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心得)之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演示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地理论文之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演示 <br />地理教学就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启迪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有人文科学的性质。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地理实验的开展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的“口述”,摆脱“先生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创造动态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技能,开发智力。    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纯进行实验演示的设备却很少,对新教材来讲,更是如此,大部份要自行设计,而许多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很难形象地讲授,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简单实验演示。    1、地、日运动与日相实验    在教学中,用一只排球代表月球,以学生为地球上观测者,把黑板作为阳光照射方向。教师手持排球绕课堂一周,代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月相的变化情况以及自转的关系。往往学生能连续到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连续运动过程。形象地搞清了月相变化周期,能判别清楚上弦月、下弦月时月球不同的光亮部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注意自转与公转的联系,请同学上台来演示自转与公转同步现象,由此弄清了为什么地球上只能见到月亮同一半球。虽然这个实验可以用三球仪来演示,但仪器太小,学生难以看清。用这种演示实验就能使前后学生观察清楚,由于地理实验连续、直观,充分表明了地月运动与月相的规律和运动过程,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地球公转的意义实验    在新教材中,地球公转及意义部分用三张插图,分别是太阳直射角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表。由于插图都是静态的,课文又较长,如果教师依靠插图讲授,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很难建立动态观点,未必很快掌握这部分知识,而用地球实验演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一张园形硬纸,画上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另一张黑卡纸剪成半园形代表黑夜,覆盖在底盘,能以地球为中心转动。在讲课时教师牵动底盘,可以演示出太阳直射点不断南北移动,造成季节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与极昼极夜现象,把地球公转的规律及意义浓缩于一个简单实验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能弄清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四个重要的节气(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能连续观察不同节气之间各地区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极昼极夜现象,以动态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思维掌握规律,能形象地记忆,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虽然不能置身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来观测,却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发挥了智力仿佛一年四季都压缩到短短几分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二个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开展能应用于教学重点和难点中,教具简单,易物制作,而且直观性极强,把静态的内容,转化成为地理事物连续运动,沟通了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能过实验,把学生学生观察、思维、技能、记忆的认知过程一气呵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科学性,实验形成简单明了,不能过于繁琐,教具应适当大一点,利于学生看清。    能过地理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符合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和地理智力、能力培养的要求,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应该说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能很大的作用。 <br />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25:07 页数:3
价格:¥3 大小:25.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