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养马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养马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36分)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1.6m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10mC.福州5月的平均气温约50℃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35cmB.12.34cmC.12.50cmD.12.36cm3.小明乘坐动车时,看到桌面上的苹果保持静止不动,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铁轨B.桌面C.路旁的树木D.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5.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速度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大B.汽车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小C.汽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汽车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6.家住二楼的小明早上醒来,听到同学小华在楼下喊他一起打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音调高C.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华,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7.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n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D.“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9.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丙10.甲、乙、丙、丁四图是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或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B.甲、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C.丙、丁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D.乙、丙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11.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12.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nA.B.C.D.二.填空题(共36分)13.如图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cm;测量物体温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图(乙)中所示温度是__________℃;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图(丙)所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S.14.在体育中考50m短跑测试中,小明看见终点线快速向他靠近,这时他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选填“自己”或“终点线”).最终他跑出8s的成绩,则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__________km/h.15.“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__________产生的.16.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__和能量.小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笛声通过__________传到妈妈的耳朵里.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17.俗话说:“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是因为有的雪__________成水或__________成水蒸气时(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_____\n热量.为了防止南京长江大桥路面夜间上冻,往往在桥面上洒盐,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约为1600__________.18.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19.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20.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米/秒,光年是__________单位.蜡烛通过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成了一个像,这就是物理学上说的小孔成像,这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__________传播的.三、实验题(3小题,共15分)22.如下图丙所示是小华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表是小华在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s1=90t1=3s2=40t2=2①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②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2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n(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时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3)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_(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__不同.24.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200.3②钢③钢400.5④尼龙丝300.5⑤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四、计算题(2小题,共13分)25.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2)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26.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8s的成绩.求:(1)小明的平均速度.(2)终点计时员在发令枪响后多久听到声音.(3)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实际成绩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n2022-202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养马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36分)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1.6m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10mC.福州5月的平均气温约50℃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m左右,故A符合实际;B、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普通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即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福州5月的气温在40℃以下,不可能达到50℃,故C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1.2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35cmB.12.34cmC.12.50cmD.12.36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12.9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9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n3.小明乘坐动车时,看到桌面上的苹果保持静止不动,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铁轨B.桌面C.路旁的树木D.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铁轨为参照物,苹果相对于铁轨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B、以桌面为参照物,苹果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苹果是静止不动的,符合题意;C、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苹果相对于路边树木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D、以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苹果相对于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错误.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n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5.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速度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大B.汽车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小C.汽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汽车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分析答题.【解答】解:A、由s=vt可知,路程与速度和时间有关,未知时间,速度大,通过的路程不一定大,故A错误;B、由t=可知,未知路程,速度大,所用时间不一定少,故B错误;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取决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家住二楼的小明早上醒来,听到同学小华在楼下喊他一起打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音调高C.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华,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3)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小明听到楼下的叫喊声,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响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小明根据声音分辨出小华的声音,是根据音色判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nD、小明的妈妈提醒小明下楼时脚步要轻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考查其中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中考的热点.7.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D.“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通过课本中对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利用、减弱噪声的方法等基础知识的记忆,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无介质传播声音我们就不能听到,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C、声音是波的一种,声音具有能量,故C正确;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8.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温度计时:①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外;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能离开被测液体;③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④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7℃﹣42℃.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①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物体.②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③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④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解答】解:A、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故A正确;B、温度计的感温泡(即玻璃泡)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B正确;\nC、只有当温度计的玻璃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故C正确;D、温度计所测温度不能超出其量程,故D错误;故选:D.【点评】刻度尺和体温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特别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它测量仪器不需要估读,只要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9.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丙【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形式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解答】解:甲:冰雪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乙: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丙:草叶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丁:湿手变干,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因此需要放热的是乙和丙.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甲、乙、丙、丁四图是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或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B.甲、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C.丙、丁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D.乙、丙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n【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总体来看,熔化是一个吸热升温的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图象中有一段是呈水平的,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据此可对图甲做出分析;凝固是一个放热降温的过程,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图象中同样有一段是呈水平的,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一边放热、一边降温、一边凝固,据此可对图乙做出分析.【解答】解:甲图中物质整体升温,因此是熔化图象,同时图线中有一段呈水平,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因此是晶体.图乙中物质整体升温,因此是熔化图象,同时图线中没有一段呈水平,说明该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因此是非晶体.丙中物质整体降温,是凝固图象,但从图线看,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是晶体在凝固;丁中物质整体降温,是凝固图象,但从图线看,没有一定的凝固点,随着放热温度一直下降,因此是非晶体在凝固;综合上述分析,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看有没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明确物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11.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霜、云、雾、露的状态及形成原因.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解答】解: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的小水珠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不符合题意;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液珠,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自然界中云、雨、雾、露等有关物态变化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变化名称.12.