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湛江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二级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诗人的孤寂朱光潜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远隔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与诗人同时代的人这样想。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n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选自《我与文学及其他》)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绝对无法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B.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C.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之所以买伦敦、纽约的街头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作礼物,是因为他们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D.汤姆生的骂语是对那些在孤独中死去的诗人的最好的讽刺。2.下列关于“曲愈高,和愈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刻画的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他的知音就越少。B.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格调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C.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D.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诗人有异于常人的锐敏的感觉,能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但也是人间最孤寂者。B.真正的诗人并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要天下人都能同他一起赞叹感泣。C.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开创出一种欣赏他的作品新趣味。D.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诗人无法在当代寻得安慰。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弥从。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光武曰:“\n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皆惭。明年春,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围苏茂于广乐。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俱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建、茂出兵围汉。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齐鼓而进。建军大溃,反还城。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入,大破之。明年,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冬,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击富平、获过二贼于平原。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因追讨余党,遂至无盐,进击渤海,皆平之。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选自《后汉书·吴汉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信:信任B.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怒:恼怒C.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击:出击D.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相率:一个接一个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B.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C.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D.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6.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鬲县五姓杀死地方长官造反,吴汉不但不攻打他们,反而向他们道歉。最后五姓感动一同出城归降。B.吴汉打败幽州牧苗曾,收降了北方州郡并得大量的人马,其他将领纷纷要求分得一部分,被刘秀呵斥后,惭愧不已。C.吴汉在于敌军交战时摔伤了膝部,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振作精神,鼓舞士气,最后取得胜利。D.吴汉在邓禹和诸将领多次举荐后,才得以被光武帝召见,并最终成为光武帝最信任的人。7.把下面从必修五课文所选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n(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5分)(2)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①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5分)9.诗中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该手法的艺术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2)《氓》中女主人公提醒女子切勿沉醉爱情的句子是 , 。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3) 荀子在《师说》中提出:选择从师的对象不在于对方的与年龄大小和地位高低,择师真正的准则是 ,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桥畔的老人【美】海明威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n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着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你是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着。“喔。”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是些什么家畜呢?”“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是些什么家畜呢?”我又问他。“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你这样想吗?”“当然罗,”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我问。“打开了。”“那它们会飞出去的。”\n“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再现了战争中的真切场景,这种逼真而恢宏的战争场景描写与作者曾到欧洲战场采访和参战的经历分不开。B.文中第二自然的景物描写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纷乱而又喧闹的景象;与一直坐在桥畔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老人的孤独。C.文末“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这句话传达出了老人渴望没有战争发生,人畜都能安享和平生活,可是现在这么个微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D.文中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是为了使人不禁觉得老人的已经被战争的压力打败,失去了理性的思维。E.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2)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人们纷纷逃离故土,为什么老人却一直坐在桥畔?请分点概括。(6分)(3)“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句话在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4)小说中桥畔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点概括。(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n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21年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能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结论。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赛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n(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虽然,它没有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但是,它不是平淡无奇的。