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盐城1011学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会员独享】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试卷说明: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一卷(7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30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犄角(jī)啮噬(niè)  摭拾(zhē) 恪尽职守(gè)B.恣意(zì)商榷(què)甄别(zhēn) 挥斥方遒(qiú)C.戕害(qiāng)颓圮(pǐ)  赭色(zhǔ) 锲而不舍(qì)D.桑梓(zǐ)搭讪(shàn)不啻(dì) 横槊赋诗(s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篾视 眩耀  烟垢 不记其数B.翱游 悠邈 游弋 怨天忧人C.魁梧 蓊郁 弥漫 根深蒂固D.苍凉蜇居 漂流 喜上眉稍3.以下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原地重建困难重重,然而,安土重迁也将面临县内选址困难、搬迁本钱高、一些受灾群众不乐意等问题。B.在房产税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开征房产税的目的、开征的对象、开征的税率等问题,有关方面仍然语焉不详,坊间依然流传有多个版本。C.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也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20-/20\n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人的悲剧性实质,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B.童年时期,雨水掉在河里形成的环形物,对我像入迷的咒语一样神秘莫测,对那种图景的迷恋我至今难以忘怀。C.“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为防止“两代人的矛盾”不产生激化,双方应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D.人类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5.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6.以下句子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学者必有师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从而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7.从句式特征看,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以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0-/20\nA.荀子,名况,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荀卿”,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词人。C.郁达夫,名文,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与郭沫假设等人组织了创造社。D.郑愁予,中国台湾诗人,现居美国。诗集有《郑愁予诗集》《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代表作《错误》。9.语言表达(6分)概括下面一首小诗的寓意。(提示:诗中“山谷”既是写实,也可寓指“现实”。)花 环虹/架在山谷间/结成一个/完整的花环一半是太阳的荣耀/一半是大地的斑斓彩虹离开山谷/理想就不会圆满山谷失去了彩虹/生命总有遗憾寓意为:一层          ▲            ;(3分)    二层          ▲            。(3分)二、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8分)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20-/20\n(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遥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10.以下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抛弃。B.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图:图谋。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暗中。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遥远耳谢:致谢。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欲以权略致之②作《师说》以贻之-20-/20\nB.①遂叱而缚之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①既至,止于宾馆②徘徊于斗牛之间12.以下对原文的表达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元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奉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方案终于到达了智擒刘彦的目的。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送。13.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3分)              ▲                      (2)计君之咎,实不容诛。(3分)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分)              ▲                      三、名句名篇默写。14.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8分)-20-/20\n(1)   ▲   ,功在不舍。(《劝学》)(2)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劝学》)(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师之所存也。(《师说》)(4)位卑那么足羞,   ▲   。(《师说》)(5)诵明月之诗,   ▲   。(《赤壁赋》)(6)    ▲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7)更待菊黄家酿熟,    ▲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8)  ▲    ,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4分)西地平线上(节选)①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诳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我见过许屡次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②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a。天已经有些b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汽车转过一个垭口。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c地停驻在那里。③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④面对这落日,我们全都在那一刻惊呆了。我们的车停下来,倚托着一棵树,架起相机,直拍到这落日消失。⑤-20-/20\n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它继续依恋地慈祥地注视着人间,好似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但是,在停留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刚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假设一场梦境。15.第二段中空缺的几个词依次填入的是(3分)A.a盘旋b黯淡c静谧B.a盘旋b暗淡c静静C.a飞旋b暗淡c静谧D.a飞旋b黯淡c静静16.以下关于节选局部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3分)A.作者描绘落日景象时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有夸大,有拟人,有对偶,非常精彩生动。B.“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作者用这个比喻活画出落日的外形,使之形象可感。C.“它继续依恋地慈祥地注视着人间,好似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作者采用拟人修辞,赋予落日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D.作者写这次落日以群山为背景,写出了落日最后时刻的细节,一种令人震撼的跳动和颤抖。17.阅读第①段,你觉得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4分)              ▲                      18.第②段和第③段对高原落日的景象的描写有何特色?试结合具体语句进展分析。(4分)              ▲                      第二卷(80分)友情提醒:本局部试卷分为A、B两类,同学们可以选做A、B两类中任何一类,但选择要统一,不可两类混做,多做或混做均不得分。