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冠湘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冠湘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22小题,每小题2分,计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水铸成锅;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B.牛奶变酸;轮胎爆炸C.石蜡熔化;瓦斯爆炸D.樟脑球放在柜子里“不见了”;米酿成酒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倾倒液体药品C.给液体加热D.点燃酒精灯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内容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4.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5.下列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蒸发分离液态空气制得氮气和液氧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n 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的单质的是(  )A.H2B.NC.NOD.Cu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8.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硬水B.蒸馏水C.矿泉水D.自来水 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气组成的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D.钠是由分子构成的 10.偏钛酸钡(BaTiOx)因其显著的“压电效应”而广泛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  )A.1B.2C.3D.4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B.木炭C.镁带D.铁丝 1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将药品装入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给试管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④③⑥⑤⑦B.②①④③⑥⑦⑤C.②①④③⑥⑤⑦D.②①④③⑦⑥⑤ 1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⑦原子的质量⑧物质的总质量.A.①②⑤⑦⑧B.①②③⑦C.⑤⑥⑧D.①②⑤⑥⑦⑧ 14.下列物质含有氧气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B.高锰酸钾C.二氧化锰D.液态空气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nA.S+O2SO2B.4Fe+3O22Fe2O3C.P+O2PO2D.Mg+O2MgO2 16.如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是(  )A.炒菜时闻到香味B.压缩空气C.干冰升华D.湿衣服晾干 17.现有甲、乙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对两份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nA.B.C.D. 1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A.B.C.D. 1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99gB.钠为非金属元素C.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0.下面是对“2”的含义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Fe2+: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C.: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D.2SO42﹣:2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n2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461114反应后质量/g待测15084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9:111:80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g 22.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经调查发现,酸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  )A.FeSB.Fe2S3C.FeS2D.FeO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19分)23.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1)三个水分子      (2)镁离子      (3)氧化铝      (4)水银      (5)标出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24.现有五种物质A氮气B氢气C硫D二氧化碳E氧气,请用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      (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      (3)在空气中燃烧不会污染环境的为      (4)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为      . 25.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符号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由原子序数为13号和17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n2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实验是制备气体时,应先      ,再进行实验.(2)与滴瓶配套使用的胶头滴管用过后      (“需要”或“不需要”)用水清洗.(3)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      . 27.如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请回答:(1)富马酸亚铁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2)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富马酸亚铁(C4H2Fe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      ,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mg.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8.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3)该文字表达式为      . 29.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  三、实验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n30.(11分)(2022秋•耒阳市校级期中)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1)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3)写出右图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4)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5)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滤液浑浊原因是      ;(6)如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      . 3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②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导入.(3)组装一套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验满的方法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32.用20克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有气体产生后,残余固体质量为15.2克,问:(1)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n2022-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冠湘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22小题,每小题2分,计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水铸成锅;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B.牛奶变酸;轮胎爆炸C.石蜡熔化;瓦斯爆炸D.樟脑球放在柜子里“不见了”;米酿成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铁水铸成锅只是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牛奶变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轮胎爆炸只是由于压强大造成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石蜡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瓦斯爆炸是甲烷燃烧引起的,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樟脑球放在柜子里“不见了”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米酿成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倾倒液体药品C.\n给液体加热D.点燃酒精灯【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运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领解答;B、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解答;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解答;D、根据酒精灯点燃的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正确;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试管口要和瓶口紧贴,错误;C、试管内液体的来那个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没有用外焰加热,错误;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知识的积累,以便灵活应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内容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是: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指数越小,空气的质量越好.【解答】解:A、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C、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D、二氧化氮会污染空气,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产品.这里的钙、碘、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解答】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是在食盐、牛奶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n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 5.下列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蒸发分离液态空气制得氮气和液氧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蒸发分离液态空气制得氮气和液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的单质的是(  )A.H2B.NC.NOD.Cu【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N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符号是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n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为原子;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硬水B.蒸馏水C.矿泉水D.自来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硬水中含有水、溶于水的钙盐、镁盐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D、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B.【点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 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气组成的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D.