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池高级中学2022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以下中国古代思想最能体现“和”的价值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以法为本、法不阿贵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3.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4.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9-\n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5.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6.“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7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8.  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          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          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9-\n10.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的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的本原1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2.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13.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4.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15.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9-\n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6.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B.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17.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18.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A.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B.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C.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19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20.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A.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B.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C.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蒙昧中D.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21.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9-\nA.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D.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22.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23.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近代科学的兴起C.启蒙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24.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个人意志即主权25.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26.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27.  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中国西方-9-\n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28.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C.《夏小正》              D.《氾胜之书》29.“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A.王羲之《兰亭序》B.柳公权《玄秘塔碑》-9-\nC.怀素《自叙贴》D.颜真卿《祭侄文稿》30.  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31.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32.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赴日本、1930年赴美国、1935年赴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A.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B.梅兰芳是晚清时期最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之一C.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D.艺术交流可以加深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第Ⅱ卷注意事项:第Ⅱ卷共2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地域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本卷共三大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n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从哪些方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黄宗羲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17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儒家伦理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涵的复杂体系。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二者由于异质相互冲突,这在价值观念、精神倾向、理性方式、约束机制上都是如此。另一方面,二者又存在着一些同构契合的因素。儒家的互助交往思想、规范有序意识、自强自律精神、诚信为本原则等,可以通容于市场法则之中,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儒家伦理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市场价值形成一种异质互补关系,如义与利、和与争、群与己、人与物等,这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以至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同样不可忽视。  现代经济建设的基本运行模式是市场经济。儒家伦理在我国传统文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两者的冲突和契合面,以及如何对待他们的关系,寻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最佳结合点,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唐凯麟《冲突、契合、互补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35.   德国是宗教改革的故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9-\n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马丁·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3:09 页数:9
价格:¥3 大小:179.2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