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飞来峰 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3/30

4/30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 激趣导入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观看视频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_____,晚号_____,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是北宋_____家、_____家、_____家、_____家,为______________家之一,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曾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你会填吗?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你填对了吗? 登飞来峰王安石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重)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难)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相关介绍 一读,知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读,知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读,释义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飞来峰顶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见到旭日东升。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的最高处,可以望得很远很远。1.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2.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3.闻:听说。4.畏:害怕。5.缘:因为。 三读,悟情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塔高千寻--目睹之景(正面描写)鸡鸣日升--传闻之景(侧面描写)景:修辞:夸张妙处: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听说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这里是虚写,从侧面进一步衬托出峰和塔的高。表明诗人的立足点之高,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小贴士: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的高峻。“千”在这里不是实写,而是指多。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小贴士:“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首先,“浮云”运用典故。其次,“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小贴士: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写作背景《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这首七绝。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它将写景与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面看是:“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复读,明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那么,你从这两句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新意呢?小贴士:苏轼也有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诗句原意:哲理意义: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借景抒情的哲理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表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让我们永远自信乐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我们永远拥有攀登顶峰的决心和勇气。课堂小结 比较阅读1.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所表现的情感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呢?2.同样是写山,并极言山高,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及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比较阅读表达的情感不同点相同点《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随军出征,因谏言被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寥中阐释的是怀才不遇的情感内容都是登高望远《登飞来峰》仕途得意对前途无限憧憬的王安石则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无畏精神。 比较阅读含义及表达的情感不同点(写作背景)相同点《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虽考场失利,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同样是写山,并极言山高,青年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气盛,抱负不凡的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现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人之相交,不在一时一地。国之相交,尤其要登高望远。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 课堂小测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课堂小测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并没有这种心理 课堂小测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课堂小测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解析: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2摘抄积累五句蕴含哲理的诗句并说明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3推荐阅读王安石的其他的诗作。例如《元日》《墨梅》《书湖阴先生壁》等。 谢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6 17:04:04 页数:30
价格:¥5 大小:22.74 MB
文章作者:180****875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