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二政治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用0.5mm黑色中性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阳明湖自然风光②2022年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③赣州黄金广场晨练、唱歌、广场舞等活动④赣州市各高校举办2022年“元旦文艺晚会”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2022年11月18日,首届江西省兴国县“四星望月”美食旅游节暨第九届兴国山歌艺术节开幕式,活动共有客家美食、山歌擂台、民俗表演、沙雕艺术、乡村旅游、摄影展览等十项: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新时代江西赣州人的文化生活状况。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3.“微妙堂”微信朋友圈是郑德采医生开展社区义诊的好帮手。三年前,每次有活动,他便一个个打电话。现在有了微信,约定时间社区义诊已经连续搞了30场,惠及群众近3000人。郑德采用爱心、热情与业务书写精彩故事。从郑德采精彩故事,我们感悟到()①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②文化素养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才能培养出来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④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1-\n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前提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三严三宴”,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则、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拧紧“总开关”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文化与政治交融,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甲乙两人约在地铁见面,出发前甲致电乙:“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同样的“你就等着吧”让我们会心一笑,而初学中文的外国朋友总是莫名其妙,最后只能去翻字典查句号与感叹号的含义和区别。这说明()①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的深度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③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③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11-\n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集中体现C.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9.2022年4月,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保护文化遗产,是基于它()①是传统文化的凝固艺术②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③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史④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0.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②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又重“技”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近几年我国不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各国文化年,同时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年,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更加见证了尊重文化多祥性的重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首先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②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③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2.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和艺术。它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由此可见()①人口迁徙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11-\n③文化先是民族的,后是世界的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我国国内的传统节日传到国外,并没有因为漂洋过海的旅程而淡化浓郁的中国味道,华人身在国外也会对带有强烈中国传统特色的东西格外珍惜。2022年端午节,这个特定的日子,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中国人,通过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寻找属于民族的共同记忆:无论身处何方这些共同的民族符号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道于心、经久不衰。上述材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②传统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中国传统婚嫁礼仪包括“三书六礼”,即聘书、礼书、迎书、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现代社会中婚嫁礼仪已经简化很多,但仍能看到“三书六礼”的某些影子。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②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文化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④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①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②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口的文化镜鉴③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④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6.当前,“互联网+”思维已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北京市海淀区把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运用“互联网+”,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统一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让老百姓享受到丰富、便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材料说明()①互联网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互联网为文化传播搭建有效平台③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11-\n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重视理论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③文化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④文化创新决定着社会实践创新和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2022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号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①是塞罕坝人独特的精神财富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现在的汉字由其发展而来。这表明()①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③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20.2022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在汶川大地震中体现出来的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至今仍在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相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我国有许多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诗词格言,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①伟大梦想精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士不己②伟大创造精神——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11-\n③伟大奋斗精神——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继日④伟大团结精神——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②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③更加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3.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4.有分析人士指出,“颜色革命”给相关国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颜色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西方文化入侵在“颜色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抵御西方“颜色革命”需要我们()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②坚持“以我为主”,抵制西方文化在我国境内传播③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④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第Ⅱ卷-11-\n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要会议。材料一大会一致同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新时代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聚集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引领中国新发展的重大意义。(12分)26.2022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开启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中美两国元首夫妇于故宫茶叙,席间,特朗普展示了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儿歌《我们的田野》《我的好妈妈》,背诵《三字经》和唐诗《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的视频。这一表演将宾主尽欢的宴会推向高潮,引起与会人员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共鸣。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表演引起与会人员对中华文化产生强烈共鸣的理解。(8分)-11-\n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传统戏曲要向前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开拓求新。要创作新本子,戏曲创作要多关注激流勇进的改革声浪,光彩四射的新锐思想,让新剧作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同时,还要从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进行突破,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戏曲创作的时代性;要开拓新路子,传统戏曲在搭建好基层大舞台的同时,也应该提升互联网意识、信息发展意识,让戏曲力作借助新媒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要培养新苗子,要整体提升戏曲行业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戏曲发展,为传统戏曲繁荣打下重要的人才根基;要培养新粉丝,传统戏曲是中国人温馨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多亲近传统戏剧,激活自豪感、自信力,进而产生出虔诚的文化传承意识,成为忠实的戏剧粉丝,为戏剧传承发展作出积极担当。(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怎样推动传统戏曲的发展?(8分)(2)请你为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措施。(4分)-11-\n29.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孟子创立,汉代吸收法、道两家思想加以完善,从而确立至尊地位,宋明时吸收佛、道两家思想,明清时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儒家思想依然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历经冲击,但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坚持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12分)-11-\n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二政治参考答案1.C2.D3.A4.C5.C6.C7.A8.D9.B10.C11.A12.D13.D14.B15.C16.C17.A18.D19.D20.D21.C22.A23.A24.A25、(12分)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3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指导作用,能促进经济发展、政治进步。(3分)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保证,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3分)④文化塑造人生。科学的指导思想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在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能激励全国人民共圆中国梦。(3分)26、(8分)①文化是民族的,我国的京剧、诗词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个性,从中国京剧、诗词中外国友人领略到了中华诗词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2分)②文化是世界的,中美文化有着共通点,有着共性的地方,因此阿拉贝拉的中文表演能引起与会人员对中华文化的共鸣。(2分)③阿拉贝拉的中文表演,成为美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利于增强美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分)④在中美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27、(8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2分)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分)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2分)④人的文化素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形成的,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对人的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28.(1)(8分)①-11-\n立足于社会实践。新剧作要多关注激流勇进的改革声浪,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推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2分)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推动传播手段的创新。(2分)③培养优秀人才,发挥人民群众在传统戏曲创新中的主体作用。(2分)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挥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2分)(2)例如:①推动传统戏曲进课堂。②培养传统戏曲传承人。(4分)(从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即可)29.(12分)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使儒家思想在世代相传中其基本内涵得以保留,并能够因时而变。(3分)②历代儒学家能够辩证地对待儒家思想,做到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分)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使儒家思想做到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发展自身。(3分)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华各族人民对其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