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遂川中学吉安县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西省遂川中学、吉安县中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地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楚辞”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12\nB.“楚辞”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后来专指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C.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D.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赋”,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楚辞”称为“屈赋”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B.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不歌而诵”,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吟唱”。C.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属于每句长短不一的杂言体,这是其体式上的显著特征。D.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B.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C.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D.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绳子的故事莫泊桑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只见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毛绒高帽,农妇们的头巾在集市上攒动。尖厉刺耳的嘈杂声嗡嗡声一片,持续不断,气息粗犷。不时还可听到一声从乡下人结实的胸脯里发出的开怀大笑,或者系在墙边的母牛的一声长哞。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布雷村奥士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了。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12\n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村乌勒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大声喊道:“奥士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乌勒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了啦。”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村的长工马利,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村的乌勒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在酒馆里、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了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然而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始的一、二段属于环境描写,它为奥士纳的出场提供了舞台,也为奥士纳的悲剧命运提供了社会背景。B.小说对马具皮件商仅写了三次,着笔不多,因为他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可有可无。C.奥士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12\n5.小说中置奥士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5分)...6.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奥士纳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城镇化”一词的出现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历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摘编自“360百科”)材料二1950—2025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比较(%)2022年绘制(摘编自《1950——2025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比较》材料三:依法执政能力是党领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增效剂,具体表现为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城镇化进程中依法执政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破解制度难题、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法治是最好的化解之道。12\n一方面,建立健全以保障农民权利为核心的法治体系。从人口学意义上看,城镇化的本质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通过立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构建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司法保障农民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长期帮扶机制;等等。另一方面,提高党对新型城镇化的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党领导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要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坚持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城镇化政策的调整、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修改、城镇地址和规模的确定等都要依法依规进行。(摘编自焦晓云《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力》)材料四: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但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重物轻人、“兴城不兴业,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违背了城镇化规律。所以,中央一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指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摘编自彭焕才《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镇化的关键》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城镇化率起步低,但是一直在增长,特别是198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率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B.从1950年开始,世界城镇化率虽然增长有快有慢,但是一直缓慢上升,预计到2025年,世界城镇化率约是1950年的两倍。C.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比中国城镇化率起步高,几乎呈直线式增长,并且曾经长期高于中国,都是2022年之后被中国超过。D.较发达地区城镇化率最高,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80%;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与之相比有差距,但这种差距预计会越来越小。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这也是各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经历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B.中国学者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创造了“城镇化”这一概念,并在后来的研究中获得一批研发成果,富有见解,影响较广。C.虽然“城镇化”出现的时间比“城市化”要晚,但是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官方文件中使用了“城镇化”,却没有提到“城市化”。D.