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9.《说木叶》课件53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4

2/54

3/54

4/54

剩余5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说木叶林庚,,,木,,解题“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走近作者,识词释义1.词语认读袅袅灼灼涔阳窸窣褒寒砧言筌(niǎo)(zhuó)(cén)(xīsū)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tiáo)(pǔ)(gāo)(dìng)(bāo)(zhēn)(quán)沈佺期(quán),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词语理解,浏览1-2段:结合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木叶”为诗人钟爱。(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二)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为什么古代诗歌中很少看见“树叶”呢?“树”这个意象常见一般遇到“树叶”简称为“叶”,是文字洗练的缘故木叶并不洗练却受到诗人喜爱落木并非偶然,历代诗人从木叶中学习创造而来,‘‘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树叶”却无人过问。说明的现象:,“木叶”和“落木”,与“树叶”或“落叶”不同,其关键点在哪儿?(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思考:,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重点研读探讨第4、5、6段,“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4段:“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读第4段,请思考:“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秋风叶落的季节中,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说说作者引用以下诗句作用何在?木树区别:而高木有落叶的景况,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意境不同,高木空阔,高树饱满。,6段:“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精读课文第6段:借助诗句比较“木叶”“落叶”和“黄叶”的有什么不同意味?,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饱含水份,繁密——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微黄与干燥,有飘零之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意象季节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落)木(叶)树叶春夏之交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枝叶繁茂叶:绿干:褐绿干燥饱含水分空阔疏朗饱满绵密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气息密密层层浓阴满地枯黄,庭中有奇,绿叶发华滋.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树:饱满,叶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浓密繁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木叶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疏朗绵密,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瑟凄凉,思考:阐释“木”在形象上的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的什么特点?“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暗示性,朗读第5段:说明中国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暗示性诗歌语言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启发性感染性,树木满树的叶子浓阴水分很充足浓绿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秋天微黄干燥,“木”为什么暗示着“落叶”?(找原句)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去。,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木叶树叶疏朗空阔绵密饱满相去无几一字千里?暗示性全文总结,文中大量引用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分析说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写作方法:,本文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能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赏析标题:,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性很强的学术论文。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依附并渗透于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小结主题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得到启示,练习一:柳拓展练习,柳树在中华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丰富多姿,因此历代咏柳的诗、词不计其数,文人更常借柳寄托情意:因柳是温柔谦逊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之自勉自励,如();因受陶潜影响,柳也是后人向往的桃源所在,如();柳与“留”同音,因此折柳赠别也可以表达分别时留恋难舍之情,如();后来更以见柳兴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柳情”真是蕴涵丰富啊!CBAD仔细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填空。A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闺怨》唐王昌龄)B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唐李白)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D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田园乐》唐王维),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离别之情思念之苦,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用春日之柳的繁茂衬秋日之柳的枯凋。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自然的活力。,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离别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怨恨之情思念之情脱俗之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圣洁坚贞1、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暗示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当堂检测,练习二:梅,关于“梅”的意象讨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其它常见意象云:飘忽不定。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篱笆:山村所用。以“东篱”表现隐逸生活“采菊东篱下”或者表现词人闲雅的情致,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鸿鹄:飞得高远。以“鸿浩”寄托高远志向,如“矫首看鸿浩,远举高飞”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月,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酒,再 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3 19:53:16 页数:54
价格:¥10 大小:2.02 MB
文章作者:158****203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