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如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AB.BC.CD.D2.如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4.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5.读图“某地地貌图”:图中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冲积平原-16-\n1.对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A.①风向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地转偏向力B.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风向 ③地转偏向力 ④摩擦力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摩擦力 ③地转偏向力 ④风向D.①地转偏向力 ②风向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摩擦力2.大气中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成分是()A.氧气B.水汽和固体尘埃C.二氧化碳D.臭氧3.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A.B.C.D.4.下图代表大气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中甲、乙位置的气压带分别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5.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大气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6.下列示意图中符合大气垂直分层规律的是()-16-\nA.B.C.D.下图为大气受热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数字序号表示地面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冬季,农民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以防止农作物受冻,能表示其原理的是()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2022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完成下列各题。3.“天宫一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4.“天宫一号”再入南太平洋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5.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B.C.D.6.下列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对应正确的是()-16-\nA.拂晓和日落后的傍晚天仍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逆副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反射1.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反气旋的影响C.锋面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2.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是(  )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3.下列四图,表示北半球西风的是A.B.C.D.4.1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A.亚洲低压B.阿留申低压C.亚洲高压D.夏威夷高压5.影响北京的夏季风与冬季风分别是()A.东南季风;西北季风B.西南季风;东北季风C.东南季风;东北季风D.西南季风;西北季风我国新疆地区“早穿棉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6.上面谚语,说明了我国新疆的气候特点A.昼夜温差大B.冬夏温差大C.年均温度低D.太阳辐射强7.这种气候特点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海拔高,空气稀薄B.降水多,云层较厚C.地面吸热和散热快D.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弱8.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回答: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的______边界上.A.①②生长B.①④消亡C.②④生长D.②③消亡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6-\n1.下图中A、B、C、D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8分)A.B.C.D.2.读下面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月。图中A处的气压名称是_________。(2)图中B处冬季盛行______季风。(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16-\n(2)AB之间的风带名称为_________;BC之间的风带名称为____________;CD之间的风带名称为______________。1.读图回答:(16分)(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3)找油气应在图中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处。-16-\n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是背斜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B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故正确;C.C是断层构造,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D.D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是背斜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C是断层构造,是内力作用的结果.D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2.【答案】D【解析】解:风蚀蘑菇和三角洲是外力作用导致的;褶皱和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选:D.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3.【答案】【小题1】C【小题2】B-16-\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断层以及地貌。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图中的岩层没有弯曲,故A不符合题意;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图中的岩层没有弯曲,故B不符合题意;图中的M附近的岩层错位移动了,是断层,此时M形成了断块山,故C正确;图中没有岩浆活动,所以也没有火山,D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成因。华山、庐山、泰山均为断块山,而喜马拉雅山为褶皱山,因此B成因不同,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C【解析】解:读图“某地地貌图”,图中地貌名称为山麓冲积扇.故选:C.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6.【答案】B【解析】略7.【答案】A【解析】解:读大气环流示意图,a 地大气受热膨胀上升,b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风向由 b 地吹向 a 地,高空风向由 d 地 吹向c 地.故选:A.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获取图中信息即可.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成分及作用。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所以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对;水汽、二氧化碳、氧气气都不能吸收紫外线,所以没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价值,ABC错。故选D。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沿海地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气流下沉,形成相对高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错;反之,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C正确;城市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及交通排出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市区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A错;热力环流主要是由地表冷热不均而形成的,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B错。故选C。-16-\n10.【答案】C【解析】略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弱,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所以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的判读。大气垂直结构是指依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对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AB错;对流层近地面平均温度在20℃左右,C对;D图近地面的温度较高,与实际不符,D错。故选C。13.【答案】【小题1】D【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判读。读图,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吸收)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综上可知,D对,ABC错。故选D。本题考查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防冻害的原理。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和烟尘增多,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植被的保温作用,D对,ABC错。故选D。15.【答案】【小题1】A【小题2】C【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天宫一号属于地月系,A对,BCD错。故选A。本题考查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分层的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天宫一号”再入南太平洋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故选C。17.【答案】D【解析】-16-\n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与风向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B错;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气流,在南半球向左偏,在北半球向右偏。读图可知,A图、C图,气流向左偏,应为南半球的情况,AC错; D图风向向右偏转且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D对。故选D。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热力作用。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的散失作用,A错;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强,B对;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大气的反射作用,C错;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大气的散射作用,D错。故选B。19.【答案】A【解析】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形成了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因此形成了冬季风和夏季风.故选:A.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的原因是两个: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此题考查季风的知识.此题考查季风的成因,明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难度不大.20.【答案】B【解析】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是西南风.故选:B.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要结合纬度分布和风向综合判断。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A图越往北纬度越高,为北半球,图示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A正确;B图位于赤道和北纬30°之间,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B错误;C表示南半球低纬度的东南信风带,D表示南半球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CD错误。故选A。22.【答案】C【解析】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由于亚欧大陆上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上低,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故本题选C。23.【答案】A【解析】-16-\n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的风向。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亚洲高压西北季风影响,低温少雨,故选A。24.【答案】【小题1】A【小题2】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中所给谚语的含义。【解答】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出现在午后,气温最低一般出现在日出前的时刻,“早穿棉午穿纱”说明早晨和中午气温日较差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新疆深居大陆内部,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大气中云量少,所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的热量少,故出现了白天的大气增温快,气温高,导致“午穿纱”;夜晚大气的降温也快,气温低,导致“早穿袄”,D正确;新疆地区海拔并不是特别高,且海拔高不是区域的最主要特征,青藏高原地区可以说海拔高,A错误;降水多云层厚的话昼夜温差不会太大,B错误;地面吸热和散热快有影响,但是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D。