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15\n。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摘编自《艺术科技》2022年10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B.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C.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D.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体书去,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A.古人笔下的书法作品往往有丰富的学养意味,这是因为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他们不以之为谋生工具,书法也未与金钱利益挂钩。B.弘一法师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积淀的丰富学养,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C.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避除匠气所必需的一种严谨态度,更是我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D.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要注重锤炼技法,但同时也应避免技艺过度熟练而导致用笔千篇一律,这样就可以避除匠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以一部缺乏必须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B.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下;同样,若书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C.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D.书法临习应该有匠心,即工匠精神。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在强调对书法作品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15\n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o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15\n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主要是为了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地震发生时的情状,第三段“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5.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在微信上,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账号,都在发布有关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题阅读量超过了1亿次。特别是在2月7日节目总决赛播出后,关注热度达到了顶峰,参与节目的众多选手,也都成为了新“正能量网红”的代表。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有删改)15\n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15\n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而且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B.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C.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的内容和意义。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合理两项是(5分)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C.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中后一段的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D.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E.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也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15\n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教十人先登。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刃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俄而尉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余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教日,卒于师。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等,谥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选自《隋书•段文振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国县公”为爵位名,在中国古代,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人民等。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丁内忧、丁外忧分别指遭逢父亲、母亲丧事。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尚书”的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15\n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有力量,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率先登上城墙,找到并挟持尉相贵。B.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作乱的嘉州獠时,虽然在山谷中被敌人袭击而大败、但他重整军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人。C.段文振忠君为国,深受皇帝信任:他不顾叛贼尉迥的诱逼,毅然归依高祖,高祖让他担任丞相掾;他跟随炀帝出征,炀帝派他巡游江都,炀帝非常优厚地对待他。D.段文振心念国事,看问题有长远眼光。他考虑到突厥启民可汗可能怀有狼子野心,担心他成为国家的祸患,上书建议皇帝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加强边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2)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二)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元日田家①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4.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5\n(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清北班】(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2)李白《蜀道难》中,以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 ”则是衬托绝壁之险。(3)《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其他班】(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仰视:;俯瞰:。(2)沉默呵,沉默呵!, 。(3)《荆轲刺秦王》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那些相信中国经济可以继续高速增长的人往往认为,北京可通过以消费支出取代投资,以内需取代出口的方式做到这一点。B.环保部表示要提高对走私洋垃圾、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等行为的处罚,要依法从重从快处理违法企业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C.我用力地咬着自己的手指,想看看是否还有痛感,以此来证明我的头脑和意志是否清醒。D.上任以来,他本着“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为宗旨,做了大量的工作,忠实地履行了董事长的职责。.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就某些城市以邻为壑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将垃圾倾倒到农村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影响了农民的生活。②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③朱先生年幼时,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④这次活动没组织好,她已很难过,我们不要再去求全责备他了。⑤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建国大业》和《风声》,票房都超过了3亿,其他同类型的国庆献礼片不能望其项背。⑥ 15\n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在各地发现了十几个版本,成为华夏大地广大军民争相传诵的理想教材,一时洛阳纸贵。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⑥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B.陈局长拨冗参加我们的备课会议,我们不胜荣幸。C.昨天本人不慎丢失饭卡于食堂,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呦。D.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节日意味着什么?有人回答,洋节是“买买买”,①。这样的答案,或多或少代表着一部分人对节日的刻板印象:消费和“舌尖”的盛宴。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②。把过节理解为买和吃,无疑是对节日的一种粗暴解读。