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n【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水的沸腾是温度先不断升高,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图中物质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图中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凝固的规律: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相符,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各种不同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都涉及到了,解题时要抓住不同物质在熔化、凝固过程及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规律判断出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走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题(共36分)13.如图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1.45cm;测量物体温度的基本工具是温度计,图(乙)中所示温度是36.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图(丙)所示的时间是54.5S.【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专题】应用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3)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答】解:(1)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图甲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4.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45cm,物体长度为5.45cm﹣4.00cm=1.45cm.\n(2)测量物体温度的基本工具是温度计,图乙中体温计1℃又分成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0.1℃,其所示温度为36.7℃.(3)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指针在0min和1min之间偏向1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盘指针在54.5s,因此秒表读数为54.5s.故答案为:刻度尺;1.45;温度计;36.7;54.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温度计和停表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它们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4.在体育中考50m短跑测试中,小明看见终点线快速向他靠近,这时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选填“自己”或“终点线”).最终他跑出8s的成绩,则他的平均速度是6.25m/s=22.5km/h.【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归纳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②已知距离和时间,利用v=得到速度.【解答】解:①由题意可知,在测试过程中,小明看见终点线快速向他靠近,说明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判断的结果;②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6.25m/s==22.5km/h.故答案为:自己;6.25;22.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的计算,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5.“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音色(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考点】音色;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我们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音色;振动.\n【点评】本题旨在考查音色及声音产生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声音的特征及声音的产生的掌握,属于基础题.16.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小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笛声通过空气传到妈妈的耳朵里.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③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④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1)笛子是由嘴吹气引起空气振动产生声音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笛声是通过空气这一介质传到妈妈耳朵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介质;信息;空气;声源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声与信息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17.俗话说:“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是因为有的雪熔化成水或升华成水蒸气时(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都要吸收热量.为了防止南京长江大桥路面夜间上冻,往往在桥面上洒盐,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凝固点,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约为1600m.【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长度的估测.【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2)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其凝固点会降低;(3)由生活经验估计长江大桥的长度.【解答】解:雪是固态的冰晶,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叫熔化,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升华,熔化和升华都吸热;冬天下雪后,常在桥面上洒一些盐,这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会降低,使水不易再结冰;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约为1600m.故答案为:熔化;升华;吸收;降低凝固点;m.【点评】本题考查了降低水的凝固点的方法,物态变化即吸、放热情况等,属热学的综合题.18.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升华、后凝华(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3410℃.【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点和凝固点.\n【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解答】解: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造成的.钨是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即它的凝固点为3410℃.故答案为:升华;凝华;3410.【点评】本题考查了升华和凝华的认识以及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灯泡的构造和使用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注意挖掘,本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9.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液化成为小水珠,所以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故答案为:液化;升华;吸热.【点评】本题考查液化现象和升化的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20.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升华,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考点】水的三态变化.【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变为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由于升华要吸收热量,所以致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此过程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而小冰粒遇到暖空气时,遇热变为雨点,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现象,可根据上面的分析准确进行填空.【解答】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暧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n【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对干冰这种特殊物质所形成的物态变化要记住.2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蜡烛通过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成了一个像,这就是物理学上说的小孔成像,这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在一年内所经过的距离;(2)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1)光在真空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108m;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2)烛焰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后在右边的光屏上成像,即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3×108;长度(距离);沿直线.【点评】本题考查光的传播速度、光年、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三、实验题(3小题,共15分)22.如下图丙所示是小华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表是小华在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s1=90t1=3s2=40t2=2①该实验的原理是v=;②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小车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便于测量时间;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②小车到达斜面底部会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及时计时;③已知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和上半段的长度,可以得到下半段的长度;已知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和在上半段的时间,可以得到下半段所用时间;已知路程和时间,得到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①测量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v=;②小车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便于测量时间;\n③下半段的长度为s=90cm﹣40cm=50cm,经过的时间为t=3s﹣2s=1s,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为v===50cm/s=0.5m/s.故答案为:①v=;②小车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便于测量时间;③0.5.【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都是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高(选填“高”或“低”).(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时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92℃.(3)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当时的大气压<(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2)温度计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3)①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③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解答】解:(1)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2)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2℃.(3)①由图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③如丙图,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故答案为:(1)高;(2)92;(3)98;<;质量.【点评】实验时,分析实验故障排除故障是实验题常见的题型,所以实验时不要仅仅注意实验结论,更要注重实验过程中故障、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等环节.还要对实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n24.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200.3②钢③钢400.5④尼龙丝300.5⑤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③、⑤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④、⑤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20、0.5.【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分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③⑤;(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即缺少的数据中长度应该是20cm,横截面积应该是0.5mm2;故答案为:(1)③⑤;(2)④⑤;(3)20、0.5.【点评】此题由探究影响音调与各因素的关系,考查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应用,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四、计算题(2小题,共13分)25.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2)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声现象.【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前方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5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0.8s,根据s=vt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的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前方山崖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n【解答】解:(1)在t=0.8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5m/s×0.8s=12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0.8s=272m,设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为s,则:2s=s1+s2=12m+272m=284m,s=142m;(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s′=s﹣s1=142m﹣12m=130m.答:(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142m;(2)此时汽车距山崖13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距离的2倍.26.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8s的成绩.求:(1)小明的平均速度.(2)终点计时员在发令枪响后多久听到声音.(3)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实际成绩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知道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明的平均速度;(2)知道路程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t=求终点计时员在发令枪响后多久听到声音;(3)小明的实际成绩等于8s加上声音传播的时间.【解答】解:(1)小明的平均速度:v===6.25m/s;(2)由v=得枪声传播50m的时间:t声==≈0.15s;(3)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实际成绩:t=8s+0.15s=8.15s答:(1)小明的平均速度6.67m/s;(2)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0.29s;(3)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实际成绩8.15s.【点评】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小明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所以测得的结果偏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3:06:04 页数:19
价格:¥3 大小:417.8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