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高一语文下册5月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下册5月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一语文下册5月月考试题(语文)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罪愆(qiān)憎恶(zēng)喟然(wèi)繁文缛节(rù)B.悲恸(dòng)押解(jiè)列观(guān)献愁供恨(gōng)C.觊觎(yú)征辟(bì)都门(dū)冠冕堂皇(guān)D.鞭鞘(qiào)吮舐(shì)洗涮(shuàn)功名未遂(su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混账贤慧凄惨质疑问难不瘟不火B.焦躁贬谪包涵饮鸩止渴真知卓见C.顷刻恶梦世故插科打诨负曲衔冤D.闲遐舞榭宫阕礼上往来金榜题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圆明园流失海外的文物,大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并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贵文物,中国对其拥有不容置疑的所有权。B.张继朝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C.你让我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网页设计大赛,我只能勉为其难了,尽量争取好一点的成绩。D.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部门应防止对毕业生的恶意歧视的现象不再发生。B.社论指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就必须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显得尤其重要。C.2022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D.备受舆论关注的“躲猫猫”事件的调查结论何时公布,仍没有得到已介入此案调查的昆明市检察机关的明确答复。5.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14-/14\nA.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的班固。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着他戏剧艺术的顶峰。D.关汉卿是金末元初人,元杂剧的奠基人,与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如惠语以让单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7.对这段文字的下列各项理解或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侯风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B.作者以“尊”喻其形状,以“中、傍、外、下”指其部位,用语形象而精确。C.对陇西地震的准确预报,证明地动仪“合契若神”,京师学者因此心服口服。D.侯风地动仪的重大发明,使我国从东汉起就形成了监测和记录地震的制度。8.下列是对教材中的四句话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这次没有应验感到奇怪。B、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14-/14\n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为将封侯,兄弟三人和和睦睦,常常希望为朝廷献身。D、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我回过头想想,(想到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4-/14\nA.田甲曰:“然即溺之。”溺:用小便浇灭B.甲因肉袒谢 谢:道歉C.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 间:离间D.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 行:将要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 ②欲因此时降武B.①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 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①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D.①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②始以强壮出11.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③安国笑日:“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B.