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珠海市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诗中尺度的缺失诗歌只有美才灵动,才有吸引力,才易打动人,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才能引领心灵进入哲理的思考中。美之于诗好比花朵之于果实,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当然是果实,但在得到果实之前,首先要能为花色所打动、所吸引。美可以有优美、壮美,也可以有哲思之美、幽邃之美;可以有繁复之美,也可以有简略之美。总之,一首诗要使人读后如饮甘醴,如沐春风,欣然而快意,或于沉思之间豁然有所得。而当今诗坛有一些人以审丑为乐趣,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类似戏剧舞台上的一些小丑、猫狗之流,写一些恶俗的文字,招摇于世。这种人不但毁灭了自己,也堵住了人们朝向诗歌之路。所以,当下诗坛,去除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是一件势所必然的事情。无论是写诗自娱,还是希望能于他人有所启示,一首诗都要有一定的精神含量,要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拷问。你对自己的心灵有足够的把握吗?我要问一问每一个写诗者。你是否做到了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世界面前不自卑,在自我之中不迷失?在这个方面,我对中国的诗人还不能很乐观,甚至说还颇有些忧虑。长时期以来,中国人理性的不足,教育与生活中对人的主体性有意无意的漠视,都导致人性脆弱易折。正如诗人们所说,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而我的期望不是这样的。我希望每一位写诗者在心灵上是强大的、明晰的,任何苦难挫折也摧不垮他心中的高峰。这种力量的强大体现在诗歌中则表现为对世界的洞悉。世界在他眼中是澄澈的、清晰的、有条理的,他因而能洞察宇宙中一切事理而能把握住自己,进而把握住诗歌。而中国的诗人们,更多的是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18-\n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是每一位写诗者都要明确的。而诗艺还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诗歌本身的进程中和社会生活的进程中更新发展着。诗歌的价值本身在于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而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反复重临。所以创新性或创生性成为诗人的不二追求。这既需要对过去诗艺的反复观摩与演练,同时又要有自我意识的跟进。这就要求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时刻是一个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但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能保持诗艺上自觉且清晰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诗人都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在他们的书写中,诗艺的尺度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一种怪象:几乎每一位中国诗人都是某位外国大师的影子,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从这个角度来说,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中国诗界来说,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压抑。而我觉得,中国的诗人们应解开诺贝尔奖情结,做一个安静的诗人,去安静地写诗,解决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我们的书写是为历史而存在的,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而不是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存在的。(选自《北京文学》2022年第12期,有删改)1.诗歌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作品要有一定的精神内涵,这往往要求创作者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自我之中不迷失。B.诗歌创作要体现美,要能打动人,只有体现优美和壮美,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引起读者的共鸣。C.诗人的不二追求就是诗歌的创新性或创生性,而诗歌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革新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创新了诗歌的内涵。D.要想使自己创作的诗歌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诗人就要抛弃反复观摩与反复重临。2.今诗坛的弊病的认识,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于教育与生活的影响,当今某些诗人自身的人性脆弱易折,这也使得这些诗人自身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B.当今诗坛上那种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主要体现了某些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之人的审美观的扭曲。C.一些诗人背离了为历史而存在、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诗歌创作原则,根本原因是他们习惯了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D.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在诗歌创作中能时刻保持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诗人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3.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作者希望诗人们在心灵上是强大的,并在诗歌中体现出来。B.-18-\n只要能走出外国大师的影子,并且在对过去诗艺进行反复观摩与演练的基础上,又有自我意识的跟进,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C.在作者看来,诗歌创作主要离不开以下三个尺度:一是诗歌美的尺度,二是精神与心灵的尺度,三是模仿的尺度。D.作者对中国诗歌乐观不起来的原因很多,既有诗歌创作者自身对责任的认识以及自身审美素质方面的问题,又有诗艺方面的问题。【答案】1.A2.C3.D【解析】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项,“背离了为历史而存在、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诗歌创作原则”是当前存在的弊端,而“习惯了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是其中一种表现,二者没有因果关系。