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季延中学2022年秋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60分1.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如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天子B.诸侯C.士D.卿【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项目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23-\n内容特点(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诸侯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1)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续数百年(2)开拓了疆域(1)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2)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关系宗法孩子、分封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实施D.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从材料““百姓”原为贵族总称,战国之后成为普通民众的通称”中可以看出,由贵族专有到民众通称,贵族地位的下降,由此可以判断此现象涉及的主要是宗法制的崩溃,故B项正确;AC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D项是经济上的,排除;。点睛:材料““百姓”原为贵族总称,战国之后成为普通民众的通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看出姓名的变化,而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由此得出正确的答案。3.周代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巩固周朝政治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但历代周天子自身也在不断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立褒姒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不利于巩固政权B.宗法制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C.诸侯国实力壮大-23-\nD.后世周天子素质日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故A错误;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B正确;C是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排除;D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1)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3)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4)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5)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4.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D.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割据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只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实质,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23-\n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说明该制度按照既定继承模式,避免了贵族之间的权力纷争,应该是宗法制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根据血缘亲疏的嫡庶身份,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故本题应选C项。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进各地的交流B.防范地方割据C.推动各地均衡发展D.强化地方权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按自然地理划分行政区域,不利于各地的交流,故A项错误;“犬牙相入“”““犬牙相制”,能够从地理上限制地方势力,防范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不按自然地理划分行政区域并不能起到推动各地均衡发展的目的,故C项错误;这样做削弱了地方权力,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宋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宋朝通过中书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用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用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由此消弱相权加强君权,所以本题选C,A与材料不符,B是清朝军机处,D材料没体现。-23-\n8.2022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秦朝皇帝制度之外,还考查学生对选项表述的分析能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制度。皇帝制度自秦始皇创立以来,经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内容上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总之,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相辅相成的。封建专制因皇帝制度的确立而得到加强,而皇帝制度又构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和具体表现,二者“形神”结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9.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的制度设计是A.三公九卿制B.推行郡县制C.土地私有制D.统一了货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谓的传统领主即为诸侯王,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则得益于国家的统一,由此可见所选的应为对分封制的否定,同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的,即为郡县制,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23-\n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行宰相权,参预朝政”,说明唐高宗继续沿用分割宰相权力的办法来达到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目的,所以答案选B。A项科举制与材料无关,CD项与唐高宗的政治意图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1.《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加强B.六部职责的改变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宰相权力的反弹【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论述随着内阁的权力不断增大,地位逐渐超过六部,但是内阁没有决策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说明权力现在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六部地位下降,并没有反映出职能的衰退,排除B。内阁不是正式的国家机构,只是为皇帝服务,排除C。明初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排除D。12.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A.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加强了专制主义【答案】C【解析】材料“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边疆地区实施这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C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始”;B项包含在C-23-\n项之中;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的加强,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清政府在边疆地区实施这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3.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B【解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度使出身低的人也能通过考试成为统治阵营的一员,是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嫡长子继承制不能促进社会流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垄断,也不能促进社会流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察举制度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作用不大,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科举制度最能促进社会流动,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科举制度。14.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要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如图是我国辽宁地区发现的国内惟一完整廷寄,对此正确的说法是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23-\n【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A项错误,军机处出现于雍正年间;B项错误,军机处没有决策权;D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本张廷寄是用汉字书写的。故选C,廷寄的出现加强了皇权。1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宋朝当时的中央官制,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应是A.都察院B.政事堂C.三司D.枢密院【答案】D【解析】“两宋”“负责筹划‘王师北定’”应该宋代负责军事的中央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应是枢密院,故D项正确;A项是明清时的监察机构,排除;B项是唐宋时期的行政机构,排除;C项是宋朝负责财政的机构,排除。16.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中书省的权力得以强化拥有较大的行政决策权和执行权,其执行权类似与唐代尚书省,故C项正确;A项负责起草诏书,排除;B项负责封驳审议,排除;D项是尚书省的具体执行机构,排除。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23-\nD.宗法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故B正确。君主专制,没有突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A排除。分封制后期导致诸侯割据,故C排除。宗法制也不是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制度,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中国古代的政体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8.古代皇帝集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中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史实与第二种方式相符合的是A.汉代形成“中朝”B.唐朝设立三省六部C.明成祖设立内阁D.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答案】B【解析】从材料“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A项是符合第一种方式,排除;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明清时就没有丞相制度,故CD项排除。点睛:材料材料“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是解题的关键。19.