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乐山市高中2022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2.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3.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A.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C.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  D.南下并定都于洛阳4.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A.“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5.文翁(公元前156~前101年),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下列对文翁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汉书》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②他的私人办学行为得到汉武帝的推广 ③他对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④他的政绩可与历史上的李冰相提并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文中“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7\nC.融合阴阳家、道家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D.强化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8.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9.“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顾炎武主张A.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C.男女平等D.反对宋明理学10.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压制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11.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2.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风俗画13.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A.《海国图志》B.《变法通议》C.《中外纪闻》D.《庶民的胜利》14.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为此他主张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1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7\n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16.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就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7.“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受到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A.“上帝是宇宙主宰,君权来自上帝”B.“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只有君主才有思考、决策的权利”19.“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主张这一原则的思想家是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20.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B.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D.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21.下面的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漫画《进步与退步》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下降B.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C.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D.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22.外国语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准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拜伦的诗歌创作”、“雨果的小说艺术”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决定安排一个“舒伯特之夜“7\n的音乐会。下列为这次活动拟定的主题,恰当的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B.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C.浪漫主义的文艺D.现实主义的文艺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回答23~24题。23.绘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历史的信息。下图是唐代马球图壁画(局部)。作为历史材料,它A.说明了马球在唐代民间的普及B.反映了马球起源于唐代的中国C.证明了唐代竞技体育运动发达D.增加了我们对马球运动的了解24.秦“焚书坑儒”、汉“独尊儒术”、康有为借儒学变革、袁世凯“尊孔复古”、吴虞“打倒孔家店”。从史学角度看,这说明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全凭个人的理解”C.“历史都具有不确定性”D.“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来源:Zxxk.Com]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题,共56分。25.(24分)观念革新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甘龙材料二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7\n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商鞅(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甘龙的观点。(2分)材料二中,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要求:不得照抄材料。2分)材料三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胆魄。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也更多更深刻。——袁行霈《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特征出现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4分)材料四代表人物主张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郑观应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康有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陈独秀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3分)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3分)概括说明郑观应对李鸿章,或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任选一组作答,4分)材料五(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中所示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4分)26.(28分)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n(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2分)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4分)材料二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4分)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4分)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材料四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4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2分)乐山市高中2022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2022.2第Ⅰ卷共48分1—5CCDCD6—10ABAAD11—15CBACD16—20BACAD21—24BCDA7\n第Ⅱ卷共52分25.(24分)(1)观点:反对变法,维持现状或遵循先代旧制;(2分)反驳:有利于强国、利民,就不必因循守旧;法令制度应与时俱进。(任答1点2分)(2)共同特征:注重道德和学术修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分)政治背景:宋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士大夫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2分)思想文化背景:儒学转型,理学的兴起。(2分)(3)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分)共同之处: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的;都是为了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3分)郑观应对李鸿章:从学习西方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变革(2分)。李鸿章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强于西方,只学西方技术即可;郑观应认为单靠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更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或陈独秀对康有为:从政治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变革。(2分)康有为认为推行君主立宪才是根本的救国之道;陈独秀认为只有在思想上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才能促进中国政治变革。(2分)】(4)相似影响:坚持实事求是,突破了传统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开辟了特色之路。(采意给分,4分)26.(28分)(1)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2分)例说:以下任举一例4分措施(2分)说明(2分)解负令维护了贵族的基本财产,但废除了平民的债务。鼓励工商业既有利利于于贵族的财富增长,也有利于其他阶层致富。财产等级制既有维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也有利于保证平民的参政机会。四百人会议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被打破,平民也受到财产等级的限制。(2)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4分)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分)(3)解决的矛盾: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制等;(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等。(2分)“除旧布新”的形式: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2分)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2分)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2分)(4)问题:募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2分)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2分)因素:面对的主要矛盾;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措施的设计;外来文化的影响;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等。(采意给分,任2点2分)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4:54 页数:7
价格:¥3 大小:835.4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