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作者并没有否定“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B项,“只要……就一定能……”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第三个应该是“诗艺尺度”,模仿只是其中之一。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本题A项属于曲解文意。B项说法太绝对。C项属于偷换感念的错误。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态葬的“难度”“如果有来世,我选择做棵树,继续在母亲的哺育下成长。”近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发表网文《执意树葬的母亲》,引起人们对生态葬的关注。-18-\n生态葬是指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海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2022年2月24日,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全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文件:《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称,《意见》属于倡导性文件,不是硬性要求。截至2022年,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安葬率达65.8%,“国家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呼吁生态葬也显得迫在眉睫。但民政部坦言:“节地生态安葬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如何安葬亲人,是一道关于道别方式的人性选择题。2022年10月29日,陈敏取出姐姐的骨灰,骨灰从她指缝间缓缓滑落,流入专门用来树葬的环保骨灰盒。姐姐陈泳2022年1月11日因病不治身亡,三个月后,母亲得知噩耗哭晕了几次,她要求让女儿“回家入土为安”。可是,想要“入土为安”谈何容易。“姐姐没有东莞户口,我们没有资格买墓地,就算有也买不起。”2022年6月,陈敏给姐姐报名。“但我们不敢告诉母亲是树葬,只是说已经‘入土’了。”“没有墓碑,以后就找不到了”东莞自2022年举办海葬,2022年举办树葬以来,每年组织免费集体海葬树葬活动2次。但近两年,报名遭遇“冷空气”。由于参与人数太少,活动被减半。直到2022年10月29日,也就是报名树葬15个月后,陈泳才得以树葬。骨灰还林是一种不留标志,将骨灰深埋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葬法。泥土填埋后铺上草皮,陈敏他们被要求不做任何记号,“没有墓碑,以后就找不到了。”不保存骨灰,不设墓碑的生态葬法除了海葬、树葬,还有草坪葬、花坛葬。位于广州市萝岗区新塘公墓的中华墓园于2022年开展花坛葬业务。6年来安葬逝者的骨灰不到300位,仅占园区业务量0.4%。该负责人说:“市场反应不热烈,需要慢慢引导,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大众接受,毕竟(骨灰盒)降解了,(骨灰)就没了。”从数据上看,群众对“不留骨灰”的生态葬接受度不高。“奖励提高十倍才能起到杠杆作用”其实,广州在推行树葬之初的设计,是一棵树下安葬一具骨灰。“1989年3月26日,广州在白云山脚下划地150亩,取名‘思园’,在全国首创树葬,报名踊跃。”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棵树下安葬一具骨灰,不到十年场地就饱和了,随后在两棵树间埋,2000年又满了,最后只好密集安葬。”2022年,“思园”已满,广州暂停树葬。-18-\n据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说,推行生态葬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财政加大投入解决,除了场地、配套措施等,还有补贴。从2022年开始,广州对骨灰撒海发放每位1000元补贴。在王宏阶看来“太低了,将补贴提高十倍都不为过。补贴不只是起到鼓励作用,更应该起到经济杠杆作用”。一场思想革命正在进行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是一场挑战传统的思想革命。而殡葬改革伴随着“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已推进了整整60年。民政部对殡葬改革的表态,有种“持久战”的味道:殡葬改革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触及人民群众思想和价值观的最深层面,要注重措施配套、政策衔接,要稳步推进、持之以恒。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如果补贴提高到原来的十倍甚至以上,肯定会有很多群众考虑生态葬这种安葬方式。B.国家推行生态葬是在现有人口规模下基于国家渐趋紧张的资源环境形势而做出的决定。C.对于生态葬这种环保的安葬方式,民众普遍接受度不高,其中思想观念落后是主要原因。D.这篇报道以广州生态葬的历史进程、实施情况为主要内容,在坦言目前困境的同时,透露出对生态葬前景的担忧。E.在新形势下,政府加大对生态葬的投入力度,保证生态葬的配套设施建设,并大力宣传是推进生态葬的当务之急。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葬是指遗体火化后,以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不留任何标志,这不仅是丧葬方式的改革,更是一场挑战旧习俗的思维革命。B.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认为,生态葬的推行遇阻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补贴太低了,如果补贴能够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一定会让所有的民众接受生态葬。C.陈敏给逝去的姐姐报名生态葬表明她的姐姐生前就拥有对待生命的洒脱和利他的德行。D.东莞2022年举办树葬以来每年都举行这样的活动,但近两年遭遇冷空气,报名人数减少。但广州2022年“思园”被葬满,说明广州民众比东莞民众更能接受生态葬,广州民众更热爱环保,关注国家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6.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安葬方式,生态葬推行不顺利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原文概括回答。【答案】4.AD5.A6.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抱着“入土为安”思想;生态葬不留骨灰,没有墓碑,亲人祭奠也找不到地方;参与人数太少,场地饱和,导致下葬等待周期过长;政府对生态葬投入、奖励力度不够大。-18-\n【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肯定会有很多群众考虑”太过绝对。D项“对生态葬情景的担忧”做法,原文最后民政部的表态表示,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并不会就此停止。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本题A项就是说法太绝对化了。D项属于曲解文意。所以都是错的。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概括和梳理能力。B项“推行生态葬需要财政加大投入,除了场地、配套还有补贴。”只提高补贴并不一定能够使民众完全接受生态葬,需要的是政府的多方协调与投入。C项原文并不能体现陈敏的姐姐的性格特征。D项无法比较。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原因概括。