材料引用“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这句话,是想说明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好借助法治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E.中央预见一些地方将会偏离“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方向,违背城镇化建设规律,只重“物”而轻“人”,所以一再发声,进行纠偏。9.我国应如何做好城镇化建设工作?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2\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幼时以荫隶阁门,不就,去从学。萧妃摄政,赐筈进士第,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寄班阁门。天辅七年,太祖取燕,筈从其父兄出降,迁尚书左司郎中。八年,授殿中少监。太祖崩,宋、夏遣使吊慰,凡馆见礼仪皆筈详定。迁卫尉少卿,授西上阁门使,仍从事元帅府。元帅府以便宜从事,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天会四年,授左谏议大夫。秋,复南征,权中书省枢密院事。丁父忧,明年起复,直枢密院事加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熙宗幸燕,法驾仪仗筈讨论者为多。皇统二年,充江南封册使,假中书侍郎。既至临安,而宋人榜其居曰“行宫”,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宫,非也。”请去榜而后行礼。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皆叹曰:“大国有人焉。”七年,帅府议于馆陶筑三城,有警即令北军入居之。筈曰:“今天下一家,孰为南北?设或有变,军人入城,独能安耶?当严武备以察奸,无示彼此之间也。”其后,竟从筈议。陕西边帅请完沿边城郭以备南寇,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遂罢之。九年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吴国公。天德二年,拜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郑王。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诏曰:“不为暗于临事,不为谄于事君。未许告归,姑从解职。”筈因惭惧而死,年五十八。(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六》)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B.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C.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D.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天辅,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的年号只有一个。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太祖”就是庙号。D.文中的“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意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筈因为是高官之后,所以在年幼时就凭着恩荫取得在礼仪司阁门当值的资格。B.刘筈先在辽朝任职,后来跟随着父兄向金朝投降。金朝君主对他始终尊重信任。C.金熙宗驾临燕地巡察的时候,刘筈担任左宣徽使,对皇上出巡时的车驾仪仗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D.元帅府一开始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池,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刘筈据理力争,认为不应当这么做。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5分)..(2)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5分)12\n..(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远怀舍弟颖、观等①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箱昨夜除。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E.全诗诗意蕴藉,直挚感人,虽无一字直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15.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少年时代和男子快乐相处的一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3)《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晚年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②在十九大报告中,“民主”“团结”“权益”“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美好生活”“当家作主”等等每一个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词,层层叠叠,结结实实地搭建成了一个稳固而温馨的家!12\n③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国人寝食难安的今天,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玩了场“吃货总动员”,中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就这样一触即发。④温子仁现在已经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在《速度与激情7》中,他克服了男主角保罗·沃克意外去世所带来的拍摄难题,最终使该片在全球热卖。⑤金马奖将自身定位于大中华区全体华语片的审度标准,多少避免了本土金像奖日趋凋零的尴尬,但参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从矮子里拔将军的最终评选,多少有点捉襟见肘。⑥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的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并驾齐驱,北京作为人口流入的重要地区,应允许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B.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C.小李说:“屌丝”“元芳”等词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在场的人没有不对此感到气愤的。D.医改方案是否公正,是否公平,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制订方案时要尽可能地集思广益,要尽可能地从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优。19.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你可别见笑。B.再次遇到朋友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C.接受别人礼物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D.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①。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②。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③。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②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立法。广场舞参与者与周边住户之间的冲突事件的出现,也是因为缺少相关法规来界定权利与自由;如果出台了清晰的管理条例,就能够防止广场舞扰民事件的发生。例如,2022年7月在美国纽约,一支华人舞蹈队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领队甚至被警察铐了起来并收到了传票。①      ②广场舞冲突事件的发生并非仅仅因为缺少相关法规。③      12\n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前天(星期六),某校高三学生习明偷偷跑去网吧玩游戏,而且很晚才回家,被爸爸和妈妈严厉地责骂了一顿。昨天下午,习明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又溜进了网吧。爸爸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抽了习明两个耳光。昨晚,习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但今天一大早,习明拿着他爸爸包里的一千多元现金,离家出走了。事发后,家长很担心,立即和老师、亲朋好友等四处找人,并报告警察以寻求帮助。此时此刻,假如你是习明,你想对习明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习明的爸爸妈妈,你有什么话想对习明说?