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下列物质引起的是(  )A.臭氧层破坏:CO2B.水体富营养化:含超量氮、磷元素的物质C.光化学烟雾:COD.酸雨:HCl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C和14C互为同位素B.(CH3)2CHCH2CH3与CH3C(CH3)3互为同分异构体C.冰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D.乙醇(CH3CH2OH)与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符号或模型不正确的是(  )A.N2的结构式:N≡N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C.NH3分子的电子式:D.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4.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1,沸点约为55℃.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蒸馏B.分液C.过滤D.蒸发 5.下列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Na和Na+B.N2和CO2C.NH4+和H3O+D.H2S和H2O 6.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A.Cl﹣的浓度B.镁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H+的浓度 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苯、甲苯等是煤的主要成分C.花生油、牛油都是酯类D.豆浆、牛奶可作为误食重金属盐的解毒剂 8.分析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nA.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会生成新的分子,但不会分裂成原子B.2molH2和1molO2完全反应,结果放出930kJ的热量C.1molH﹣H和molO﹣O键的断裂过程共放出930KJ的热量D.分析变化的全过程,可得出形成H﹣O键将放出能量 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镁条的燃烧D.NaOH溶液与NH4Cl溶液的反应 10.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臭氧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B.6.4g铜片被浓硫酸氧化,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11.2LH2O中含水分子的数目为0.5NAD.2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SO离子的数目为2NA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由乙烯制乙烷B.由乙醇制乙醛C.十八烷裂化为辛烯D.由苯制硝基苯 12.下列有关性质或物理数据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H3PO4>H2S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S>Na>OC.碱性强弱:LiOH>NaOH>KOHD.还原性强弱:I﹣>Br﹣>Cl﹣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ClO﹣+H2OB.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2H+═CO2↑+H2OC.实验室制取Cl2:4H++2Cl﹣+MnO2Mn2++Cl2↑+2H20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H)4]﹣+4NH 14.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24-\n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与水反应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镭的还原性大于镁 15.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在﹣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达到化学平衡时,N2的浓度保持不变B.反应最终可生成2molNH3C.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D.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NH3的分子数比一定为1:3:2 16.下列各项中的反应物不能通过置換反应得到生成物的是(  )ABCD反应物CO2Fe2O3C2H5OHFeCl3生成物MgOAl2O3C2H5ONaCuCl2A.AB.BC.CD.D 17.苯环中不存在碳酸单键、双键交替的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和是同一种物质;③苯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18.原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片作正极,锌片作负极B.该电池工作时,锌失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C.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D.该电池工作时,H+在铜片上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逸出 19.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參照元素①﹣⑤在表中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族周期IA01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①3②③④⑤A.金属性③>②B.④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C.原子半径⑤>③D.元素①④最高化合价相等 -24-\n2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签別甲烷和乙烯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双察溶液是否变红C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深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过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A.AB.BC.CD.D 21.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罝说明硅可用做半导体材料B.石英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利用铝的金属活泼性可用做铝热剂材料D.稀硫酸可以钝化铝,所以可以用铝制容器贮运稀硝酸 22.根据的结构,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水解反应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D.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23.按下列要求填空:(1)根据下列有机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物质.A、纤维素B、油脂C、葡萄糖D.蛋白质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生成的有机物是      (填字母)②肉、蛋、奶等富含      (填字母)③棉花、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字母)④能作为制造肥皂的原料是      (填字母)(2)乙烯的结构简式      .(3)乙醇、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短周期元素Q、W、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结构及性质如表所示:元素结构与性质QQ元素的最高正、负价代数和为0.最高价氧化物为温室气体之一•W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Y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短周期中与W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3)元素Q的氧化物(溫室气体)、氢化物属于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这些化合物分子内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属于      (填离子键或共价键).-24-\n(4)单质Y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回答:①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②下列化合物可替代Y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的是      (填选项).A、Y2O3B、Y2(SO4)3C、Y(OH)3D、Y(NO3)3③写出难溶物3的化学式      . 25.