本题要求围绕“新型的环保安葬方式”,分析“生态葬推行不顺利的原因”,并要求一句原文概括回答。首先阅读原文,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概括。原文说“从数据上看,群众对“不留骨灰”的生态葬接受度不高”;“没有墓碑,以后就找不到了”;“由于参与人数太少,活动被减半。直到2022年10月29日,也就是报名树葬15个月后,陈泳才得以树葬”;“每棵树下安葬一具骨灰,不到十年场地就饱和了,随后在两棵树间埋,2000年又满了,最后只好密集安葬”;“太低了,将补贴提高十倍都不为过。补贴不只是起到鼓励作用,更应该起到经济杠杆作用”。根据以上的文中信息,可以传统观念、人们对生态葬的认识、政府行为等方面分条概括答案。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鸿门宴(节选)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8-\n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二)垓下之围(节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①舣:移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道B.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碎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德:品德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B.①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C.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18-\nD.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乃令骑皆下马步行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和《垓下之围》都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C.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D.《垓下之围》选段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2)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答案】7.D8.A9.C10.C11.(1)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日后都将被他俘虏!(2)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各诸侯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3)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参考译文:(一)鸿门宴-18-\n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羽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二)垓下之围(节选)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对面细看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征求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18-\n【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D项中“德”做动词,“施恩德,给好处”。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答案选D项。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A项“为”,都是句末表疑问语气,译为“呢”。B项中“与”,①中是“给”,动词;②中“跟”,介词。C项“为”,①中是“处理,做”,动词;②中是“呢”,句末语气词。D项“乃”,①中是“才”,副词;②中是“于是,就”。所以选A项。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有:“江东”“地方”“众”“汉军”。名词做宾语的有:“船”。动词一般作谓语。动词作谓语“愿”“至”。固定句式“无以”。虚词“亦”。属于选C项。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C项中“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说法错误,“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所以选C项。11.-18-\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属”译成“这些人”“这类人”;“为”译为“被动”;判断句。第二句关键点:“壁”译为“筑营、安营扎寨”;“项王军壁垓下”是状语后置;“兵”译为“军队”;“重”译为“层层”。第三句关键点:“怜”译为“爱怜”;“王”译为动词;“纵”译为“即使、纵令”;“独”译为“难道”。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如第(2)题的对倒装句的考查。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本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2月25日凌晨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战,最终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12.下列各项对这首词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词写景状物、抒发胸臆、慷慨悲烈、雄沉壮阔,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情景。B.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红军冬夜行军的真实情景,色调灰暗,读来令人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心情沉重。C.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练、准确、情景相得益彰。D.下片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下片后两句取暖色调与上片的冷色调形成强烈对比,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也要乐观坚定,一往无前。E.“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以海喻山,以血形容夕阳,说明革命要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同时,“残阳”表明现在已经是黄昏时分,象征着革命已经走向没落。13.本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答案】12.BE13.-18-\n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营造出紧张而又带着几分肃穆的气氛。【解析】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挫败感”错。在悲烈的风景中,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红军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虽悲但壮。