它和传奇式的作品南辕北辙,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又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A.富丽堂皇B.匠心C.平淡无奇D.南辕北辙1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前日上午,在赤坎金沙湾海滩,一群美少女正借一年一度海上龙舟赛的契机在人山人海中写有“请爱护环境,湛江世界级海湾,因你更美”的宣传牌匾,向前来观看龙舟赛的市民和游客宣传环保理念。B.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C.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人数持续大幅度上升,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民币汇率坚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国旅游人数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D.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1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①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 ②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③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④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 ⑤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⑥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A.③①②⑥④⑤B.①④②⑤⑥③C.③①⑥⑤④②D.①③⑥④⑤②16.湛江中学准备在全校推广诗歌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鼓励学生阅读诗歌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60字)(6分)\n17.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定义。(40字以内)(5分)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近日,央视名嘴白岩松,在他的第三本书《白说》中说:“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往往不择手段。”202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在白岩松这番话中,你得到哪些启发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湛江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二级语文科答案1.CA“绝对无法”与原文不符,B,本文中“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D、汤姆生的骂语是对那些附庸风雅的诗人的最好的讽刺。2.A“曲愈高,和愈寡”并非指作品中刻画的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3.D.“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诗人无法在当代寻得安慰。”中“诗人无法”太绝对。4.B(激怒:激发斗志、激发士气)5.D\n6.A(没有把地方官杀死,也不是一同出城归降。)7.课内翻译(划线处每点1分,整体语意连贯1分)(1)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2)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被正义公理激愤的人则不是这样,这是(因为)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参考译文: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匆忙时(常常)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很多人都知道这些。他们多次举荐吴汉,吴汉(后来)被召见,并成为刘秀亲近的人。光武帝要调拨幽州的兵力,夜里召见邓禹,询问可以出使的人。邓禹说:“近来多次与吴汉交谈,发现此人勇猛有智谋,将领中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光武帝立即授吴汉大将军之职,持汉节到北方调拨十郡的精锐骑兵。更始的幽州牧苗曾听说后,暗中约束军队,命令各郡不要答应。吴汉率领二十名骑兵先到了无终。苗曾以为吴汉没有防备,于是在路上迎击,吴汉指挥兵卒,逮捕并杀死了苗曾,夺取了他的军队。北方州郡震惊,其余城邑没有不听到消息就降从的。最后,(吴汉)调集了(北郡)所有的兵力,带兵向南,和光武帝在清阳会合。众多将领看到吴汉回来,士卒战马很多,都问:“是否肯分给别人一些兵马?”等吴汉到了幕府,呈上兵簿,各位将领人人都想多分一些。光武帝说:“属于自己的兵马,害怕分给别人,现在为什么对别人兵马索要这么多呢?”众将领都感到惭愧。第二年(建武三年)春天,吴汉率领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刘永率领周建及另外召集的十多万人,援救广乐。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与他交战,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部,回到营中。周建等带兵入城。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在卧.众人感到担忧。”吴汉竟然精神振作,裹伤而起,杀牛犒赏将士,下令军中:“贼人人数虽多,都是一些劫掠的强盗,‘胜利时不能互相谦让,失败时不能互相救助’,(他们)不是(一些)坚守气节为义而死的人。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第二天,周建、苏茂出兵包围吴汉。吴汉挑选黄头吴河等四部的精兵以及乌桓精锐骑兵三千多人,一同击鼓前进。周建军队大败,返回城内。吴汉率军长驱追击,争门直入,打败了敌军。第二年,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同意,说:“使鬲县百姓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敢轻言进兵的人,杀!”于是,吴汉传递檄文到州郡,派他们逮捕(鬲县)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诸位将领于是敬服,说:“不通过作战却攻克城池,这不是众人比得上的。”冬天,吴汉率领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在平原进击富平、获过两个强盗。第二年春天,贼人率领五万多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攻敌,大败敌军。乘胜追击,讨伐余党,一直到了无盐,进击渤海,扫平贼寇。吴汉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军队在外,士吏不足,为什么买这么多田地住宅呢?”于是把它们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8.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描写表达愁绪;(2分)颔联用典(1分,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亡国后自己报国无门的孤寂惆怅和痛苦悲伤之情。(2分)9.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2分)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本诗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分)\n诗歌鉴赏参考: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量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更加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悲伤而无奈的心理状态。 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及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逼真而恢宏的战争场景”错,小说选取的是战争打响之前的一个生活场景;D项老人没有失去理性。(2)(6分)(1)老人饱受故争摧残后的筋疲力尽、体力不支、疲惫不堪;(2)老人对故园的留恋;(3)老人对未来的茫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减退。(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2分)(3)(6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了老人无奈(焦虑、痛心、愤懑等)的心情(2分);表达了对战争无声的控诉,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小说充满了力量。(3分)(4)(8分)(1)老人对另外几只牲畜的担心,表明他是是一位充满爱心(或朴实、善良)的人;老人最后一个离开家乡,表明他对家乡的留念与热爱;(3)老人没有家,一直照管牲畜,表明他孤苦伶仃(孤独、孤单);(4)老人毫无政见,战争中被迫离开家乡,表明他渴望过简单平静(向往和平)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2分)参考赏析:该篇作品的主题是揭示战争的残忍、罪恶。然而作者在构思取材上,却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上作者十分讲究。