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的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1)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      mol,B物质的浓度是      mol•l﹣1;(2)该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4)第4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第8min时,v(正)      v(逆)(填“>”、“<”或“=”) 26.将锌片和铜片按如图1所示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回答:(1)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A、甲、乙都实现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D、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增强(2)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H2的体积坐标如图2所示,代表甲烧杯的是      (填“①”“或“②”).(3)写出甲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4-\n 27.A、B、C、D、E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硅元素,它们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变化,回答:(已知硅与铝相似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氢气)(1)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2)图中A→B的变化是工业制造      的原理之一(填工业产品名称).(3)根据简单复分解反应C→B的变化,推断C盐是      性盐(填“可溶”或“难溶”)(4)写出D→C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28.某研究小组为确定乙醇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以下探究:(1)a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bmol二氧化碳和cmol水,则乙醇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比:n(C):n(H)=      :      (用含b、c的代数式表示).ag乙醇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g(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2)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可测定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实验装置甲与下列装置      连接能测量出氢气的体积(填A或B)-24-\n(3)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先用滤纸吸净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削去表面氧化膜B、用手将金属钠投入烧瓶中C、将反应剩余的金属钠倒入废液缸(4)有同学指出为使实验测得氢气的体积更准确,在上图的两装置之间应加一干燥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      (填“是”或“否”)(5)己知乙醇与钠反应,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可转化为氢气,例如:结构简式为CH3﹣O﹣CH3的有机物只有一种氢.若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那么毎个分子不可能有      个氢原子转化为氢气(填选项).A.1B.2C.3D、4(6)若4.6g乙醇中的羟基氢(﹣OH)完全转化为氢气时,理论上可制得标准状况下的氢气体积为      mL.  四、计算题29.将0.2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生成H2O的质量为18g和标准状况下17.92升的C02气体.求:(1)通过计算确定该气态烃的分子式(写出计算过程);(2)写出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4-\n2022-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下列物质引起的是(  )A.臭氧层破坏:CO2B.水体富营养化:含超量氮、磷元素的物质C.光化学烟雾:COD.酸雨:HCl【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A.氟利昂破坏臭氧层;B.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中含有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C.氮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D.雨水中溶解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解答】解:A.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则CO2的排放无关,故A错误;B.水中含有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则水体富营养化与含磷洗涤剂有关,故B正确;C.氮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所以光化学烟雾与CO无关,故C错误;D.因雨水中溶解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使雨水pH<5.6,所以酸雨与HCl无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把握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水体富营养化等几大环境问题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C和14C互为同位素B.(CH3)2CHCH2CH3与CH3C(CH3)3互为同分异构体C.冰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D.乙醇(CH3CH2OH)与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互为同位素;B、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互为同分异构体;C、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互为同分异构体,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A、12C和14C两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CH3)2CHCH2CH3与CH3C(CH3)3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冰为水,干冰为二氧化碳的固体,两者属于不同种物质,故C错误;D、乙醇(CH3CH2OH)与二甲醚(CH3﹣O﹣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概念,难度不大.对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符号或模型不正确的是(  )-24-\nA.N2的结构式:N≡N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C.NH3分子的电子式:D.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结构式中用短线代替所有共用电子对即可;B.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C.氨气的电子式中,漏掉了氮原子的最外层的1对未成键电子对;D.乙醇分子中含有1个甲基、1个亚甲基和1个羟基,碳原子半径大于O、H原子,据此判断乙醇的球棍模型.【解答】解:A.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N2的结构式为:N≡N,故A正确;B.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碳氢键,为正四面体结构,CH4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B正确;C.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氮氢键,氮原子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乙醇分子中含有1个甲基、亚甲基和羟基,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和氢原子,则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涉及比例模型与球棍模型、电子式、结构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 4.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1,沸点约为55℃.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蒸馏B.分液C.过滤D.蒸发【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互溶的两种液体,其沸点不同,则可利用蒸馏来分离,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水与丙酮互溶,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来实现二者的分离.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5.