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阜新二高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阜蒙县第二高中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乐门第的遗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同时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1.下列有关“家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谱,亦称族谱,是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B.家谱的最早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和商周两代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C.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周朝的《世本》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D.家谱至今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目前存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以后撰修的。-12-\n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周代的家谱《世本》,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制度,此制度到春秋战国趋于瓦解。B.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家谱成了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C.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初年,家谱的编纂都为官府垄断,直到宋代,家谱的主要编纂方式才发生改变。D.宋代时,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出仕、联姻等政治功能而由官修变为私修,此时家谱更多是发挥其社会功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朝、五代、宋代、明清几个阶段,家谱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B.魏晋南北朝时.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有重大的作用,于是出现了造假的现象,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C.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修家谱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D.国家有史,家族有谱,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史,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根脉与成长,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象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籍,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12-\n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22年第4期)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5.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6.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材料一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企业持续推出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对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拉动消费、便利和丰富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要求有关方面进一步顺应社会期盼,继续深挖潜力,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在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网络提速降费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公众要理解这一过程的复杂和艰辛,多一些“过程意识”;另一方面,相关方面也要增强“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多一些“问题意识”。只有将“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网络提速降费才能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世界日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网络提速降费不仅有助于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也有助于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网络更加便民、利民,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整个社会将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摘自2022年2月24日新华网)材料二自提速降费提出以来,我国相关部门、三大运营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国网络架构和网络运行监测手段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到去年底,三大运营商共建设4G-12-\n基站超过245.6万个,发展4G用户6.85亿户;光纤宽带普及率不断攀升,流量单价持续降低;推动取消长途漫游费……“近年来提速降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国务院、工信部的计划目标运营商都达到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进一步推动提速降费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整体正在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的趋势正在显现,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网络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基础建设和服务上依然存在部分服务项目不合理、光纤入户难、普惠范围有限、创新乏力等问题。付亮表示,提速降费工作开展以来,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往往会在套餐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流量,比如赠送本地流量和闲时流量等,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还是有部分用户感受不明显。在下一步调整资费时,应更多从民众感受入手,选择用户群规模较大的资费种类加以调整,让更多人感受到电信普惠服务的便捷和实惠。目前,我国网络覆盖正在逐步完善,农村宽带普及度逐年提升,但在部分城市核心地带,光纤难进小区“最后一公里”等“卡脖子”老大难问题仍然不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尚存不小提升空间。(摘自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强调有关部门提出“提速降费”举措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措施。B.材料一指出网络“提速降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众要多一些“过程意识”,相关方面多一些“问题意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网络提速降费才能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C.材料二指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网络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基础建设和服务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服务项目不合理、光纤入户难、普惠范围有限、创新乏力等。D.材料二认为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套餐价格根本没有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实惠。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A.材料一中提出只要网络“提速降费”举措能落实,就会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拉动消费、便利和丰富群众生活。B.材料一认为网络“提速降费”有助于塑造低成本、高效率社会,是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乃至整个社会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前提。C.材料二是新华社的评论,代表政府的声音,相比材料一,逻辑性更强,措辞更加谨慎,但在“形象性”上就逊色得多。D.材料二首先肯定了三大运营商在“提速降费”上做出的贡献,但“提速降费”在基础建设和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E.两则材料均以“降费提速”为中心论述,但重点不同,材料一重点说的是“提速降费”的意义,而材料二重点说明“提速降费”的具体问题和措施。9.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提速降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12-\n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②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③,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之祸④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刀锯余人: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即宦官。③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④‘人彘’之祸:西汉吕太后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夫人砍断手脚,剜去双眼,残害成没有人形的“彘”。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12-\n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步出城东门(汉)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B.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做铺垫。C.这首诗上半部分写客中送客的感受,下半部分主要写欲归不能的愁绪。D.“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E.最后两句写自己的美好愿望,含蓄地抒发了回乡的渴望。在前几句凝滞之后,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诗境开阔。15.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请简要赏析。(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杂说》中,韩愈同情那些不遇伯乐而辱没在仆役手中的千里马最后只能落得“__________”的结局。2.《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从朝廷退隐,重修原先的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规律。