2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可知,图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云层的反射。D对,ABC错。故选D。27.【答案】(1)乙甲丙丁 甲乙丙丁 (2)白天 陆地 (3)甲 (4)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盛行西风带  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 全年温和多雨(温暖湿润) 欧洲西部【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的原理是受热处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低。遇令处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因冷热不均形成的气压带是热力型气压带,因空气运动形成的气压带是动力型气压带。-16-\n(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压低。气流下沉处,气压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则 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乙甲丙丁,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气压升高,等压线向上凸出,气压降低,等压线向下弯曲。(2)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箭头③表示的是海风,那么乙处是海洋,气压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海洋升温慢,气压高,此时为白天。甲地为近地面陆地。(3)若此图表示的是热岛环流,城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则甲、乙两地中表示城区的是甲。(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近地面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区是上升气流,则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动力作用形成的,③处为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风带③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大陆西岸;常年受③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该气候在欧洲西部分布面积最广。28.【答案】(1)冷热不均 西北风(2)b>a或a(3)a b(4)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5)b b地受低压(气旋)控制,以阴雨天气为主【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风向的判读。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因此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图示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结合风向标,此时M点的实际风向为西北风。(2)本题考查气温及气压的比较。a处气流因受冷收缩下降,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高空形成低气压;b处气流因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由于c处为热空气上升,d处冷空气下沉,故c处气温高于d处,近地面无论是气压还是温度,都要比高空大,所以温度:b>a>c>d,气压:a>b>c>d。(3)本题考查海陆风的判读。夜间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a为陆地,b为海洋。(4)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判读。三圈环流的中纬度环流圈由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组成,下沉气流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升的为②副极地低气压带,两气压带之间为③西风带。(5)本题考查昼夜温差的比较及原因分析。b地受盛行上升气流,以阴雨天气为主,昼夜温度小,a处盛行下沉气流,以晴天为主,昼夜温差大。29.【答案】南;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高;低;不变;地转偏向;垂直;不;摩擦;相反;零【解析】-16-\n解:(1)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风速不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此图中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为南半球。(2)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小不变,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3)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风速不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4)摩擦力与风向相反,F3为摩擦力。(5)V箭头表示A空气匀速运动方向,那么他所受的合力为零。故答案为:(1)南。(2)水平气压梯度;垂直;高;低;不变。(3)地转偏向;垂直;不。(4)摩擦;相反。(5)零。作用于空气的力除重力之外,尚有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气压梯度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由于空气层之间、空气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摩擦力,由于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上述四个力都是在水平方向上作用于空气的力,它们在水平分量之间的不同组合,对空气运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而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大气水平运动。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30.【答案】(1)A 下沉(2)④ ⑤(3)白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地表冷热不均对气压和空气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悉地表冷热对气压和空气运动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本题考查气压高低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悉在竖直方向上气压高低分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悉热力环流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读图,在竖直方向上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大,高空空气密度小,所以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①②③在等压面上,④在等压面的下方,⑤在等压面的上方,所以高空④是高压,⑤是低压,对应近地面B为低压,A为高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气温低,空气遇冷收缩,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因此A、B两地受热的是B,空气上升,冷却的是A,空气下沉。(2)根据等压面的特点可知,①②③点的气压相等;根据垂直方向气压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最高;⑤点气压小于①点,气压最低。(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白天气温比同纬度陆地低,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图中A气压比B高,形成海风,故为白天。31.【答案】(1)7月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2)东南          -16-\n(3)消亡(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亚洲高压 寒冷干燥【解析】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1)图中,亚欧大陆形成低压,是北半球夏季,该图表示的月份是7月。图中A处的气压名称是印度低压,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2)图中B处位于东亚,东亚冬季盛行西北季风。(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图中B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的碰撞处附近,板块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5)若在1月份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来自高纬度大陆,其气候特点表现是寒冷干燥。32.【答案】(1)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2)B A 热带雨林气候(3)极地东风带 东北信风带(4)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的判读。读图,B位于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位于赤道,为赤道低气压带。(2)本题考查气压带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读图,A位于极点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终年受冷气流下沉形成,成因为热力因素,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地形成极锋,暖气团上升形成,成因为动力因素;D为赤道低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在其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3)本题考查风带的判读。读图,A→B的风位于高纬度,为极地东风带;C→D位于低纬度地区,为低纬信风带,该地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4)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有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16-\n33.【答案】 (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2)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盛行西风带   西南风   东北信风带(3)北【解析】 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及特征。(1)根据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位置,A是 极地高气压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是赤道低气压带。(2)考查风带的分布。AB间为 极地东风带为东北风,  BC间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   CD间为东北信风带⑶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春分相比,直射点北移,全球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   34.【答案】(1)CBA(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3)CB(4)C【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A处岩层断裂,并错位,判断为断层;C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B处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2)C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容易破碎,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所以C处地貌是谷地。(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读图可知,C为背斜,B为向斜,故利于储存石油的为C,利于储存地下水的为B。(4)如果在这里凿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隧道最适宜建在背斜部位,在ABC三处中,C处为背斜。35.【答案】D;C;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D;C;D;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解析】-16-\n解:(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对应的是D;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对应的是C。(2)此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3)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对应的是D;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对应的是C。(4)隧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在背斜处修建隧道,对应的是D;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故答案为:(1)D   C(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3)D   C(4)D      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3)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4)隧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在背斜处修建隧道,背斜岩层向上隆起,结构稳定,不易坍塌,同时,有利于排水,不易积存地下水,比较干燥。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36.【答案】六;太平洋;④;①;消亡【解析】解:(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2)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对应的是①和④.故答案为:(1)六;太平洋.(2)④;①;消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09:23:46 页数:16
价格:¥3 大小:391.1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