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2022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宗法制和分封制,回答1-10题。1.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王—卿-诸侯-士    B.王-诸侯-卿大夫-士 C.王-诸侯-士-大夫  D.王-大夫-士-卿5.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7.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9.《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5\n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10.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礼乐制度C.郡县制D.宗法制 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回答11-20题。11.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1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1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1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 16.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执掌群臣奏章 ③管理军事 ④下达皇帝诏令 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1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D.建立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1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1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20.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5\n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从汉到元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曲折中发展,不断加强,回答21-30题。2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22.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23.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枢密院2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25.《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A.郡县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26.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27.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28.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29.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5\n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30.《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的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 第二部分(材料题)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记》材料二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两种制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0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4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材料三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秦朝的丞相与以后的宰相有何不同?(6分)(2)唐朝和宋朝为了完善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高2022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ADABB6-10:CBCCD11-15:ABBDD16-20:CCDDB21-25:BBBAC26-30:DBCDA5\n31.(1)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4分)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或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6分)(2)①以血缘关系为政治关系的纽带(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使家与国结合为一体。(2分)②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2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分)(3)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2分)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等。(2分)32.(1)战国。(2分)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名,地位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后的宰相一般只是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4分)(2)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并设政事堂。(2分)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2分)在地方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将专权。(2分)(3)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或加强了皇权),(2分)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2分)宋:严格控制地方,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2分)但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2分)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3:23 页数:5
价格:¥3 大小:68.3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