第二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高居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②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12-\n③菲律宾借纪念独立日116周年挑衅中国,对于中国的忍让,很多人不理解,可是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的解读,让他们豁然开朗,不时鼓掌。④李白时常放浪形骸于权贵之间,一方面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仕途失意带给他的愤懑。⑤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堕入了彼此加害的怪圈。⑥小说家就像修行的人,虽然穿梭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不管事态如何变幻,他们都安之若素。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的灿烂的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产生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B.通过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将有助于打破目前现代城市街区功能单一、生活单调、人情冷漠的尴尬局面,避免现代城市沦为只见车水马龙、只闻马达声响的空虚之城。C.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文明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D.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创业人潮中脱颖而出。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土特产,却之不恭,最终只好笑纳。B.恩师退休多年,弟子万分垂念,虽不常见面,但仍谨记师训。C.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D.本人不慎遗失手表一只,如有拾获,请原物璧还,当有重谢。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除庙堂中、房宇外,①__________。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②__________。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③__________。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日剧《深夜食堂》是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翻拍成中国版后,也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众多,所以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载体的优秀剧作。只要喜欢中国美食,就会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所感染。①原作经典受人喜爱,翻拍后不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2-\n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2-\n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1.B;2.D;3.D解析:1.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后文所言金文家谱不再是“雏形”。2.强加因果。宋时,并不是因为家谱失去了一些政治功能才由官修变为私修。3.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讲“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且后面的“一个家庭”“一个民族”范围均不当。4.答案:1.B;5.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6.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解析:1.做这一类题首先要带着问题诵读全文,在原文中找到每一选项内容的对应点,然后加以鉴别。A项,对应的语句主要在第一段,“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B项,文中并未提到“‘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只是在第七段中提到了“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而且文中也未提到“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这样深重的感情,只是在第七段提到了“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C项,对应的内容在第四段,“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D项,对应的内容在第六段。。2.问题对应的语句是第五段第1句,是一句总起的话,接下来是分述,答题区间在第五、六两段。根据第五段的关键句“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和第六段的关键句“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简要叙述即可。3.“含意”与“含义”不同,“含义”侧重于字面意思,“含意”侧重于深层意思。而标题往往有总括文章内容、暗示文章主题的作用,所以本题要求分析标题的含意,实则探讨本文的主题。因为本文的结尾非常简洁,而第七段作为结尾前的总结、升华的段落,对主题的把握就格外重要。“纸上故乡”既指在纸上思念故乡,也指在纸上书写故乡,这是第一层次的理解。那为什么作者要不断地思念和书写自己的故乡呢?因为“故乡”已成为作者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生路上重要的精神支撑,这是更进一层的理解。7.B;8.DE;9.①国家持续重视网络提速降费并关注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推进。②有关方面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并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卡脖子”问题,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让更多人感受到便捷和实惠。③公众要多一些“过程意识”,相关方面也要多一些“问题意识”,把“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12-\n解析:7.A没有提出具体措施,是宏观提出;C原文是“部分服务项目不合理”;D原文“还是有部分用户感受不明显”。8.A强加条件关系。原文的意思是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B不是前提,只是有助于。C“但在形象性上就逊色得多”评价不准,材料二中的“卡脖子”较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10.D;11.C;12.D;13.(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2)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解析:10.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及句子结构。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A,C;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排除B项。11.“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12.“袁盎拉慎夫人人坐”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13.(1)给分点“善”“廷”“谢”各1分,大意2分;(2)“载”“奈何”“舆”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12-\n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内室。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厚厚地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14.AE;15.①先实写诗人自己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然后虚写了回忆中风雪飘飞的环境中友人从眼前这条路上离去的情境;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以及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之感;②诗歌第五句诗人想要渡河回乡为实写,第六句渡河无桥,却应是现实不尽如人意、层层阻隔无法回乡的虚化表达。抒写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③最后两句在想象中与友人化为两只黄鹄飞回故乡的情景,这又为虚写,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解析:A项,这首诗是五言古体诗。E项,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抒情热烈,选项中“含蓄”的表达有误。16.1.骈死于槽枥之间;2.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三、语言表达答案:17C解析:①不绝如缕: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②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③“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变开阔,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句中强调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所以应改为“茅塞顿开”④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⑤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⑥安之若素: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18.答案:D解析:A项,搭配不当,“产生”改为“提供”。B句首滥用介词“通过”,造成主语残缺;C项语序不当,“人类文明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应为“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19.答案:C解析:A项“笑纳”为敬辞,不能用于自身;B项“垂念”为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D项“原物璧还”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20答案:处处都有灯笼张挂;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21.答案:不一定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题材的优秀巨作;喜欢中国美食,不一定就能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感染。:四、材料作文22.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拿橘子比喻人生”这句话,明确了写作的主题,即围绕“人生”-12-\n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两种橘子点明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际遇,“一些人”的做法点明了本文写作的方向,即如何对待人生中不同的境遇;“我”的做法暗含了写作的价值观。本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心态决定状态;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境遇。在构思时,如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境遇,写出自己的体验及做法,重在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如果写成议论文,选择事例要深刻、典型,能充分论证观点-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0:28 页数:12
价格:¥3 大小:73.1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