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部编版八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3.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程序性知识:1、激情朗读课文,了解“最后一次讲演”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富有鼓动性和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重难点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其情感,揣摩演讲者的语言。预习案一、前置补偿1、作家简介: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李公朴,江苏人。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受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2、背景链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3、文体链接: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正确深刻的论点、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来开启听众的心灵。特点主要有:①针对性。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②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③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卑劣(  ) 无耻(  ) 屠杀(  ) 诬蔑(  )悲愤(  ) 捶击(  ) 恐怖(  ) 毁灭(  ) 蛮横(  ) 赋予(  ) 挑拨离间(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5 ①():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②():(态度)粗暴而不讲道理。③():品行低下,不知廉耻。④():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⑤():心地光明,言行正派。3、常识填空:演讲词属于    体裁,也叫    。本文的作者是(1899年—1946年)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预习新知课前激情朗读课文,了解“最后一次讲演”内容,划分课文部分,概括内容要点。我的疑问:探究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2.朗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及其表达的感情。【自主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2.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崇高品质?【合作探究】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1段中的五个感叹句,各表达了闻先生的什么思想感情?3.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4.第3自然段中同时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的用意是什么?【拓展训练】:“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在世的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但在我们心里却是永远的存在,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继续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修辞、句式在演讲中的作用。【合作探究】问题一: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④、⑤段连用七个“他们”,接着用十个“你们”还用十个“我们”是指什么?2.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3.第⑧、⑨段中的“你们”“我们”指代谁?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问题二:根据课文内容品析语言。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来源:学科网ZXXK](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归纳主旨】作者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劣行径,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后拓展】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训练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卑劣(liè)   无耻(zhǐ)   农谚(yàn) 挑拨离间(jiàn)B.蛮横(hèng)恐怖(kǒng) 缄默(jiān)风雪载途(zhài)C.褶皱(zhě)诬蔑(mèi)沼泽(zhǎo)如法炮制(páo)D.黎明(lí)喧嚷(rǎng) 雾霭(ǎi)戛然而止(gá)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漂移   帷暮  销声匿迹世外桃园B.翩然   悬殊  谈笑风声草长鹰飞C.流逝   踪迹  妇孺皆知海枯石烂D.砂砾   慧星  天衣无缝翻来复去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在台上说得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只求大家能抛弃成见,共赴国难。B.各界爱好和平的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5 B.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C.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D.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什么是大数据技术?业界并无标准答案,但一般而言,可以将它理解为对海量数据的计算和加工,其核心是预测。  B.南北朝民歌“敕勒歌”,还有德德玛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描绘了内蒙古优美的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  C.当年在常口村,习近平同志叮嘱大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制度。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③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是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二、阅读课文4、5两段,回答7—11题。7、选出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A.选文中的“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B.第5选段中的“黑暗”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光明”指全国的解放。C.选段文字验证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的方面。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这句话运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更有力地表现了痛斥敌人的感情。8、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9、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10、赏析下列语句。1)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2)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11、课文第5段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liè chǐ tú miè bēi chuí kǒng huǐ mán fù jiàn2.①诬蔑②蛮横③卑鄙无耻④挑拨离间⑤光明正大3.议论文演说词闻一多5 探究案:第一课时自主探究1.1—3: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4—5: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6—12: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2.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坚持正义、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合作探究1.其一,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足见反动派卑劣无耻;其二,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其三,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应该读出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的情感来。2.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这句表明闻先生对卑劣凶残地杀害李公朴先生的国民党反动派极度愤恨和鄙视,这是对敌人罪恶的揭露。②“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句既是对李公朴先生的爱国热情和正义行动的赞颂,又隐含着对卑劣无耻、丧心病狂的反动派的痛恨。③④“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这两句表现闻先生对蛮横无理、凶狠残暴的反动派无比愤恨。⑤“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当面的质问,斥责,喷发出闻先生对卑劣无耻的反动派的一腔怒火,表现了闻先生对卑劣的反动派的极端蔑视。3.对比反衬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了讲演者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人的痛恨,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4.连续列举正义人士被害的典型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同时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罪恶本质。第二课时合作探究问题一他们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反动派“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的虚弱本质。你们正面警告敌人,“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并列举史实证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自信而自豪地宣布“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2.有呼告效果,便于直接抒发情感,表现了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3.“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指的是讲演者和广大人民。作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感情:你们”是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现了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我们”表现了讲演者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4.抒情。既是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也表达了闻一多先生为了为民主与和平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问题二1.(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揭露敌人暗杀手段的无耻。又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2)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既打击敌人,又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2.(1)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表达必胜的信念。(2)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训练案一、1、B2、C3、C4、D5、D6、B二、7、C8、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9、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10、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2)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11、作者列举他们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既给国民党反动派、特务们以沉重打击,又给了人民以信心,鼓舞了人民的斗志。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5 16:52:04 页数:5
价格:¥3 大小:70.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