北宋时期汪洙在其《神童诗》中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表现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人生和命运的期待与追求。能将作者这种期待与追求变成现实的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卿世禄制【答案】C-23-\n【解析】从材料“北宋时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人生和命运的期待与追求”中可以看出,材料中反映的是科举制,故C项正确;A项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是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20.冯金朋在《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说:“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表明A.中世纪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B.抽签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均等机会C.城邦公职向全体平民开放D.抽签带有强烈的寡头政治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强调的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这一做法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B正确。A不符合题意的中心思想;C项“全体平民”说法错误;抽签是带有民主色彩而非寡头政治色彩,排除D。21.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民众掌握决策大权。这种观点A.忽视了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B.否定了公民大会的作用C.以财产等级制作为史实依据D.其依据是平民担任政治领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该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为“真正意义的民主政治”,其依据在于“民众”掌握决策大权。此观点没有认识到雅典居民中广大的外邦人、妇女和奴隶并不享受民主权利,认识不到雅典的民主实际上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的狭隘性,故选A。材料中“民众掌握决策大权”是通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国家大事来实现,体现了对公民大会作用的肯定,也不能反映政治领袖的出身的依据,故BD错误;C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2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这一规定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23-\n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与“死者未立遗嘱”不符,故排除;《十二铜表法》规定了遗产的继承方式,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罗马当时是奴隶制国家,并非法制社会,故C项错误;族亲或宗亲不是当然继承人,不属于监护人,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3)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23.“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A.自由平等精神B.直接民主路径C.集体暴政弊端D.科学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是“这种专政”“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意思是雅典民主制发展成对少数派和少数意见者实行专政的工具,故选C项。A不对,雅典民主的范围有限,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自由和平等;BD与题意不符。24.-23-\n“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A.《十二铜表》B.习惯法C.《万民法》D.自然法【答案】C【解析】材料中“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罗马法适用的对象是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民,即罗马法调整的帝国境内的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此时的法律应该是万民法,故C项正确;AB两项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排除;D项源于古希腊,排除。点睛:材料“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万民法。25.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为了防范英雄人物专横跋扈破坏民主政治,实行陶片放逐法,每个公民可以通过陶片来表达自己的证件和愿望,有利于国家民主制度的维护,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故A正确;BCD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26.《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23-\n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罗马法强调物权所有者对物品在不同情形下的所有权,这体现了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ACD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①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②体系宏大,内容细致;③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时俱进;④影响深远。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阶级本质不会改变。27.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备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一评价主要针对雅典民主政治中A.繁琐的辩论延长了决策的时间B.素养低下者控制政权C.公民仅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D.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答案】D【解析】材料“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体现了对直接民主的评价,也就是对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的评价,故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行政效率低,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错在“素养低下者”;材料未涉及民主范围,故C项错误。点睛:材料“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反映出直接民主的一些弊端。28.据古代雅典若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A.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B.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C.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D.司法审判会上持公平正义-23-\n【答案】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排除A;“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说明德摩斯提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执,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故B正确;材料正面反映了“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古代雅典,生活在山区的主要是农民,从事农业,所受压迫最严重,政治主张最激进。平原地区生活的是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主要是工商业者,从事商业为主,财富多,政治主张较为温和。这说明了不同阶层因其经济地位不同,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C项正确;题干材料表明的是不同阶层不同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强调他们之间的对立,排除A项;政治要求最为激进的是农民,而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项;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30.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说法全面体现了以上观点的是A.在罗马帝国征服扩张过程中罗马法律所起的作用最大B.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D【解析】题干的主要观点是罗马的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是最持久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罗马法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故选D;C指的是对当时罗马的影响,故不符合题干中的观点;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中是说一个具体的法律,而题干的观点不是指具体的法律,而是罗马法的精神和原则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故排除B。-23-\n31.电影《鸦片战争》有这样一段场景: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女王维多利亚最终签署对华宣战命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王是专制君主,掌握国家实权B.议会行使立法权,英王掌握行政权C.议会拥有决策权,国王对议会负责D.议会掌握国家实权,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决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排除AB;国王不对议会负责,排除C;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决议,D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32.2022年11月8日,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成为美国第58届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特朗普总统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B.特朗普总统必须对国会和宪法负责C.特朗普总统可以解散议会D.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高法院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不能解散议会,故BC项错误;在美国政治体制中,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D项正确。33.早在殖民时代。北美殖民地就曾仿效英国建立了议会,在经过了独立战争时期强势的大陆会议和独立之初的软弱的邦联议会后,美国1787年宪法最终选择了两院制的国会。美国这一选择反映的指导思想是A.议会主权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答案】C-23-\n【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确立两院制,其目的是利用政党之间的牵制和制衡防止专制,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AD项与题意不符;B说法不全面。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在联邦中央官制上,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的具体实践,涉及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个领域。把握到“制衡”(即制约与平衡,实现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内涵及深远影响。第二,在平衡和协调利益方面,涉及到解决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34.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美国与法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A.实行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B.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C.