与匈奴“打”还是“和”?韩安国认为虽然当时匈奴的国土不是很广,国家的力量也不是很强,但是“打”毕竟有许多的弊端,选择“和”比较好。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二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3分)(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3分)-14-/14\n(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3分)(4)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3分)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怒涛卷霜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里荷花。(3)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树犹如此!…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5)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6)廉颇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2分)(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4分)五、(20分)www.ks5u.com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大河汤汤(节选)学群这块地方浓缩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耕耘。黄河边,一个山包包从黄土地上隆起,隆起在蓝幽幽无边无际的天穹下,隆成星球的一端。-14-/14\n四条腿的骡马或黄牛拖着犁,两条腿的人跟在犁后面,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来来去去,把塬上的土地由南及北纺织一遍。犁过的土地就像一块纺织出来的黄布。人在纺织中将手里的种子下到地里。种子从地里长出来,土地变成绿色。等到那些庄稼变成黄色,变成土地一样的颜色,人们拿起镰刀开始收割。收割之后又是耕种。上一代人走了,下一代人接着来,一代又一代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就像犁地,一来一去,来来去去纺织着土地。就像季节,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换了一茬又是一茬。人就像地面上的庄稼。阳光在我们身上闪耀着面包的光辉。那些玉米,那些麦子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麦子身上,在玉米身上,在泥土中扎根生长。季节,以镰刀的脚步,一步步走近。黄土是沉淀的太阳,庄稼是长在泥土上的太阳,黄河是流动的太阳。河水泛着阳光的亮色,那是土地的光辉,是发过酵的阳光,是我们的肤色和面容。那么柔软,那么母性,这是世界上最柔情的土地,温柔得可以跟水一样流淌。人们用一道道田埂把它们挽住。挽住它们,也就挽住绿色,挽住食物和燃料,生活得以在山坡上停留。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的努力似乎是横向的。而流水好像是要把这些梯田经过一番梳理牵成纵向,带进黄河的涛声。水荡洗着人类那些蠢笨而生硬的界线。一场雨水之后,那些梯田,那些被人一块一块圈起来的土地,被扫抹成光滑的波浪线——整个梯田仿佛跟着水在柔柔地荡漾,那一道道漫过田埂的黄土带就像披散的长发,叙说着水的流淌。雨水不断地把泥土带走。剩下来的黄土梁就像一具脊椎骨:两边布满一道道纵深切入的沟壑,残存的泥土就像一块块骨片,将骨片连到一起的是中间那道脊椎。辽阔的高原大地,横陈着一具具这样的脊椎。黄河一次次纵深切入,把它的脉络伸入高原内部。一马平川的土地,一块块齐整整绿油油的田垄,笔直的大道欢快地一个劲儿向前。突然间一个纵深的断裂,路吓了一跳。来不及缩回的路,就像一只僵在那里的断臂。只有一条人行小道,像是一不小心跌入深谷。一跌下去就像一根掉进波浪的带子,被水卷着扭着,弯来扭去忽上忽下,眼看就要被卷走被扯断,谁知它竟从波峰浪谷中飘上来,一缕烟似的飘了上来。路一次次断裂。每一次断裂总被人们的脚步跌跌撞撞连到一起。有时,他们干脆来到沟底,沿着水道前行,直到找到一块稍稍平整的地方。-14-/14\n在下一次水毁之前,生活照样在残留的地方热闹起来。千山万壑,放眼目力所及,大地尽是这个样子。时间和流水不断改变着地面形状,旧有的一切不断被流水带进黄河,直到不剩一丝绿色,不剩一点泥土。留下沙子在风中回忆这块土地曾经有过的形态。看看这块大地,人世间的一切都在这里上演,悲喜,伤痛,最后还有我们自己,我们生活过的场景,通通扔给大地。一代又一代人过去了,大地依旧摆在那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谁分得清楚哪一块地方曾经枕过我们祖先的头颅,哪些泥土由一只只抓食玉米的手变成,哪一瓣花朵上开放着某个女子多少年以前的笑脸?风吹起漫天尘土,咸阳城里几十万大军就这样开过去了。就在那儿,河面上浪花一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单到浪尖上。在那片浪谷里,也许有几代人在行走。在冬天,有几串行走的波浪被冻僵,成了兵马俑。等到他们醒转来,发现周围全是泥土,满河流淌的都是泥土。有趣的是,女娲造人,用的也是泥土。