假如你是习明的好朋友或班主任,又想对习明(或习明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并明确倾诉对象,把想说的话写成一封不少于800字的书信。要求:①作文时,请补充副标题“致的一封信”,并自拟一个主标题;②文章要符合一般的书信格式;③书信的内容必须紧扣材料内容及含意,主旨要鲜明、集中。12\n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专指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错,这种诗体不是不使用四言句而是“不是整齐的四言体”。)2.C(“每句长短不一”句意理解错误,原文是说“每句可长可短”。)3.D(“……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推断错误。)4.选A  (B“因为他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可有可无”不对,因为没有马具皮件商的诬告,就没有奥士纳的悲剧C.“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题;D.“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与“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5.【答案】①小说中置奥士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三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奚落。(2分)②在这场逼死奥士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2分)③这三股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的习惯势力。(1分)6.(6分)从动作、神态(外貌)、语言、心理上对奥士纳进行描写刻画的(答出2点给1分,3点2分,4点3分)。奥士纳大爷是法国北方诺曼地区一个勤俭、诚实、爱面子而又执拗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答出“勤俭、诚实”“爱面子而又执拗”“下层劳动人民形象”各1分)。7.(A)解析:“一直在增长”错误,1970年、1975年城镇化率和1965年相比下降。8.(AD)解析:B“城镇化”这一概念不是辜胜阻创造的,辜胜阻只是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C“却没有提到‘城镇化’”于文无据。E“预见”错误,应是出现了违背城镇化规律的现象。9.答:①依法执教,通过立法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②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对新型城镇化的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④以人为核心,解决好人的问题。10.【答案】C【解析】先根据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住“未几”“政务““致仕”以及“授”“居”“乞”等字词来断句。11.【答案】B【解析】一个皇帝所用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12.【答案】B【解析】从末段“未许告归,姑从解职”可以看出当时金主(金废帝)对他的鄙薄戏弄。13.【答案】(1)宋人惊叹佩服他有见识,想送丰厚的礼物来游说他他,献上三十余万金珠,但刘筈没有看那些财物一眼。(2)刘筈说:“我方在车骑进攻方面有利但在据城守卫方面不利,现在在这里筑城而守,就会使民众劳累而起怨恨之心。何况盟约已经确定,怎么能轻举妄动?”【解析】(1)“惊服”,惊叹佩服;“厚贿说之”,送丰厚的礼物来游说他;“奉”,献上;数量词倒装,宾语前置各1分。(2)“利”,有利;“城”,筑城;“劳”,使……劳累;“岂···”,怎么;“妄动”,轻举妄动、轻率行动、胡乱行动、随意行动,各1分。【参考译文】12\n刘筈,兖国公刘彦宗的次子,幼年时凭借恩荫在礼仪司阁门当值,没有上任,离职求学。萧妃代理政事,赐刘筈进士及第,授官尚书左司员外郎,在阁门任职。天辅七年,太祖攻取燕地,刘筈跟随他的父兄出城投降,被升任为尚书左司郎中。天辅八年,授予殿中少监之职。太祖驾崩,宋、夏派遣使节慰问,所有的馆见礼仪都由刘筈详细制定。升为卫尉少卿,授予西上阁门使之职,又担任元帅府从事。元帅府根据实际情况斟酌行事,所有的规定制度官吏任免以及四方的号令大多听从刘筈的谋划。天会四年,授予左谏议大夫之职。这一年秋季,又向南方出征,代理中书省枢密院事。为父亲守丧,第二年受召复职,任职枢密院事加封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官为左宣徽使,熙宗驾临燕地,车驾仪仗方面刘筈提出意见很多。皇统二年,担任江南封册使,代理中书侍郎。到了临安之后,宋人在他的住所挂上题有“行宫”二字的匾额,刘筈说:“还没有接受册封诏命,却把这里命名为行宫,这是不对的。”要求撤除匾额而后才举行礼仪。宋人惊叹佩服他有见识,想要用丰厚的礼物游说他,献上三十余万金珠,但筈对那些财物没有看上一眼。大家都感叹曰:“大国有人才啊!” 天眷七年,元帅府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郭,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守卫。刘筈说:“现在天下是一家,哪里分什么南北?假如有变故,军人入城守卫,难道能稳定局面吗?应当整顿军备来监督防备奸人,不要把彼此的隔阂让人看出来。”这之后,最终采纳了刘筈的建议。陕西边帅请求修整沿边的城郭来防备南来的袭扰者,刘筈说:“我方在车骑进攻方面有利但在据城守卫方面不利,现在筑城而守,就会使民众劳累而起怨恨之心。何况盟约已经确定,怎么能轻举妄动?”最终没做这件事。天眷九年九月,刘筈被授予平章政事之职,封为吴国公。天德二年,授予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为郑王。不久,因病请求解除政务,授官燕京留守。过了几个月,请求告老归乡。皇上下诏说:“在面临大事时不昏昧,在侍奉君主时不谄媚。不允许告老归乡,姑且按你意愿解除职务。”刘筈因而惭愧畏惧而死,终年五十八岁。14.(CE)(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15.答: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住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如果答“对比的手法,用过去的亲人欢聚与今日的天各一方作对比,抒发了兄弟分隔的悲伤之情”也可给分,但这不是从全诗的角度来分析的,只是这两句中的对比。全诗的角度,是以虚写实的角度。看考生的表达,可酌情给分。)16.答案:(1)言笑晏晏。(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17.(C)①述而不作:指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加自己的创见。望文生义。②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③一触即发:比喻形势紧张,马上就会发生危机情况。④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⑤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⑥并驾齐驱: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18.(D)解析:A“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成分残缺,“走上”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集约型增长”后加“之路”。B“解决问题,直面问题”不合逻辑或语序不当,应先“直面”,然后“解决”,将“解决问题”与“直面问题”顺序互换。C表意不清,“对此”指代不明,造成歧义。19.(C)解析:混淆了敬谦,“笑纳”是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敬辞。20.①也带来了不少问题12\n②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③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21.答案:①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非都是缺乏相应的立法。③出台清晰的管理条例并不一定能防止广场舞扰民事件的发生。5.关于习明:身为高三学生,本应以学业为重,却贪图玩乐,去网吧玩游戏且晚归,实属不该;次日,对批评教育置若罔闻,再进网吧,可谓知错不改,错上加错。到第三天,受了委屈后竟携款离家出走,更是冒失危险之举。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可能是:习明缺乏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缺少人生规划,没有理想和责任感;思想不成熟,缺乏理性和自控力,对自己反省不够,对社会缺少了解;······关于家长:孩子出现学习不用心、上网成瘾的现状,与家长平时的教育失当、监管失职有密切关系。面对孩子的过失或缺点,家长动辄打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父母心里很爱孩子,很为孩子的安全和未来担心,但家庭中缺少一种温馨、民主的氛围,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显得比较疏远。家长要反省自己的育子理念和方法,从改变自己开始,用爱、智慧和行动去引领和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3:0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04.6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