读韩公祠的有关文字记载,韩愈确有不俗之处:他被贬谪潮州后,不像许许多多的贬臣那样消极处之,只熬日子,等待赦免。而是新官上任数把火,从他被贬潮州到再贬袁州,也就是那么短短八个月时间,他竟然漂漂亮亮地干成了四件大事。一是当时潮州地带深为鳄鱼所患,南人又皆迷信,只知投牲畜甚至童男童女以祭,简直是助“鳄”为虐。韩愈到任后,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n2022/6/18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家奴,下令家奴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请先生,建学校,兴办教育,甚至坚持“以正音为潮人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在人治为特征的古代社会里,韩愈这样的好官、清官、有为之官到任,无疑是潮州这一方水土的福音,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治理与发展的机会。所以,历代潮州人都对韩愈感恩和膜拜,让他霸着潮州山水,享祀千秋,也就可以理解了。\n2022/6/18然而,仔细推敲,韩老夫子真正荫及华夏子孙后代的,其实应该是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那些超越时空的教育理念。他的许多教育名言,已成后世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他还以其“性三品”的哲学思想为依据,倡导并实践全面道德教育,开了“全民道德教育”的先河。\n2022/6/18在他之前,儒家学派始终秉承着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观点,视老百姓为“只可制服”“不可教化”的愚民,使教育成为“上等人”的专利,而对于“下等人”来说,读书和受道德教育,那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韩愈自然也难以摆脱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他直接继承了汉代大儒董仲舒“性三品”说,把人性划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个等级,但对董仲舒的学说又进行了批判和修正。他认为具有上品人格的人,只要接受教育,人性就越发光明完善,成为社会楷模,让人敬仰。\n2022/6/18下品人格的人,虽难以教育转化,但也能由教育而产生一定的畏惧,而纳入社会规范。中品人格的人,更是要通过积极的教育和改造,才不至于堕落为下品,甚至能上升为上品,成为完善的人格。他还说:“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物而生也。”他把人的“性”“情”分开,人性生而俱有,而人情是后天通过接触事物而产生的。因此,他主张用教化的作用来去掉蒙蔽善性的情欲,使人性恢复和扩充,甚而至于完美。于是,他努力倡导并实践着把道德教化扩大到社会各阶层。\n2022/6/18可以这样说,是韩愈和他的学生李翱首先从理论上给社会全体成员指出了一条成为“圣贤”“上品”的道路——那就是通过教育、教化、修养,而达到自我完善。我觉得,单凭这一点他就算是在教育上“打下一片江山”的人物,足可享祀千秋。且看,韩公祠里有诗赞曰:“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评价极高,却也让人心服。\n2022/6/18[赏析]作者从贾岛知遇于韩愈的故事起笔,从韩愈的硕儒地位、道统论、政绩、教育理念等方面入手“推敲”韩愈,挖掘韩愈名垂千古的缘由。读古喻今,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全面介绍韩愈其人其事,也能帮助我们增长见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师说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2师说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2《师说》教学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上册期末测试卷 《师说》阅读答案]师说课后题答案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
高一语文师说复习
高一语文《师说》复习
从《师说》谈教师工匠精神范文
精选《师说》心得体会感悟
精选幼师说课培训心得大全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5:41:32
页数:123
价格:¥3
大小:3.3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