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单县五中2022—2022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张日益鲜明;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此报道说明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B.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果C.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2.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3.1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4.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A.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5.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10\n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6.宋代周行己说:“物出于民,钱出于官。天下租税,常十之四,而籴常十之六。与夫供奉之物,器用之具,凡所欲得者,必以钱贸易而后可。”这表明宋代A.官府垄断纸币的发行B.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C.租税主要用来平粜物价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7.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这表明当时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B.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8.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9.“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10.余英时认为,中国“16世纪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但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改变的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会与文化”。在此,他认为明清时期A.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B.商品经济开始冲击专制统治C.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转型前兆D.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11.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10\n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12.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13.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A.m为700,n为300B.m为600,n为400C.m为500,n为500D.m为800,n为2001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15.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①“天下为主、君为客”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6.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10\n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17.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18.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19.明人宋应星说:“(缙绅)稍有羡金,必牢藏,为终身与子孙之计。其在今日有钱闲著者,惟恐子息不生,耽耽访问故宦之家,子孙产存而金尽者,与行商坐贾有能而可信者,终朝俵放,以冀子钱”。从中可以看出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C.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     D.缙绅借款无资格限制20.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10\n21.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22.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3.2022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35.6亿美元,2022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增加到259.1亿美元。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加18.8%和7.1%。对这些现象评价最合理的是A.“入世”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B.改革开放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C.“入世”促进了外贸结构和体制优化D.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力24.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并创设了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随后,“附有慷慨的健康和失业福利的长期合同消除了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长期风险”。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立法保护工人权益B.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革命性进步C.生产与消费矛盾仍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D.美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准备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25.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表调整方向调整内容财政政策紧缩政府开支,收缩社会保障计划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和降低通货膨胀率税收政策削减个人税和企业税,降低消费税、捐赠税A.自由放任政策回光返照B.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0\nC.推出宏观调控的新政策D.凯恩斯主义的风光不再26.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企业“经营者革命”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27.“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贡税。”但只要有助于恢复发展经济,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这种做法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8.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2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30.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出现了以“里根革命”等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在这次调整的措施中应包括A.取消国有制经济                B.削减公共开支C.加强政府干预                D.发展“新经济”10\n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共40分。31.(20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材料二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183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它要求完全的统治权,而它也做到了。——《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问题》材料三 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8分)(2)这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怎样取得“完全统治权”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其争取“完全统治权”的原因。(6分)10\n(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哪一社会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和流派?(6分)3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外郭城是一般群众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南面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是皇帝及后宫人员的住处。城内百业兴旺。北宋东京城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传统,有三重城垣围护,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皇城在内城的中央稍偏西北。在城市发展上,东京城最重要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崩溃,随着东京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市),而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经合法,市制开始崩溃。——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材料二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布局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北宋东京坊市制度崩溃的原因。(6分)10\n(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8分)10\n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CBCDBB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CABCD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CCDDBBC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0分)(1)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成“世界工厂”;带来环境污染。(8分)(2)取得:1832年议会改革。(2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4分)(3)问题:工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生活悲惨。(2分)思想: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2分)文学: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2分)32.(20分)(1)共同特点:都是三重结构;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一定的等级观念。原因: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政府的允许。(6分)(2)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6分)(3)成就: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的空间布局有所调整;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原因:①“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或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③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的调整。(8分)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9:47 页数:10
价格:¥3 大小:79.0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