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政治
>
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甘肃省师大附中2022-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知识②市民观看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知识,市民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属于文化现象,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属于经济现象,而不是文化现象,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属于政治现象,而不是文化现象,故排除。考点:文化现象2.2022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17\n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符合题意,材料中阅读离不开书籍,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是问文化的内涵,而是问阅读与书籍的关系。③符合题意,人民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书籍。故选A。④表述错误,优秀的文化都能起到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3.2022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隆重开幕,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产生了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产生了思想的时代。这表明()A.文化为人类社会特有,形式丰富B.文化直观如实的反应社会现实生活C.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答案】D【解析】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理论和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体现了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为人类所特有,也没有体现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C项不选;文化并不都是直观如实的反应社会现实生活,B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点睛】文化的特点: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4.2022年11月18日,首届江西省兴国县“四星望月”美食旅游节暨第九届兴国山歌艺术节盘式开慕,活动共有客家美食、山歌擂台、民俗表演、沙雕艺术、乡村旅游、摄影展览等十项: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新时代江西赣州人的文化生活状况。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17\n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客家美食、民俗表演、沙雕艺术、摄影展览等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新时代江西赣州人的文化生活状况,这说明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文化不是物质力量,②错误;江西赣州人创造了赣州文化,又在实践活动中享受这种文化,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③正确;文化并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点睛】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本身不是物质力量。这种力量,既可能阻碍,也可能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5.2022年4月24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面包糕饼专业委员会、云南省食品行业协会及昆明焙烤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月饼文化节”在昆明成功召开。文化节对树立名优品牌,展示不断创新的中秋文化,提升月饼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①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一定的经济决定于一定的文化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前提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符合题意,中秋本身属于文化,月饼文化节就体现了文化生产力,成功召开说明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表述错误,经济决定文化。③表述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④符合题意,中秋节这一文化活动对经济产生了影响。故选D。【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2、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17\n、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学技术、教育等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素养,文化渗透,文化霸权主义等)6.2022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时刻不忘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材料表明()①文化是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④文化环境对人产生重要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表述错误,经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②符合题意,开展国家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能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体现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③表述错误,优秀文化起促进作用。④符合题意,国家通过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来激起人们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动力,对人产生重要影响。故选C。【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2022年5月11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这说明()A.文化就是经济,经济就是文化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D.一定的文化产生一定的经济【答案】B【解析】17\n题目中,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B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将文化与经济二者等同,是错误的。C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8.2022年9月,某市各中学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校这样做的依据在于()A.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选项B正确。选项A说法错误,应该是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非决定作用,故排除。选项D是文化的含义,而不是依据,故排除。故答案选B。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9.2022年7月27日,作为建军90周年献礼片,《战狼2》登陆国内各大院线。影片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借助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融入特效等手段而又契合商业化元素,努力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不仅有效传递了英雄主义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这说明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D【解析】《战狼2》借助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融入特效等手段而又契合商业化元素,登陆国内各大院线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17\n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③项符合题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0.2022年杭州市各地、各部门积极部署以清理校园周边文化垃圾、呵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重点的“护苗2022”和“绿书签”行动。这一行动基于()①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②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个人成长③文化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不良、不健康文化影响青少年的发展,所以要进行相关的“护苗2022”和“绿书签”行动,①正确;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个人成长,②不选;文化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清理校园周边文化垃圾,创设好的文化环境,③正确;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与开展“护苗2022”和“绿书签”行动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强调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表明这种影响过程是不为人所明显察觉的,渐进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是强调文化影响人的结果,强调这种结果一直延续到今天。11.习近平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弥新③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17\n此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识记课本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好的文艺作品对人的影响就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①符合题意;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说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的特点,②错误。故选C。12.《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再现了习近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读这些感人事,使人心灵上受到冲击和震撼,情感上得到共鸣和升华,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对标和看齐。这表明()①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②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③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提高人的科学素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读这些感人事,使人心灵上受到冲击和震撼,情感上得到共鸣和升华,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对标和看齐”这表明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③正确;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②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不是提高人的科学素养,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点睛】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两个知识点极易混淆。在区分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只停留在主观领域,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1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因为文化()①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②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④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17\n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优秀文化才能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①不选;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所以我们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②④正确;文化并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强调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表明这种影响过程是不为人所明显察觉的,渐进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是强调文化影响人的结果,强调这种结果一直延续到今天。14.2022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第四节课“文以载道”带领大家学习古典文化之美。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昧、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翻开一本书、读上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说明()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③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翻开一本书、读上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的深远持久特点,②项与题意不符;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项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15.把优秀文化经典送进校园,使学生“足不出校”17\n地享受高层次文化艺术盛宴,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这表明()①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④文化可以促进人的成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把优秀文化经典送进校园,使学生‘足不出校’地享受高层次文化艺术盛宴,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④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两面性,优秀文化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6.2022年8月5日,由新疆文联主办的“民族团结一家亲”连环画作品展在新疆艺术学院举行。这是新疆首次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连环画展。举办该活动,是基于()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新疆文联主办的文化活动正是基于文化的这些特点而开展的,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举办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强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不涉及文化的特点,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17.2022年11月19日,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圆满闭幕。