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氢气B.氧气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 2.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是指(  )A.钙元素B.钙原子C.钙单质D.钙离子 3.厨房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可能是食醋,某同学提出可以闻气味.“提出可以闻气味”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4.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读数B.滴加液体C.加热固体D.倾倒液体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盐B.高锰酸钾C.空气D.白酒 6.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B.26C.30D.56 7.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污染指数50以下51~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301以上质量级别ⅠⅡⅢ(1)Ⅲ(2)Ⅳ(1)Ⅳ(2)Ⅴ质量状况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重度污染赣州市10月某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我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A.Ⅰ优B.Ⅱ良C.Ⅲ(2)轻度污染D.Ⅴ重度污染 \n8.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代表氧原子.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A.B.C.D. 9.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无色酚酞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B.图示黑点表示无色酚酞变成了红色C.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D.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10.下图能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反应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  )A.B.C.D.  二、选择填充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鼻气体. 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本身变大      D.轮胎充气﹣﹣      . 13.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      A.难溶于水B.易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小D.      .\n 14.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与否,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的红磷越多,进入容器的水越接近容器体积的1/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D.红磷燃烧完后,要等到      时,再观察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15.如图分别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和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管生成气体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当生成气体甲为10g时,生成气体乙为5gC.导线b端应与电源正极相连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三、填空及简答题(共5题,30分;每空1分,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分.)16.用元素符号和数字填空:铜元素      ;6个铁原子      ;3个氯离子      ;5个水分子      ;氮气      ;五氧化二磷      . 17.微信盛传,江苏“毒跑道”事件.据分析原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不会毒害人体,但为降低成本和便于施工,违规在施工中加入一些稀释剂,会使塑胶跑道出现含铅量高,散发出刺鼻异味的苯等,存在有毒的可能性.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      ,苯的化学性质有      ;(2)苯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由此你可以知道,化学加工过程应该      . 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3Li锂6.9414Be铍9.0125B硼10.816C炭12.017N氮14.018O氧16.009F氟19.0010Ne氖20.18\n11Na钠22.9912Mg镁24.3113Al铝26.9814Si硅28.09P磷30.9716S硫32.0617Cl氯35.4518Ar氩29.95(1)运用表格:①请查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②上表中,金属元素有      种;(2)发现问题:上表格中有一种常见元素的名称错误,请改正      ,其中横线上缺的数值是      ,你填写该数据的依据是      ;(3)利用上表中的元素,写出一种分子构成与微粒模型“”相似的物质的化学符号      . 19.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写化学符号).(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a=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20.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2)操作②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题,25分;每空1分,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分.)21.现有以下仪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问题\n(1)写出仪器名称:⑥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所需要的仪器有      (填序号,少选、多选不给分).(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组装仪器时还需要一种用品是      ,缺少该物质的后果是      .小红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她用这瓶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实验成功了,异常兴奋,但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碎了.分析她在实验操作中可能      .(4)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以上两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2.中小学生蛋奶工程中的蛋糕储存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猜想与假设】李丽猜想是二氧化碳,你的猜想是      ,猜想理由是      .【实验方案设计】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李丽的猜想正确【拓展运用】假如你是商家,你对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有什么要求呢?(请至少说出两点)      ,      . 23.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红砖粉对过氧化氢溶液能否起催化作用:实验步骤:①A、B试管中均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向A中加入1克红砖粉.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B试管口,A管口木条复燃,B管口木条不复燃;③反应结束后,将A中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④观察滤渣的颜色和状态;⑤称量滤渣的质量为X克;⑥将滤渣加入到B试管中,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请回答:(1)实验步骤①中设计A、B两试管的目的是      ;分析步骤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若省略步骤④,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能或否),你的理由是      ;步骤⑤中X=      时,能进一步证明红砖粉是催化剂.设计步骤⑥的作用是      .(3)若要比较红砖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一致的条件包括      (填序号)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催化剂的颗粒大小.\n  五、计算题(共10分)24.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4.037×10﹣26kg,(1)根据数据比较:相同质量的碳、镁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      ;(2)试分别列式计算碳原子、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3)分别含6.02×1023个原子的碳、镁两种物质,质量比是      .(结果保留整数)  \n2022-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氢气B.氧气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解:A、氢气不能供给呼吸;B、氧气能够供给呼吸;C、二氧化硫不能供给呼吸;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选:B.【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是指(  )A.钙元素B.钙原子C.钙单质D.钙离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人体等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厨房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可能是食醋,某同学提出可以闻气味.