钠是由分子构成的【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是一种纯净物,不是由硫和氧气组成的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答;D、根据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解答】解;\nA、二氧化硫是一种纯净物,不是由硫和氧气组成的,而是由硫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钠属于金属,钠是由钠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偏钛酸钡(BaTiOx)因其显著的“压电效应”而广泛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  )A.1B.2C.3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偏钛酸钡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钡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4)+(﹣2)×x=0,则x=3.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化学式中指定数字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B.木炭C.镁带D.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红磷、木炭、镁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状态. 1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将药品装入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给试管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④③⑥⑤⑦B.②①④③⑥⑦⑤C.②①④③⑥⑤⑦D.②①④③⑦⑥⑤【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①将药品装入试管,④把装置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③给试管加热;⑥收集氧气;⑦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⑤熄灭酒精灯.\n【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②①④③⑥⑦⑤.故选B【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1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⑦原子的质量⑧物质的总质量.A.①②⑤⑦⑧B.①②③⑦C.⑤⑥⑧D.①②⑤⑥⑦⑧【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学反应前后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反应前后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⑦原子的质量均不变;反应前后宏观上⑤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③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④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⑥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⑧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①②⑤⑦⑧一定不发生改变.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则是分子原子新的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物质含有氧气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B.高锰酸钾C.二氧化锰D.液态空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因此空气中有氧气.过氧化氢、氯酸钾、二氧化锰都是纯净物,因此都含有氧元素,没有氧气.【解答】解:A、过氧化氢是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故选项错误;B、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气,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气,故选项错误;D、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故含有氧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成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nA.S+O2SO2B.4Fe+3O22Fe2O3C.P+O2PO2D.Mg+O2Mg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D、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6.如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是(  )A.炒菜时闻到香味B.压缩空气C.干冰升华D.湿衣服晾干\n【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炒菜时闻到香味,是因为饭菜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不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B、压缩空气,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正确.C、干冰升华,固态的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不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现有甲、乙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对两份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速率加快,甲加了二氧化锰,乙没有加,所以甲的反应速率快;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同,所以甲与乙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故甲、乙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对两份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度快,但两份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所以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催化剂的概念、特征,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n 1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A.B.C.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中是两种单质,B中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C中是两种化合物,D中是一种化合物.【解答】解:A、由图中可知,两种物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两种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B、由图中可知,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做出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不正确;C、由图中可知,两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两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由图中可知,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99gB.钠为非金属元素C.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比较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正确识别原子结构示意图.【解答】解:A、钠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A错误;B、钠为“钅”,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C正确;\n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20.下面是对“2”的含义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Fe2+: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C.: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D.2SO42﹣:2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分析;B、根据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进行分析;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分析;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正确;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B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错误;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2SO42﹣中前面的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后面的2表示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461114反应后质量/g待测15084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9:111:80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n【分析】本题可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分析:先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结合各选项的方说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15g﹣6g=9g,故B是生成物,生成的B的质量为9g;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11g﹣0g=111g;D是生成物,生成的D的质量为84g﹣4g=80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111g﹣9g﹣80g=22g,故待测的数值为22g+4g=26g.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A可知,此反应为分解反应,故原说法错误.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2:9:111:80,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111g﹣9g﹣80g=22g,故待测的数值为22g+4g=26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2.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经调查发现,酸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  )A.FeSB.Fe2S3C.FeS2D.FeO【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①宏观意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②微观意义: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故可推测R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①宏观意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②微观意义: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可知“2R”中含有4个硫原子、2个亚铁离子,故其化学式为FeS2.故选C【点评】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19分)23.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1)三个水分子 3H2O (2)镁离子 Mg2+ (3)氧化铝 Al2O3 (4)水银 Hg (5)标出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2O5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n【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3)氧化铝是由显+3价的铝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Al2O3;(4)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就是其元素符号,可表示为:Hg;(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2O5;故答案为:(1)3H2O(2)Mg2+(3)Al2O3(4)Hg(5)2O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4.