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是3℃B.洗澡水的温度约80℃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25℃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3.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对于广场舞的危害原因或解决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人的休息B.住宅楼的居民都载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跳广场舞时让大妈们降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26\n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5.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6.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B.C.D.7.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D.在敞开盖的锅中烧水到沸腾,再用猛火加热,水温会升高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9.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26\n10.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的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11.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A.B.C.D.12.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D.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1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1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15.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假若在月球上用图乙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一下,悬挂的小球__________(会/不会)被弹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26\n16.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17.(盐城市)去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上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_(高/低).18.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这是__________(选填“车内”或“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对于普通高烧病人,我们可以用酒精擦拭,利用酒精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来降温.19.最近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__________(减慢/加快)蒸发吸热.(2)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___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3)妈妈经常把小明的棉被、衣物拿到阳光下照硒.妈妈这样做是利用太阳光中的__________线来杀菌.20.“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如图).它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其原理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现在的时刻是上午10点.在图中__________(左侧/右侧)是东方.若时间变为中午12点,则日影比原来10点__________(长/短/不变).21.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__________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__________(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26\n22.夏季雷雨前,经常电闪雷鸣.小孩怕响雷,当看到闪电后立即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同时也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要__________(快/慢),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一次闪电过后4s才听到雷声,雷声隆隆3s后才消失,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__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m的路程).三.解答题(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47分)23.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要求保留作图痕迹)2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效果__________(填“好”或“不好”).(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4)如果在用“土电话”远距离通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5)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__________(强/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__________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26\n25.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8989898…(1)对于如图1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先A后B/先B后A).(2)图2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物质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中所示.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___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3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5)如图4a、b所示的两种情景,图__________(a/b)是沸腾时的情景;(6)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一种原因)26.小琴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__℃.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26\n(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第4min冰处于_________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形成的.(4)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_.27.(1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2)若现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____.(3)实验中,在寻找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当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棋子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4)身高1.8m小明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高__________m;像到小明的距离为__________m;小明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明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红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6)在探究的过程中,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是有必要的?__________A.保持A、B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的位置,寻找蜡烛像的位置.28.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1所示.26\n(1)图1中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2)2022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图5中的__________(3)①小华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为__________.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②如图3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4所示),这是___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__(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26\n2022-2022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是3℃B.洗澡水的温度约80℃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25℃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考点】温度.【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掌握常见的温度:冰箱内冷藏温度大于为2~4℃;室温大约为20℃左右;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解答】解: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是3℃,说法正确,与事实相符;B、洗澡水的温度应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80℃温度太高,此项与事实不符;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21~25℃左右,与事实相符;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与事实相符.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温度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记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要学会留意生活,做一个有心人.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解答】解: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借助“神十上天、天宫授课”这一历史事件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科技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26\n3.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对于广场舞的危害原因或解决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人的休息B.住宅楼的居民都载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跳广场舞时让大妈们降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B、让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不适用于实际情况,故B错误;C、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D、巨大的噪声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因此跳广场舞时让大妈们降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从实际的角度分析减弱噪声的几种方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26\n【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解答】解: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并能结合实例进行辨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物体,就会受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解答】解: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来温度依然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待一会儿,金属块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继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金属块表面,所以金属块又变湿了.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我们要知道:①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②液化的条件是水蒸气受冷.6.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B.C.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锡是晶体,用锡来焊接电路时,先给固态锡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达熔点,锡继续吸热,开始熔化,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全部熔化完后,继续加热,液态锡温度又升高.停止加热,液态锡温度下降,再凝固、温度不变,全部凝固成固态后,固态锡温度又下降.26\n【解答】解:锡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A、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B、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C、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不合题意;D、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首先要明确,锡是一种晶体,再根据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结合用锡来焊接的实际过程,对图象进行分析判断.总之,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D.