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D.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各官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该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即议会为立法机关;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而美国1787年则宪法规定,依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即前者作为行政首长的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后者总统由民选产生,二者存在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故答案为B。ACD是两者的共同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对比35.从英国《权力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反封建性B.民主性C.普选制D.法制化【答案】D-23-\n【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代议制的理解。材料体现的都是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宪法以此来确立资本主义的代议制,所以一个共同特点是法制化,故选D。A项错误,美国的宪法无法体现这一点;BC项错误,德国的宪法具有较多的专制色彩,皇帝世袭,首相皇帝任命。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选制【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西方政体建立的过程和特点。近代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手段有革命的方式,也有改革的方式;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3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英德两国虽然都是君主立宪制,但英国是议会君主立宪制,德国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德国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皇帝有很大的实权,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议会并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C、D是德国民主政治的特点。37.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A.实行联邦制原则B.国家统一尚未完成C.专制主义色彩浓厚D.皇帝权力受到限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德国皇帝”意味着君主专制;而“德意志皇帝”则意味着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威廉一世是联邦制的首脑,排除C,A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实现统一,排除B。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38.-23-\n据统计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美国国会弹劾官员的情况,可见其强大的威慑力,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没有涉及到司法部门独立性,排除A项;如果法官渎职也会遭到弹劾,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权力之间的制衡,排除D项。39.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A.普鲁士完成德国统一B.普鲁士具有军国主义传统C.德国实行帝国联邦制D.联邦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答案】A【解析】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是普鲁士国王,德国的统一就是在普鲁士王国的领导下取得的,因此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也被宪法赋予大权。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同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权力很大没有关系,排除BCD项。40.虽然威廉二世在未当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其实,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于人,想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是,他1890年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对威廉二世这么做合理的评述是A.符合当时宪法精神B.是错误的违宪之举C.说明当时的德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D.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答案】A-23-\n【解析】根据1871德意志宪法的内容,首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故威廉二世这么做事符合宪法的相关规定的,故A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事件与军国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二.材料分析题:40分41.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历史学家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碎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钱穆所说的宋代政治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特点:官员从世袭变为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后世影响深远.(3)变化:中国社会由贵族社会转变为平民社会.原因:科举制的实行;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23-\n【解析】(1)主要考查西周和秦朝的政治制度,属于基础题,结合所学知识较易解答;第二小问,比较西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差异。组织答案时,注意制度中的区别和不同,即:分封制、宗法制中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权力的分散性;秦朝政治制度的集权性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特点。(2)依据材料“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结合些知识可归纳郡县制的特点。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危害再结合郡县制的影响可得出郡县制的意义。(3)依据材料“宋以下,始是纯碎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可知变化。原因可从选官制度的改革、经济、教育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42.材料一(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四《十二铜表法》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才乞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十、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23-\n(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3)据材料三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请根据材料四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答案】(1)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2)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或民主)管理的新形式(3)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特点:内容全面;保留原来习惯法的痕迹;强调有法可依;轻罪重刑.【解析】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制开西方政治文明先河,为人类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整个人类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概括时应分清层次、把握重点。根据“负担公职考虑的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以得出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参政;“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可以得出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而避免“冒失地开始行动”可以得出避免了盲目决策。(2)本题考察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论证能力。比较古代和近代民主的区别,并用事实进行论证。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强调“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民主;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从而说明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之所以说雅典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通过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雅典则是全体公民的民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模式。(3)注意提取信息“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也比较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43.材料一两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近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二(普法)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23-\n——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三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1)结合所学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到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近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1年宪法体现“普鲁士的霸权”的表现?【答案】(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2)影响: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表现: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长副署;内阁要对议会负责.(3)体现: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力(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解析】本题以英、法、德为切人点,考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不同形式和方式。能力上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1)史实可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来分析,根据分值可判断出是3个要点,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23-\n(3)据“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和“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担任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力(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等。-2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6:57 页数:23
价格:¥3 大小:157.0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