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一中2022-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C. 任何地点的线速度都相等 D. 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太阳【答案】B【考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解析】【分析】A.根据地球运动的特点可知,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A不符合题意;B.地球自转一周是时间单位是一天。B符合题意;C.在地球上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随着纬度增加,线速度逐渐减小。C不符合题意;D.地球自转的轴是地轴,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太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地球的自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间隔是一天,以太阳为参照物,是太阳日,以恒星为参照物是恒星日;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外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同,都是15°/小时,线速度赤道上最大,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2.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 )A. 123.5°E B. 112.5°E C. 127.5°E D. 135°E【答案】C【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地的昼长是(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14小时,夜长是10小时,因此该地的日出的地方时是5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根据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东面的地方比西面的时间早可知,该地的经度为127.5°E。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地方时的计算依据:东早西晚;1°4分钟(15°1小时),东加西减。日出时刻是夜长的一半(或12减去半个昼长),日落时刻是12加上半个昼长(或24减去半个夜长)。3.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小题。(1)该段河流位于(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赤道上 D. 南回归线上(2)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A. 东岸河堤 B. 南岸河堤 C. 西岸河堤 D. 北岸河堤【答案】(1)B(2)D【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4/14\n【解析】【分析】(1)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右岸侵蚀严重;南半球向左偏,左岸侵蚀严重。由剖面图可知,该河右岸冲刷严重,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2)由于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D符合题意。【点评】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导致在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4.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小题。(1)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 东 B. 西 C. 南 D. 北(2)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 70°W,75°N B. 75°E,80°S C. 75°E,65°S D. 105°W,80°S【答案】(1)A(2)B【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分析】(1)极地考察应该在极地的夏季,此时气温高、昼长夜短或出现极昼,结合12月可判断考察地位于南极地区。根据图中信息,“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说明此时是正午时刻,南极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影子朝向正南方。所以图中照片影子位于正南方,依据地球上东、南、西、北方位是按顺时针方向分布的,可判断出该照片从东方拍摄的。A符合题意。(2)结合材料可知,拍摄时该地为12时,中时区为19-12=7时,根据东早西晚,则该地位于中时区的东边且相差5小时,时区相差5个时区,故该地位于东五区,经度为75°E;休息12个小时后应该是当地的12+12=24时,物体还有影子,说明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只有在12月22日出现极昼,则12月出现极昼,最有可能是较高纬度地区,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B【点评】判定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1)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朝向东南。(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朝向东北。14/14\n5.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俯视图,箭头所示为地球公转方向,虚线圈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面大圆为赤道。ABC表示晨昏线,OD两侧日期不同。据此回答小题。(1)图中A点经度为( )A. 75°E B. 75°W C. 105°E D. 105°W(2)若AB表示昏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北京时间为7点 B. 此日地球公转速度最慢C. 此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 此日北京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答案】(1)C(2)C【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所以判断该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A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与OD夹角为75°,可以判断OD为180°经线,OA与OD时差只相差5小时,故OD不可能是0点经线。则A点所在经线为105°E,C符合题意。(2)A.若AB表示昏线,图中A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有上题可知,OA经度为105°E,故120°E的时间是19时,即此时北京时间为19点,A不符合题意;B.此日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为12月22日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不符合题意;C.此日为北半球冬至,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C符合题意;D.此日北京昼长达到一年中最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2)C【点评】当北半球夏半年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但全球各地日出方位都是东北方向(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当北半球冬半年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全球各地日出方位是东南方向(极昼极夜区除外);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日出时间是6时,日落时间是18时,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6.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小题。14/14\n(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 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C. 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 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答案】(1)D(2)B【考点】大气受热过程【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①、②正确;“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③正确;“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2)AC.