在敞开盖的锅中烧水到沸腾,再用猛火加热,水温会升高【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A、物体可以不经过液态,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升华;B、水结冰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出热量.C、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D、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解答】解: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为水蒸气,如:冬天冰冷的衣服也会变干,而地面上没有水渍,故A正确;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的温度会降低,但不会凝固结冰.故B错误;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D、在敞开盖的锅中烧水到沸腾,再用猛火加热,水温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和熔化现象的特点和条件,属于基础题,也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9.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6\n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考点】光的色散.【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解答】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A、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它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故A正确;B、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B错误;C、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所以在红纸上不看到彩色光带,只看到红光;故C错误;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故选A.【点评】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10.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的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考点】红外线.【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卫星遥感是利用了任何物体都能发出不可见光,通过感知红外线来工作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由此入手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因为卫星距地面的距离非常远,因此,无法通过照片直接看清焚烧源、烟雾,也不能通过颜色来准确判断焚烧源.26\n由于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弱不同,卫星遥感和红外线夜视仪都是利用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工作的.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结合生活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了红外线的热效应.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侧重点.11.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A.B.C.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12.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D.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首先明确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实验,采用的是转换法,然后对每个选项中的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明确采用的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采用的是分类法;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D、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应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26\n1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解答】解:(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1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26\n15.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假若在月球上用图乙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一下,悬挂的小球不会(会/不会)被弹起,判断的依据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实验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解答】解: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会;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16.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6.5℃.【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体温计是温度计的一种,它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读数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分度值,再细心数格.【解答】解:体温计的液泡中装的是水银,它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将1℃分成了10份,因此分度值为0.1℃,其示数为36℃+0.1℃×5=36.5℃.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6.5.【点评】体温计对人们来讲,其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了解它的制作原理,并学会正确读数.17.(盐城市)去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上分析,“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高(高/低).【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首先要弄清“雾”、“霜”的形成原因,然后再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解答】解:“雾”的形成原因:当地面附近的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了雾;“霜”的形成原因与“雾”类似,当地面附近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从而形成了霜;26\n因此“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了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故答案为:液化、凝华、高.【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雾”、“霜”现象形成的掌握情况,平时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日常现象,从而为解题积累经验.18.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这是车外(选填“车内”或“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要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对于普通高烧病人,我们可以用酒精擦拭,利用酒精蒸发(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要吸热(选填:“吸热”、“放热”)来降温.【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推理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2)酒精是一种易汽化的物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解答】解:(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液化过程要放热.(2)对于高烧病人,我们可以用酒精擦身,利用酒精蒸发要吸热来降温.故答案为:车外;液化;放热蒸发;吸热.【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掌握情况,同时要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学会用物理语言来解释身边现象,这是一种基本技能.19.最近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减慢(减慢/加快)蒸发吸热.(2)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3)妈妈经常把小明的棉被、衣物拿到阳光下照硒.妈妈这样做是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菌.【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红外线;紫外线.【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太阳光包括可见光和看不见的光,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看不见的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3)紫外线的应用:消毒;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解答】解:(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减慢了蒸发吸热.(2)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其热效应很强,故我们感受的太阳的热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作用造成的.(3)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紫外线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因此妈妈经常把小明的棉被、衣物拿到阳光下照硒,是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菌.故答案为:(1)减慢;(2)红外;(3)紫外.26\n【点评】这种结合物理知识考查生活常识的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很受欢迎,所以平时学习时一定要把物理联系生活.20.“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如图).它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其原理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在的时刻是上午10点.在图中左侧(左侧/右侧)是东方.若时间变为中午12点,则日影比原来10点短(长/短/不变).【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然后再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其原理即可.【解答】解:该计时工具是根据影子的变化计时的,因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由于影子在右侧,所以太阳在左侧,又因为是上午十点,所以太阳在东方,即左侧是东方.若时间变为中午12点,则日影比原来10点短;故答案为:直线;左侧;短【点评】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我们应该向古代劳动人民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1.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1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左方(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首先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判断视力表到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然后求出视力表和人之间的距离.(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解:(1)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也是3m,所以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是5m,所以人和视力表之间的距离是6m﹣5m=1m.26\n(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视力表像的“E”开口向纸外,所以则被测者应向她的左方.故答案为:1;左方.【点评】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在平面镜成像习题中有广泛的应用.22.夏季雷雨前,经常电闪雷鸣.小孩怕响雷,当看到闪电后立即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同时也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要慢(快/慢),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一次闪电过后4s才听到雷声,雷声隆隆3s后才消失,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1360m(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m的路程).【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不同的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3)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4s,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因此可以忽略光的传播时间,即雷声传播了4s,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即可求闪电发生处离你的距离.【解答】解:小孩当看到闪电后立即用手捂住耳朵,可以减少进入人耳朵的噪声,因为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在看到闪电后,等一会才会听到雷声;据课本知识可知,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因为v=,v声=340m/s,t=4s所以闪电发生处离你的距离:s=v声t=340m/s×4s=1360m.故答案为:慢;相同;1360.【点评】此题考查了光速大于声速的应用,光速的理解和速度的计算,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三.解答题(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47分)23.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要求保留作图痕迹)【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些关系作出物体AB的像.