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2022届高三语文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2022届高三语文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语文卷【试卷综析】本次试题为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作为高三月考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一、作为高三第一次月考,考题针对性很强,目的性很足,就是考查学生古文和诗歌鉴赏;二、题型的设置上基本涵盖高考文言文和诗歌鉴赏考点,只是题目设置稍嫌粗糙,涵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三,因为是第一次月考,所以出题人所出题目难度不大,分量不重。说明:本次考试60分钟,共100分。选择题22个,其余为笔答题。不分条按0分计。【题文】一、文言文阅读(共81分。选择题每个3分,共66分)【题文】J0阅读文段(一),完成下列问题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注]报闻:上书言事,上不采纳。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逊必侮上侮:轻慢B.陛下即爱厚之即:如果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路过D.在人之右右:上位,尊贵的地位【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C解析:“过”是“拜访”的意思。【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曲突徙薪亡恩泽②人为徐生上书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焦头烂额为上客A.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B.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C.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D.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C解析:“亡”是“没有”的意思。“为”第一个是“给,介词”的意思;第二个是“作为,动词”的意思。【思路点拨】《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霍氏奢侈B.宜以时抑制C.往事既已D.后以为郎【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D解析:“以为”是“以(之)为”即“让……成为的意思。【思路点拨】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12-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4.“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把烟囱改造成拐弯的,到远处去搬柴禾,否则恐怕会发生火灾B.把烟囱改造成拐弯的,把柴禾搬到远处去,否则将会发生火灾C.再另外造个拐弯的烟囱,把柴火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D.再另外造一个拐弯的烟囱,到远处去搬柴禾,不然的话,恐怕会发生火灾【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B解析:“为”的意思是“改造”;“曲突”意思是“拐弯的”;“不”通“否”,“否则”的意思;“且”是“将要”的意思。【思路点拨】第一步:将古今汉语义基本一致的字词标示出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无须翻译的地方排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第二步: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们的意思。第三步: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5.文中“徙薪曲突之策”指的是()A.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B.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其积薪C.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D.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D解析: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知道“徙薪曲突之策”的背景,根据上下文可知“徙薪曲突之策”指的是茂陵徐生的上书“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思路点拨】“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分析能力进一步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6.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福从霍氏奢侈,必行逆道,料到其必然自取灭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就多次上书,希望皇上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B.皇上不采纳徐福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被诛灭。霍氏亡后,徐福并未得到嘉奖,等到有人上书后,他才得到了皇上的一点奖赏。C.曲突徙薪的故事讲了有一个主人不听到访客人的意见,没有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终至发生了火灾,后来论功宴请,却只请为救火而焦头烂额的人,没请提宝贵意见的人。D.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奖赏徐福,尊重有先见之明的人。【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C解析:后来有请,“主人乃寤而请之”。【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非”-12-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附翻译:先前,霍光生活奢侈,茂陵徐福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一定轻慢位尊的人。轻慢尊上,是违背道理的。地位在人家之上,人家就会妒忌。霍氏掌握政权已经很久了,妒忌他的人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却又背道而行,不灭亡还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上疏向皇上进言,说:“霍氏安泰兴旺,陛下您要是怜惜厚待他,就应该不时加以抑制,不使他(生变)导致灭亡。”三次上书,总是没有结果。后来霍氏(获罪)被诛杀,那些告发霍氏的都封赏。有人就为徐生(感到不平)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有客人拜访主人,看到他的烟囱笔直,旁边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曲的,远离那些干柴,否则会有火灾。主人笑笑着不回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都来救火,幸亏把火扑灭了。于是就杀牛设宴,答谢邻居们。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不邀请那建议把烟囱改曲的人。人家就对主人说:‘你如果听那客人的话,不用花费牛肉酒食,终究没有火灾。现在论功宴请宾客,那建议把烟囱改曲,远离干柴的人没有功劳,为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为座上宾吗?’主人才醒悟了,邀请了那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宜及早防止杜绝。如果原先徐福说的能得到实行,那么国家就没有分裂土地、赏官赐爵的花费,臣民没有叛逆作乱的败迹。事情已经过去了,徐福却独独没有蒙受功劳,希望陛下能够明察,尊崇那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让这样的人地位比只会效死力的人尊贵。”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让他做了官。【题文】J0阅读文段(二),完成下列问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7.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谢:歉意B.此乃李将军遗惠也遗:遗留C.值年谷不登登:庄稼成熟D.每至春秋二社社:古代祭拜土神的活动【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B解析:“遗”是“赐与”的意思。-12-【思路点拨】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应特别注意。