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A、C错误;B.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B符合题意;D.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B【点评】明确“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昼夜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的气温较高,夜晚晴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近地面气温降低的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昼夜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近地面的气温较低,夜晚阴天,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7.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小题。(1)北京市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 )A. 根治北京市的雾霾 B. 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C. 增加城区降水量 D. 降低风沙天气频率14/14\n(2)对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是( )A. 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B. 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C. 大力修建城市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D. 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扩建人工景点【答案】(1)B(2)A【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1)A.通风廊道建设,不能根治北京市的雾霾,A不符合题意;B.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明显,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区热岛效应,B符合题意;C.热岛效应减弱,上升气流减弱,可能减少城区降水量,C不符合题意;D.空气流通,不能降低风沙天气频率,D不符合题意。(2)A.对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应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A符合题意;B.拆除一切建筑物,不合实际,也无必要,B不符合题意;CD.城市地价高,修建城市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会加重城市用地紧张程度,且要考虑城市实际状况,减少拆迁,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A【点评】“城市通风廊道(即风道)”分别是“通风”和“廊道”的意思。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实践中,有“通风走廊”、“绿色风廊”、“楔形绿地”、“绿色廊道”等的说法有。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8.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完成小题。(1)②地降水量与①地相比( )A. 春季较多 B. 夏季较多 C. 秋季较多 D. 冬季较多(2)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A. 夏季风 B. 信风带 C. 西风带 D. 副热带高压带14/14\n【答案】(1)D(2)A【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及其判断【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降水量逐月累积曲线,与①地相比,②地曲线表示,冬季累积降水量较多,说明冬季降水多;夏季曲线增长很少,说明降水少。D符合题意。(2)A.夏季①地的降水量累积增长快,说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夏季风,A符合题意;BC.与副极地低压带、西风带无关,B、C不符合题意;D.副热带高压带被季风环流破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A【点评】图示为降水逐月累计曲线,斜度越大,说明增长快,月降水量大。反之曲线斜度小,月降水量小。冬季多雨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夏季多雨的气候,主要是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9.读图,左图示意某岛地理位置,下图表示2022年10月3日至4日某天气系统经过该岛时的天气资料。回答小题。(1)经过该岛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2)该天气系统位于图中①地时( )A. ②地大风降温 B. 机场附近地区阴雨连绵 C. 风景区盛行西北风 D. 夏威夷高压在其偏东洋面【答案】(1)C(2)D【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解析】【分析】(1)从天气资料图中可以看出,天气系统经过时气压降低,风速增大,从数字上看气压很低,而且风力很大,再联系时间为秋季,可以推测经过该岛的天气系统是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C符合题意。(2)A.台风天气系统位于图中①地时 ②地大风但降温小,A不符合题意;B.机场附近地区狂风暴雨,不是阴雨连绵,B不符合题意;C.风景区盛行东北风 ,C不符合题意; D.夏威夷高压在其偏东洋面,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2)D14/14\n【点评】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北半球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是呈逆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南半球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顺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受其影响多阴雨天气;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是呈顺时针由高压中心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顺时针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受其影响多晴朗天气。10.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小题。(1)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A. 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 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C. 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 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2)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主导风向 B. 湖水盐度 C. 沿岸坡度 D. 土壤肥力(3)该湖湖泊水位最高时( )A. 德干高原的河流处于丰水期 B. 乌兰巴托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C. 西双版纳正在举办泼水节 D. 开普敦附近海域风平浪静【答案】(1)D(2)A(3)A【考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气候类型及其判断,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1)A.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甲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多,夏季输入L湖的泥沙最多,故A不符合题意;B.甲河流入L湖,故B 不符合题意;C.乙河流出L湖,因此是湖泊补给河流,故C不符合题意;D.湖西侧有甲河补给淡水、又有乙河起到排盐作用,而使西侧湖水为淡水,适宜芦苇生长;东侧盐度高而不适宜芦苇生长.故D符合题意。(2)芦苇是淡水植物。则该湖西侧有甲河补给淡水、又有乙河起到排盐作用,而使西侧湖水为淡水,适宜芦苇生长,东侧盐度高而不适宜芦苇生长;从高低水位可以判断坡度,西岸沿岸坡度小,适宜芦苇生长,东岸坡度大而不适宜芦苇生长;土壤肥力大小影响植物生长;当地的主导风向主要是西北风,两地差异不大。