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回答下题。1.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A.积温的多少B.地形和土壤状况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3.造成上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B.地形南高北低C.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南多北少【答案】1.C2.A3.C【解析】试题分析:1.图示是我国干湿区划分图,干湿区的划分是以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如降水量较大的一般大于800mm的为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于400mm的为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200mm的为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400mm的为半干旱地区。选C正确。2.自然区域的划分界线是模糊的,而不是明确的。图示的四大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3.图示干湿地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差异而形成的,受夏季风影响大的东南地区降水多,受夏季风影响小的西北地区降水少。选C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区域划分。15\n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4.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最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5.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6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B.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18世纪下半叶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C.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混合农业区,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生态退化D.田纳西河流域内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答案】4.B5.D6.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和自然分界线:秦岭—淮河。15\n5.ⅠⅡⅢ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6.ⅠⅡⅢ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Ⅱ区比Ⅲ区纬度高,但Ⅲ区海拔高,气温低故热量较Ⅱ区少,A错。Ⅲ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光照比Ⅱ区强,因此B错。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为分界线,C错。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D正确。读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下面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整个干流的落差均较大B.降水变率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C.河流上游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D.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8.利用图中资源,田纳西河流域可以大力发展的工业是()A.冶金B.普通服装加工C.航天D.生物制药【答案】7.B8.A【解析】试题分析:7.读图,根据水电站分布,水电站密集区域,干流的落差较大,稀疏区落差小,A错。降水变率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B对。河流上游是梯级开发的重点,C错。水汽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大西洋,D错。8.利用图中资源,田纳西河流域可以大力发展的工业是冶金等高耗能工业,A对。普通服装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耗能少,与图示资源关系不大,B错。航天、生物制药是技术指向型产业,C、D错。【考点定位】区域地理特征,适宜工业部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5\n9.该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占有耕地多B.机械化程度高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技术水平高10.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发展科技,培育甘蔗新品种B.甲地毁林开荒,扩大种植规模C.乙地增加载畜量,发展畜牧业D.丙地退耕还湿,建湿地保护区【答案】9.A10.D【解析】试题分析:9.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平原,人口稀少,耕地面积广阔,人均占有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因此成为“中华大粮仓”。10.甘蔗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种植,该地为温带,A错误;甲地位于大兴安岭,毁林开荒易引发水土流失,B不合理;乙地位于山区,适宜林业发展,即使发展畜牧业,也不适宜增加载畜量,C错误;丙地位于三江平原,有大面积的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应退耕还湿,建立湿地保护区,D正确。考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n11.图示区域发展的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劳动力B.资金C.技术D.能源12.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A.降水B.热量C.人均耕地面积D.河流、湖泊【答案】11.D12.C【解析】试题分析:11.读图,图示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内劳动力丰富、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不是限制因素,A、B、C错。区域内能源缺乏,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能源,D对。12.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河流、湖泊众多,有利于农业发展,A、B、D错。该地人口密度大,平原面积小,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人均耕地面积少,C对。【考点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工业、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名师点睛】根据区域轮廓、注记,判断区域位置。分析选项中列出的因素,排除不可能的因素,或是判断出区域发展的优势因素,找出主要制约因素。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区域缺少优势的因素。湖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区之一,结合湖南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3.湖南省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包括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全年降水丰沛③土质疏松,多黄土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4.图中甲湖泊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湖泊周边地区应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价格工业C.利用水运,发展钢铁工业D.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15\n【答案】13.D14.B【解析】试题分析:13.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人为的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当地是红壤,土质黏重。选D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知识拓展】水土流失的条件:地形坡度较大;地表植被稀少;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是长期的植被破坏造成的;南方丘陵水土流失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读下图,回答下题。