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四运动100年心得四篇 (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五四运动100年心得四篇 <br> <br>五四运动100年心得四篇 <br> <br>【篇一】 <br>说今年是&ldquo;五四运动&rdquo;的一百年纪念日,是因为1919年5月3日,从巴黎和会上传来消息,中国作为一战的&ldquo;战胜国&rdquo;没有收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半岛的权益,这给当时正在庆祝战胜的中国人泼了一盆冷水。于是5月4日这天,北京大学等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北洋政府不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收回山东权益,惩办&ldquo;卖国贼&rdquo;。最初游行学生准备前往东交民巷,受阻拦后前往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赵家楼,痛打了还未来得及逃走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并放火烧了赵家楼。北洋政府当局逮捕了32名游行学生,在社会各界的施压之下,当局释放了所有被押学生,并罢免了被谴责的三名官员的公职,拒绝巴黎和约上签字。 <br>从狭义上讲,&ldquo;五四运动&rdquo;就是指这次学生游行运动,但&ldquo;五四运动&rdquo;绝不仅仅是这样一场学生游行示威活动,而是往前可以追溯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往后影响至今未绝的影响中华民族上百年历史的浩大事件。 <br>一、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br>正如对于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存在争议一样,学界对于&ldquo;五四运动&rdquo;本身的内涵和历史意义也是有争议的。但求同存异,我们必须承认:&ldquo;五四运动&rdquo;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即当时的救亡图存。陈独秀先生留学归来,创办《新青年》,发起白话文运动,宣扬&ldquo;民主&rdquo;和&ldquo;科学&rdquo;,在文化领域向封建传统文化开展猛烈的批判。其出发点是为了使积贫积弱的中国实现振兴,不能只看到&ldquo;德先生&rdquo;和&ldquo;赛先生&rdquo;而看不到爱国主义这一最核心的精神实质。 <br>当下的一些人对&ldquo;五四精神&rdquo;所持的异议,不是真的不清楚&ldquo;五四运动&rdquo;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是故意要混淆视听,以此来达到他们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他们教条地看到&ldquo;民主&rdquo;和&ldquo;科学&rdquo;,却忽视了当时中国人识字率只有25%这样一个现实,广大乡村地区的中国百姓封闭保守的状态不是纯文化运动所能解决的。 <br>二、五四运动自始至终都是带有革命性 <br>社会上一直存在一种声音,认为中国近代不应该爆发暴力革命,而采取印度所谓&ldquo;非暴力&rdquo;的方式取得斗争的胜利。所以,有人认为&ldquo;五四运动&rdquo;应当分为&ldquo;文化性的运动&rdquo;和&ldquo;政治性的运动&rdquo;两个层面,并指以学生游行示威为代表的&ldquo;政治性运动&rdquo;扰乱了&ldquo;文化性的运动&rdquo;,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转向。这是极其幼稚的观点,是根本不看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的观点,是割裂文化批判与政治斗争关系的观点。 <br>新文化运动从最初的&ldquo;文化性运动&rdquo;转变为后期革命的&ldquo;政治性运动&rdquo;,是当时必然的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本身不是脱离政治斗争的单纯的文化思潮,&ldquo;民主&rdquo;&ldquo;科学&rdquo;的观念与封建传统思想之间的碰撞,是日益壮大的新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利益之争。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之下,时间上是不允许中国通过文化改造来慢慢实现所谓的民富国强的,这是幼稚的空想。 <br>从当时的国情来看,北洋政府本身是军阀林立、割据分裂的,并未在统治上实现国家的统一,不能够汇集起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国家力量。有人认为当时的北洋政府并不是&ldquo;残暴&rdquo;的,因为他们释放了被抓捕的32名学生。其实,就这件事而言,与其说是因为北洋政府的怀柔,还不如说是因为承受不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mdash;&mdash;当然这并不否定不少的北洋军警本身对于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同情的。同时国际环境并不给中国留出慢慢改革的时间,弱国无外交这是绝对的真理 <br>,不能用那些偶然的事件来否定这一规律性的定理。时至今日,我们都还可以看到在一些大国对别的主权国家的内政横加干涉。 <br>三、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 <br>&ldquo;五四运动&rdquo;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既是由于&ldquo;五四运动&rdquo;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也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ldquo;五四精神&rdquo;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br>历史发展虽然看似由一些偶然的现象所引发的,实质上却是在其客观规律的作用于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最后从新文化运动中的众多思潮中胜出,绝非偶然现象,而是中国当时的实际国情所决定的。而以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自然也是应运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08:55 页数:13
价格:¥3 大小:22.10 KB
文章作者:U-4874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