下列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Na和Na+B.N2和CO2C.NH4+和H3O+D.H2S和H2O【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4-\n【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分子和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阳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结合分子的构成及原子的质子数计算.【解答】解:A.Na和Na+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1、10,故A不选;B.N2和CO2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7×2=14、6+8×2=22,故B不选;C.NH4+和H3O+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7+4﹣1=10、3+8﹣1=10,故C选;D.H2S和H2O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2+16=18、2+8=10,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数的计算,把握原子的质子数及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分子的构成及阳离子与电子数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6.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A.Cl﹣的浓度B.镁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H+的浓度【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镁和盐酸反应的实质为:Mg+2H+=Mg2++H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固体表面积以及盐酸的浓度(H+的浓度),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镁和盐酸反应的实质为:Mg+2H+=Mg2++H2↑,Cl﹣没有参加反应,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A选;B.镁条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B不选;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故C不选;D.H+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反应的实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苯、甲苯等是煤的主要成分C.花生油、牛油都是酯类D.豆浆、牛奶可作为误食重金属盐的解毒剂【考点】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煤不含苯和二甲苯;C.花生油、牛油都是高脂脂肪酸甘油酯;D.牛奶或豆浆遇到重金属盐会发生变性.【解答】解:A.纤维素、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B.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不含苯和二甲苯等,故B错误;C.花生油、牛油都是高脂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故C正确;D.牛奶或豆浆遇到重金属盐会发生变性,误食重金属盐的患者立即服用足量的牛奶或豆浆解毒,符合科学原理,故D正确.故选B.-24-\n【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涉及高分子化合物、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8.分析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会生成新的分子,但不会分裂成原子B.2molH2和1molO2完全反应,结果放出930kJ的热量C.1molH﹣H和molO﹣O键的断裂过程共放出930KJ的热量D.分析变化的全过程,可得出形成H﹣O键将放出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B、反应热=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C、断裂过程需吸收热量;D、形成H﹣O键放出能量;【解答】解:A、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A错误;B、反应热=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所以2molH2和1molO2完全反应,焓变△H=436×2+249×2﹣2×930=﹣490kJ/mol,故B错误;C、断裂过程需吸收热量,故C错误;D、形成H﹣O键将放出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析,主要是能量守恒和反应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较简单. 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镁条的燃烧D.NaOH溶液与NH4Cl溶液的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结合常见的吸热反应来解答.【解答】解:A.Zn、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选;B.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选;C.Mg、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D.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B.-24-\n【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反应中热效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常见的吸热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臭氧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B.6.4g铜片被浓硫酸氧化,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11.2LH2O中含水分子的数目为0.5NAD.2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SO离子的数目为2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1.6故臭氧分子中含有1.6g氧原子,含有0.1mol氧原子;B.6.4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铜完全反应失去0.2mol电子;C.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D.根据n=cV计算出硫酸钾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数目.【解答】解:A.1.6g臭氧中含有氧原子的质量为1.6g,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故A正确;B.6.4g铜片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铜被浓硫酸氧化生成0.1mol铜离子,失去0.2mol电子,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2NA,故B错误;C.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C错误;D.2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钾1mol,1mol硫酸钾中含有1mol硫酸根离子,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数目为NA,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由乙烯制乙烷B.由乙醇制乙醛C.十八烷裂化为辛烯D.由苯制硝基苯【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专题】有机反应.【分析】根据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解答】解:A、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碳碳双键断裂,变成碳碳单键,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A错误;B、乙醛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乙酸,该反应为氧化反应,故B错误;C、十八烷裂化为辛烯和辛烷,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错误;D、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发生硝化反应,硝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生成硝基苯和水,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侧重取代反应类型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4-\n 12.下列有关性质或物理数据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H3PO4>H2S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S>Na>OC.碱性强弱:LiOH>NaOH>KOHD.