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扶贫过程里的“人情账”范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浅谈扶贫过程里的“人情账”范文 <br> <br>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大事小事都会先摆人情,如若不念人情,则会被扣一个“无情无义”的帽子。讲人情人性化,本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然而,当处处都以“先摆人情,后讲规矩”来审夺一切,反倒成了掣肘社会发展前进的阻力。在一个越是讲究法治的社会,“讲人情”越是要讲究边界和度,比如什么事情可以讲人情,什么事情上坚决不能讲人情;什么时候该唱红脸,什么时候该唱黑脸?……唯有将这些边界清楚地划分开来,准确地把握好其中的度,小到个人工作生活,大到政府管理国家治理层面,才能变得轻松有序很多。 <br> 人常言,都市有着都市的规矩,乡间有着乡间的人情。越是在基层,越是在宗亲势力连成片的农村地区,人情账最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同时在基层群众的意识里,他们不懂法,人情账大过天。而基层干部服务和打交道的对象确是这样一群文化素质欠缺,法律意识淡薄的基层群众。与他们谈道理,他们能接受,但是一旦在他自己的思维意识里,自己的利益是不被保护的,那他们就不愿意配合,并且开始以“人情”为盾牌,造成简单事情复杂化,给基层干部工作带来一定的反复性和舆论压力。基层干部有苦难言,上有政策需要落实,下有群众对政策和干部工作方法手段表示不理解,只要与其沟通,就牵扯上了“人情”这两个字。 <br> 拿“扶贫”为例。很多扶贫干部反映过这样一个现象:随着扶贫进行地越深入,越难处理与贫困户的关系,基层干部的工作要持续做下去直到被最终验收,而贫苦户的诉求却是越来越多,从“要米,要钱,要工作”渐渐发展成为甚至于向帮扶联系人要“媳妇儿”……而且有部分基层群众向干部隐瞒收入,歪曲部分事实,希望国家政府能给予更多的物质上的补给。而之于基层干部,特别是作为帮扶联系人,毕竟是长年累月与贫困户家庭结对帮扶的对象,责任在身,如果不满足其诉求,验收之时,贫困户随便一告状,就要面临“自己辛辛苦苦三四年的工作全部归零”的风险;但如果一次又一次地满足其诉求,难保下次不会有更多其他的源源不断的新诉求。最后还落个“都是走走形式,根本就没有提供什么帮助,最多也就是来问问情况填填表”之类的话。最终,在巡视组和验收组那里却因贫苦户的一句话就真的成了“板上钉钉”的“形式主义”,基层干部苦在心中口难开。 <br> 而在另一面,精准扶贫的红头文件要求,明确规定,按照贫困发生率,村里需要有XX户以上的贫困户才可被定位“贫困村”,但现实是,村里离要求的标准数字要么是多出一些要么是少了一些,为求达标,只能人为新增或是人为删减一部分,而人情,又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少作用。而面临脱贫时,按照国家规定,贫困发生率低于2%,驻村干部只能连续几天几夜蹲守岗位天天算账,希望能算出一个“脱贫户”,而在这其中,人情又起到了不少作用。 <br> 有不少人觉得这些行为的存在就是把“扶贫工程”推向了“形式主义”,但我们细细想来,形成“形式主义”表象的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是行政政令与人情账的双重压力压得基层干部别无他法。于上要百分百完成政令要求;于下要安抚好贫困户的各类情绪和尽可能满足其各种要求;夹在中间的扶贫干部只能是面临两难只能选择两全之法,而这样的两全之法,确然造就了扶贫过程里的某些“形式主义”现象的发生。 <br> 所以,当更多人在口诛笔伐“形式主义”的时候,我们为何不客观理性地深思下该如何从根源上科学解决?如何让更多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里?我想,每一位参与到扶贫工作中的干部,都希望自己的贫困户能切实得到帮助,自己也不希望踏实工作了却还要被扣个“形式主义”的大帽子,但不过是道理大家都明白,信念大家都有,可是实际操作上,我们是否可以更为科学地规划让扶贫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现象能更为合理地规避掉呢? <br>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0:06:55 页数:3
价格:¥3 大小:13.48 KB
文章作者:U-2074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