起先,她一个一个地捏,后来干脆用一根绳蘸上泥浆,四处挥舞,泥点落地即是人。黄河就是她用过的那根绳子。16.根据文章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6分)17.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我们在麦子身上,在玉米身上,在泥土中扎根生长。(2)在下一次水毁之前,生活照样在残留的地方热闹起来。18.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画曲线的段落进行简要赏析。(4分)19.文章结尾说黄河是“女娲造人”用过的那根绳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六、(10分)20.以“拒绝浮躁”为中心观点,自选角度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使分论点成并列关系。要求:分论点至少3个,分论点之间不能有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的现象。(6分)21.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上相应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① , ;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② , ;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七、作文(60分)-14-/14\n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2022年10月,四川广元发生大实蝇疫情,随后一条“告诉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不要吃桔子,今年广元的桔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的短信迅速传散。此后,尽管四川有关部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了疫情发生的乡镇及染病桔子科学销毁的情况;尽管有权威专家对大实蝇作了对人体无害的科学说明;尽管大多数人所在地区,与四川广元相隔数千里;尽管市面上绝大部分桔子都是安全的,结果全国各地鲜甜的桔子,还是一夜之间,由畅销转为销售全面受阻,销量大减,价格大跌,桔农损失惨重。据报道,仅湖北的桔农,损失就达到了15亿元。对此,有人戏称:一条传言,击垮一个柑桔产业。也有人甚至用“谣言猛于虎”加以形容。事后,有人总结说传言一经现代便捷通信的手,其传播就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受其影响的人,很容易被一种盲动的情绪感染,并不自觉地再次进行信息的放大和传递。这或许就是造成此次“柑桔之灾”的一条重要原因吧。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4-/14\n南召一中高一语文(必修4)月考试题答案一、1、C(喟然kuì悲恸tòng列观guàn鞭鞘shāo功名未遂suì)2、A(真知灼见噩梦负屈衔冤闲暇宫阙礼尚往来)3、D(“休戚相关”,休:喜;戚:悲伤,不幸。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此处应该用“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只比喻关系密切而无同甘共苦之义)4、D.(A.否定不当,“不再”应删去。B.歧义、杂糅。应删除“显得尤其重要”。C.成分残缺。在“走”后加“以”,同“为基础”搭配)5、C二、6、D7、C(“准确预报”是错误的,侯风地动仪只能对已发生的地震进行监测,不能作出“预报”,更谈不上“准确预报”。预报地震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8、B三、9.C(名词,间谍)10.D(介词,在…时候)11.D(②与“为人多大略”无关,⑤“阴使聂翁壹为间”并非出自韩安国的谋划。)12.B(韩安国关于土地和人口的观点是对汉军攻打匈奴是否有利的分析,不是叙述匈奴目前的状况)四、13.(1)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率”“复”“背”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2)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罢”“全”“制”“敝”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分)(3)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因此)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不被升迁。(“慕”“辄”“徙”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4)如果能够牺牲自己报效皇帝,即使遭受斧铖汤镬之刑,也确实心甘情愿。(“今”“杀身”“乐”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14、略15.