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养正中学2022-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期中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C.该行星温度太低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答案】1.C2.B【解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可知“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因此该天体系统位于银河系,C正确。2.由材料“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可知,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依据是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B正确。【考点定位】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名师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21-\n3.上图中,有关A、B、C三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B、C三层中,C层的亮度最大B.A层上会出现突然增大增亮的斑点C.B层上常会出现一些黑斑点D.A层和B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4.当太阳活动达到峰值时,其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北京地区可在夜晚看到极光B.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C.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影响D.干扰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答案】3.D4.D【解析】3.本题考查太阳的圈层结果,太阳内部圈层由内及外分别是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A的亮度最大,A错误。耀斑出现在B层,B错误。黑子出现在A层,C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D正确。故选D。4.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北京不能出现极光,A错误。磁爆和全球变暖关系不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C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D正确。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1-\n5.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B.海拔高,距太阳近C.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D.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6.利用楼顶(平顶)自建光伏发电站,电池板与楼顶倾角最小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B.广州C.济南D.北京【答案】5.C6.B【解析】试题分析:5.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选C正确。6.为了使电池板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电池板应也太阳光线垂直;电池板与楼顶的倾角就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即电池板与楼板倾角最小时,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四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纬度越低的城市,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也就是电池板与楼顶倾角最小。选B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知识拓展】影响太阳辐射因素:地势高低,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天气状况,晴天多的地方,太阳辐射强;纬度低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季节差异,夏季太阳高度大,昼长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太阳能电池板的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是互余关系;倾角=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读“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21-\n7.有关该地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麓太阳辐射强度始终大于山顶B.9~12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减小C.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率7月最大D.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率11月随高度递减8.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A.太阳高度大B.白昼长C.晴天多D.阴雨天多【答案】7.C8.C【解析】试题分析:7.结合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4月中旬到8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山麓,8月中旬到9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等于山麓,9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山麓,1~8月山麓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增大,9~12月山顶并非一直减小,10~11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呈上升趋势。8.大别山地区由于地处江淮地区,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阴雨连绵,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强。8月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考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9.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壳一地幔一地核一莫霍界面一古登堡界面B.地壳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C.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壳D.地壳一莫霍界面一地幔一古登堡界面一地核10.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实线为P波,虚线为S波)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21-\n A.①B.②C.③D.④【答案】9.D10.A【解析】9.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表及里为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10.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石油一般是粘稠的液体,若遇到石油,横波会消失,纵波通过时波速也突然下降。①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表及里为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左下图所示。右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12.右上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21-\n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答案】11.C12.B【解析】试题分析:11.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选C。12.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故选B。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下图中甲为晋江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回答下列各题。13.乙图中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14.甲图中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答案】13.D14.A【解析】试题分析:13.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被吸收,②是地面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21-\n14.7—8月,正值南昌市伏旱天气,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考点: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1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17.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答案】15.A16.C17.D【解析】试题分析:16.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故C项正确。17.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任两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的方向成180°角。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近地面风形成三种力的作用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类循环模式的构建是最常见的典型案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n18.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19.若此图表示中纬度或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状况,且S表示南方。地面点G和近地面风向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副热带高压带、西南风②极地高压带、东北风③副热带高压带、西北风④极地高压带、东南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8.C19.B【解析】18.若该图为城市热岛环流,H气流上升,为城市。G气流下降,为郊区。在②处植树造林能增加城市的湿度,降低温度,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ABD错误,故选C。19.若此图表示中纬度或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状况,且S表示南方,若是中纬度,则位于南半球,G是副热带高气压带,H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②是盛行西北风。若是高纬度,则位于北半球,G是极地高气压带,H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②是极地东北风。所以ACD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0°-6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北半球风向是西南风,南半球风向是西北风。60°-9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中纬环流是30°-60°之间环流.