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57中2022年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3/7
4/7
5/7
6/7
7/7
2018北京第五十七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3分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B.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C.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D.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B.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C.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D.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3.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人道迩:“迩”读作ěr,意思是“近”B.服膺:“膺”读作yīng,意思是“反对”C.中肯:“中”读作zhōng,意思是“适合”D.皓首穷经:“皓”读作gào,意思是“白”材料二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人”。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1/7\n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记》中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学习要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晚最适合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B.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C.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D.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中“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个月不违背仁德B.一生中恰当的阶段C.一年中恰当的时令D.一天中恰当的时辰6.下列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B.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C.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D.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材料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弹得一手好琴,还管理过仓库、畜牧,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7.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将“学”“习”解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B.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学能致用,是“学”的典范C.孔子的教育观、政治思想观重视道德和社会实践D.教育要重视“学”“习”联系,“知”“行”结合2/7\n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①士则讲义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傍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②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③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是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闇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从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③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或因家世余绪余绪:前代遗留下来的B.则假手赋诗假:虚假C.非复曩者之亲曩:从前D.自美于矿璞: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此销日B.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长成以后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C.求诸身而无所得D.施之世而无所用..生而知之者上不师古之踪迹..11.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笔则才记姓名B.塞默低头提笔也就能写写姓名闭口不语,低着头(以掩饰窘迫)C.特立杰出者如芝草D.犹蒙被而卧耳特异、杰出的人像芝草一样(稀少)犹如蒙着被子睡觉一样(束缚)12.以下各组语句,泉都属于不学无术者丑态的一组是(3分)①讲议经书②射则不能穿札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④傅粉施朱⑤望若神仙⑥触地而安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强调人要有所专本,以此立足B.士农工商,没有高低,应平等对待C.饱食终日,安于享受,必遭人耻笑D.作者认为孙武、管仲等人属于天才14.本文末段作者的学习经历引发了你哪些共鸣和思考?请作简要说明。(5分)3/7\n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16.“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B.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宫二首·其一》)C.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欧阳修《送将秀才游苏州》)D.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石柔《绝句》)17.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6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10分)1.《氓》中以“桑”暗示情感事态的变化,女子初婚时似“桑之未落,”,遭遇遗弃时则“桑之落矣,”,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酒:“携幼入室,。,眄庭柯以怡颜。”4.杜甫《登高》中写到秋风的句子:“,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5.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立米《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祖母无臣,。”以下1+36.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7.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作者借“,”写了与友人任凭小船从流飘荡,泛舟于茫茫的江面的自在与畅快。8.秋阴不散霜飞晚,。9.独上江楼思渺然,。10.,斯人独憔悴。11.,江湖夜雨十年灯。12.黄河落天走东海,。13.,动人春色不须多四。课内文言文,共3小题,共6分19.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2分)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童子何知,躬逢盛栈。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4/7\n2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B.御六气之辩。C.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2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以若是则已矣..B.感吾生之行休之二虫又何如..C.列子御风而行鸟倦飞而知还..D.去以六月息者也猥以微贱..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2-26题。枪挑紫金冠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浸在浓霾里。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千百年来,多少伶人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三天两头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在最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要束绿巾、扎绿带,单是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戒律。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5/7\n金盔跌落银靴生根。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彼此挨近着,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就要挨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的神经: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深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这便是戏啊,老生和花旦,凤冠和禅杖,纷纷聚拢,造出幻境:这一方戏台,虽无波涛却会江水长流,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所谓“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徽剧《单刀会》。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关云长。上百种关公戏中的关云长,先是人,后是神,在不断的言说中变得单一和呆板,戴上了一副面具,成为了人们所缺失之物的化身。他不再是刘玄德一人的二弟,而是万千世人的二弟。他的命运,便是被取消情欲,受人供奉。可是,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这诸多顽固的存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美奂的剧院,去看《战太平》。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声光电一样都没少。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正我有声光电;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唯有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策马狂奔。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取材于李修文的同名散文)22.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滴水不漏:形容技巧高超。B.粉墨登场:指化装登台演戏。C.不可理喻:指不通情理。D.如火如荼:形容情感热烈。6/7\n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第二段中作者“羞愧地离席”,是因为发现自己不能理解作品被如此改编的用意,惭愧于自己与新编作品间的隔膜。B.文章中对白素贞与许仙相逢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戏剧表演中的含蓄细腻,能引人入戏,这样的表演令作者十分欣赏。C.叙写《单刀会》时,作者特意交代这个寻常的戏班是以“废弃的运沙船”为舞台,是想突出戏班面临的生存困境。D.文章结尾处,作者重复“反正我有声光电”,是在强调和肯定现代技术手段可以给新编戏剧带来别样的舞台效果。24.第四段中问:“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如此讲究戒律”的原因。25.文章写了作者看过的三出戏《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识。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26.作者借“挑紫金冠”的“枪”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对下列经典作品中的“事物”与作者创作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B.《药》中夏瑜坟上的“花环”,是鲁迅认为需“听将令”,为了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而特意添加的。C.《边城》中的傩送曾面临“碾坊”与“渡船”的选择;前者意味着物质的丰足,后者则代表了自己想要的爱情。D.《红岩》中江姐等人绣的“五星红旗”,既寄托了江姐等同志们得知新中国建立时的喜悦,也蕴含着她们对党的爱与忠贞。六、写作共2小题,共60分27.某校高中语文组在十一国庆期间进行了征文活动,要求学生原创一篇以庆祝建国69周年为主题的文章。现优秀作品已经选出,将要在公众号发表。请你为这期公众号写一段篇首语,要求主题突出,有激情、有文采。(150字以内)(10分)28作文(50分)请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近年,众多2000年以后出生的同学即将走进高考考场。十几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将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7/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