【解答】解:根据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点的对称点A′,同理作出B点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的像.如下图:26\n【点评】平面镜作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另一种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作,比较来看,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要简单明了,容易一些.2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填“能”或“不能”)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效果好(填“好”或“不好”).(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棉线振动停止了.(4)如果在用“土电话”远距离通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5)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强/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D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信息给予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声在松驰的琴弦中传播,能量损失很快,传不了多远;(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4)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松弛”,振动不能在线上传播了.(5)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答案为:(1)能;(2)好;(3)棉线振动停止了;(4)不能;(5)弱;D.26\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考查角度全面,是一道典型题,值得借鉴.25.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8989898…(1)对于如图1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B后A(先A后B/先B后A).(2)图2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乙.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物质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中所示.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3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升高,不变,降低);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5)如图4a、b所示的两种情景,图a(a/b)是沸腾时的情景;(6)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太多(或水的初温低等).(写一种原因)【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为了保证用酒精灯外焰给烧烧杯加热,同时为了保证温度计能完全浸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应先固定下边装置,再固定上边;(2)因为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保持向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100℃.(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5)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6)加热时间过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水的初温、水量多少、火焰大小等.【解答】解:(1)在安装、调整如图1的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B,再调整固定A,因为底部的距离应是固定的,而上部可以根据下部的情况进行灵活调节;(2)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向平,故A、C错误,B正确.26\n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即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此时水的沸腾停止.(5)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情形;(6)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故答案为:(1)先B后A;(2)乙;水银;(3)见上图;(4)98;不变;停止加热;(5)a;(6)水太多(或水的初温低等).【点评】本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实验器材的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水沸腾的特点、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等,考查全面.26.小琴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39℃.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非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熔化时温度升高.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第4min冰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4)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26\n【分析】(1)温度计在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非晶体在熔化时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没有固定的熔点;(2)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4)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①如何保证冰受热均匀;②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③熔点和气压的关系等等.【解答】解:(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2)分析图象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第4min冰正在熔化过程中,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3)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冰会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冰块变成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觉很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4)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①实验前,先用刨冰机或绞肉机将冰块打碎,以保证受热均匀.②将温度计插入碎冰中间,不要碰到试管壁和底,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保证数据准确.③本实验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冰,要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冰受热均匀.④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⑤冰的熔点受杂质和大气压的影响,测出的熔点可能不是0℃.故答案为:(1)39;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2)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固液共存;(3)不正确;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4)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壁(合理即可).【点评】此题考查晶体非晶体的区别、温度计的读数,也考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对实验中可以出现的问题的预测能力;能数据分析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7.(1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若现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3)实验中,在寻找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当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棋子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显示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实”或“虚”).(4)身高1.8m小明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高1.8m;像到小明的距离为4m;小明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明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红应将光源照向衣领(选填“衣领”或“平面镜”).(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6)在探究的过程中,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是有必要的?B26\nA.保持A、B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的位置,寻找蜡烛像的位置.【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等效替代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的第一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即看到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当玻璃板和像重合时,玻璃板后面棋子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面棋子像的位置,这样进行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而,所以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观察.(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应保持玻璃板不动,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进行实验.【解答】解:(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两棋子的规格是完全相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承接虚像;(4)小明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小明的距离为2m+2m=4m.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小明升高1.8m,像高1.8m,当小明走近镜子时,小明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明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所以像相对于蜡烛A的位置不变;(6)在探究的过程中,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的位置,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故B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大小;(2)2;像的位置;(3)A;不能;虚;(4)1.8;4;不变;衣领;(5)不;(6)B.26\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眼睛应在棋子这一侧观察,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等都是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和强调的地方.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28.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1所示.(1)图1中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2)2022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图5中的B(3)①小华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为h=S(或S=2h).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②如图3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4所示),这是太阳(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像(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树叶的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题;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据此画出光路图来即可.(2)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3)根据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看出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式.(4)结合(1)中小孔成像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1)由于小孔成像是据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所以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画出即可,见下图;26\n(2)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3)①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h=S(或S=2h);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屏上蜡烛的像将变小,同时像距也变小.(4)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所成的像,由于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或树叶缝隙的高度)不同,使得光斑大小不同.故答案为:(1)光沿直线传播;(2)B;(3)①h=S(或S=2h);②变小;(4)太阳;像;树叶的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点评】知道小孔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并熟悉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48:19 页数:26
价格:¥3 大小:702.4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