现有五种物质A氮气B氢气C硫D二氧化碳E氧气,请用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 D (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 C (3)在空气中燃烧不会污染环境的为 B (4)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为 E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常见气体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污染空气;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1)D(2)A(3)B(4)E.【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等,考查的知识点很多,本题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5.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n(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符号是 O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由原子序数为13号和17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2)从元素周期表查出13、17号元素,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解答】解:(1)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2)从元素周期表查出13、17号元素分别是:Al,Cl,已知铝的化合价为+3,氯元素与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13、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故答案为:(1)O;得到;(2)AlCl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书写化学式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并能应用于解题. 2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实验是制备气体时,应先 检查气密性 ,再进行实验.(2)与滴瓶配套使用的胶头滴管用过后 不需要 (“需要”或“不需要”)用水清洗.(3)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液体药品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备气体时的步骤进行分析;(2)从滴管的使用方法去分析;(3)从玻璃玻璃仪器刷洗干净的标准去分析.【解答】解:(1)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进行实验;(2)与滴瓶配套使用的胶头滴管用过后不需要用水清洗,因为是专用的;(3)试管等玻璃玻璃仪器刷洗干净的标准是:附着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填:(1)检查气密性;(2)不需要;(3)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做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n27.如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请回答:(1)富马酸亚铁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24:1 ;(2)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0 ;(3)富马酸亚铁(C4H2Fe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 32.9% ,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65.8 mg.【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题意,每包含富马酸亚铁0.2g;结合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计算出摄入铁元素的质量即可.【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富马酸亚铁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4):2=24:1;故答案为:24:1;(2)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2+56+16×4=170;故填:170;(3)富马酸亚铁(C4H2Fe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9%;每包含富马酸亚铁0.2g;已知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9%,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0.2g×32.9%=0.0658g=65.8mg;故填:32.9%;65.8.【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8.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气泡 ,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增加水的导电性 .(3)该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氧气 .\n【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需熟悉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生成物以及氧气和氢气的性质;(2)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导电性较强解决.(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表达式.【解答】解:(1)因为水电解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正极产生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达到燃烧所需条件而复燃,负极产生的氢气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硫酸和氢氧化钠是电解质,导电性较强;(3)在水的分解反应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故答案为:(1)气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氢气;(2)增加水的导电性;(3)水氢气+氧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的掌握情况,学生只要熟知此实验的过程、现象,能正确书写反应的表达式,就能轻松答题. 29.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过滤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活性炭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加热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解答】解:(1)茶叶是固体,茶水是液体,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填:过滤;(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填:活性炭;(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用加热的方法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达到硬水软化的目的,故填:加热.【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净水知识进行. 三、实验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n30.(11分)(2022秋•耒阳市校级期中)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1)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步骤是 ABC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D ;(3)写出右图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b 漏斗 ;c 烧杯 ;(4)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沉淀 ;(5)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混合物 ,滤液浑浊原因是 ①滤纸破损;②仪器本身不干净;③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6)如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未用玻璃棒引流 ; 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漏斗下面尖端处未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生产实践型;空气与水;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在自来水净化步骤中,加入明矾后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杂质,然后加入漂白粉杀菌消毒,但此时得到的水并不是纯净物,因为其中还有加入漂白粉后生成的物质.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加入明矾后、沉淀、过滤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故选ABC.(2)加入漂白粉是为了消毒、杀菌,其中起消毒作用的是漂白粉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3)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铁架台;b漏斗;c烧杯;(4)加入明矾是为了吸附悬浮杂质.故答案为:吸附悬浮杂质.(5)经上述几步操作处理后得到的饮用水仍然属于混合物,因为水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①滤纸破损;②仪器本身不干净;③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6)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答案:(1)ABC;(2)D;(3)铁架台;漏斗;烧杯;(4)吸附沉淀;(5)混合物;①滤纸破损;②仪器本身不干净;③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6)未用玻璃棒引流;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漏斗下面尖端处未紧靠烧杯内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净化水、物质的分类方法、过滤操作等方面的内容.\n 3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②的名称是 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a (填“a”或“b”)端导入.(3)组装一套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 B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验满的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满了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E (填字母).【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4)根据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②是集气瓶;(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端导入;(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满了;(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故答案为:(1)集气瓶;(2)2KMnO4K2MnO4+MnO2+O2↑,a;\n(3)B,2H2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满了;(4)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32.用20克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有气体产生后,残余固体质量为15.2克,问:(1)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物质质量守恒;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产生的氧气的质量;(2)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氯酸钾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出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氧气的质量为:20g﹣15.2=4.8g(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96x4.8g=解得:x=12.25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100%=61.25%答:(1)产生氧气的质量是4.8克;(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61.25%.【点评】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差求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由气体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06:37 页数:25
价格:¥3 大小:389.1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