还原性强弱:I﹣>Br﹣>Cl﹣【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A、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根据同周期元素的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以及一般来说下一周期元素原子的半径比上一周期大;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解答】解:A、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故酸性:H3PO4<H2SO4<HClO4,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的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Na>S,O在Na和S的上一周期,半径最小,原子半径:Na>S>O,故B错误;C、由于金属性Li<Na<K,故碱性LiOH<NaOH<KOH,故C错误;D、元素单质氧化性Cl2>Br2>I2,则离子的还原性顺序:Cl﹣<Br﹣<I﹣,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ClO﹣+H2OB.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2H+═CO2↑+H2OC.实验室制取Cl2:4H++2Cl﹣+MnO2Mn2++Cl2↑+2H20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H)4]﹣+4NH【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电子、电荷不守恒;B.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分;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取氯气;D.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解答】解:A.Cl2通入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为Cl2+2OH﹣═Cl﹣+ClO﹣+H2O,故A错误;B.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CO2↑+H2O,故B错误;C.实验室制取Cl2的离子反应为4H++2Cl﹣+MnO2Mn2++Cl2↑+2H20,故C正确;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故选C.-24-\n【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电子、电荷守恒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4.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与水反应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镭的还原性大于镁【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最外层有2个电子,性质活泼,易与水反应,利用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分析.【解答】解:A.镭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呈+2价,故A正确;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镭的金属性较强,单质性质活泼,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故B正确;C.镭的金属性较强,氢氧化物呈碱性,且为强碱,故C错误;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镭的还原性大于镁,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从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角度解答该题,题目难度不大. 15.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在﹣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达到化学平衡时,N2的浓度保持不变B.反应最终可生成2molNH3C.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D.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NH3的分子数比一定为1:3:2【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B、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C、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D、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NH3的分子数比可能是1:3:2,也可能不是,与各物质的转化率有关.【解答】解:A、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所以N2的浓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B错误;C、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大于0,故C错误;D、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NH3的分子数比可能是1:3:2,也可能不是,与各物质的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可逆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点以及平衡状态的标志. 16.下列各项中的反应物不能通过置換反应得到生成物的是(  )ABCD-24-\n反应物CO2Fe2O3C2H5OHFeCl3生成物MgOAl2O3C2H5ONaCuCl2A.AB.BC.CD.D【考点】铝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分析】A、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B、氧化铁与铝发生铝热反应;C、C2H5OH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2H5ONa和氢气;D、氯化铁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铜必须与铜反应,而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将铜氧化成氯化铜本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解答】解:A、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是单质镁与化合物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化合物氧化镁和单质碳,符合条件,故A正确;B、氧化铁与铝发生铝热反应,是单质铝与化合物氧化铁反应生成化合物氧化铝和单质铁,符合条件,故B正确;C、C2H5OH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2H5ONa和氢气,是单质钠与化合物C2H5OH反应生成化合物C2H5ONa和单质氢气,符合条件,故C正确;D、氯化铁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铜必须与铜反应,而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将铜氧化成氯化铜本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非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置换反应类型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解决此类题目学生要熟记元素化合的相关知识即可,比较容易. 17.苯环中不存在碳酸单键、双键交替的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和是同一种物质;③苯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考点】苯的结构.【分析】①如果苯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则含有的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②如果苯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则邻二溴苯应有两种结构;③苯的物理性质与其结构无关.【解答】解: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①正确;②如果苯是单双键交替结构,邻二溴苯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两个Br夹C﹣C,另一种是Br夹C=C.邻二溴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②正确;③苯是易挥发无色液体,只说明苯的沸点较低,与结构无关,故③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苯的结构与性质,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大,要求学生知识掌握全面,能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重在能力的考查. 18.原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4-\nA.铜片作正极,锌片作负极B.该电池工作时,锌失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C.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D.