A符合题意。(3)A.该湖泊主要靠甲河补给,甲河主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夏季流量大,该湖泊水位最高时为北半球夏季;德干高原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处于丰水期,A符合题意;14/14\nB.夏季为6、7、8三个月,乌兰巴托的日出时间可能越来越早,也可能越来越晚,B不符合题意;C.西双版纳泼水节在4月13至15日,C不符合题意;D.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夏季是南半球的冬季,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 ,附近海域风浪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A;(3)A【点评】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高山区,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最高的夏季是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经常起着调节作用。11.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粗的火山砾(渣)、火山砂及熔浆会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读图,回答小题。(1)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2)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海水堆积 C. 火山喷发 D. 湖泊堆积(3)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 )A. 火山活动 B. 断层活动 C. 流水堆积 D. 风力堆积【答案】(1)D(2)D(3)B【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火山碎屑层有3层,所以该地有3次火山活跃期。C符合题意。(2)由图可知,图中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降落”14/14\n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散落到湖面上,经湖泊水运动,沉入湖底,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火山碎屑层。所以相关的直接作用是湖泊堆积。D符合题意。(3)A.从图中的火山碎屑和火山熔岩可知由火山活动,A正确;B.图中没有断层活动,B错误;C.经湖泊水运动,沉入湖底,是流水的堆积,C正确;D.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散落到湖面上,是风力的堆积,D正确;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2)D;(3)B【点评】背斜构造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构造的岩层向下凹陷,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褶皱构造背斜形成山地,向斜形成谷地;受外力作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断层上盘上升形成断块山(地垒),下盘下降形成谷地(地堑)。12.下图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霍尔果斯(80°29′E,44°14′N)境内某低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达)”。据图回答小题。(1)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 背斜、向斜、地堑、断层 B. 向斜、向斜、地垒、断层C. 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D. 向斜、向斜、背斜、断层(2)M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石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原因可能是( )A. 外力侵蚀 B. 外力沉积 C. 岩浆活动 D. 地壳运动(3)甲山的表层出现了黄土及黄土状物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 流水作用 B. 风力作用 C. 岩浆活动 D. 地壳活动【答案】(1)C(2)D(3)B【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岩层弯曲状况来看,甲中间岩层向上育曲,为背斜,乙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丁处岩层上下错开,发生明显位移,为断层,C符合题意。(2)该图可知,M处看层发生了断层,是由于地充的挤压,导致岩层不能承受地壳运动的力,而发生断裂,岩层沿着断裂面上下错开,D符合题意。(3)黄土是风力携带的沙粒,受到阻挡或者速度降低,沉积形成,属于风力沉积作用的表现,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2)D;(3)B14/14\n【点评】背斜构造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构造的岩层向下凹陷,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褶皱构造背斜形成山地,向斜形成谷地;受外力作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断层上盘上升形成断块山(地垒),下盘下降形成谷地(地堑)。二、非选择题13.如下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为晨昏线,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夜间),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48°。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________。某人现在所在纬度为________,B地纬度为________。(2)B地此日昼长为________小时,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地方时)。(3)有一架飞机从A点飞往C点的最近飞行方向,先往________(方向)再往________(方向)。(4)此时,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________。【答案】(1)80°W;48°N;73°N(2)24;16;4(3)东北;东南(4)100°E~180°【考点】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分析】(1)由 “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可知图是北半球,只有北半球才可看到北极星;该地是夜晚,故100°E处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由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相对,故80°W是直射点的经度。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故当地的纬度是48°N,B地的纬度=48+2775÷111=73°N。(2)B地出现了极昼,昼长是24小时。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可以肉眼观测北极星,那么自40°E到160°是即为A地所在纬度该日的夜长,时长8小时,那么昼长16小时,由此推知日出时间4点。(3)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故从A到C,是先东北后东南方向。(4)新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通过计算,地方时为0点所在的经线是100°E。那么100°E-180°是新的一天。14/14\n【点评】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最长,掌握太阳高度角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长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最短,掌握太阳高度角最小,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各地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随着纬度升高,昼长逐渐增长,南半球昼短夜长,随着纬度增加,昼长逐渐变短;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随着纬度增加,昼长逐渐变短,南半球昼长夜短,随着纬度的增加,昼长逐渐增长。14.依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锋面徘徊于昆明和贵阳之间,易形成连阴雨天气。材料二: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图甲)和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图(图乙)。