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及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内容和深意。2.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从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得到滋养,陶冶情操。4.了解并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会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核心素养】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重难点】品味文中的内容和深意。【评价任务】通过细节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社戏》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2)《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n(3)《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作品,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我们要能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4)《灯笼》一文,作者围绕"灯笼",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小小的灯笼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而且寄寓了作者赤诚的情感。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病人》选段,回答问题。病人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见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涌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按。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n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12层?她主动接过话说,是的,往左拐。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柔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里的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嗬,我觉得她的行为不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1.作者为什么以“病人”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写“病人”选了电梯中的四件事,请概括四件事的内容。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除了正面写“病人”外,还写了周围人对“她”的看法,为什么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第一段中作者对“病人”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本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的单元,课文或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从《社戏》《回延安》《安寨腰鼓》《灯笼》这四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从中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并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舞台上女艺术家的演奏______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2)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______到一千年以前。(3)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______。A.优雅追溯一气呵成B.优雅追述一鼓作气C.幽雅追述一气呵成D.幽雅追溯一鼓作气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就是提高自己生存的质量。面对灾难的突袭,一次无偿的援助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朵花是一次适时的看望,一次大度的让贤是一朵花……(1)文段中有句式不够整齐的问题,请修改整齐。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在语意上不够连贯,请删掉后重新仿写。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_______;三毛的破碎,_______;凡高的破碎,_______;贝多芬的破碎,_______\n。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②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③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④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脑畔上(指窑洞的顶上)还响着脚步声。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容不得闭塞。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调停,调解)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D.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指女儿在外偶尔回家里来看望父母)了。【教学反思】统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归省(xǐnɡ)撺掇(duō)惧惮(dàn)絮叨(dāo)B.怠慢(dài)白羊肚(dǔ)糜子(méi)眼眶(kuànɡ)C.蓦然(mò)磅礴(pánɡ)渺远(miǎo)辐射(fú)D.斡旋(wò)怅惘(wǎnɡ)褪色(tuì)燎原(liáo)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舞台上女艺术家的演奏______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2)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______到一千年以前。(3)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______。\nA.优雅追溯一气呵成B.优雅追述一鼓作气C.幽雅追述一气呵成D.幽雅追溯一鼓作气3.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4分)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就是提高自己生存的质量。面对灾难的突袭,一次无偿的援助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朵花是一次适时的看望,一次大度的让贤是一朵花……(1)文段中有句式不够整齐的问题,请修改整齐。(2分)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在语意上不够连贯,请删掉后重新仿写。(2分)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_______;三毛的破碎,_______;凡高的破碎,_______;贝多芬的破碎,_______。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②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③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④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脑畔上(指窑洞的顶上)还响着脚步声。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容不得闭塞。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调停,调解)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D.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n不能多日的归省(指女儿在外偶尔回家里来看望父母)了。6.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做事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如法炮制,总不听别人的建议,这是错误的。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C.想要系统了解一种新事物,我们可以通过顾名思义的方法去探究。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7.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你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2分)\n濯清涟冬梅出淤泥而不染夏荷远群芳以无争傲霜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乡韵自多情①河南,是一块戏曲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庆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述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n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9.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0.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1.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4分)12.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思念一块月饼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n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选自《中国文化报》)13.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14.文章第①②段开头都引用了写月亮的诗歌,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4分)15.请从线索安排和情感抒发两个方面,将本文与《灯笼》课比较异同。(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n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铭志》)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初极.狭此乐何极.B.鸡犬相闻.渐闻.水声潺潺C.寻向所志.志.虑忠纯D.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8.【甲】文中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起什么作用?(3分)19.根据【甲】【乙】两段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3分)\n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0.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21.领联作者既言事,又写景,对文中“征莲”“归雁”两个意象应该如何把握?(2分)四、作文(50分)22、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A2.A3.(1)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2)将“一次大度的让贤是一朵花”改写为与前面连贯的句子,如“一个鼓励的手势是一朵花”“一个会议的危险是一朵花”等。4.D5.D6.D7.B8.(1)广州今年底将完成30个赏花点的建设。(2)夏荷濯清莲出淤泥而不染;冬梅傲霜雪远群芳以无争。9.摆谱;摆架子。10.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11.戏曲能够唤起浓浓乡情。12.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着重从“乡亲们热爱戏,戏曲成了乡亲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和“戏曲也给乡亲们以无尽的滋养和影响”两个角度回答。)13.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意近即可)14.作者由写月亮引发思念,引出中秋吃月饼,为下文的故事交代了背景,起到了铺垫作用。15.相同点:两文都以物为线索,本文以“月饼”为线索,《灯笼》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全篇。不同点:本文借写月饼抒发了作者对父母亲的思念、牵挂\n和感激之情。《灯笼》一文情感十分丰富,作者借灯笼既表达长幼亲情、母子情深,更表达了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意近即可)16.B17.(他们的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18.示例怕外界打扰他们安定宁静的生活。为渔人出而复寻,但“不复得路”埋下伏笔。同时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19.示例①国家太平,没有战乱②民风淳朴,生活富足③政府官员勤政爱民、体恤百姓。20.诗句描绘了边睡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21.蓬草有随风飘飞之感,诗人把自己出行比作了随风飘飞的蓬草,比作了展翅北飞的归雁,通过这个比喻,我们更多地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身不由己之感,以及他的愤懑、抑郁之情。22、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23 08:39:33 页数:13
价格:¥9 大小:31.13 KB
文章作者:135****15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