15.上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渭河南岸缺大的、长的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C.洛河含沙量小一一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D.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16.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B.合理采矿,保持水土C.引水灌溉,发展农业D.修建水库,梯级开发15\n【答案】15.D16.B【解析】试题分析:15.渭河南岸临近秦岭山,受地形影响缺大的、长的支流,A错;图示区域是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B错;洛河流经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大,C错;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是因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选D正确。16.泾河段没有“地上河”,A错;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要注意合理采矿,保持水土,B正确;流域内应以水土保持为重点,不是引水灌溉为重点,C错;流域内流量较小,不人宜梯级开发,D错。选B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流域的治理。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17.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指标是()A.利用地形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C.利用河流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18.从理论上讲,图中的河段综合治理模式和田纳西河流域最接近的是()A.①B.②C.③D.④19.黄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中,田纳西河流域未出现的是()A.土地退化B.风蚀荒漠化C.水质污染D.植被破坏【答案】17.A18.D19.B【解析】试题分析:17.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所以其划分的指标是利用地形指标,A对,C错。地形指标是单一性指标,不是综合指标,B错。材料不能表示利用气候指标,D错。18.从理论上讲,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模式是进行水能的梯级开发。图中的①河段是地上河,主要是加固大堤,A错。②河段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B错。③河段位于干旱区,主要问题是风蚀荒漠化,主要模式是退耕还草,C错。④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主要是水能梯级开发,与田纳西河综合治理模式最接近,D对。15\n19.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田纳西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水质污染等,A、C、D出现过。风蚀荒漠化问题主要出现在黄河流域,田纳西河没出现过,B对。【考点定位】区域划分依据,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名师点睛】区域划分的指标有单一性的,有综合性的,单一性指标是以某一因素主依据进行划分。综合指标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区域划分。流域不同河段特征不同,开发利用的方式也不同,水能梯级开发,离不开落差大,水量大这一基本条件。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20.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B.科技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高C.人均耕地面积广,粮食商品率高D.水热条件好,水利工程多21.关于P地和R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P地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P地适宜发展森林工业C.R河在我国境内,属于内流河D.R河位于东部季风区,每年7、8月份有凌汛【答案】20.C21.B【解析】试题分析:20.15\n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其它相关信息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这里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其水热条件、工业发达程度和科技水平不是相对的优势,而是相对处于劣势,排除A、D;因为这里最多一年一熟,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两熟到三熟,所以从自然条件考虑这里的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高,排除B;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这里的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便于大规模地进行机械化耕作,粮食商品率高。故选C。21.读图,P地地处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主要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A错;P地地处小兴安岭,适宜发展森林工业,B对;松花江最终注入太平洋,属于外流河,C错;松花江位于东部季风区,一般11月河流封冻,翌年4月解冻,每年封冻期和解冻期,由于降雨、积雪融化以及开河时河槽蓄量的急剧释放,形成凌洪,7、8月份气温较高不会产生凌汛,故D错。【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和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继西气东输之后,2022年我国又启动了疆电外送工程,预计到2022年,将新疆电网建成以750千伏骨干网架为支撑、能够支持大规模“疆电外送”和接纳大量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读“疆电外送”线路图,回答下列各题。22.新疆地区优势能源资源有A.天然气、石油B.地热、核能C.风能、潮汐能D.水能、生物能23.疆电外送产生的有利影响有A.工程建设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B.工程建设占用大量耕地C.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D.解决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答案】22.A23.C【解析】试题分析:2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新疆地区优势能源资源有天然气、石油,A对。新疆经济落后,资金、技术力量弱,不适合发展核能,B错。位于内陆,没有潮汐能,C错。降水少,植被稀疏,水能、生物能缺乏,D错。23.15\n疆电外送产生的有利影响是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对。工程建设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占用大量耕地,是对当地的不利影响,A、B错。不能解决,只能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D错。考点:区域优势能源资源,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2022年第3号台风“南玛都”于7月1日晚生成,气象部门对其进行跟踪监测,下图为中央气象台7月3日6时发布的两条消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图中消息①和消息②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A.RSGISB.GPSGISC.RSRSD.GPSRS25.7月3日5时,台北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24.A25.D【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风向的判断方法。24.台风的监测定位是依靠RS,经过区域概率分析依靠的是GIS。25.7月3日5时,台风中心位于台北的东部,台北的风向应为西北风。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德国普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城,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如下图)。鲁尔区位于德国的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城内。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严重,使普尔区的工业发展难以为继。15\n(1)据材料和图分析德国鲁尔区形成的优越区位条件。