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2.《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n5.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7.“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8.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9.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10.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11.2022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m/sB.1m/sC.10m/sD.100m/s12.下列估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90℃\nC.跑步的速度约为50m/sD.手指甲宽度约为1nm1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4.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15.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1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7.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____温度计.熔点沸点酒精﹣107℃78℃水银﹣39℃357℃\n18.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__________s,你会听到__________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1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m/s,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s.20.单位换算54km/h=__________m/s,5m/s=__________km/h.21.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__________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2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Hz,人类___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3.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25.如图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分__________秒.\n三、实验探究题(第29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2分)2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选填>、<、=)27.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3)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n28.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2)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__;(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填“A”“B”“C”或“D”).29.小明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编号弦的材料弦的长度/cm弦的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明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琴弦.(2)如果小明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琴弦.(3)如果小明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琴弦.四、计算题(第30小题4分,第31小题6分,第32小题8分,共18分)30.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n(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3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32.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多远?(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n2022-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其音调与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C、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解答】解:A、太空中宇航员间“对话”,靠的是无线电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nC、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故C错误;D、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声学综合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是一道基础题.2.《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解答】解: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C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的位置都是变化的,所以都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n(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n(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5.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B、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C、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D、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解答】解:A、高速公路安装的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错误;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C、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C错误D、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不是直线传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的措施,都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的考查,识记性比较强.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n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7.“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解答】解: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所以PM2.5的直径为=2.5μm.故选C.【点评】以社会关注的PM2.5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8.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B、该同学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以乙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符合题意;C、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D、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n故选B.【点评】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9.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0.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分析时要注意水雾出现在温度高的一侧.【解答】解:夏天汽车使用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外空气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内温度低,车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C.【点评】当车内温度高车外温度低时,车内水蒸汽液化;当车内温度低车外温度高时,车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11.2022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m/sB.1m/sC.10m/sD.100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苏炳添百米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平均速度.【解答】解: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为v==≈10m/s.\n故选C.【点评】此题不计是简单的平均速度的计算,更能通过阅读材料,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12.下列估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90℃C.跑步的速度约为50m/sD.手指甲宽度约为1nm【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0.26m,故A接近实际.B、人的正常体温为37℃,洗澡水的温度应该在40℃左右,故B不接近实际.C、人正常跑步的速度约为5m/s左右,故C不接近实际.D、手指甲宽度约为1cm=107nm左右,故D不接近实际.故选:A.【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利用利用回声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人们小声说话,声带的振幅小,响度小,与音调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D、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回声、真空不能传声以及声与能量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14.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n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①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需要放出热量;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需要放出热量;④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解答】解: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此选项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C、雪糕周围冒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15.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解答】解: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C、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理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在生活中见到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就要认真分析,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n1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②在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为熔点.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熔化过程.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完全熔化完后为液态.【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在第6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蜡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7.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3℃.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酒精温度计.熔点沸点酒精﹣107℃78℃水银﹣39℃357℃\n【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②物质的凝固点越低,越不容易凝固,在南极由于平均气温比较低,所以需要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温度计.【解答】解:由图知: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88.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当南极的温度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故答案为:﹣3℃;酒精.【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温度计的选择,属热现象的重要内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18.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0.025s,你会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S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解答】解:(1)因为管长s=8.5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0.025s;(2)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0.025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故答案为:0.025;一.【点评】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解答时把握好在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n1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4m/s,所用的时间是25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解答】解:物体的速度v===4m/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在最后100m内的速度是4m/s,∵v=,∴物体在最后100m内的运动时间:t===25s;故答案为:4;25.【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速度及运动时间,难度不大,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0.单位换算54km/h=15m/s,5m/s=18km/h.【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根据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54km/h=54×=54×m/s=15m/s;5m/s==5×3.6km/h=18km/h;故答案为:15;18.【点评】无论任何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都应只对单位换算,而很多同学往往将倍数也运算在其中,从而导致了错误.21.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音调(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吹笛子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而发声;演奏时,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n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发声的原因和乐音的特征;掌握弦乐、管乐、打击乐的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2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350Hz,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f==35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50;能.【点评】(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3.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5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7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已知全程距离和前、后半程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前后半程的运动速度;②已知全程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前===5m/s;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后===10m/s;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6.7m/s.故答案为:5;10;6.7m/s.【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80cm.\n【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起始端在6.00cm处,末端在9.80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故答案为:1mm;3.80cm.【点评】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要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5.如图停表的读数是3分37.5秒.【考点】时间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停表内侧数字的单位是min,外侧数字的单位是s,在1s内有2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s.【解答】解:由图知,内侧指针指在3以后接近4,表示分针超过3.5min,外侧指针指在37和38中间小格处,表示37.5″,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37.5″.故答案为:3;37.5.【点评】此题属于易错题,指针在37和8中间,具体是7.5s还是37.5s,要根据分针所在位置确定.三、实验探究题(第29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2分)2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v=\n(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选填>、<、=)【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增大;(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v=;(3)变速;(4)v3>v1>v2.【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27.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3)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98℃,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小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n【分析】(1)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根据图象分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2)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熔化完后处于液态.(3)由图丙所示温度计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读出温度计示数,液体的沸点受水面上方大气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解答】解:(1)由乙图知,从第5分钟到15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2)从图象可以看出,在第10分钟末,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处于固液混合态.(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由图丙所示温度计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由图示温度计可知温度计示数是98℃,则水的沸点为98℃,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当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即沸点低于100℃.故答案为:(1)晶体;(2)固液混合态;(3)98;小于.【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28.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89℃;(2)当观察到温度计度数不变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吸热;(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A(填“A”“B”“C”或“D”).【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是示数,再进行读数;(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对各个图象注意分析即可.\n【解答】解:(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89;(2)温度计度数不变;(3)继续吸热;(4)A.【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要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同时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29.小明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编号弦的材料弦的长度/cm弦的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明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A、B(填序号)的琴弦.(2)如果小明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C、E(填序号)的琴弦.(3)如果小明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D、E(填序号)的琴弦.【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与长度相等而弦的粗细(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A、B的琴弦.(2)如果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与横截面积相等而长短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C、E的琴弦.(3)如果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等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该选用表中编号D、E的琴弦.故答案为:(1)A;B;(2)C;E;(3)D;E.【点评】(1)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或不变.(2)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思想,考试中从材料的选取、方案的设计、结论的描述、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考查控制变量的思想,要细心.\n四、计算题(第30小题4分,第31小题6分,第32小题8分,共18分)30.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就会求出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山路上与公路上的总路程除以山路上与公路上总时间即为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已知:V1=8m/s,t1=500s,V2=20m/s,t2=100s,(1)根据速度公式得S1=V1tl=8m/s×500s=4000m,答: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答: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10m/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常见的考题.3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100km/h.(2)由于v=,v2=144km/h=40m/s则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2t2=40m/s×25s=1000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n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32.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多远?(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根据先换后算的顺序进行单位换算;知道时间,利用s=vt求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s1;(2)再用公式s=vt算出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2,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1+s2,据此求出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s.【解答】解:(1)火车的速度v车=72km/h=72×m/s=20m/s;由v=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s1=v车t=20m/s×2s=40m;(2)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2=v声音t=340m/s×2s=680m;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1+s2,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s=(s1+s2)=(40m+680m)=360m.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40m;(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远.【点评】用公式s=vt求列车和声音在2s传播的距离s1、s2是本题的基础问题,找到鸣笛时的距离s和s1、s2的关系,是解出本题的难点,也是突破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43:00 页数:26
价格:¥3 大小:670.7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