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寿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寿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份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50分)1.《离娄章句上》记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其中无后,近代多指没有为家族延续后代。”材料主要体现了(  )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礼乐制2.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3.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4.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5.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帝国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商品贸易的发展(  )A.成为共和国体制得以维系关键B.确保了罗马贵族对政权的垄断C.推动了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D.阻碍了罗马大土地所有制发展6.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7/8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7.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强化君主专制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科学技术的进步B.文官制度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发达D.中央集权的加强9.有学者云:“自宋科(举)废,而游士多……盖士负其才气,必欲见用于世。不用于科则用于游,此人情之所同。”由此而兴盛的是(  )A.傩仪B.散曲C.京剧D.昆曲10、《中国现代化》一书记载:“民国元年后出现的几百家报纸、几十家学术或政论性杂志,以及十几万所大小学校,不仅使知识分子在数量上猛增,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独立的职业(例如教师、记者)、社会地位和更大的社会流动可能性。”这反映了民国成立后(  )A.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B.报纸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C.报纸实现了专门分工D.报纸进一步开启了民智11.“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引自《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2.有史家评论:“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这里的“他”应是(  )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13.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7/8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D.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14.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著述意在(  )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D.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15、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中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D.殖民扩张过程中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与抗战时期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发展壮大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D.企业内迁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17.清朝采用密折制度,鼓励四品以上的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可见密折制度的施行(  )A.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       B.是实现廉洁政治的首要前提C.为皇帝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保障      D.提升了皇权至上的影响力18.日本教科书中曾这样介绍:“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因为日方在军队训练、纪律和新式武器装备等方面处于优势。战局一直朝着日方绝对优势的方向推进。”这一介绍(  )A.见证了北洋水师的覆灭B.对日本胜利的分析全面合理C.掩盖了日本的侵略性质D.忽视了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19.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便把交通建设列为国家经济建设要政,1931年和1935年分别以南方地区和华北为重点加快国防公路建设,到1937年7月,全国公路网基本形成。这说明(  )A.民族危机推动公路建设的起步B.国共内战加速公路建设的完成7/8C.政局变化影响公路建设的格局D.派系斗争影响公路建设的进程20.1954年6月,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  )A.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B.仅适合于与中国的睦邻友好的国家C.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和包容性D.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典定了基础21.某年,《安徽日报》刊登了一幅漫西,画家将写有“大丰收”三字的麦囤睡得比黄山还高。这幅漫画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是(  )A.克服困难,恢复经济B.计划经济,奠基之役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头脑发热,全面跃进22.据《百度百科·世界人口》介绍,1700年起欧洲人口开始剧烈上升,到1900年已经达到4亿,比1700年的1亿人翻了四倍。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推广高产农作物B.医疗技术延长了人的寿命C.生活的改善增强生存欲望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23.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4.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B.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25、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7/8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第II卷非选择题26.(本题满分23分)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材料二 近代宗族组织的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其中规定:族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份、年龄等因素决定……近代族学的教育对象从男子变为包括女子;生源从族人子弟扩大到外姓子弟;教学内容从单一读旧书变为谈格物之学,族学从宗族制度中脱离开来。——摘编自《中国族谱之研究》《戴氏修谱——族约》材料三 建国初期宗族制度开始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取消了族田,“耕者有其田”的实行是农民的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对家族依附的必要性大大减弱,宗族制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1958年……农民回归向宗主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人们对宗族制度的依附减弱。——摘编自《功能转换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化》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11分)7/8(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宗族作用在1958年后增强和1978年后减弱的经济原因。(6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富含特色的条约制度。图8:《南京条约》签订场景材料一湖北利川县教堂买地一案,法领事悻悻来见,词气暴横,经臣援引指出,法国条约法文并无准其买地之语,明白揭破,严词驳斥,该领事竟无词以对,气焰立沮,默然而去。——张之洞材料二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李鸿章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条约制度的主题,并加以简要分析。(12分)请考生在第28、29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8.(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晋末年,为躲避战乱,黄河流域“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江淮”。据考证,(东晋时)总数约90余万,约占政府领民的1/6。东晋政府没有把南迁侨户编入正式户籍——黄籍,而是编入专为侨户设置的临时户籍——白籍,白籍人不对国家负担租税赋役义务。由于战乱、灾害、暴政,又使不少人被迫成为无土可依、漂离就食的流民。大批流民的长期存在,不只意味着国家租税赋役的减少,更使统治者感到“流民散则转民为盗”的威胁。魏晋南北朝,世家豪族地主阶级对于人口的吞噬能力是非常惊人的。他们占有大量的依附人口,不在政府注册,不对国家负担义务,还千方百计扩大人口,“竞招游食”更是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逃避租税赋役,“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成为豪强大族“私附”的“藏户”。东晋南朝之世,几代统治者致力于把侨户、流民实行编户,“土断”7/8入籍,使大批人口纳入国家版籍,由此与世家豪族展开了激烈的人口争夺,在个别时期、个别地区成效较显著。但由于世代豪族地主是历代小朝廷的社会支柱,这就决定了“土断”的实施是有限度的。——曹文柱《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东晋南朝时期“土断”改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土断”的影响。(7分)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如果上帝是造物主,那么达·芬奇对宗教的理解远离教条,比如说,他没有在那些圣徒的头上画上光环。他将基督最后晚餐中的信徒们画得如同世俗之人,他们的形象都是观察路人总结出来的,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材料二达·芬奇在笔记中写道:“人类的互相残杀将永不停息,人性的残忍不会有一点点减少,人类的暴力将毁灭地球上大片森林。哪怕在得到满足后,人类也不会停止由欲望引发的杀戮、灾难和流亡,人类的巨大骄傲让他们膨胀上天,地上地下乃至水中都将不再有任何可以捕杀和摧毁的东西了。他们将从一个国家流亡到另一个国家,他们的身体将变成坟墓和所有被他们杀害的生灵的通道。”——以上材料均摘自热拉尔德·斯特尔《达·芬奇的挑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达·芬奇的主要观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达·芬奇的思想。(9分)答案ACCDCBABBDDCBCBBDCCCDDDDB26(1)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分)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3分)(2)外:侵战争打开国门;列强经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4分)内:民主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封建思想的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7分)(3)增强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困难。(3分)衰退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3分)27.(12分)参考答案:提炼主题2分;历史叙述条约制度产生原因及影响,逻辑严密8分;辩证历史总结2分。示例:主题:条约制度改变和改造了中国。(2分)7/8分析:条约制度是西方列强入侵的产物,一方面,西方利用和滥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等国家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中国士大夫逐渐认识到条约制度重要性,被迫遵守条约规则,甚至利用其来维护国家利益;在对条约制度的理解和深化过程中,对西学认识深化,进而学习西方法律,顺应世界潮流。(8分)总之,条约制度改变和改造了中国,使中国在苦难与悲痛中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历程。(2分)28(1)原因: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户籍制度不统一,出现大量国家没有控制人口;豪族地主占有大量人口;国家赋税收入受到影响;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2)影响:有利于加强国家对人口的控制,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社会秩序;(2分)有利于抑制地方豪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分)但由于世家豪族是政权的政治基础,决定了“土断”改革不可能取得大的成效。(3分)29(1)观点:反对教会的教条主义;提倡人文主义;人的私欲膨胀必然导致恶果。(6分)(2)简评:达·芬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把人从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认识到过分强调以人为中心,私欲膨胀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9分)7/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2:02 页数:8
价格:¥3 大小:535.0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