E项“革命也已走向没落。”错误。所以选BE项。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透过这种情调可以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霜晨月”这一景句起着联系下文的作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本诗中的意象有: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等景物(能答出任意四个即可)。意象的作用是营造一种意境,从而达到抒情的作用。由以上的意象可以分析出本诗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营造出紧张而又带着几分肃穆的气氛。《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后的激越情怀。点睛: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此题中“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等景物本身点名时令,暗示战争场面,凄冷中有悲壮,紧张中带有肃穆。把握诗歌意境的方法:一、从创作背景入境。知人论诗,知时论事。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思的自然流露。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离不开对作者作诗时的处境和其为人的把握。二、从借景抒情入境。诗歌中所有的景语皆情语,景语叠出,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因此,必须找出所有景语中的情语。三、从直抒胸臆入境。诗歌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传情之外,往往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从虚实结合入境。分析诗歌意境的主要是从物境和心境入手。即:物境+心境=意境。另外分析诗歌意境注意“虚境”。针对实境,虚境不是实在之景,是想像和联想。常见的有:梦境(梦中所见的景物)、回忆(回忆过去的事)、幻觉(幻想将来的事)、比喻(对景物的比喻)。这些想象和联想也传达作者的心里历程。名篇名句默写-18-\n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书生意气(2).挥斥方遒(3).风萧萧兮易水寒(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到了颓圮的篱墙(6).走尽这雨巷(7).悄悄是别离的笙箫(8).夏虫也为我沉默(9).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10).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意气”“挥斥”“遒”“萧”“颓圮”“篱”“走尽”“笙箫”“惨淡”“淋漓”等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阿尔法围棋”在李世乭走出那步极具创造力的一招之后连续下了两步臭棋,那是连业余围棋手都不会下出来的败招,无论你用多么发散的思维思考都不能不认为那两步棋有任何价值。B.本次参赛的微小说充满了亲情、友情、正义、善良、正能量,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艺术地表达了人生思考,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幸福的味道。C.火葬场、垃圾焚烧场等利于社会的建设项目经常中途夭折,这与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政策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的低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D.-18-\n凡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牵动每家每户切身利益时,如果我们不主动积极去抓好,就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大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和辨析。A项否定失当。“都不能不认为那两步棋有任何价值”,去掉一个“不”。B项并列不当。“亲情、友情、正义、善良、正能量”,概念有包含和交叉关系。D项“造成”和“大事”搭配不当,可以吧“大事”改为“问题”。点睛:首先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查找病句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所以选C项。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202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的历史新高,但“口碑差票房高”现象依然存在。②在物种生命的链条上,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给世界带来不可思议的后果。③作为曾经的样本,港台近些年在发展商却乏善可陈。发展不足带来落差感,让港台青年焦虑迷茫,甚至陷入“大陆越发展,自己越害怕”的魔咒当中。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⑤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⑥传统年俗日渐式微,作坊式经营难敌规模化发展,灯笼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买灯笼的人少了许多,也让扎灯笼的老李这个年过得意兴阑珊。A.①④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④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修改。①项与语境相反,“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②项“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③“乏善可陈”:没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④“尸位素餐”: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⑤“望其项背”:比喻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⑥“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兴致已失。结合词语的意思和使用范围,分析语境,所以选C项。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8-\n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B.何厌之有厌:讨厌C.杀人如不能举举:尽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内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A项“赐”:“恩惠”,动词作名词。B项“厌”:“满足”。D项中“内”同“纳”,“使……进入”。所以选C项。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夜缒而出③臣活之④常以身翼蔽沛公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A.③⑤⑦/①②④/⑥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C.①⑤/②④⑦/③⑥⑧D.