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2022年上学期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省2022年上学期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朝封建鲁、卫时,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但封建晋国时,却命晋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周初治理A.皆采用旧制B.采用周制为主、旧制为辅C.重晋轻鲁卫D.强调因事而异、宽厚包容2.商代具有恐怖威慑、狞厉神秘力量的兽面纹处于青铜礼器纹饰的中心,但到西周中晚期后,复杂的兽面纹变得浑朴简小,由器物的主体退居到器物的足部,仅为附饰。春秋战国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兽面纹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先秦A.礼器纹饰功能的质变B.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C.民众审美标准的嬗变D.青铜礼器偏重实用功能3.《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写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此推知,萧何此举A.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B.为汉朝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C.开创了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典籍先河D.实现了对地方政府有效控制7/74.南北朝时期,寺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人口,甚至藏纳武器。民众投靠僧寺,政府不再进行管治。由此可知,当时寺院A.对中央集权形成威胁B.维护了社会稳定繁荣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得到了民众广泛拥戴5.唐代科举以诗歌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据此可知,试诗制度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D.突出了诗歌创作时政性6.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由此可知,当时A.传统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下降B.重税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C.财政收入的倚重出现一定变化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7.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濮院镇人“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而吴江的盛泽、黄溪的居民更是“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这表明,明朝江南的某些城镇A.以织棉为生的机户不断增加B.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C.经济作物生产的日益专业化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8.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7/7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9.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开埠。据统计,芜湖海关1887年的土货输出是365669海关两,到1894年达到5156030海关两,增长了14.1倍。这折射出,当时芜湖A.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B.贸易顺差不断扩大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不断融入世界市场10.严复(1854-1921)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他晚年则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反映出A.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C.国内外形势的复杂与多变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日益牢固11.1906年《时报》载:“厦门一岛,中国商家挂洋牌者,指不胜屈……挂美商家十家,挂英商家五十三家,挂荷商家者九家……以上共计三百四十家”。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A.清末新政迎来民族工业春天B.不平等条约下洋商所占优势较多C.厦门近代商业制度发展成熟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合理避税12.1912-1919年,中国新增民族工业资本13000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75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1625万元,其中仅上海在1919年各类工人就达50万,约占当时上海城市人口四分之一。这说明A.中国社会变革的力量不断壮大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绩斐然C.上海成为中国重工业发达城市D.工业革命带动中国经济发展13.1928年中共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中共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化表明A.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C.国民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D.中共经过革命洗礼已经成熟14.1940年毛泽东提出“三三制”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据此可知,三三制”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基本原则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7/7C.意在团结更多国人参与抗战D.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15.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B.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C.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D.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16.196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改变学习俄语和其他外语人数的比例,需要扩大外语教育的规模,提倡大中小学外语教育“一条龙服务”。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是A.外交新局面的打开B.“一五计划”的开展C.国际格局发生巨变D.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17.公元242年,罗马设外事最高裁判官处理涉及非罗马公民的诉讼,他们有权不受任何形式主义的程序规范与严格的本地法规则约束,后来前任裁判官发布的告示往往为后任裁判官所因袭借鉴,并经过国家认可而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裁判官法。这表明裁判官法A.适应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B.化解了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矛盾C.注重保护罗马人的私有财产D.使罗马法民事诉讼程序更加完善18.克里斯提尼改革肃清了氏族残余,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最后完成了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历史过程,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促成这一变化的措施是A.制定了陶片放逐法B.成立十个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C.建立十将军委员会D.设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19.自1820年开始,英国废除了殖民地港口征收大宗关税的权利,海关所用经费由政府发放,从而避免了海关通过进出口牟利。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放弃了对殖民地的垄断贸易。英国这些做法主要原因是7/7A.垄断组织的发展B.殖民地反英斗争激烈C.工业革命的推动D.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20.彼特拉克曾说:(意大利市民)“强烈地渴求物质财富、世俗权力、人性之爱、家庭生活,正是他们把意大利打造成了基督教欧洲的最富裕、最文明的地方”。这表明文艺复兴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粉碎了人们的宗教信仰C.带来个人主义泛滥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1.列宁说“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要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因此,苏俄A.推行粮食税政策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余粮收集制D.建设集体农庄22.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把东欧和苏联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美国此举意在A.避免意识形态斗争B.推动世界和平C.掩饰其冷战的本质D.实现欧洲复兴23.某画家认为,造型的关键在于把握物体的本质形态。这一观念改变了传统绘画一味模仿的认知,将绘画创作的目的,由绘画物体本身转为本体印象。这为后来的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抽象主义等流派奠定了基础。符合以上表述的作品是A.塞尚《苹果们绿的黄的红的》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C.安格尔《泉》D.米勒《拾穗者》24.英国脱欧后,欧盟领导层产生分歧,反对加强欧盟权力的理事会主席曾称:“若沉溺于即刻和全面一体化的主张,我们就会忽略普通民众的立场—欧洲公民们并不持有与我们相同的欧洲激情。”这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A.加强了民众的认同B.最终走向终结7/7C.取决于民众的态度D.进程曲折复杂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78年以后,中国与非洲的合作逐渐不再以政党和政权性质进行区分。中国的经济援助方式也从无偿援助变为政府优惠贴息贷款援助方式、援助项目合资合作方式等强调互利双赢等方式。中非间发展为“全天候”友谊,进而确立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摘编自李安山《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材料二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已成为国际对非洲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资企业从400多家增至3000多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从2000年开始,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曾承诺为中国国内外的非洲教育提供资金和支持。据统计,2022年到2022年的五年间,非洲来华的留学生总数为61594人,在各大洲来华留学生中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3.7%。中国还派出大量医疗人员赴非洲国家援助。同时,中国还有大量维和官兵参与维和行动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为非洲国家仗义执言。——据自朱瑞君、关伟娜《数据看中非:“非”一般合作》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后中非交流合作的变化及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非合作的意义。(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7/7关于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早期阶段所带来的得失成败问题,中外学者基本上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途径,”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应该积极肯定的历史阶段”!但它离中国近代化的总目标相距甚远,“不会有直接的结果”。第二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给中国准备了某些争取国家独立、培养资本主义萌芽、实现资本主义化的前提条件,但又同时保留着自己的全部矛盾性和落后性,保留着阻碍私人企业发展的封建垄断,很难发展近代化。第三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从根本上阻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却没有为持久的近代化创造条件,那些年就是中国经济发展错失了机会的年代。——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几点看法》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材料二《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人们可以在不违反法律与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情况下,自由订立契约,创建自己期望的各种民事关系。《法国民法典》制定之前,法国南部、北部地区分受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影响,存在因经济社会规则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引起的各种矛盾。《法国民法典》的施行结束了这种规则割据、冲突的局面,实现了法国境内经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的统一。这部法典传到世界各地,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摘编自王静《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及其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国民法典》的积极意义。(7分)7/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1:56 页数:7
价格:¥3 大小:64.4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