(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手法”1分,“品格”1分)【品格方面的相近词语:淡泊(豁达),坚贞(正直、有气节、有风骨)】(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2分。“氛围”1分,“心情”1分)【与“氛围”相关的词语:凄冷、冷清、凄凉;与“心情”相关的词语: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3)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表明看法,得1分;结合诗句解说,得1分;揭示诗句含义或表达作用,得2分。示例:-14-/14\n我认为豪放达观。诗人一别都门和友人有同样遭遇,但也和友人一样,一笑作春温,从笑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不畏艰辛,豪放达观,笑对人生的。(1分)我认为豪放达观。人生如旅,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是旅人,只不过方向目的罢了,各人有各人的理想与追求。我们应该为自己寻找一个方向,为之奋斗,享受人生旅程。(2分)我认为豪放达观。将人生比作逆旅固有惆怅之感,而一个“亦”字将悲伤的情绪整个扭转;你是我也是,人生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挫折,达观面对就可以了。(3分)我认为豪放达观。诗人友人被贬,但诗中并没有半点怨天尤人,人生旅途曲折,“我”也是一个行人,表现出诗人对路途艰辛的不屑。(4分)五、(20分)16.(6分)①人们世世代代在黄土地上耕耘。②黄河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人们。③黄河改变着高原的面貌。④人们在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黄河与黄土地是伟大的、永恒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每条2分,答出3条、意思对即可。)17.(4分)⑴人和庄稼一样,都生长在黄土地上,黄土地养育了我们。⑵面对一次次灾难,人们顽强生存,乐观生活。(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8.(4分)运用拟人和比喻。既形象描写出黄土高原上大道中断的情景,又生动描写出小径蜿蜒、盘曲的形态,表现出人们遭受的磨难与不屈的精神。(写出修辞方法,给2分,分析意思正确,给2分。)19.(6分)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歌颂黄河的伟大;运用神话和比喻的方法,使表达富有民族特色。(言之成理即可。)六20.参考答案。1、浮躁就是不负责任的享乐。浮躁就是不劳而获的财富。浮躁就是见异思迁的心态。2、浮躁的文学只会造就文化侏儒。浮躁的社会只会造就事业孬种。浮躁的民族只会造就精神矮子。3、浮躁之人面对问题不能深入调查,总想投机取巧。浮躁之人面对失败不能耐心冷静,总是怨天尤人。浮躁之人面对成功不能奋发进取,总是浅尝辄止。4、人的本性是浮躁之气产生的根源。社会风气是浮躁之风产生的土壤。制度缺漏是浮躁之念产生的缝隙。5、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物质文明。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精神文明。拒绝浮躁,才能构建和谐社会。6、因为浮躁,使许多天才如流星划过。因为浮躁,使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因为浮躁,使许多朝代如过眼云烟。7、人生的春天,我们要拒绝浮躁。人生的夏天,我们要拒绝浮躁。人生的秋天,我们要拒绝浮躁。人生的冬天,我们要拒绝浮躁。8、在学校,浮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在家庭,浮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在社会,浮躁是我们创业进程中的拦路虎。9、浮躁使容易变成困难,宁静使困难转成容易。浮躁把直道走成弯道,宁静把弯道走成直道。浮躁使成功化为失败,宁静使失败走向成功。10、要克服浮躁之心,需四般法宝在手,即坚定明确的目标,超然物外的旷达,固守寂寞的勇气,开拓进取的恒心。11、勇敢者以勇气对抗浮躁,执著者以毅力战胜浮躁,睿智者以智慧进化浮躁。12、庄子以“持竿不顾”的淡薄拒绝浮躁;陶潜以“种豆南山”的理想排斥浮躁;牛玉儒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战胜浮躁。(此例为论据并列式)21.(4分)示例:命运给予黏土的是一窑烈火,黏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件精美的瓷器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却留给世界一部《红楼梦》七、作文1、拒绝盲从-14-/14\n当盲从的言行涌散传播,当刺耳的谣言震慑大地,民族的凝聚,何时能坚固到承受得起?自古以来,就有“三人成虎”之说;祖先也一再告诉我们“人言可畏”。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的名誉,地位甚至生命湮灭于数以万计的众人之口。谣言,这个似远实近的普通名词似乎在时隐时现中瞬间凝聚又悄然而逝,其强大的威慑力与破坏力足以让几千年的优秀文明付之一炬,无论文明中有多少高洁的品性,诚实的操守,成功的话题。这是人类的悲哀。