①③⑤/②④⑦/⑥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①③⑤都是使动用法。①中“从”:“使……跟从”;③中“活”:“使……活下来”;⑤中“闻”:“使……听到”。②④⑦都是名词作状语。②中“夜”:“连夜”;④中“翼”:“从旁边”;⑦中“函”:“用盒子”。⑥⑧都是意动用法。⑥中“怪”:“以……为怪”;⑧中“迟”:“以……为迟”。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以其无礼于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古今异词现象。B项中“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C项中“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贫穷”。D项中“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所以选A项。20.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C.若属皆且为所虏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A项C项D项都是被动句,A-18-\n项中“见”C项中“为所”D项中“为”译为“被”。B项是定语后置句。“者”有提前宾语的功能。所以选B项。语言表达与运用21.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答案】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友情很宽容,它能让别人容得下你的许多缺点;它又很脆弱,往往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彻底破裂。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作文2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作文。岁月流不住,匆匆之间我们已然长大,从小学走过初中,又迈进了高中的大门。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故事、片段、如镜头和画面一般永存在自己的脑海里,“从来不需要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请以“暖暖的时光”或“永远也不会忘记”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答案】暖暖的时光静静的却不孤单,相依也是一种温暖。我们的空空的心,总是会被彼此填满。简简单单的快乐,充满了温暖的时光。从初一第一学期排座位就如蜘蛛盘丝一般开始的。老师的指挥令把两个不太熟悉的人拉在了一起,开始了我们的铁杆生涯。我们并不相熟,坐在一起没讲一句话,你我都是慢热的人,而且都被朋友伤害过,背叛过。再也经不起一丝的伤害。所以都躲在自己做成的壳中,怕太阳灼伤我们的皮肤,怕坎坷的路会伤害我们,对我们而言,只有自己才是最安全的。但我们又是幸运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逃避别人的关心,才会发觉我们的相像,我们才会彼此靠近,彼此吸引,仿佛是时间的怂恿,我们每分每秒都在靠近,竟是这样,我们就变得亲密无间,在别人眼里,我们都很冷漠,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我们并不冷漠,我们彼此了解,彼此依赖,彼此需要。-18-\n我们经常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在草地上用慵懒的姿势彼此依偎,聊天,开玩笑,讲在大家面前不敢讲的话,分享彼此的秘密。看着碧蓝的天,洁白的云,感受着微醺德裹挟着青草味的风,懒懒的阳光,心里平和得像两个安详老太太,坐在海岸边静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简单的快乐,总是喜欢这样的午后,和云和你一起悠然度过,静静的却不孤单,相依也是一种温暖。似乎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片心灵花园永远记载着美好的回忆。我会飞过你的天空,而你会在下一站等我。我们共同垂钓我们想要得结果,沿着思念的小道,延伸到重逢的终点。我们空空的心,总会被彼此填满。只要我们在一起,每时每分,都有幸福的身影;每分每秒,都是温暖的时光。我们已经分开了很长时间了,在最近的一次见面中,我们依旧熟络,吃饭时和以前一样点彼此喜欢的菜,逛街时会买姐妹装。聊天时我们发现,就在那温暖的时光中,我们的壳被温暖的阳光融化,同时融化的还有我们坚冰般的心,我们彼此都多了很多的朋友。我想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回忆起那温暖的时光时,心头肯定会有一股暖流流过的。我会永远记着你的。【解析】试题分析:审题立意:“暖暖的时光”人是需要忘记才能前行的,而不能忘记的就沉淀成回忆,尘封的人事总会在不经意间开启肆意的扩大,供自己或他人咀嚼,从中让人感知情感的幸福,痛苦;心灵的遗憾错过,滋润丰富。因此构思之前必须选择那些曾经在你心灵留下鲜明印记的情愫,人事来描述。而不是普通人共性的东西。否则就落入俗套而惨遭“杀戮”的危险。明确以后本文一定是记叙文,但作为高一的学生就不能把初中时候写过N遍的东西拿出来作为考场应急。比如:记一个曾经对我教育的老师,一个普通相处的朋友,自己因为一次生病父亲母亲的一次关爱。中考的失利等寻常阅卷老师看厌的人事。进入初中生活,面对新环境,新学校,新同学,要积极交流,因此提出新的要求,要适应中学的学习,遵守新学校的规则,承担新的角色所带来的责任,主要围绕学习、环境、责任等方面阐述。“永远不会忘记”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题目,学生写作时,注意要紧紧抓住材料中“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其实就是要求“我手写我心”,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方面,来回忆和发现“永远不会忘记”的人或事物或地方,比如家人,朋友、师长、故乡、曾经刻骨铭心的回忆……写作时,注意从自己具体形象的生活事例中揭示所写题目的深刻寓意,并在此基础上布局谋篇,润色升华,写出好文章。值得注意的是,写这类题材时切忌泛泛空谈,应该寻找一个小的切入口,依据各自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从自己的独特视角写出自己的情感与见解,体现出一个中学生的眼界。-18-\n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18-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2022年上学期珠海市斗门一中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试卷珠海市斗门一中05-06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测试(附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0
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9
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7
2022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统考期末试题
广东省2022年上学期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二数学10月质量监测试题答案
广东省2022年上学期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二数学10月质量监测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55:04
页数:18
价格:¥3
大小:119.8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