A类题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20分)-20-/20\n江南蓑衣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上下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那么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风光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20-/20\n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那么开场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去寻觅所谓的幸福。然而,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他知道,从与蓑衣辞别的那天起,曾经宁静的自由的潇洒的心或许迷失,曾经的清雅的志趣或许不再,曾经的平和的生活或许消逝。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突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20-/20\n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19.文章第③自然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句子,作者这样引用有什么好处?(5分)                ▲                      20.“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这句话有何含义?(5分)                ▲                      21.“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在寻找什么?远望什么?“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6分)              ▲                      22.以下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江南蓑衣》情切意浓,流动着清丽恬淡的神韵,贯注着一种飘忽邈远的清气,但不乏有沉滞苦涩之味,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令人回味无穷。B.从全文来看,江南的蓑衣也被作者附加了另外的含义,它并不意味着清寒贫穷的生活,也不关联着艰辛而愉悦的劳作,只映射着逝去的宁静平和的内心。C.作者说“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这一发问暗示了“主人”对相依为命的蓑衣的背叛与绝情,进而引出下文对存在价值的进一步思索。D.作者借蓑衣和竹笠的“翘首远望”,形象化告诉我们,人要在平静中反省自己,开场学会渴望活得真实自然,寻找家园,安妥我们的灵魂。-20-/20\nE.作者笔下的“蓑衣”成了一个具有深厚意蕴的哲学符号,启迪人们去思考。但文学毕竟不能抽象的说解,作者在段末用的是一幅水墨画式的想象:微风细雨中蓑衣、竹笠伴随主人“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这是渴望,也是呼唤。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深圳举办。这次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从这里开场”。请以“从这里开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B类题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20分)  花未眠  川端康成  ①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缺乏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②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百合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③-20-/20\n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突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慨。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④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米开朗基罗享年八十九岁。我喜欢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⑤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开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比方唯一一件的古代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⑥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视注视它。不仅限于花。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时机很少吧。壁龛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挂上一幅花的画。这画的美,不亚于真花的当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画作拙劣,那么真花就更加显得美。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欣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⑦-20-/20\n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那么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⑧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觉察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画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养的是杂种狗,算不上什么好狗,但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⑨去年岁暮,我在京都欣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花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确实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欣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坂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形云彩。这确实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入我的心。坂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照应,显得更美了。  ⑩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上玉堂的墓,归途正是黄昏。翌日,我去岚山欣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以前我也曾来过几次,作为一般的名胜,我没有很好地欣赏它的美。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单独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20-/20\n19.作者为什么不写发现海棠花仍开着,却说“发现海棠花未眠”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                      20.一次与海棠的邂逅,一次与美的亲近,就让作者有了如此深切的感悟。文中引起作者美的感悟的事物还有哪些?(5分)              ▲                      21.(1)第②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3分)              ▲                      (2)第⑧段中“我”又为什么“吓了一跳”?(3分)              ▲                      22.以下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强调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和亲近所得,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写实,表现自然美。B.文章虽然题为“花未眠”,但作者意在批评当时日本社会中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认真观察社会的弊病,常常出现拙劣之作。C.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缺乏道的问题”开头,然后文章内容始终不离开“微缺乏道的问题”,作者其实是要强调对“微缺乏道”的现象的“发现”与“思考”。  D.作者写自己观察晚霞时,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说明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E.作者从凌晨发现花未眠写起,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文章具有启发性。以“海棠花”,“小狗”,“晚霞”这样的形象来阐述自己对美,对感受美的认识,可谓深入浅出。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0\n202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深圳举办。