当五千年前,祖先们立于黄河之畔,讨论着关于人与人的话题时,可曾想过,人类的内心似乎有种固执的涌动:风平浪静之时,它徘徊于路口;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瞬间波浪滔天,摧毁一切可供安宁的精神支点?是的,他们一定想到。于是,我们被教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然而,这种天生的劣根性,又岂一个“礼”字可以约束?或许,当言论涉及利益,而这种“利益”又关人关己,与之有关的话题便极易为人散播;或许,适当地渲染和夸大能增强言论的说服力;或许,当耳目之语加上适当的自我发挥再对他人讲述这时,会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和刺激……久而久之,即使说出此话这人并无恶意,但当谣言的雪球已然膨胀到巨大无比,也必然会有愈来愈多的附庸;即使并不情愿,也会身不由己。这是一种夹带浮华的躁动,这是一种难以自持又难以控制的情愫,是一种人类之初已然形成至今却愈演愈烈的文化悲哀!从古代文字狱,到今天的文革悲剧,太多的事实摆明:如果心灵盲从于外界的驱使,即使最荒谬的言论也可以成为事实;如果自我盲从于他人的言行,即使最简单的理性也会丧失!人,可能承受痛苦,可以克服万难,惟一不能控制的就是他人之评论。哪怕你是一块绝世美玉,即使无瑕无秽,险恶之人几番修改也会使你污浊不堪。于是历史上有了亡于小人谗言的屈夫子,有了死于“莫须有”罪名下的岳将军。克服盲从,惟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用自己理性的认识辨别一切的对错是非。拒绝盲从,服从自我心灵的驾驭必然会万物纯明,洁净无秽。2、冷静听声,理智鉴影有名俗话:“一犬吠影,百犬吠形。”实在觉得它形容谣言的形成与传播,准确九分,形象十三分。也许是风吹草动,明朗月光下略显诡异的影子便引起了哪条失眠犬的惊慌,怪吠几声,于是所有的狗都似亲见了危险,狂吠不止。这看似低等智慧的生命体才会犯的可笑错误,真的只能当作我们自以为是的谈资吗?!如果细细品味一下我们周围的声音,有多少是破绽百出的无中生有,有多少是恶意毕露的中伤诋毁,又有多少经十传百,可笑至极的无稽之谈?但为什么总有人懒得亲自证实,忙于不加辨别就盲目听信;总有人急急忙忙地两耳全进,再慌慌张张地尽从口出?“柑桔之灾”的痛楚不过是全社会相信传闻,传播谣言的长时间累积的恶习的明显又必然的结果。便捷的通讯方式也许起了放大作用,但病根在我们自己身上!面对谣言带来的灾害,每个人都应该从灵魂深处的幼稚盲目的观点中觉醒出来,不为谣言迷惑,冷静听声,理智鉴影,敢于拒绝!像上文所说,谣言、传闻,再形象逼真也是有破绽、漏洞,可以辨认的。首先,可以让接收根源——耳朵发挥作用。真正有辨别力与意志力的人是可以区分随意闯入的各种声音信息的:如果是谣言,那好,我不想听;当然我可以听到,但它不会在我大脑中激起丝毫波澜。其次,如果闯入的信息难以辨别真假,那么可以暂时储存,在经过理智的验证鉴别后,决定它的去留。最重要的其实也最简单,一切事物的可信与否的根本区分点就是这事是否是亲眼所见或更进一步,亲身所感,只有真正经历的才是真正真实的。谣言的成长与丰富贯穿语言的发展历史,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点轻率盲目,懒于证实的底色。-14-/14\n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只要做到冷静听声,理智鉴影;就无疑能够远离谣言侵蚀,减少谣言传播危害,共创纯净的精神家园。3、论中国人与盲从心理一起“柑桔谣言”事件,一次15亿元的损失,充分暴露国民根深蒂固又嗤之以鼻的病态心理。事后许多不屑于俗的人都将损失的惨重归究到了现代便捷通信所带来的惊人传播速度,是他们那狭隘扭曲的心理坐标上的结点——盲从。盲从可以说是人类心理学界最卑微而又愚蠢的现象之一。它源于人们追寻真实的愿望的冷淡以及过分的渴求维护自身利益的习惯。它既可以说是一种不对事物加以判断就给予完全否定的懒惰行为,又可以说是一种盲目保全自己,拒绝认清事物的胆小行为。这两者相互催化,并全部升格为行为上的反射时,真正意义上的盲从便由此产生。而中国人又是一个极易产生盲从心理的特殊群体。为什么呢?!首先,几百年来的与世隔绝形成了中国人至今还无法舍弃的保守的心理以及生活习惯,更何况现在中国的国情还在迫使绝大部分人延续着谨小慎微的生活框架,想好好活下去就已经令许多人手忙脚乱的了。这迫使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躲开哪怕一点点会危害到他的机会。另外,曾经根深蒂固的中国人的“奴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它至今还在悄无声息地削夺着一些人寻求真象的权利。人们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地寻找可听从的对象,倘若这一对象是成百上千煽动你的人民大众,那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盲”,还是“从”,广大的中国人民都拥有几世几代的历史根基,这样还能不“盲从”吗?而一次小小的“柑桔谣言”事件根本不足以使广大国民意识到这些,为什么呢?因为受害的是倒霉的桔农和看不见的国家财产,而自己顶多少吃几斤桔子,吃鸭梨不就好了吗?这样想的话,可能一切都不会改变,但“我们”又能让他们想些什么呢?这该死的,中国人民大众的,劣根性的……盲从。3、谣言猛于虎几条短信就能使畅销全国的鲜桔价格大跌;一句警告的话竟使人们惊恐万分。这不得不承认现代技术的先进,传播速度的快速,但仅是如此吗?恐怕真正的原因是谣言作祟。“三人成虎”的例子已家喻户晓,但人们为何又都会轻易听信谣言?纵观历史,朝代灭亡的原因大都是君主听信小人的谗言,疏远忠良仁义之士,最终国破家亡,但改朝换代的一个亘古不变的缘由都是谣言。