图中G气流下沉,形成高压,H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G比H的纬度低,所以G是副热带高压带,H是副极地低压带,②是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图1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20.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21-\nA.该地区为夜晚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21.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答案】20.D21.C【解析】试题分析:20.图中①与③处给出了风向和风力大小情况,因湖陆风与海陆风均为局地热力环流,故可根据①处与③处风向确定②、④处气流运动状况,图中①处风向为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如果①处风向为由陆地吹向湖泊则叫陆风),③处风向由陆地上空吹向湖泊上空,则②处为下沉气流,④处为上升气流。21.城市地面硬化会加剧陆地与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加强,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泊面积,会减弱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减弱,湖陆风使陆地与湖泊上空的空气运动,进而影响区域内气温、气压及湿度,对局地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表现为增加陆地空气湿度,调节陆地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减小。考点: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在分析根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图(右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时,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l、2、3、4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n22.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A.8:30—9:30B.11:00--12:00C.14:00--15:00D.22:00--23:0023.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22.D23.A【解析】22.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山谷风。图中已绘制的信息1、2、3、4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若为白天,山谷1气流上升正确,等压面分布正确,所以不符合条件;夜间只有3绘制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3.甲乙丙丁四地中夜雨较多的为山谷中,夜间盛行上升流,所以多夜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24.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21-\n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24.A25.C【解析】试题分析:24.读图,强逆温前半夜高度增大,后半夜高度下降,A错。强逆温层高度在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不是逆温强度达到最大,B错。根据时间,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后消失,C对。图中逆温强度有时间变化特征,不能表示近地面较大,逆温强度向上递减,D错。故选C。2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温差,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与逆温层峰值时间无关,A、B、D错。故选C。【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逆温层上界峰值差异的原因。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26.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A.向东北,流水沉积B.向西南,海浪堆积-21-\nC.向东,地壳抬升D.向南,流水侵蚀27.自1998年的新大堤建成后就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是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26.A2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种地表形态。重点学会分析影响泥沙来源因素。26.根据图中825年至1998年成陆线及大堤位置可知,崇明岛东南面积逐渐向东北方向扩张,主要原因是河流携带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沉积。27.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导致入河泥沙逐渐减少。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拦截上游河流的泥沙,下游泥沙含量减少,导致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28.当太阳直射点处于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C.北半球各地处在春季D.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29.当太阳直射点由b→d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长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远日点【答案】28.B29.A【解析】-21-\n29.当太阳直射点由b-d移动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A正确。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所以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在春分3.22日直射赤道,接着就往北移,到了夏至6.22日直射北回归线,然后又开始向南移,在秋分9.22再次直射赤道,冬至12.22是直射南回归线。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30.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31.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30.D3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该题组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考查学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30.有资料可知,该地连续3个月,太阳高度在递减,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0-纬度差,可以得出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100N,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100S,所以说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31.第1测量时,太阳直射100N,太阳直射北半球,不是二分二至;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为秋分日;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100S,不是二分二至,选择C。-21-\n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2.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点B.15点C.18点D.21点33.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答案】32.C33.A【解析】32.根据航班降落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降落时,赤道上75°E的地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9时,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则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9-9=0时。故选B。33.据图中昼夜状况可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可判断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正确;正午悉尼树影在南,广州树影在北,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悉尼大于广州,C错误;广州昼短夜长,悉尼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A。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图中箭头指向正北,P、Q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PQ线两侧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n34.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A.8时B.12时C.14时D.20时35.该日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答案】34.C35.B【解析】试题分析:34.箭头指向N为正北方,也就是P在Q的正北方,且P、Q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那么说明这两点所在的纬度相同,且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作PQ的垂直平分线,则该垂直平分线为赤道,平分线与PQ的焦点,经度地方时为18时,即经线与昏线重合,那么这时时间应该是春分或者秋分,P、Q线两侧日期不同,则PQ所在经线为180°或者零点所在经线,由上面分析可知,不可能是零点,180°地方时=18时,则东经120度北京时间应该为(180-120)°除以15°/小时=4小时.则北京时间为18时-4小时=14时。35.阴影表示夜半球,图中箭头指向正北,P、Q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P、Q线两侧日期不同,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考点: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6.据图推测,乙地位于A.东半球赤道上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C.西半球赤道上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21-\n37.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38.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A.1万千米B.2万千米C.3万千米D.4万千米【答案】36.C37.B38.B【解析】试题分析:36.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37.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即X=23°26′,故B正确。38.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9.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40.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21-\n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答案】39.C40.A【解析】试题分析:39.