该电池工作时,H+在铜片上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逸出【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解:A、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Zn作负极,Cu作正极,故A错误;B、Zn、Cu、硫酸构成原电池,锌比铜活泼,Zn作负极,锌失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故B正确;C、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C错误;D、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2H++2e﹣=H2↑,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注意把握正负极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电子流向等,题目难度不大. 19.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參照元素①﹣⑤在表中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族周期IA01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①3②③④⑤A.金属性③>②B.④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C.原子半径⑤>③D.元素①④最高化合价相等【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a、③为Al、④为Si、⑤为Cl.A.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金属性减弱;B.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D.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主族族序数.【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a、③为Al、④为Si、⑤为Cl.A.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③<②,故A错误;B.④位于第三周期,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错误;-24-\n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⑤<③,故C错误;D.元素①④处于ⅣA族,最高化合价均为+4,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签別甲烷和乙烯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双察溶液是否变红C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深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过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而甲烷不反应;B.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能被硝酸根离子氧化;C.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解答】解:A.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而甲烷不反应,能够褪色的是乙烯,可鉴别,故A正确;B.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能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从而造成干扰,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是否变红色即可判断,故B错误;C.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深,说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I﹣+Br2=2Br﹣+I2,溴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溴的氧化性大于碘,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C正确;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常见有机物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21.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罝说明硅可用做半导体材料B.石英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利用铝的金属活泼性可用做铝热剂材料D.稀硫酸可以钝化铝,所以可以用铝制容器贮运稀硝酸【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硅和二氧化硅;铝的化学性质.【分析】A、硅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的元素可以作半导体材料;B、光导纤维的成份是二氧化硅;C、铝热反应是指铝与高熔点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4-\nD、铝在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解答】解:A、硅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所以硅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可用做半导体,故A正确;B、光导纤维的成份是二氧化硅,所以石英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B正确;C、铝热反应是指铝与高熔点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铝的活泼性,用做铝热剂材料,故C正确;D、铝在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稀硫酸和稀硝酸,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22.根据的结构,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水解反应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D.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决定具有烯烃的性质;含有羧基,决定具有羧酸的性质.据此解答.【解答】解:A、该物质不含能水解的官能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正确;C、分子中含有羧基,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能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D、分子中含有羧基,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A.【点评】考查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难度不大,注意识记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并能迁移运用.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23.按下列要求填空:(1)根据下列有机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物质.A、纤维素B、油脂C、葡萄糖D.蛋白质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生成的有机物是 C (填字母)②肉、蛋、奶等富含 D (填字母)③棉花、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 A (填字母)④能作为制造肥皂的原料是 B (填字母)(2)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3)乙醇、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分析】(1)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24-\n②肉、蛋、奶均含蛋白质;③棉花、甘蔗渣均含纤维素;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备肥皂;(2)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含碳碳双键;(3)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为可逆反应.【解答】解:(1)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生成的有机物是C,故答案为:C;②肉中含油脂和蛋白质、蛋中蛋白为蛋白质、奶含蛋白质,即均含蛋白质,故答案为:D;③棉花、甘蔗渣均含纤维素,即主要成分是A,故答案为:A;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备肥皂,则能作为制造肥皂的原料是B,故答案为:B;(2)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含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CH2=CH2,故答案为:CH2=CH2;(3)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为可逆反应,反应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基本营养物质及乙烯、乙酸、乙醇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4.