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②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所谓阴德者何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所”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所”字也不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所”字不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所”字相同【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B解析:“以”第一个是“认为”,第二个是“作为”的意思。“所”第一个是“处所,名词”的意思;第二个是“特殊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短语,表示人、事、物、地方等”的意思。【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选择答案的方向,即选相同还是不相同的一组。第二步,首先确定选自教材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材料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判断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时,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语法分析、句位分析、代入检验等方法,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第三步,综合检查,确定答案。9.下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母曾呕吐,疑为中毒B.家富于财,躬处节俭C.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D.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C解析:“明年”是“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的意思。【思路点拨】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①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河流。这就是词义扩大的表现。②词义缩小。如“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就是词义缩小的表现。③词义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如“流血牺牲”。这就是词义发生转移的表现。④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如“卑鄙无耻”。这就是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表现。10.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①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②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A.①李士谦总是赶快奔赴那儿,按照丧事需要供给钱财②为什么竟被人疏远,真是笨到这个程度B.①李士谦总是赶快奔赴那儿,按照丧事需要供给钱财②为什么给人家讲道理,竟然这么笨拙C.①李士谦就到处求援,然后用来周济他们②为什么竟被人疏远,真是笨到这个程度D.①李士谦就到处求援,然后用来周济他们②为什么给人家讲道理,竟然这么笨拙【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A解析:“辄”的意思是“赶快”;“之”意思是“代词,那儿”;“供济”,“供给钱财”的意思;“为”是“表被动”的意思;“顿”是“愚钝”的意思。【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12-11.下列不能表现李士谦“阴德”的一项是()A.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B.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C.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D.亲宾来萃,辄陈樽俎【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D解析:D项,表现的是李士谦“好客”。【思路点拨】筛选文中信息的解题策略:①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②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③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④梳理文意句意。的干扰。⑤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1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事母极孝,李玚称李士谦是李家的颜回。B.母亲去世后,李士谦不轻易喝酒,除非亲朋好友到他家作客才喝。C.李士谦乐善好施,一次就无偿送给乡民粟数千石。D.李士谦造福乡里,不为留名,甚至连他的子女也不让知道。【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A解析:B项,“除非亲朋好友到他家作客才喝”错误,文中为“对之危坐”;C项,“一次就无偿送给乡民粟数千石”错误,文中为“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后“对之燔契”;D项,“不为留名,甚至连他的子女也不让知道”错误,文中为“今吾所作,吾子皆知”。【思路点拨】回答此类试题一方面要求考生把选项中每一个意思在文中的对应的地方找准,另一方面要结合全文看一看是否有“无中生有”“错位嫁接”“曲解原文”等情况。参考译文: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幼年丧父,以事母孝顺出名。有一次母亲呕吐,他怀疑是食物中毒,所以跪在地下尝呕吐物。伯父李任魏朝岐州瑊刺史,深为赞赏李士谦的行为,每每称赞说:“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回啊!”十二岁时,魏朝广平王赞提拔他任开府参军事,后来为母亲守灵,瘦得皮包骨头。因认为幼年丧父,不曾喝酒吃肉,嘴里也不说杀生的话。至于亲戚朋友来聚会,总是安排美酒佳肴,自己则对着它们正襟危坐,一整天也不疲倦。李氏宗族官高人多,每到春社秋社祭祀的时候,一定设宴聚会,极尽欢乐,没有不醉酒喧哗的。曾经在士谦的住处集会,丰盛的食物摆在面前,然而他却先安排上小米,对各位叔侄兄弟说:“孔子称这种小米是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应先吃谷物,古人所尊崇的,哪里可以违背呢?”说得在座的老少都很肃然,再也不敢放纵懒惰,回来后都认为:“看见君子之后,才觉得我们这些人是没有德行的。”李士谦听说后自己谴责自己说:“竟为什么被人疏远,真是笨到这个程度。”家里很有钱,但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经常赈济、施舍别人,州里有死了人,家里无法安葬的,李士谦总是赶快奔赴那里,按照丧事的需要供给钱财。……那以后又拿出小米数千石,借给乡里人,正好碰到年成歉收,借债人没办法偿还,都跑来道歉。李士谦说:“那些是我家多余的谷物,本来就是想救济大家的,哪里是想得到利钱呢?”于是召来全部的借债人,为他们摆酒设宴,面对他们烧掉了借据,说:“债务不存在了,请你们不要老想着还债了。”让他们都回去。第二年庄稼大丰收,借债的人们争着来还士谦的谷物,士谦拒绝收下,一家人的都没有收。有一年发生大饥荒,士谦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给他们熬粥喝,赖以保全性命存活下来的人数以万计。他收埋死者的尸体,凡是看到的,都给埋掉。到了春天,又拿出粮种,送给贫穷没有种子的人家。赵郡农民感激他的恩德,抚摩着他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赐给我们的恩惠啊。”有人对士谦说:“您积了很多阴德。”士谦说:“所谓的阴德是什么呢?就象是耳鸣,只有自己听得见,别人没有知道的。现在我做的,先生您全部知道,有什么阴德呢!”-12-【题文】J0阅读文段(三),完成下列问题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雄迎丧而葬之迎:迎丧,接丧B.今钟会躬为叛逆躬:自己,自身C.假赤幢、曲盖、鼓吹假:给予D.齐王攸将归藩攸:所【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D解析:攸是人名,指司马攸。【思路点拨】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实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B.法立于上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C.与谈宴而遣之D.古之君子进人以礼帝闻而大怒遂以愤卒【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D解析:“以”第一个是“用”,第二个是“因为”的意思。