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6班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5、6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A.迎接十八大红歌比赛B.朴槿惠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C.中央经济会议召开D.游览自然风光【答案】A【解析】文化活动是有人参加的,有别于经济政治的活动。A项属于文化活动;B项属于政治活动;C项属于经济活动;D项不属于文化活动;正确选项为A。2.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答案】D【解析】从对人的描述来看,人与文化紧紧连在一起,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项与题意相符;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项说法错误;人与文化紧紧连在一起,但文化并不等同于人本身,B项说法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由人创造的,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17-\n3.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从商周青铜器、清代九桃瓶等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政治现象也是文化现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及特征。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在后天形成的一种素养,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材料中“奥巴马从故宫建筑、商周青铜器以及清代九桃瓶等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表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本题答案为A项。B、C两项未体现,故不能入选;D项说法错误,亦不能入选。4.北京时间2022年11月7日,奥巴马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奥巴马能够当选美国总统不是偶然,他年轻有活力,又是黑白混血,代表了美国现在新的政治时尚和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背景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A.文化是政治的基础B.文化决定政治、经济C.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答案】D【解析】多元文化背景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项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AB项均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17-\n5.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A.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B.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D.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广泛认可【答案】A【解析】这一观点说明文化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已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A项符合题意;该观点强调文化对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BCD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6.移居英国的李先生向英国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时,称“中信·李”。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这一现象说明,不同文化影响人们A.知识素养的差异B.人生观的差异C.价值观的差异D.思维方式的差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英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姓在前,名在后,这一现象说明,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选项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考点:感受文化影响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生要识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7.一位企业家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了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收到的回复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B.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17-\n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答案】D【解析】过感恩节是民族节日,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并非每个民族都过感恩节,所以企业家通过感恩节发送邮件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以增进与客户的感情很难得到回复。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8.70多岁的上海侨商联合会会长陈美理在上海出生和成长,30多年前移居加拿大。漂泊海外的岁月里,她乡音未改,乡情更浓。这体现出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C.文化可以塑造人生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A【解析】30多年前移居加拿大乡音未改,乡情更浓。这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9.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善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D.文化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答案】C-17-\n【解析】【详解】A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觉的,不是自发的,故B错误;席勒的话强调通过学习文化能够实现人的完美,这说明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故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没体现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从1991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主要评选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戏剧、歌曲、广播剧和文艺类图书等方面的优秀作品。2022至2022年度有176部作品获奖。这些作品体现的精神价值是①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②无形的,具有强制性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故①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具有强制性,故②错误;材料中评选出的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也能够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这些作品体现的精神价值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③④正确。故选B。【点睛】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7-\n11.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文化遗产日活动旨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它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它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③它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它是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它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①②③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12.不得不惊诧于人类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自身的感受力是如此的相似。例如,《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迦福音》里也有类似的表达。这说明A.各民族文化形成的背景完全相同B.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C.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项符合题意;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间文化的相似之处,不是强调文化多样性的意义,B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17-\n【点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13.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传播的是①“下南洋”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②“闯关东”促进了胶东文化与东北原生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走西口”促进了晋陕蒙三地社会文化大融合④“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都属于人口迁徙,促进了不同地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①②③项符合题意;“丝绸之路”属于商贸活动,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1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霍普金斯认为,21世纪的中国,有能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霍普金斯的观念中,值得肯定的是A.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B.中华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文化C.中华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霍普金斯认为,21世纪的中国,有能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可见,霍普金斯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故D正确;霍普金斯的观点中没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没体现中华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故AC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17-\nB错误。故选D。15.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网络舞台,“雷”、“打酱油”、“囧”、“亲”、“表哥”等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主要说的是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意思说明网络文化更新非常快,因此D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产生在前,网络文化在后,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选项C观点错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发展方向。故答案选D。考点:大众传媒16.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6.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有利于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③使世界文化与中华文化趋同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②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②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世界文化与中华文化趋同的说法否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故③错误;诺贝尔文学奖是一项在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奖项,“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可见,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故①④正确。故选B。【点睛】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17-\n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17.莫言说:“如果说我的作品在国外有一点点影响,那是因为我的小说有个性,这些个性使我的小说中国特色浓厚。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创作A.基于莫言的聪明智慧B.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C.根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D.表明文化需要借鉴、交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把握文化的内涵有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作家莫言的小说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是根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选C;A观点没有认识到文学创作根源于实践。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故题干没有反应文化的多样性,没有提到文化的交流借鉴。