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艺术节展演共45台剧目,荷兰舞蹈剧场现代舞《狩猎我心》等15部剧目出票率均达到100%。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卡塔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多部作品广受欢迎。这体现出()17\n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②要尊重中华文化的多样性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卡塔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多部作品广受欢迎。这体现出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③适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8.2022年我省申遗工作成绩斐然,在继厦门鼓浪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10月11日,宁德市霍童镇黄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遗成功有助于()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挖掘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这一文化继承的核心③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④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申遗成功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①③项符合题意;申遗有助于挖掘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②项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19.2022年9月7日,以“丝路精神·时代丹青”17\n为主题第四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中,人们既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篆刻作品,也可以领略到毕加索、达利、米罗等国外艺术家的杰作。中国符号与国际元素相互碰撞让展览呈现出一场精美绝伦的艺术盛宴。此次活动()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有利于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推动中西文化的趋同③既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④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符合题意,举报国际美术邀请展,中国符合与国际元素碰撞,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表述错误,中西文化要保持多样性,交流借鉴融合是不能趋同。③符合题意,中国符号与国际元素相互碰撞,既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故选B。④表述错误,美术展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20.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2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上述材料体现了()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众传媒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④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欧洲学院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这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①正确;学生不是大众传媒,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③不选;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2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这体现了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17\n【点睛】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庭聚会等,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在现代主要是大众传媒。在做题中这二者绝对不能混淆。21.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①坚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②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③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坚持平等原则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同时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①④符合题意,②是错误的;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2.2022年11月4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盛大开幕。西博会以“中国西部·世界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全球90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国家馆数量为历届西博会之最。在本届西博会期间,四川清音、遂宁杂技、观音文化艺术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展会现场。文化遗产()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自然遗产④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17\n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②正确;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③对文化遗产的划分不正确;文化遗产不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3.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①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主要途径,②说法错误;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融合,但不是逐渐一致,④说法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4.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方方面面,于文明而言,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因为()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17\n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差异(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途径,②说法错误;③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指导下,中国航天人以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推动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埋头苦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中国实际,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奇迹。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是国家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只有最强大的国家和最优秀的民族有勇气和能力去向那未知的深空发起一次又一次远征,而中国就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太空经济”也迅速发展。研究表明,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至今,我国累计有数千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对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答案】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创造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②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航天科技的发展又反过来改善民生,助推国家产业升级,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航天科技应用于经济领域有利于催生“太空经济”并促进其发展。【解析】【详解】文化与社会的知识主要包括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内容。我国航天技术属于科学技术,是文化的外延,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也就是文化的作用。首先要提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17\n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的作用,学生可根据材料一一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镇化一直是发展中大国的一个重大的、现实的课题,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以土地为生存之本。哪怕外出闯荡奋斗,心中总有一块地作为最后的心理保障,而今失地造成了农民失去生存底线的恐慌;农民因心理惰性和惯性,面对新生活方式的挑战有着内在的恐慌,不知如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产生了在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文化心态都被边缘化了的“边缘人”的困惑。结合材料,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消解“失地农民”的困惑。【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此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融入城市生活。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失地农民要适应城市文化环境,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解析】本题以城镇化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文化的影响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感受文化影响”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如何消解“失地农民”的困惑,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然后运用上述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消解“失地农民”的困惑,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n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互联网密切相关,这是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让网络文学奠定了基础技术基础,进而依靠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读者,逐步实现产业化。比如网文《鬼吹灯》《甄嬛传》《诛仙》等,线上火到线下,衍生出的图书、电视剧、游戏等也都成为爆款。目前,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日益受到海外读者的热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输出的典范。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后宫甄嬛传》不仅红遍中国大陆,也在台湾、香港受到热捧,更有视频网站Netflix推出美国版。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这种新型文化业态的成功,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材料与文化生活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答案】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为网络文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②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传播。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重要因素。借助科学技术,网络文学走向世界,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解析】本题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大众传媒、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为网络文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传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网络文学走向世界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角度进行说明。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n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严峻的现实正如中央电视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宣传片指出的:“皮影戏有9个流派面临失传,水晶雕刻传承人不足8人,古琴斫琴师仅存7位名家,精通户撒刀锻造的工匠不到6人,中药炮制技术国家级传承人已不足5人,宣纸刺绣大师不足4人,花丝镶嵌国家级传承人少于3人,青田石雕2种技法濒临失传,勉萨派唐卡绘画传承大师仅剩1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传承文化之美”。这里用一段仅有一分钟的视频,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无人”之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刻不容缓。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②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展示民族文化的历史成就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重视其保护和传承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解析】【详解】首先要界定在文化生活里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展示民族文化的历史成就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重视其保护和传承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文化,优秀文化是精神力量,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无人的现象,亟需进行保护。1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22届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岷县二中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师大附中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文安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29:58
页数:17
价格:¥3
大小:33.7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