本片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睛”、“尘土”、“浮桥”已经忙着逃命的车辆、人群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赋写实效果的画面,又佐以后文对于“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边的尘土中坐了下去”\n等动作的描写,剔透地写出生活现实,烘托出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通过其好似不断在重复着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一个简简单单的饲养员,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是的心态,这与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面对战争的那种一心想着撤离的恐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的老人就好像一名即将坐化的老僧,表现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然而并非他不恐惧死亡,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来临,死亡的即将到来,将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如尘土、浮桥等,不仅交待清战争的气氛,而且更凸现出老人的那种独自无知却快乐的孤胆,使得形象更加典型化。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将撤离人群的逐渐稀少、远去,战争越来越近的紧张感与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冲突着,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然人不禁为老人的安慰担忧,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主题。这篇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小说特有的典型生动的选材构思,然而在语言表达上却采用了新闻专长的短小精悍的描写叙述,将小说与新闻的特点完美融合在一起,这篇小说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简洁、朴实、明快,同时又不乏深度。12、(1)【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和E不给分【解析】A从文中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些信息,两个人相同的特征是有“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而结论是相同的“引发了很多猜测”。但是我觉得作者写着两个人物的目的不仅在于用一个引出另一个,还在于他们停滞性质的不同。所以这项理解虽然正确但是还有欠缺。B项中的信息“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是不合原文文意的:“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不是都被证明不能成立。其余信息应该是正确的。C项达尔文观点的确立是长期的“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而不是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D项“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这项信息应该是正确的,对这一细节的分析也是正确的。E项这项理解是错误的,作者公正的评价了达尔文拖延出版的原因,是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2)【答案】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回危及自己的前途的事业;③他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会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3)【答案】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②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点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③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限局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4)【答案】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由的敬畏。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考点】解释词语的深刻含义\n【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联系文中相关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思路分析】题目开放为考生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但是也容易走入误区,就是答题过于主观化,要避免答题主观化,要注意依据文意解答。13、D(A富丽堂皇:富丽,宏伟美丽;堂皇,气势盛大。形容建筑物宏伟壮观,豪华美丽。B匠心:书面语,巧妙的心思。C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一点出奇的地方。D南辕北辙:本该往南走,可是车子却向北行,比喻采取的行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D项语境不符,应用“分道扬镳”。)14、C(A项在“写有”前加上谓语“高举着”,B项表意不明,“如实报道”到底是记者的行为还是报社领导的要求,D项,句式杂糅,“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15、C(③句中“这种气候”与前文照应,故③句排最前面。⑥句中的“瓦肆勾栏”与后文的“这里”相对应,故⑥句应放在第3空。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C。)16(6分)【答案示例:各位同学,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如茶,品之心旷神怡,诗如酒,饮之顿生雅兴。阅读诗歌能够提高我们的认识,丰富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扬帆前行,展开一次波澜壮阔的远航吧!(能具体谈到一些诗歌代表人物及诗句更佳)】17(5分)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的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18、范文在过程中享受奋斗的美好曾几何时,我们总是低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曾几何时我们总是坚持着自己的道路选择。而今已长大的我们,终于明白了,灯光闪耀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值得我们去品味,值得我们去享受,尽管不知结果如何。路上的风景任由奋斗者欣赏。居里夫人是波兰著名的女科学家,由于她发现并提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镭而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在学术上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耀呀﹗但却很少有人真正直视过她的奋斗过程的艰辛。她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挚爱丈夫的性命,在成千上万次的实验中呕心沥血,换来巨大的荣耀,他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科研事业。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品德呀!但她并不是为了那些奖项,甚至把它当做孩子的玩具,而是为了祖国的强大和独立,为人民幸福安康,她抛洒汗水,奉献了青春,她感觉此生足矣。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享受自己走过来的每一步路,可能最终没有成功,但仍然很洒脱快乐。因为痛并快乐活着,才活得有滋有味,没有辜负人生的大好时光。过程本身就是绽放了的花朵。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都会躲到山洞中偷读诗经,过了三年后,他学业有成,从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成为一名大文人;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却仍然踏上祖国神州大地周游四方,在他的辛苦努力下,终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这些人注重自己的过程,并从中享受快乐。但当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又有谁还记得爱迪生的一千次实验;当我们得出一条条物理定律时,又有谁还记得牛顿对万有引力的探索;当我们大言不惭地觉得自己学富五车,能够探索人类起源时,又有谁还记得达尔文为了《进化论》放弃学位与爵位……如果人们都重视结局,又怎么会享受过程中的快乐呢?功利让人在追求中迷失自己。古人读书,常常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诱导孩子,功力的结果是仲永的“泯然众人矣”\n,范进的垂垂老矣还在科考。似乎没有功名,人就无法生存。世俗之人读书,为了升官发财,结果是直接走进牢狱。功利带来的结果是浮躁气盛,而修身养性、充实自我、陶冶情操的目的全无,人的素质下降。学历再高,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严重,读书再多,学问再大,迷失了自己,不知为何活着,岂不悲哉?面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古训,人们真应该好好反思,不要把结局看得太重,要更多地享受过程,学会在奋斗中享受生活。时代青年应摆正心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里,应追求泰戈尔说的“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境界。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54:48
页数:14
价格:¥3
大小:70.4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