“提出可以闻气味”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提出可以闻气味”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猜想假设,故选项错误.B、“提出可以闻气味”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C、“提出可以闻气味”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D、“提出可以闻气味”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读数B.滴加液体C.加热固体D.倾倒液体【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判断;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解答;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n故答案选C.【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盐B.高锰酸钾C.空气D.白酒【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加碘盐中有食盐、碘酸钾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C、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白酒中有酒精、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B.26C.30D.56【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一种铁原子,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因此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B.【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7.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污染指数50以下51~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301以上质量级别ⅠⅡⅢ(1)Ⅲ(2)Ⅳ(1)Ⅳ(2)Ⅴ质量状况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重度污染赣州市10月某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我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A.Ⅰ优B.Ⅱ良C.Ⅲ(2)轻度污染D.Ⅴ重度污染【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空气与水.【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上海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赣州市10月某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根据图表中信息,判断赣州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I级优;故选A.\n【点评】此题考查了识图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找到对应关系对号入座即可解决此类题目. 8.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代表氧原子.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A.B.C.D.【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可利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来判断元素的种类,再利用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来解答.【解答】解:A、只有一种黑球,则A为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有三种不同的球,则有三种不同的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含有两种颜色的黑球,含有氧元素,为氧化物,故C正确.D、只有一种颜色的球,即含有一种元素的原子,故该物质属于单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学生应能从球的颜色和大小来判断元素的种类,并结合氧化物的概念来解答. 9.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无色酚酞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B.图示黑点表示无色酚酞变成了红色C.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D.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的越慢.【解答】解:A、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B、图示黑点表示无色酚酞变成了红色,因为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C、因为氨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该选项说法正确;D、过程中,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氨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而氨气和数地方有生成的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要注意理解. \n10.下图能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反应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  )A.B.C.D.【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函数图像的应用.【分析】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解答】解:因为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故选B.【点评】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 二、选择填充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B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鼻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答案为:B;明亮的蓝紫色.【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nC.干冰升华﹣﹣分子本身变大      D.轮胎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湿衣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C、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本身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轮胎充气,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答案为:A;分子间有间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 B A.难溶于水B.易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小D. 密度比空气大或能与水反应等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推断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解答】解: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或能与水反应等.故选:B;故填:密度比空气大或能与水反应等.【点评】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4.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C A.使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与否,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的红磷越多,进入容器的水越接近容器体积的1/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D.红磷燃烧完后,要等到 冷却到室温 时,再观察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实验操作型;空气与水.【分析】\n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解答】解:A、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故选项错误;B、红磷的量足,能耗尽氧气,当氧气耗尽后,反应自然停止,水位不会继续上升,故选项错误;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故选项正确;D、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故选项错误答案:C;冷却到室温.【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15.如图分别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和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A.甲管生成气体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当生成气体甲为10g时,生成气体乙为5gC.导线b端应与电源正极相连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图示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对于现象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正氧一,负氢二,同时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出在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可以据此答题【解答】解: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以知道试管乙中的气体少而试管甲中的气体多,说明试管乙中的气体时氧气,而试管甲中的气体时氢气,故甲管中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正确;B、根据图(B)可知A、B两气体体积比为2:1;而不时质量比,错误;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以知道试管乙中的气体少而试管甲中的气体多,说明试管乙中的气体时氧气,而试管甲中的气体时氢气,所以电源a端是正极,b端是负极;正确;D、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C.