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普宁二中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岳麓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普宁二中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两江总督高晋于乾隆四十年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之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松江地区()A.传统的“南稻北粟”格局改变B.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C.松江地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D.水稻种植严重萎缩,影响到粮食安全4、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5、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A.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B.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C.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D.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6、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A.意大利 B.西班牙C.荷兰D.英国7、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8、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8\n。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9、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外资经济 ②官僚资本 ③洋务经济 ④民族资本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10、图1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D.解放战争期间11、“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A.轻重工业同时进行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12、“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城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14、特区经济是中国式改革开放富国富民的成功模式。1980年,我国在深圳等地设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B.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15、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不缠足运动兴起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16、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8\n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17、某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只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轮船   D.电报18、“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歌曲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北京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定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D.徐小姐爱好很多,如读书、阅读《申报》、看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等19、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B.经济危机破坏性强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D.危机持续时间长20、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1、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①限制企业最低工资水平②提高农产品价格③采取社会保障措施④兴办公共工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2、罗斯福新政期间,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这种论点的依据是()A.罗斯福作风强硬,一意孤行B.罗斯福新政限制工业规模,削减农业产量C.罗斯福新政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D.罗斯福新政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8\n23、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抑……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段话集中体现了()。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4、二战后初期出生的美国人Tom打算写一本自传,他可能利用的真实素材包括()。①年轻时代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②曾以记者的身份报道过中美建交③中年时承受过失业之苦,只能以失业保险金渡日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事业起家,成为美国著名富豪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5、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因为它()。A.彻底消灭了贫困和两极分化B.扩大了消费市场,缓和了供求矛盾C.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经济发展D.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6、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7、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28、苏联流传着一则关于勃列日涅夫的笑话:甲说勃烈日涅夫好几天没在电视上露面,听说是住院了,乙问得了什么病,甲回答说:是扩胸手术,否则,他的那么多勋章就没处挂了。对勃列日涅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他的改革使经济呈下降趋势②他的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③勃列日涅夫沉迷于各种荣誉④他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9、《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的是()A.封建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8\n30、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31、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32、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也认为“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30年代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造成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大革命的兴起B.九一八事变的发生C.抗日战争的爆发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33、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列强!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A.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C.十月革命D.苏联解体3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35、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二、材料题36、棉纺织业是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部门,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对近现代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8\n棉花如果没有取代亚麻、羊毛,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布料来源,很难想象工业革命会取得成功。当初,欧洲人如果不是依赖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棉花,那么它对欧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势必增加,进而很可能使工业革命受挫。棉花没有大规模移植到欧洲。对欧洲而言,这或许是万幸之事。亚洲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棉花是用水量大的作物,产棉区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非常严重。英格兰的新纺织厂机器隆隆作响,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产棉花的人,则在和环境退化、土地与水不足等问题斗争。英国人的目标要锁定印度。殖民当局在印度征服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摘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材料二: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特别沉重,它的萧条达22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洋货(包括棉纱和棉布),便拼命地向中国推销。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和1872年相比,下跌最低的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从1872至1890年,棉纱进口量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棉布进口量指数由100增加到127。洋纱进口增加的数量远远比洋布增加数量多得多……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中国手工纺织业被破坏的过程也基本如此。——于素云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棉花产量直接关系棉纺织业的生产,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中华民国时期到建国以后我国的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如下表:产品名称解放前最高年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年份产量1949年1952年1983年棉花193684.9万吨52.4153.6546.2棉纱193344.5万吨73.5147.4734.8棉布193627.9亿米67.7137.3533.3——依据马宇平等编《中国昨天与今天:1840—1987国情手册》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的工业化与殖民地的关系及其对殖民地的影响。(4分)8\n(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棉纱大量倾销中国的原因。(3分)(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在下列时间段升降的原因。(6分)时间原因30年代—1949年1952年1983年37、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机制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材料一:(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需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材料二: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摘自《列宁全集》第三卷材料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经济的运营”指什么?并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8\n(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该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请用相关史实说明其优越性。(4分)(3)据材料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4分)(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4:20 页数:8
价格:¥3 大小:50.6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