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心得)之课堂教学上不能随便“忽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数学论文之课堂教学上不能随便&ldquo;忽悠&rdquo; <br />  &ldquo;忽悠&rdquo;源于北方一带的俗语,本字是&ldquo;胡诱&rdquo;,胡乱诱导的意思。经过大众媒体的不断传播演绎,&ldquo;忽悠&rdquo;一词已成为欺骗、糊弄人的代名词。 <br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ldquo;道&rdquo;,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含义就是指传授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可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不时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造成了负面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去反思。 <br />  案例一:教学&ldquo;分数的初步认识&rdquo; <br />  师:有一些桃子,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好呢? <br />  生:每人分得这些桃子的一半。 <br />  师:是呀,这样分很公平。 <br />  这里,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用&ldquo;公平&rdquo;一词来代替数学中的&ldquo;平均分&rdquo;这一重要概念。学习&ldquo;分数的初步认识&rdquo;,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关键是要形成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教师将&ldquo;公平&rdquo;和&ldquo;平均分&rdquo;混为一谈,不规范数学术语的使用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将造成障碍。 <br />  案例二:教学&ldquo;可能性&rdquo; <br />  师:为什么我们在抛掷硬币的时候,正面或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并不都是二分之一呢?怎样才能证明每个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呢? <br />  生1:可以多抛几次试试。 <br />  师:每个小组抛掷20次,记录正面和反面向上的次数。 <br />  生2:老师,为什么我们小组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次数相差很多? <br />  师:你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们一起来观察各小组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br />  生3:我发现抛的次数越多,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的次数就越接近总次数的二分之一。 <br />  师:是啊,虽然每个小组正面或反面向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二分之一,但如果我们把各小组抛掷的次数加起来,就会发现正面或反面向上的次数就会接近总次数的二分之一。 <br />  经过这样的操作,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似乎&ldquo;圆满&rdquo;解决了。而事实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时,其语言存在很大的漏洞。这里的试验,应该是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地、各次之间相互独立地进行的一种试验。不同小组、不同学生抛硬币试验显然在很多条件上都不尽相同,这位教师却没有注意到或不知道这一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反而将概念进行了偷换,简单地将全班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加,堂而皇之地将学生的问题&ldquo;忽悠&rdquo;了。虽然看似得出的结论和理论上的数据相差不大,但却违背了随机试验的基本要求,不能作为验证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均为二分之一的依据。 <br />  案例三:教学&ldquo;三角形面积&rdquo; <br />  教学新课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ldquo;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厘分和8厘米,斜边长为12厘米,求斜边上的高。&rdquo;这道题粗看没有问题,但稍加分析便会发现,根据勾股定理,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厘分、8厘米和斜边长为1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是根本不存在的。条件自身存在问题,却让学生去求结果,岂不是&ldquo;忽悠&rdquo;学生? <br />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每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每个定理、法则、公式都有条件制约其结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把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摆在首要位置。教师对重要的数学概念或规律的阐述,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表达要确切、简练,绝不允许有丝毫偏差,不应使学生产生误解;否则,一字之差,意义往往相去甚远,其结果则与我们的课堂期望背道而驰。例如,在表述&ldquo;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rdquo;时不能说成&ldquo;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rdquo;。学生出现类似错误回答时,教师应及时追问:&ldquo;像a+10这样的式子是方程吗?怎样改才能成为方程呢?怎样表述才规范准确呢?&rdquo;引导学生在争辩中思考,在思考中争辩&ldquo;等式&rdquo;与&ldquo;式子&rdquo;的关系,发现判断方程的几个关键要素,从而既解决了方程的定义,又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br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ldquo;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rdquo;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高效,不仅需要拥有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还要有精当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长期实践,认真钻研数学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30:00 页数:4
价格:¥3 大小:25.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