氢元素和氧元素.【点评】熟记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能够根据图象得出电源的正负极,并根据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来判断水的组成元素. 三、填空及简答题(共5题,30分;每空1分,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分.)16.用元素符号和数字填空:铜元素 Cu ;6个铁原子 6Fe ;3个氯离子 3Cl﹣ ;5个水分子 5H2O ;氮气 N2 ;五氧化二磷 P2O5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n【专题】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铜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u;6个铁原子就是在铁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6;3个氯离子就是在氯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5个水分子就是在水的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5;氮气的化学式为N2;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故填:Cu6Fe3Cl﹣5H2ON2P2O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微信盛传,江苏“毒跑道”事件.据分析原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不会毒害人体,但为降低成本和便于施工,违规在施工中加入一些稀释剂,会使塑胶跑道出现含铅量高,散发出刺鼻异味的苯等,存在有毒的可能性.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 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苯的化学性质有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苯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苯+氧气二氧化碳+水 ;(3)由此你可以知道,化学加工过程应该 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2)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即可.(3)化学加工过程应该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解答】解:(1)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均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均属于化学性质.(2)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苯+氧气二氧化碳+水.(3)化学加工过程应该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故答案为:(1)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苯+氧气二氧化碳+水;(3)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n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3Li锂6.9414Be铍9.0125B硼10.816C炭12.017N氮14.018O氧16.009F氟19.0010Ne氖20.1811Na钠22.9912Mg镁24.3113Al铝26.9814Si硅28.09P磷30.9716S硫32.0617Cl氯35.4518Ar氩29.95(1)运用表格:①请查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99 ,②上表中,金属元素有 5 种;(2)发现问题:上表格中有一种常见元素的名称错误,请改正 碳 ,其中横线上缺的数值是 15 ,你填写该数据的依据是 从左到右质子数依次增加1 ;(3)利用上表中的元素,写出一种分子构成与微粒模型“”相似的物质的化学符号 CO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金属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以及17号元素是氯元素进行解答;(2)根据元素周期表所反映的信息分析,结合元素符号的写法、元素的分类来分析解答;(3)根据微粒模型可推断该分子由两个原子组成,从表中选出元素组成相似的物质,写出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①元素周期表可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2.99;②金属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上表中金属元素有锂、铍、钠、镁、铝共5种.(2)6号元素为碳,其名称是碳,磷的原子序数为15;填写该数据的依据是从左到右质子数依次增加1,故填:碳;15;从左到右质子数依次增加1;(3)根据微粒模型可推断该分子由两个不同原子组成,从表中选出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一氧化碳;故答案为:(1)22.99;5;(2)碳;15;从左到右质子数依次增加1;(3)C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给信息应用到实际中解题的能力和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较小. 19.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铁是由 原子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离子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H2O (写化学符号).(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①当a= 10 时,该粒子是原子.\n②当a=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O2﹣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在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铁属于金属单质,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原子、离子;H2O;(2)①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a=2+8=10,故填:10;②当a=8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2个,该微粒是带负电荷的氧离子,故填:O2﹣;(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说明氯化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故答案为: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以及离子之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A物质的名称是 明矾 ,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2)操作②过程主要是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硬 水.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泡沫多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按照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流程;(2)操作②应是吸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3)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中较少含有或不含,将硬水变成软水较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解答】解:(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为了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必须用过滤的方法;(2)在过滤后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通常用吸附剂来吸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活性炭,该变化过程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3)由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当滴加肥皂水时会出现很多的浮渣,所以液体D属于硬水,经过蒸馏后可将硬水变成软水,由于软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较少或没有,就会出现浮渣少,泡沫多的现象.故答案是:\n(1)明矾、过滤;(2)物理;(3)硬,泡沫多.【点评】本题以净化水为中心,同时考查的还有过滤的操作、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转化方法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解题时要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结合所学习的基础知识,经过仔细分析后再作回答.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题,25分;每空1分,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分.)21.现有以下仪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⑥ 水槽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也可) 属于 分解 反应,所需要的仪器有 ①③⑦⑨ (填序号,少选、多选不给分).(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也可) .组装仪器时还需要一种用品是 棉花 ,缺少该物质的后果是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而发生堵塞 .