综述选C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18.“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①鲜明民族性②长期固定性③相对稳定性④世界认可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17-\n【解析】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②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19.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对待传统的文化,我们应该A.关注其民族性B.突出其时代性C.保持其区域性D.重视其继承性【答案】D【解析】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选D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点评:用排除法即可20.下边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都姓“西”》告诫我们必须-17-\nA.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B.抵制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C.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D.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答案】A【解析】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都姓“西”》告诫我们必须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A项符合漫画寓意;要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B项说法绝对化;C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21.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B.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C.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D.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答案】C-17-\n【解析】我们选择“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是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才能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既要继承又要创新,不涉及实践的作用问题,故B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22.人才是立国之本,教育乃强国之路,教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世界物质、文化的传承延续中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特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功能B.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强大功能C.它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D.它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准确的科学信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该题选C。考点:本题考查教育的特定功能。23.2022年8月29日至9月2日,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集中展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创造的多种文明成果。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需要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确定一组体现这一盛事的关键词,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A.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文化趋同B.文化传播文化交融文化平等C.文化传播文化借鉴文化渗透D.文化繁荣文化渗透文化创新【答案】B【解析】-17-\n试题分析:集中展示各国人民创造的多种文明成果,体现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通过展示,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和交融。B正确;A文化趋同,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CD文化渗透说法错误。考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注重文化的传播、交融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主要是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概括能力,必须对选项中提到一些词准确理解,难度较大。24.下图《发展中医,无需彷徨》说明A.中医药学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B.要坚持以我为主,中为洋用的方针C.弘扬中医药学不需要体现时代精神D.中医药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漫画反映了中西医结合,因此发展中医文化必须借鉴西医,加强彼此的交流与融合,A符合题意;应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B观点错误;C、D观点明显错误。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相关知识。25.到现在为止,有些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西医工作者对中医仍然持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对这种偏见,从认识的角度讲,这表现出①历史虚无主义②民族虚无主义③守旧主义④不爱国A.①②④B.①②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对中医的偏见从认识角度讲,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①②项符合题意;守旧主义是指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③项与题意不符;这种偏见与爱国没有直接联系,故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17-\n【点睛】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克服哪两种错误的倾向:(1)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即克服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2)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二、简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26.“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角度,谈谈这首小诗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同时文化也影响着人的认识行为、思维方式、实践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文化具有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人的全面发展。【解析】本题要求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角度,谈谈这首小诗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品读这首小诗,可以体现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方式、特点及文化可以塑造人生等知识逐一分析。27.2022年10月2日,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展览中,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波兰、法国、土耳其、德国等国家的数百名艺术家的近千幅作品参与展出,海内外百余家艺术机构参展。在博览会期间,还有5场关于中国水墨画、工笔画、陶瓷艺术、紫砂鉴赏与收藏、西方艺术投资收藏等主题活动安排。艺术爱好者可以亲身感受这场艺术视觉盛宴,同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1)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17-\n【答案】(1)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博览会上艺术爱好者可以亲身感受这场艺术视觉盛宴,同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为期三天的展览中,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数百名艺术家的近千幅作品参与展出,海内外百余家艺术机构参展。。③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博览会期间,还有5场关于中国水墨画、工笔画、陶瓷艺术、紫砂鉴赏与收藏、西方艺术投资收藏等主题活动的安排体现了这一点。(2)①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中国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个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中国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解析】⑴本题要求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注意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应相关知识。博览会上艺术爱好者可以亲身感受这场艺术视觉盛宴,同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期三天的展览中,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数百名艺术家的近千幅作品参与展出,海内外百余家艺术机构参展。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博览会期间,还有5场关于中国水墨画、工笔画、陶瓷艺术、紫砂鉴赏与收藏、西方艺术投资收藏等主题活动的安排,体现了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可从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对本国综合国力的作用方面谈重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还可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方面谈意义。其要点是:①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8.-17-\n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成为了收视热点。该片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说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中华美食呈现出了注重情趣、食医结合、中西合璧的多样化特征。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由“吃”出发,真正是“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共鸣。该片流淌出的各地民俗民风与多样的美食文化相映成趣,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谈谈《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走红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什么启示。【答案】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继承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记录片的传播形式有利于了解中华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华美食注重中西合璧。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和发展需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中华传统文化要注重积淀与传承。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继承和发展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走红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什么启示。可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上谈启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和发展需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中华传统文化要注重积淀与传承;可从大众传媒的特点和作用上谈启示。文化继承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记录片的传播形式有利于了解中华文化;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方面谈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启示;可从创新的角度谈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启示。2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结合十八大报告,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作用。-17-\n【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③文化在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可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解析】本题要求结合十八大报告,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可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优秀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谈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作用。-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37:48 页数:17
价格:¥3 大小:235.9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