听信谣言正是因为人意志力薄弱,从而使那些耸人听闻的谣言乘虚而入,于是误会,痛苦自然产生。虎,人惧之,而有武松克之;谣言是人可远远欣赏的奇观,但身临其境时必招杀身之祸。谣言亦像滚雪球,越多人滚过,危害就越大,影响也越深。众口铄金,流言蜚语,看似华丽的词藻,其实暗藏杀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且是致命的毒箭。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争权夺利,有人今天辉煌显赫,一夜间便一无所有,还不是因为谣言进了领导的耳朵里,于是便流传一句:“天不怕,地不怕,谣言毁我怕怕怕。”但谣言的确成就了一支庞大的队伍——“狗仔队”,他们不露面,整天活在黑暗处,就像明星的影子,一旦捕捉到一个镜头,一句话,便回去大做宣传,电脑合成,声音影像,第二天头版便是他们辛苦得来的“真实权威的追踪报道”。明星的苦恼也正在于此,谣言曾经毁了多少明星梦,谣言真是猛于虎啊!谣言固然厉害,使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变得“丰富”,处处充满玄机与刺激;但真正视谣言于无言者,必如空中之苇,揺而不倒,如空谷之兰,香而不娇,如出水之莲,艳而不妖,必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谣言已在人们心中扎了根,曾记得,苛政猛于虎,如今还是谣言更胜一筹,当今的流行话也变成了:“谣言猛于虎,真是防不胜防啊!”4、流言止于智者即使是足赤的金子,在众人的唾弃下也会一点点的消融不见。这也许就是“众口铄金”的力量吧。-14-/14\n连纯青的炉火都无法熔化,坚硬的棍棒都无法损坏它,但是荒诞不经的传言却能将其消弭无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它仿佛像施了黑魔法的枷锁,将人们所有的理智,所有的清醒,所有最基本的认知通通禁锢。流言囚禁了我们的心灵,吞噬了我们的智慧,这是一股源于黑暗的强大力量。“四川广元柑桔之灾”发生后,尽管有那么多个“尽管”,但在流言面前的民众还是深信不疑最初的那条信息。少了一份清醒的认知,多的不仅是一份人云亦云的盲动情绪,更是对错误信息一次又一次的传递及一次又一次失真的放大。民众的每一个个体虽然只是沧海一粟,汪洋一滴;但每一滴水珠都是一个可以汇聚光芒的凸透镜。如果充满危害性的谎言经一次次的汇聚,它所聚焦的力量便不再是星星之火,而是有可以燎原之势的冲天火苗,波及范围之广,危害之深将超出我们所能控制的范围。而当智者面对流言之时,他们会将流言让人惊悚的面具摘下,还流言以本来面目。这时盲动的群众才会看出原来他们深信的流言并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如果说“谣言猛于虎”,那么它一定是一只外表凶神恶煞,而内心空空的“纸老虎”。但这只“猛虎”确实吓着了不少善良的群众。因为当正在散布的那条流言是有关亲戚同事朋友的,我们就会将理性的认知弃于一边不顾,将感情的主观判断置于心中的天平上。这时的我们常会抱着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侥幸态度将已被理性认知怀疑的短信一再转发,其实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关心,但却少了一份智者的清醒与认知。谎言止于智者。让每一个流言都在智慧的光芒下暴露出其本质。让每一个流言都在清醒的认知下无所隐藏其黑暗。让每一个流言在智者面前止步,愿智慧的光芒普照众生。附1: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全部得到。”单于很看重并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14-/14\n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三十多万军队,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当时单于军队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问情况。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去世。附2、《临江仙送钱穆父》赏析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佑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w.w.w.k.s.5.u.c.o.mwww.ks5u.com-14-/1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一物理下册5月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5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5
高一语文下册6月月考试题
盐城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22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赣县三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高一数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4:06
页数:14
价格:¥3
大小:53.2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