【思路点拨】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虚词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其实是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课文中的文言虚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以下15--16题中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①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②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A.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到哪里了B.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C.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D.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在哪里【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C解析:“相容”的“相”指“你”-12-【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16.①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②退人若坠诸川A.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B.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枯骨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C.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D.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B解析:“胔”从造字法上推断,及“掩骼”“埋胔”并列,可知“骨骸尸体”正确;“退”意为“摒退”,“诸”即“之于”【思路点拨】一般来说,高考要求我们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难度大,都难以理解,往往是只有两三个词语难度较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句子其实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这些关键词语多为多义词、活用词以及古今异义词等。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向雄重义的一组是()①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②假赤幢、曲盖、鼓吹③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④会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⑤安复为君臣之好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A解析:②是皇帝的赐予,⑤“复为君臣之好”也是因为皇帝的要求,而且最终是绝交。【思路点拨】“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帝司马昭在向雄为钟会收殓安葬后责备他,向雄却说“我为道义所感化而收葬他,没有过错。”B.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君臣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说:“我们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怎么样?”C.齐王打算回到封国时,向雄曾向天子进谏说:“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能不考虑。”D.对于向雄的进谏,天子并没有采纳。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径自出宫,后因愤懑而死。【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B解析:“我们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怎么样?”错误,文中为“君臣义绝”的意思是绝交。【思路点拨】做好这类题,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巧提要素。这类题一般考查故事的叙述要素,做好这类题首先要有明确选项中叙事要素的习惯。②细读语境。细读原文,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委等叙事要素。③认真比对。认真比对题目选项与原文的异同,进而做出选择。参考译文:-12-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当初在河内作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都为他悲伤。后任太守刘毅曾经无故鞭笞向雄,后来吴奋代替刘毅任太守,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司隶钟会把向雄从监狱里征召出来当都官从事,后来钟会死了无人收殓下葬,向雄迎丧并安葬了他。文帝司马昭召见向雄并责备他说:“以前王经死了,你在东市哭他,我不问罪。现在钟会叛逆,你又收殓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向雄说:“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当时难道先占卜功过,然后才埋葬那些尸骨吗?现在刑法已经施行,按照法令已经处理了钟会。我被道义感化而收葬他,道义教化我这样做没错。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发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陷于违背生死常理的地步呢?殿下如果把他的枯骨遗弃在荒野,作为将来的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吗?”文帝很高兴,与他交谈并饮宴后才让他回去。累迁为黄门侍郎。当时吴奋、刘毅都是侍中,一同在宫廷门下,起初向雄不跟他们说话。武帝知道后,敕令向雄应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见之后说:“早先接受了诏令,君臣之义了结,可以吗?”说完便离去。武帝听说后大怒,责问向雄:“我让你恢复君臣友好关系,你为什么故意绝交?”向雄说:“古代的君子用礼义引荐人,用礼义摒退人,现在引荐人如同把人放在膝盖上,摒退人如同把人推入深渊。刘河内(刘毅)不成为我的敌人,已经是很万幸的了,又怎么能恢复君臣友好关系呢?”武帝同意了。泰始年间(265--274),累官任秦州刺史,赐给他红色旗帜、曲柄伞、鼓吹等仪仗,赏他二十万钱。咸宁初年(275)入朝为御史中丞,迁为侍中,又出朝任征虏将军。太康初年(286),任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司马攸打算回到封国,向雄向天子进谏道:“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可不思量。”天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就自己离开了宫殿,后来因愤懑而死。【题文】J0阅读文段(四),完成下列问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昊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④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参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③会曰: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孕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19、用斜线为文中划线部分断句。(5分)-12-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少厉清节厉:通“砺”,磨炼B.滂执公仪诣蕃执:捉拿,拘捕C.请署功曹署:代理,暂任D.滂死则祸塞塞:消弭,平息【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B解析:“执”是“按着、执行”的意思。【思路点拨】推断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几种方法:①从字形结构入手。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②从读音入手。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③从成语入手。学生对成语的意思比较熟悉,借助成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推断实词的含义。④从结构位置入手。