该题关键是对P点出现极昼现象和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区别,P点出现极昼现象可能的情况包括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和P点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也出现极昼现象,P点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时,由图中信息可知P点纬度为70°N,即太阳直射在20°N;P点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也出现极昼现象时,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在23°26′N,所以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选C。40.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做地轴的垂直线KL(如下图),即KL为赤道,在赤道平面上,则此时黄赤交角为20°,即黄赤交角比原来变小了,则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为20°S/N,南北极圈的纬度为70°S/N,所以北温带的范围变大,全球极夜范围缩小,潍坊冬季时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距离(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0°S)变近了,则福州冬季均温升高,悉尼(约34°S,在南半球)夏季离太阳直射点最近(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0°S)的距离变远了,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变小,昼夜差距缩小了,因而悉尼夏季昼变短了,即选A。【考点定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知识拓展】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1.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21-\n2.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3.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41.下面两幅图中,左图为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当图中b点正午时,人影朝________方向;图中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______。(3)此刻北京时间为;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4)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晋江在未来的半年内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如何变化。(5)此日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___;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_______。(6)此季节上海的昼长福州的昼长(长于、短于或等于)。(7)此日后数日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再变小D.先变小再变大【答案】(1)夏至C23°26′N、45°E(2)正南0(3)6月22日17:00135°W向东到180°(4)向南昼渐短、夜渐长先变慢、后变快(5)acbabc(6)长(7)B【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属于难点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太阳光照图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1)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可知,地球逆时针转动,所以为北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为夏至日。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C处。从图示可以看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35°W,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45°E,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3°26′N-21-\n45°E)(2)当图中b点正午时,人影朝南;b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3)45°E是12时,根据地上时的计算公式可知,此刻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7:00。0时的经线是135°W,所以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135°W向东到180°。(4)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晋江在未来的半年内昼渐短、夜渐长。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5)此日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___;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acb。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abc。(6)北半球的夏季上海的昼长长于福州的昼长(7)夏至日后,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小【点睛】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属于难点知识。做题时要注意:(1)根据极圈内昼夜长短分布判断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2)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昼长根据昼弧长短进行判断,(3)昼夜长短根据纬度分布进行判断;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4)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42.读图甲、图乙,图乙中MN为等高面,GH为等压面。据图回答问题。(1)若图甲中气压分布是由图乙所示原理形成的,则图甲中数字①②与图乙中甲、乙的对应关系是①、②。(2)图乙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从高到低排列。(3)根据高空等压面分布的特点,在图乙中补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图。(4)图甲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5)图甲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原因是。(6)根据图乙判断,甲、乙之间的风向为-21-\n(7)若图乙表示城市热力环流图,则该图中表示市区的是(甲或乙)(8)若单从空气运动的情况分析,图乙中甲、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判断理由;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判断理由。【答案】(1)乙甲(2)乙>甲>丙>丁(3)画出顺时针方向(4)B(5)AA处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6)东北风(7)甲(8)甲甲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乙乙地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较大【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地形图。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1)根据图示,甲是气压分布图,乙是热力环流原理,图乙中丙处等压线向高凸出,形成高压,丁处等压线向低凸出,形成低压,近地面气压和高空气压相反,故甲是低压,乙是高压。甲图中①是高压,②是低压。(2)由上题可知,甲丁是低压,乙丙是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所以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是乙甲丙丁。(3)由上题可知,甲空气受热气流上升,乙处气流下沉,即可画出箭头。(4)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根据此原理即可判断。(5)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处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6)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根据图示可知,为东北风。(7)市区与郊区相比温度高,气流上升。所以甲是市区。(8)甲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乙地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较大。43.下图为“北半球某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图”,据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2)根据气流运动状况判断,A带比B带降水______,原因是。-21-\n(3)图中C气流来自_______气压带,此气压带是由于_____(热力或动力)作用而形成的。(4)图中D风带的风向___________,该风带性质__________。(5)图中上升气流的地区是赤道和______,天气特点是_______。【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 A带(西风带)气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带(信风带)气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4)东南 干冷 (5) 南北纬60°多阴雨天气【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知识,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成因,熟记名称及风向等。(1)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中的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所以是北半球的冬季.(2)西风带风向是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温度降低,容易形成降水.信风带风向和极地东风带风向是高纬度吹向低纬度,不容易形成降水.图中的A是西风带,B是信风带,所以A的降水多.(3)C是南半球的西风带,来自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由于两个风带的性质不同,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会爬到锋面的上面,形成极锋.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 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4))D是极地东南 性质为干冷。(5)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南北纬60°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爬升,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点睛】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此题考查风带风带对气候影响.一般高压带控制下是晴天,低压带控制下是阴雨天气.西风带风向是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温度降低,容易形成降水.信风带风向和极地东风带风向是高纬度吹向低纬度,不容易形成降水.(3)此题考查极锋.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由于两个风带的性质不同,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会爬到锋面的上面,形成极锋.(4)此题考查风带风带对气候影响.一般高压带控制下是晴天,低压带控制下是阴雨天气.西风带风向是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温度降低,容易形成降水.信风带风向和极地东风带风向是高纬度吹向低纬度,不容易形成降水.-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