这次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从这里开场”。请以“从这里开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í恪kèě锲qièì槊shuò)2.C(A.蔑、计B.遨、尤D.蛰、梢)3.D(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应用震耳欲聋。C、D为课文中句)4.D(A.缺少否认词,在“无时无刻”后加“不”或将其改为“时时刻刻”,据课本P66文句改编。B.不合逻辑,主客体颠倒,应在“我”后加上“来说”;且搭配不当,应去掉“的迷恋”(据读本P98句改)。C.否认不当,造成语意混乱。“防止”的应为“矛盾激化”,故应去掉“不”,据《十八岁和其他》文句改编。D句见第四专题导语)8.A(战国时期)9.寓意为理想只有与现实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人生没有了理想,是不圆满的人生。(6分,答对一层意思给3分,全对给总分值)10.D(谢:抱歉、谢罪)11.D(介词,在。A项,①介词,用;②连词,来。B项,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C项,①连词,于是;②副词,竟然。)12.C(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20-/20\n13.(9分)(1)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3分,句意1分,另着重看“语”、“奇”的理解及省略的翻译。)(2)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或“实在是死罪也不可饶恕”)。(3分)句意2分,其余主要看对“咎”的理解。)(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3分,句意1分,其余主要看对“参”、“省”的理解。)14.(1)驽马十驾(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道之所存(4)官盛那么近谀(5)歌窈窕之章(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7)与君一醉一陶然(8)来日绮窗前15.B16.A17.参考:第一段介绍了“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的总体感受,在下面便简约地记述起三次落日。这一节整个文章构造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引起了下文对三次落日景象的记述;“最令我震撼”,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8.此题答案可多样化,参考例如:第二段中“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的躺在那里”,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这是绘其形;第三段中“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20-/20\n,这是绘其色。(提示:描写的角度,是多样的,绘形、绘色、绘声皆可等等。如从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等角度作答,凡言之成理者皆可得分。)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20分)(盐城中学学生完成)  19.要点:①拟人化的手法,使花的美具有灵性(2分);②人们“早早就入睡了”,而花却未眠,这是比照,显出花的美是被人无视的、孤独的、静静的美,为下文探寻“美”张本。(3分)20.此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其实是列举题。例如:①李迪、钱舜举、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描绘的花画;②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③宗达所画的小狗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④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和京都黄昏的天色一样;⑤冬天黄昏时的岚山。(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21.(1)①一惊花开这一事实的发现:因为这虽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我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②二惊海棠花之美的发现:这在夜中绽放的未眠之花显得格外美。(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两点的意思整合一个句子里来表述亦可)(2)①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用文中原话答复亦可);②画家的写实水准竟然如此高超(需要整合)。(评分标准同上)(提示:先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22.BC。(B项对艺术创作的批评已显牵强,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扯上关系,更属无稽之谈;C项“始终不离开”有误,文章只是开场提到了,后面已经跳出“微缺乏道的问题”,谈论的是美学的问题。每个正确选项2分,多项选择按照前两个计算)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20分)(高级实验中学学生完成)江南蓑衣-20-/20\n  19.①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使文章更有文采(2分,答出类似意思即可);②张志和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1分);③本文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蓑衣所代表的高远、冲淡、悠然脱谷的意趣的欣赏(2分,后两点合在一起作答亦可,但第三点的大意不可少)。  20.可抓住一些关键词进展解读:①“逃离”一词在句中表示的意思是,摆脱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幸福的生活;②而“不告而别”那么说明“主人”的离开也是痛苦的事情。(能跳出外表意思进展讲解的,酌情赋分,但只答“离开农村,到城市去”之类的,给3分)(5分)  21.①寻找什么:它们寻找的是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日子。(2分)②远望什么:翘首远望的是主人对它们所代表的潇洒逍遥的志趣和宁静平淡的生活的留恋和回归。(2分)③为什么救赎:因为来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失落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失落了曾经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经的平和的生活。(2分)为降低此题难度,已经利用选择题“泄题”,学生利用后面选项中的语言,可以酌情赋分。22.BC。讲解:B.从全文来看,江南的蓑衣也被作者附加了特定的含义,它既意味着清寒贫穷的生活,也关联着艰辛而愉悦的劳作,还映射着逝去的宁静平和的内心。C.作者不说“主人”眷念着相依为命的蓑衣,却说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既饱含着深情,又引出下文对存在价值的进一步思索。(每个正确选项2分,多项选择按照前两个计算)-20-/20\n附译文: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天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刘彦不承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疑心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归附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赞助促成刘彦到宾馆商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绩,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承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罚,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20-/20\n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敢闹事。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那么,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乐来而安定。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管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后来虽然到达公卿的职位,但这个志向一点不松懈。出京城做襄州刺史。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申徽性情廉洁慎重,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且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几十里不断绝。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年常年幼,听说这诗,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手迹。”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高☆考♂资♀源€网-20-/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59:27 页数:20
价格:¥3 大小:32.4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