(2)为了应对鲁尔工业区的衰落,德国采取了哪些综合整治措施?【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充足(2)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等【解析】本题以德国鲁尔区为背景,考查传统工业的工业区位,以及重新振兴的措施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资源、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德国处于欧洲陆上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区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煤炭质量优,开采条件好;鲁尔区西南部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另外还通过荷兰的鹿特丹港经莱茵河运入部分铁矿;鲁尔区内水网稠密,莱茵河、利伯河、鲁尔河,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源。(2)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工业重新振兴的措施,主要从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环境、科技、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德国鲁尔区针对生产结构单一的问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针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这一根本原因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了吸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境保护卓有成效。27.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15\n(1)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2)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答案】(1)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2)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水威胁【解析】本题通过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力求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1)河流的开发方向主要由河流的水文特点决定。由图知,B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有瀑布,可开发水能或发展旅游业;C支流流经平原地区,汇集支流多,流量大,流速平稳,适宜发展航运。(2)对比图甲和图乙,图乙中可发现河流上游存在坡地开垦现象,坡地上出现了裸岩、果园、耕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明显缩小,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影响较大。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全国5.8%。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材料二: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将重庆、成都与西安三大城市整合起来,突破秦岭屏障,使成渝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贯通,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这也是深化西部大开发的必由之路。材料三:图甲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乙为中国局部区域图,阴影部分为“西三角经济区”。15\n(1)“西三角”中成都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仅为600公里,但气候特征差异却非常大。指出西安和成都一月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2)描述“长三角”主要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3)分析影响“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4)与“长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优势条件?【答案】(1)西安一月气温较成都低。原因:西安比成都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昼长较短,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少;西安接近冷空气源地,受冷空气活动影响大,而成都受山地(秦岭)阻挡,受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小(2)分布不均衡;沿主要水体(长江、太湖、京杭运河)分布;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15\n(3)长三角地区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为我国人口稠密区,集聚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高;商贸发达(4)(矿产、水能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等【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题中问一月气温的差异,直接读表格可以获得答案:一月西安气温比成都低。分析气温从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图中西安纬度高于成都,因此冬季气温低;西安和成都之间有海拔较高的秦岭冬季阻挡冬季风南下,使成都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西安和成都同处大陆内部,对气温影响一样。(2)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思路一般是:判断地理事物在区域内部是否均衡分布,如果均衡观察分布的密度等,如果不均衡观察分布的规律:变化趋势,集中区的分布位置等。(3)城市群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条件包括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好、经济基础好,还可以从科技水平,教育,劳动力素质方面来答。题中要求回答社会经济条件,结合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可得出答案。(4)“西三角”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的答题要点与上题相同,但是要结合具体的区域和题中的材料。材料一阐述“长三角”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好等;“西三角”经济区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廉价、地价较低、市场潜力大等。材料二说明“西三角”经济区有明显的政策优势。两个区域地图能读出“西三角”经济区资源丰富。【考点定位】影响气温的因素、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名师点睛】城市群形成的基本条件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的形成要具备以下基条件:(1)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一方面,城市群都位于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地带并且都处在平原地带。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上运输条件;(2)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外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群大多拥有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3)产业拉动/第二产业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和城市群形成发展的根本驱动力;(4)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15\n概括起来城市群形成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适宜的气候、广阔的平原、充沛的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发展历史悠久、政府政策支持、便利的交通、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且发展速度快等。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09:58:19 页数:15
价格:¥3 大小:796.0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