短周期元素Q、W、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结构及性质如表所示:元素结构与性质QQ元素的最高正、负价代数和为0.最高价氧化物为温室气体之一•W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Y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三周期ⅢA族 .(2)短周期中与W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SO3 .(3)元素Q的氧化物(溫室气体)、氢化物属于 共价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这些化合物分子内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属于 共价键 (填离子键或共价键).(4)单质Y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回答:①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2Al+2H2O+2OH﹣=2AlO2﹣+3H2↑ .②下列化合物可替代Y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的是 AC (填选项).A、Y2O3B、Y2(SO4)3C、Y(OH)3D、Y(NO3)3③写出难溶物3的化学式 Al(OH)3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Q元素的最高正、负价代数和为0,其最高价氧化物为温室气体之一,则Q为C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则W为O元素;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Y为Al,据此解答.【解答】解:Q元素的最高正、负价代数和为0,其最高价氧化物为温室气体之一,则Q为C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则W为O元素;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Y为Al.(1)Y为Al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ⅢA族;-24-\n(2)短周期中与W同主族元素为S元素,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3,故答案为:SO3;(3)元素Q的氧化物(温室气体)为CO2、氢化物为CH4,属于共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子内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属于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共价键;(4)①反应①是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②Al2O3、Al(OH)3属于两性化合物,可以代替Al发生图中转化关系,故答案为:AC;③由转化关系可知,难溶物3是Al(OH)3,故答案为:Al(OH)3.【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5.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的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1)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 0.2 mol,B物质的浓度是 0.25 mol•l﹣1;(2)该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 .(3)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mol•L﹣1•min﹣1.(4)第4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否 (填“是”或“否”).第8min时,v(正) = v(逆)(填“>”、“<”或“=”)【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1)由图可知,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2mol,B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c=计算B的平衡浓度;(2)A的物质的量减小、B的物质的量增大,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最终A不能完全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系数,进而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v=计算v(A);(4)第4min后A的量继续减小、B的量继续增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第8min时,A、B的量不发生变化,处于平衡状态.【解答】解:(1)由图可知,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2mol,B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B的平衡浓度为=0.25mol/L,故答案为:0.2;0.25;(2)A的物质的量减小、B的物质的量增大,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最终A不能完全反应,属于可逆反应,△n(A):△n(B)=(0.8﹣0.2)mol:(0.5﹣0.2)mol=2:1,故反应方程式为:2A⇌B,故答案为:2A⇌B;-24-\n(3)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故答案为:0.05;(4)第4min后A的量继续减小、B的量继续增大,反应未到达平衡状态,第8min时,A、B的量不发生变化,处于平衡状态,则v(正)=v(逆),故答案为:否;=.【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图象等,比较基础,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6.将锌片和铜片按如图1所示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回答:(1)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选项).A、甲、乙都实现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D、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增强(2)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H2的体积坐标如图2所示,代表甲烧杯的是 ① (填“①”“或“②”).(3)写出甲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Zn=Zn2++H2↑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1)甲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是原电池,乙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两个烧杯中,锌都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甲中铜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乙中锌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3)甲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是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即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1)A、甲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属于原电池,乙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B、乙不能构成原电池,氢离子在锌片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故B正确;-24-\nC、甲中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铜片质量不变,乙中锌片和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质量减少,故C错误;D、两烧杯中锌和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pH均增大,则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故D错误;故选:B;(2)甲能构成原电池,乙不能构成原电池,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所以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乙,所以代表甲烧杯的是①,故答案为:①;(3)甲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是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即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则为2H++Zn=Zn2++H2↑,故答案为:2H++Zn=Zn2++H2↑.