君不见,中秋月圆,我们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期盼;重阳登高,我们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农历新年,又有多少人会汇入春运大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节日,③。21.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请阅读下面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项目百分比非常想父母65.0害怕陌生人40.0觉得自己很一般52.7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79.3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3.5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1)请写出从以上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15个字,不能出现具体数字。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5\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感动……鉴于此,有人说,微而不微,草根明星登上星光舞台,微薄之力铸就爱的奇迹;有人说,见微知著,微现象折射时代风云,微言行影响社会人生;也有人产生担忧,当一切都在“微化”时,慢慢发现,我们的生活变窄了,情味变薄了,思想变浅了,语言变简单了……对这些“微现象”,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5\n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C项,扩大范围,“只把…”理解有误,原文第三段是“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故选C.2、D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的意思,避免匠气的条件还有“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故选D.3、C项,“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因果倒置,从原文倒数第二段看,应该是“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4、选D。A项“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有误,震柳经历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始终保持着倔强的生命力,无论是条件多么艰苦,依然如故,这里交代的并非是环境的恶劣,而是突出其不朽的精神特质;B项“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无中生有;C项“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不妥,主要是为了突出灾难的可怕,更进一步突出震柳的生命力的顽强.5、①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光头强别耍赖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②照应上文.上文集中写震柳,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①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②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③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她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A(3分)B、“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C、项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D、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8、CE(5分)A、“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15\nB、“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9、(4分)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10、C“弱则归投”与“强则反噬”结构对称,中间,前后断句,排除A、B;“臣之计”为偏正性名词短语,作“如”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于是就上表章说:“夷狄的本性,不讲亲情而且贪婪,弱小的时候就归附投降,强大的时候就反咬一口,这大概是他们的本性.依我之计,及时开导遣送,让他们迁到塞外,然后在边缘地带镇守防卫,这才是万岁的长远之计.”11、B丁内忧、丁外忧分别指遭逢母亲、父亲丧事.12、C“隋炀帝派他巡游江都”错,原文为“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意思是皇上驾临江都,让段文振管理江都的事务.13、①险薄:阴险刻薄;屡:多次;纳:采纳.翻译:段文振知道斛斯政阴险刻薄,不能够把机密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多次对皇上说,皇上全都不采纳。②见重:被推重;谠言:正直的话;良:的确,确实.翻译:段文振年轻时就因胆识谋略而被推重,始终怀有壮士的大志,时常上奏一些正直的话,他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确是有原因的。参考译文:段文振,是北海期原人.段文振年轻时就有臂力,胆识气魄超过常人.性情刚直,通晓时务事理.起初是宇文护的亲信,宇文护知道他有才干,提拔他为中外府兵曹.后来武帝在晋州攻打北齐海昌王尉相贵,尉相贵的副将侯子钦、崔景嵩作为内应.段文振拿着槊攀登城墙,与崔仲方等几十人最先登上.段文振跟随崔景嵩到尉相贵住所,拔-F~TJ15\n劫持尉相贵,尉相贵不敢动,城于是就被攻下.统计前前后后的功勋,将封为高显的官职,因为遭受谗言毁谤受到谴责,于是只授为上仪同,封赐爵位为襄国县公,食邑千户.不久尉迟迥叛乱,当时段文振老母亲、妻子儿女都在邺城,尉迟迥派人诱逼他,段文振不加理睬,归依了高祖.高祖让段文振任丞相掾,统领警卫骠骑.等到平定了长江以南,段文振被授官为扬州总管司马.不久又转任并州总管司马,因为母亲去世守丧而离职.仁寿初年,嘉州獠族叛乱,段文振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去讨伐.率军行进在山谷之间,被敌寇袭击,前后都是险阻,不能互相救助,军队于是大败.段文振于是收拢失散的兵卒,出其不意地攻打嘉州獠族的军队,最终打败了他.炀帝即位,段文振被征召为兵部尚书,待遇非常优厚.跟随皇上一起出征吐谷浑,段文振督军屯扎雪山,军营相连三百多里.皇上驾临江都,让段文振管理江都郡的事务.段文振见高祖当时能够容纳突厥启民在塞内居住,并把公主嫁给了他,并且多次赏赐他.段文振认为突厥启民是狼子野心.担心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于是就上表章说:“夷狄的本性,不讲亲情而且贪婪,弱小的时候就归附投降,强大的时候就反咬一口,这大概是他们的本性.依我之计.及时开导遣送,让他们迁到塞外,然后在边缘地带镇守防卫,这才是万岁的长远之计.”当时兵曹郎斛斯政专管兵事,段文振知道斛斯政阴险刻薄,不能够委以机要之事,多次时皇上说,皇上全都不采纳.等到辽东之战,段文振在路上病重,上表章说:“(此时)正当雨季,不可拖延,只是希望对各路部队严加管束,火速进发,水陆两路一同推进,出其不意,那么平壤这座孤城,势必可以攻下.”过后几天,段文振死在军中.皇上看了他的表奏,悲叹了很久,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号襄.史臣说:段文振年轻时就因胆识谋略而被推重,始终怀有壮士的大志,时常上奏一些正直的话,他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确是有原因的.诗歌鉴赏答案:14、AD(4分).B项,从个人的角度看,百姓的生活是热闹的;从整个村子的角度看,是安宁祥和的.C项,“但祝”,在这一天人们见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但”字,也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D项,“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清末止.).“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E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故选AD.15、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15\n,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共7分)17、选A。B项,成分残缺,“提高”缺少宾语,在“处罚”后加“标准”;C项,“意志”和“清醒”搭配不当,应把“和意志”删去;或删去“头脑和”,然后把“意志”改为“意识”;D项,“本着……为宗旨”结构混乱,可改为“本着……的宗旨”。18、选C解析: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趋之若鹜:趋:奔赴;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含贬义。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艺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该句把它误解为“进入教室”。“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该句把它仅仅理解为“责备”,再说该成语不能带宾语。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19、选B。A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C项,“璧还原物”敬辞;D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20、①传统节日是“吃吃吃”②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内涵③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21、(1)A.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B.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2)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22.略1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22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022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5:26
页数:15
价格:¥3
大小:61.0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