材料三: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对比。11月~次年4月5月~10月1月7月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昆明116.311.2918.188.87.519.7贵阳8.524.7849.875.34.624(1)描述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并说明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和成因。(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西北—东南走向。秋冬季节(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势力减弱和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受云贵高原阻滞而形成。(2)差异: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成因:贵阳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昆明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且气温较高。(3)特点:昆明夏季凉爽湿润。成因: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云雨减弱了太阳辐射;地处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高而气温低。【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其判断【解析】【分析】(1)由图示可直接读出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是西北—东南走向。准静止锋是由于冷暖气团长期在某地停留,造成连绵不断的阴雨。结合材料一、二可以知道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和原因。北方冷空气只有秋冬季才能到达南方的云贵高原地区,所以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秋冬季,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这里相遇,受云贵高原阻滞,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锋面。所以,准静止锋的主要成因是地形影响。(214/14\n)结合材料三可以发现昆明和贵阳冬季在气候上的差异,差异: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这与在冬半年影响该地的锋面关系密切。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相持不下,在该地区徘徊形成的,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无论冷锋降雨还是暖锋降雨,降雨区都在贵阳一侧,所以贵阳的天气特征是阴雨连绵,从图中可以看出昆明在冷锋前,故降水少。(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昆明夏季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点凉爽湿润。,这与昆明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形势有关。湿润是由于受大气环流有关,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凉爽主要与地形、天气有关,云雨减弱了太阳辐射;地处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高而气温低。【点评】气旋(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向中心辐合,北半球呈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反气旋(高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半球呈顺时针的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的运动,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大其符号是槽线上画三角,三角尖端指示锋面移动方向;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在冷气团上爬升形成的锋面,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吗,槽线上画圆弧,圆弧指示锋面前进方向。15.读“湘江流城和莱茵河流城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湘江和莱茵河相似的水文特征有哪些?(2)两条河流相比,________航运价值更大,请说明原因________。(3)流域综合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什么?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答案】(1)无结冰期,无凌汛,流量较大。(2)莱茵河;水量平稳,季节变化小;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大)(3)水力资源(水能)。水土流失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农田、村庄。【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解析】【分析】(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214/14\n)河流的航运价值要从水量的大小、季节变化、河水的流速等自然方面和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市的数量等社会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地处欧洲西部,地势平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降水丰富且均匀,水量平稳,季节变化小,最冷月气温在0 °C以上,河流不结冰,河流的通航时间长。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大)。(3)湘江上游地区水能丰富,为开发的重点。但开发过程中水利设施的建设会淹没农田、村庄,并造成地震灾害和生态破坏。【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及昆虫等为食。左下图为环尾狐猴,右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1)描述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征。(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3)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答案】(1)岛屿南北狭长,南北窄,中间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为南北走向;东部地势陡峻,西部较为和缓。(2)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地势高差大(或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3)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纬度较低,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西部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稀树高草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考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西亚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解析】【分析】(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来分析。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为南北走向;东部地势陡峻,西部较为和缓。(2)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地势高差大,水热差异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14/14\n(3)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气候、地形、植被(食物来源)、生活区域、天敌等角度回答。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所处的纬度低,植物生长较快,食物供应充足。西北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能够满足动物的饮水需要。【点评】自然地理环境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基础。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