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千耦其耘D.集约经营2.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①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②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③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唐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A.①  B.②C.③  D.④3.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A.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C.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4.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自耕小农发展壮大C.土地私有不断深化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5.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商业竞争日益激烈B.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D.重农抑商威胁商人利益6.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时间进口货物总值鸦片(%)棉布(%)棉纱(%)1850年54%34%6%390.8万元-8-\n1870年34%50%6%6457.4万元A.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7.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农产品开始商品化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自然经济日渐解体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9.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B.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10.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指的是()A.通过物质利益激发生产积极性B.坚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D.重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11.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12.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D.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1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8-\n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14.王阳明的门人在夜间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门人看来,这里的“良知”是指()A.纲常B.真理C.羞恶D.私欲15.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应该是()A.王阳明B.李贽C.王夫之D.顾炎武16.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B.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C.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D.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17.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A.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D.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18.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A.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D.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19.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核心素养内             涵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史料实证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理解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历史解释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如“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等历史价值观指从此种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A.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B.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C.《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D.中国古代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20.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8-\n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D.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21.“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C.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D.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22.当15~16世纪西、葡两国绕过好望角进行殖民浸略和瓜分时,英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北路,企图从北方打开东方殖民贸易的大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是新航路的开辟国B.西葡两国共同对抗中国C.东方已被西、葡两国瓜分D.英国综合实力相对较弱23.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D.“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24.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它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这一观点()A.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D.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25.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B.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26.二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公平”和“效率”这一两难悖律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公平”,共和党更注重“效率”的规律。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A.赤字财政、扩大福利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8-\nC.货币紧缩、增加保障D.削减开支、平衡预算27.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B.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C.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D.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28.史学研究者汉斯•巴伦指出“在15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意大利半岛以外的每一个欧洲国家里都见到了一种类似的情况——人人对意大利心向往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  )A.复兴了希腊和罗马文化B.产生了宗教改革思想C.弘扬了古典人文主义D.传播了近代的启蒙思想29.1454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这反映了作者(  )A.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B.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C.倡导进行宗教改革D.主张放弃基督教信仰30.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A.优胜劣汰B.社会契约C.天赐人权D.分权制衡第Ⅱ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工业革命前的几个世纪中,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英格兰和威尔士议会统计 1660﹣1690年1690﹣1715年议员总数2040名1874名商人议员75名148名中世纪,世人眼中商人是只知道推销商品和交换货币的奸诈之徒,“教会咒骂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专注于物质利益”。在18世纪,商人成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理想楷模。约瑟夫•艾迪逊说:“没有比商人更有用的人。他们能以互相交流的形式把人们编织在一起,分配自然的恩赐,为穷人找工作,把财物加给富人,把华丽给予伟大者”。——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商人地位的新变化,并分析其社会原因。(6分)-8-\n材料二国际贸易估算值(单位:百万英镑) 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欧洲世界1720年1373262881780年232274137186——罗伯特《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贸易的扩大,对实际收入有着许多积极的直接影响。它向那些生产出口商品和加工进口商业的制造业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机会,投入到制造业的资本增多了。在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发明和技术革新感兴趣。——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2)根据材料概述商业革命的表现。说明你是如何理解“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8分)32.(14分)教育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音符,它对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学习《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五经博士为教官,有时皇帝亲自到太学讲课,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进行讨论……毕业根据成绩进行选用,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太学生又称博士弟子……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纵位极承相,亦不例外,必备此资历。材料二南宋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教育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南宋时期胡瑗始创“三合法”,主要方法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选择“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学习儒家经典,有较高的学术可充任较高级的统治人才;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学生每人可以选修一个主科,还要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培养各职能机构和部门的专业或管理人才。元祐期间,继“三合法”又创立太学“六斋”,六斋学生相互切磋。(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瑗的教学法的特点和影响。(8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8-\n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8-\n历史学科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1.B2.C3.D4.C5.B6.A7.D8.B9.B10.A11.D12.D13.D14.C15.C16.C17.D18.D19.D20.D21.C22.D23.D24.D25.B26.D27.C28.C29.B30.D二、非选择题31.(共14分)【参考答案】(1)新变化: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政治地位有所提高。(2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人们追逐金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禁欲主义的束缚;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商人更多的参与政治。(答出2点即可得4分)(2)表现: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欧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6分)说明: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广阔的市场和技术条件。(2分)32.(共14分)【参考答案】(1)西汉“太学”的特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以儒家思想为教学内容;“太学”和“太学生”地位较高。(回答3点即可得6分)(2)胡瑗教学法的特点:经义与实学并重;因材施教与学友相互切磋结合。(4分)影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经世之才(有利于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丰富了宋朝教育的理论;对于宋以后的学术繁荣、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2点即可4分)33.(共12分)【参考答案】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1分)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2分)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62年至1964年粮食产量回升(2分)说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粮食产量时有起伏。(1分)中国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60年以后,中央在农村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粮食产量开始回升。(2分)总之,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协调好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分。学生答出其它的认识,只要合理就可得分,总分不超过2分)-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9:11 页数:8
价格:¥3 大小:59.0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