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数词组和句子结构整齐(相似),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推断实词的含义。⑤从语法入手。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借助语法,可以迅速地推断出实词的含义。2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④滂在职,严整疾恶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A解析:②是表现范滂为陈蕃不能优礼相待而心怀遗憾,弃官而去;⑥是表现范滂恪守孝道。【思路点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重在记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答题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看对象是否错位。命题人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的主要人物身上,从而造成表现对象的错位。第二,看描写(表达)方式是否误导。表达方式多样,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混编到选项之中,易造成考生得出错误判断。第三,看涵主旨是否清楚内。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但有时比较隐晦,需要考生进一步悉心揣摩。第四,看过程是否混乱。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过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并且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命题人有时会故意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导致事件的过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如存有私心,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而且曾在休息时候拒绝召见为乡人所不齿的外甥。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C解析:非“主动上书”,而是遵奉诏书行事;“寝而不召”,理解有误。-12-【思路点拨】此类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3分)②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4分)③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⑴现在(你)成全了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⑵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⑶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解析:⑴①去就:辞官。(1分)②“得无……邪”句式。(1分)③文意通顺。(1分)⑵①以:因为。(1分)②审:查清,弄明白。(1分)③参实:查实。(1分)④文意通顺。(1分)⑶①令名:美好的名声。(1分)②寿考:长寿。(1分)③文意通顺。(1分)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思路点拨】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采用直译法,遵循翻译的“信达雅”原则。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准确,注意文言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的用法等。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三个句子的翻译对偏重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考生应把语句放到原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翻译的正确性,还应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附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按照属下官员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见陈蕃,陈蕃却不阻止他。范滂心中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12-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题文】二、诗歌鉴赏(共19分)【题文】K0阅读诗歌(一)完成1——3题(共13分)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儿女各当家”指。(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这句诗的意思是: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解析:关键是对“当家”的解释,由全诗意思不难得出“当家”的意思“干农活”。【思路点拨】诗句的含义先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后把诗句整体翻译,结合作者情感,体会其中的意思;诗句的作用或从内容、或从情感、或从主题、或从结构,根据情况具体分析。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2分),以白描的手法(1分),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2分)。解析:先概括一、二句描绘的景象,抓住“耘田”“绩麻”,可知描绘的是农村生活;再说说表现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思路点拨】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儿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2分),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2分)。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2分)。解析:“也”“学”,说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也表现诗人的赞美之情。注意,对诗句的理解不能想当然,一定要立足全诗。【思路点拨】“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12-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题文】K0阅读诗歌(二)完成4题(共6分)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蓬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4、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溪上人”闲适的心情和隐逸的乐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知识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①不同意。(1分)②诗句写出了深山僻水,风风雨雨,形单影只,以酒为伴。垂钓者是孤寂的,营造的气氛是凄清的。(3分)看似闭适自乐的背后,隐藏着孤独寂寞的的心情;潇洒旷达的背后,隐含着无可奈何的情绪。(2分)解析:首先观点要鲜明,不要模棱两可,由全诗的意思来看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山雨”“溪风”“瓦瓯”“蓬底”的意象让人感觉到一种“清冷”的氛围;“无人唤”“也不知”,让人感觉寂寞,无奈的情感。【思路点拨】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四步走:第一步,体悟要深入。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第二步,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第三步,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第四步,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12-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数学考前模拟试题(PDF版带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PDF版带解析)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一中2022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4:59
页数:12
价格:¥3
大小:64.6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