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阳观山湖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贵阳观山湖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李生录审题人:李生录2022.10.29一.现代文阅读(3小题,计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中秋的中国含义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和”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的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家庭祈愿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8/9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2.对于“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过起了“洋节”,对自己民族的节日却没有应有的重视。B.时下,整个社会在喧嚣中显露出轻浮的倾向,节日商业文化中充满了落后与庸俗。C.中国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D.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申遗成为热点,表明很多民众已经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必须好好继承。B.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有助于增强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C.中秋申遗成功才展现出中国所特有的价值,中华民族就取得了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8/9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4---7题。萧何荐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注],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注]上,指刘邦。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B.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亡:死亡C.若亡,何也若:你D.王素慢无礼素:一向5.对下面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吾为公以为将。②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③不及以闻,自追之④于是王欲召信拜之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6.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根本原因是()(3分)A.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引起了萧何的重视B.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一向言听计从8/9C.萧何发现韩信具有帮助刘邦争天下的才干D.诸将多有逃亡,刘邦为稳定军心,急欲拜将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5分)(2)此乃信所以去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释】该诗是苏轼在中秋与其弟弟苏辙相聚时所作。8.前两句中用得最好的字是哪两个?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9.全诗用什么手法抒发出怎样的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2)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3)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祈求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8/9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8/9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2)文章开篇,作者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6分)(3)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6分)(4)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3分)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B.王君的作文水平相当高,但是就是经常忘记了标点符号,经老师的反复教导和他自己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C.近来多方面因素导致美元走势愈加低迷,亚洲汇市欧元和英镑兑美元比价双双创下新高——强势美元从此一去不复返?D.在相持三个月之后,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阶段了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了防止这次文明月活动不走过场,校长要求各级部要严格要求,做到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B.我国新商标法规定,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时出现的企业名称和地址,应当使用汉字或汉字、汉语拼音并用,不能单独使用汉语拼音。C.山上的水很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8/9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14.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3分)。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1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猴面鱼”的特征。(每一点特征不超过5个字)(5分)猴面鱼,因头部象猴子而得名不仅脸型酷似猴子,而且也长着像猴子一样的厚厚的嘴唇。他有一双机灵的眼睛,在海地活动时,一旦发现“敌情”,会立即钻进岩洞里躲藏,动作敏捷,极像猴子。它离开水也能呼吸,大个的甚至可以离水35小时。猴面鱼居住在寒冷北方有大量石缝的岩石区,是一种冷水性鲫科鱼,在低于15度的水温中才能生存。猴面鱼的生长速度比大部分鱼类要慢,所以寿命也比较长,一般为18岁。16.请以“打开心窗”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流畅、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6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以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要求:①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解析】选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错,应是“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2.【解析】选D。原文无此信息。8/93.【解析】选B。A“中秋申遗成为热点”不能自然得出后面的结论;C以偏概全,理解绝对化;D“更加开放的姿态”错,从全文看,本文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是“保护”和“弘扬”。4.【解析】选B。亡:应为“逃亡”。因为后面有“追之”拜韩信为大将的内容。5.【解析】选B。①以为:以(之)为,让(他)担任。②以为:动词,认为。③④之:代词,他,韩信6.【解析】选C。题干要求回答“根本原因”,A重视B信任D稳定军心都没有构成萧何推荐韩信的“根本原因”,文中萧何对刘邦说:“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可为理解的关键所在。7.答案:①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②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判断句)附【译文】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8.答案:溢”写尽月光如水满则溢的动态美,冰清玉洁的光亮美;“转”再现了明月的运行轨迹和浑圆的形态美。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赏析。诗中,首先描写了中秋月夜景象,后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感叹。先景后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因为是中秋月,表达了对团圆的感叹。回答时结合诗句内容作答。答案: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月圆人圆的珍惜和对亲人团聚的渴求和忧虑。10.答案略11.(1)【解析】选C、E。A.反衬的应是“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D。“对……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11.(2)【解析】本题考查对特定环境的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写鹰,有利于提升文章的内涵的深刻性。答案:8/9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场景中,特定的景物使作者产生由鹰及人及民族的联想,使作者产生内心的震撼,这震撼不仅仅是对于鹰,更是对于中国人、中华民族鹰一般的爆发的力量和奋飞冲天的豪迈气概的深刻感受。1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分析。文章对年轻的鹰的描写是一细节描写,有效的刻画了它的特点。解答此题要联系本文后三段的内容。抓住关键的句子帮助我们理解。如“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等。答案:从文中可以看出,“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它展翅,只不过是为了“站稳”,它的目光“冷漠”,是缺乏“鹰”的情感;而“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茫然”表明它从未曾飞翔,不知所措;“目光投向远方”,表明它还有着祖先的血脉,仍然有着对蓝天的向往。作者要表明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而要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11.(4)答案:苍白、强烈、冰冷,形容作者悲怆之深:一方面,愚昧(无知)竟然会使人变得如此残忍;另一方面,苍老的鹰,这高傲、凶猛的生灵,却被铁链锁住无法高飞,且当尊严受到冒犯时却无法还击。这里,有对愚昧者的怨愤,也有对奋飞者厄运的同情。12.【解析】选B。“文不加点”指写文章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13.【解析】选B。A项“防止……不走过场”否定失当;C项“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来”还是“晚上/来”;D项“幸福是……评价”搭配不当。14.【解析】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正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然后用反问形式作答。答案(参考):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15.【解析】本段文字供五句话,一句一个特点,阅读文段,找出关键词语即可得出“猴面鱼”的特征。答案:①头部象猴;②动作敏捷;③能长时离水;④冷水中生存;⑤寿命较长。16.答案:打开心窗,让真诚的清风进来,让和善的雨露进来,让友爱的阳光进来,把那些孤独、忧愁、恐惧、疑虑的细菌和毒素通通赶出心房,让我们以一颗柔软纯净的心去欣赏五彩斑斓的世界和人生!17.写作提示:作此作文,一是我们必须准确地确立话题,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二是必须高度重视审题。本道作文题在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看材料,注意其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写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8/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9:09 页数:9
价格:¥3 大小:72.4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