【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电极反应式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27.A、B、C、D、E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硅元素,它们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变化,回答:(已知硅与铝相似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氢气)(1)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半导体材料 .(2)图中A→B的变化是工业制造 玻璃 的原理之一(填工业产品名称).(3)根据简单复分解反应C→B的变化,推断C盐是 可溶 性盐(填“可溶”或“难溶”)(4)写出D→C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Si+2NaOH+H2O=Na2SiO3+2H2↑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硅和二氧化硅.【专题】推断题.【分析】A、B、C、D、E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硅元素,D为单质,则D为Si;D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C,则C为Na2SiO3;C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B,则B为CaSiO3;C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E,则E为H2SiO3;E加热分解生成氧化物A,则A为SiO2,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B、C、D、E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硅元素,D为单质,则D为Si;D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C,则C为Na2SiO3;C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B,则B为CaSiO3;C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E,则E为H2SiO3;E加热分解生成氧化物A,则A为SiO2,(1)D为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答案为:半导体材料;(2)二氧化硅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硅酸钙、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是工业制造玻璃的反应之一,故答案为:玻璃;(3)C为硅酸钠,硅酸钠能够与氯化钙反应反应生成硅酸钙沉淀,证明硅酸钠为可溶性盐,故答案为:可溶;(4)反应D→C的反应为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2NaOH+H2O=Na2SiO3+2H2↑,故答案为:Si+2NaOH+H2O=Na2SiO3+2H2↑.-24-\n【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硅、二氧化硅、硅酸盐之间的转化关系为解答关键,D为单质为突破口,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28.某研究小组为确定乙醇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以下探究:(1)a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bmol二氧化碳和cmol水,则乙醇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比:n(C):n(H)= b : 2c (用含b、c的代数式表示).ag乙醇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a﹣12b﹣2c g(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2)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可测定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实验装置甲与下列装置 B 连接能测量出氢气的体积(填A或B)(3)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 .A、先用滤纸吸净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削去表面氧化膜B、用手将金属钠投入烧瓶中C、将反应剩余的金属钠倒入废液缸(4)有同学指出为使实验测得氢气的体积更准确,在上图的两装置之间应加一干燥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 否 (填“是”或“否”)(5)己知乙醇与钠反应,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可转化为氢气,例如:结构简式为CH3﹣O﹣CH3的有机物只有一种氢.若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那么毎个分子不可能有 D 个氢原子转化为氢气(填选项).A.1B.2C.3D、4(6)若4.6g乙醇中的羟基氢(﹣OH)完全转化为氢气时,理论上可制得标准状况下的氢气体积为 1120 mL.【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a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bmol二氧化碳和cmol水,可知n(C)=bmol,n(H)=2cmol,进而计算m(C)、m(H),可知ag乙醇含有氧元素的质量;(2)氢气难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测量氢气的体积;(3)金属钠易被氧化变质,取用金属钠需要除去表面的杂质,取用固体药品需要用镊子;剩余金属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4)由于是采用的排水法测定的氢气的体积,故不需要对氢气进行干燥;(5)乙醇分子中含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据此解答即可;(6)乙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H原子可以生成氢气,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a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bmol二氧化碳和cmol水,可知n(C)=bmol,n(H)=2cmol,则乙醇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比:n(C):n(H)=b:2c,则m(C)=12bg,m(H)=2cg,所以m(O)=ag﹣12bg﹣2cg=(a﹣12b﹣2c)g,故答案为:b;2c;a﹣12b﹣2c;-24-\n(2)氢气难溶于水,利用排水法可以测量氢气的体积,故选用装置B可以准确测量,故答案为:B;(3)A、金属钠易被氧化变质,取用金属钠需要除去表面的杂质,故A正确;B、取用固体药品需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拿,故B错误;C、由于金属钠遇水等容易生成氢气,为易燃易爆炸物质,故剩余金属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故C错误,故选A;(4)由于是采用的排水法测定的氢气的体积,故不需要对氢气进行干燥,故答案为:否;(5)乙醇分子中含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分别为甲基上3个,亚甲基上2个和羟基中1个,故不可能有4个H转化为氢气,故选D;(6)乙醇中只有羟基上的H能生成氢气,4.6g乙醇的物质的量==0.1mol,故能生成氢气的H原子物质的量=0.1mol,即生成氢气的体积=0.1mol××22.4L/mol=1.12L=1120mL,故答案为:11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为高频考点,侧重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小,注意把握计算的角度和方法. 四、计算题29.将0.2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生成H2O的质量为18g和标准状况下17.92升的C02气体.求:(1)通过计算确定该气态烃的分子式(写出计算过程);(2)写出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专题】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分析】(1)根据n=、n=分别计算出生成水、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2)根据计算出的分子式写出该烃可能的结构简式.【解答】解: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H原子数为:N(H)==10,标况下17.92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8mol,该烃分子中含有C原子数为:N(C)==4,则该烃的分子式为:C4H10,答:该烃的分子式为C4H10;(2)分子式为C4H10的烃为丁烷,丁烷存在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结构,其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3、CH(CH3)3,答:该烃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CH(CH3)3.【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确定有机物分子式中的应用方法,明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书写原则.-2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52:23 页数:24
价格:¥3 大小:279.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