小红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她用这瓶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实验成功了,异常兴奋,但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碎了.分析她在实验操作中可能 集气瓶底未放一些水或沙子 .(4)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以上两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过氧化氢制氧气 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据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类型,并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所需仪器;(3)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4)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之一是不污染环境或尽可能少的污染环境,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据常用仪器可知标号仪器是水槽;\n(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发生容器可选试管,要固定试管需要铁架台,试管要竖直固定,则导管选择⑨,则用排空气法收集,不需水槽,还需集气瓶;(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若不放,可能导致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完毕后要先移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做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底碎了,可能是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沙子;(4)根据绿色化学就是原料无污染生成物全部是所需求的物质,从生产到加工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由此可知,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途径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故答案为:(1)水槽;(2)过氧化氢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也可);分解;①③⑦⑨;(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也可);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而发生堵塞;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集气瓶底未放一些水或沙子;(4)过氧化氢制氧气.【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铁丝燃烧实验的相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难度不大. 22.中小学生蛋奶工程中的蛋糕储存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猜想与假设】李丽猜想是二氧化碳,你的猜想是 氮气或稀有气体 ,猜想理由是 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实验方案设计】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李丽的猜想正确【拓展运用】假如你是商家,你对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有什么要求呢?(请至少说出两点) 不与食物发生反应 , 成本较低容易获取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实验设计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解题思想;分析比较法;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科学探究.【分析】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据此推断充气包装袋中所充气体需要满足的条件,结合常见气体的性质猜想塑料袋内可能使用的气体.【解答】解:【猜想与假设】李丽猜想是二氧化碳,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无毒、不供细菌呼吸、不与食物反应,也可能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氮气或稀有气体.【实验方案设计】\n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李丽的猜想,具体的步骤为:用注射器抽取包装袋内的气体,然后通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李丽的猜想正确【拓展运用】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故充气包装除了能保鲜外,还能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无毒、不供细菌呼吸、不与食物反应,其次从经济角度尽量选廉价易获得的气体,氮气等气体符合要求(合理即可).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氮气或稀有气体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拓展运用】不与食物发生反应;成本较低容易获取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将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生活应用相联系,体现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红砖粉对过氧化氢溶液能否起催化作用:实验步骤:①A、B试管中均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向A中加入1克红砖粉.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B试管口,A管口木条复燃,B管口木条不复燃;③反应结束后,将A中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④观察滤渣的颜色和状态;⑤称量滤渣的质量为X克;⑥将滤渣加入到B试管中,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请回答:(1)实验步骤①中设计A、B两试管的目的是 对比 ;分析步骤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红砖粉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若省略步骤④,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能 (能或否),你的理由是 作为催化剂与颜色和状态改变无关 ;步骤⑤中X= 1g 时,能进一步证明红砖粉是催化剂.设计步骤⑥的作用是 为了验证红砖粉的化学性质不变 .(3)若要比较红砖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一致的条件包括 ①②③④ (填序号)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催化剂的颗粒大小.【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实验步骤①中设计A、B两试管的目的是作对比试验,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解答;(2)根据催化剂与颜色和状态改变无关,所以省略步骤④,能达到实验目的进行解答;(3)根据比较红砖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的量都需要相同进行解答.【解答】解:(1)实验步骤①中设计A、B两试管的目的是作对比试验,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由步骤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2)催化剂与颜色和状态改变无关,所以省略步骤④,能达到实验目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步骤⑤中X=1g时,能进一步证明红砖粉是催化剂.设计步骤⑥的作用是为了验证红砖粉的化学性质不变;(3)根据比较红砖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的量都需要相同,所以需要控制一致的条件包括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催化剂的颗粒大小.故答案为:(1)对比;红砖粉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2)能;作为催化剂与颜色和状态改变无关;1g;为了验证红砖粉的化学性质不变;\n(3)①②③④.【点评】本题的思路很明确,就是验证红砖粉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完成. 五、计算题(共10分)24.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4.037×10﹣26kg,(1)根据数据比较:相同质量的碳、镁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 碳原子 ;(2)试分别列式计算碳原子、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3)分别含6.02×1023个原子的碳、镁两种物质,质量比是 1:2 .(结果保留整数)【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化学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公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小于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故相同质量的碳、镁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碳原子,故填:碳原子;(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4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故答案为:24,12;(3)含有相同原子的碳、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就是这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12:24=1:2,故填: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08:57 页数:20
价格:¥3 大小:344.0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