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江海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考前辅导试题2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海中学2022年历史考前辅导(1)一.近五年江苏考情及分析(一)中国史部分1.【中国古代史】(1)政治史部分五年中涉及:郡县制(08年),西汉郡国并行制(10年),唐朝三省六部制(08、09年),元朝:宣政院(10年)。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10年)。科举制(11年),元朝行省制(11),明朝内阁制(12),选官制度(12年大题)※分析: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特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集中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本部分内容特别注重创新性制度的考查,如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重视对地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的考查。难度上因以文言文的材料内容出现,因此给考生在阅读和理解上带来难度。五年中尚未涉及宗法制和分封制、清朝军机处。(2)经济史部分五年中涉及:手工业方面:水排(10年),灌钢法(09年),江南士大夫与资本主义萌芽(09年,大题);商业方面:商帮(08年),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繁荣(10年,大题),古代农业与工业关系(11年),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2年)、宋代的商业(12年)※分析:本部分考查重点集中于手工业和商业。由于涉及大题并创设新情景,注重思维能力考查,因此难度较大,本部分内容关注社会民生,突出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时代感强。尚未涉及的农业和古代经济政策(3)文化史部分五年中涉及:宋明理学(09年,10年),李贽思想主张(10年)。古代书法艺术(08年),唐诗繁荣背景(08年),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08年,大题),顾炎武的思想主张(11年),印刷术(,11年),诗经(12年)※分析:本部分是近三年江苏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以选择题为主,但出现过大题,内容集中于宋明理学,明清思想,结合历史背景考查文化成就,难度上由于涉及古文阅读,哲学思想的抽象性的因素而显示其较大的难度。近年考题尚未涉及先秦和汉代儒家。2.【中国近代史】(1)政治史部分五年中涉及:太平天国运动(09年),甲午中日战争(10年),《辛丑条约》(09年),辛亥革命(10年大题),抗日战争(10年,08年大题)。辛亥革命(11年),抗日战争(11年),辛亥革命(12年),九一八事变(12年),战略反攻(12年)※分析:本部分是高考重点区域,题型二年涉及大题,内容侧重于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战争: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百团大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涉及抗日战争及相关知识如百团大战。尚未涉及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其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等考点。(2)经济史部分三年中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08年),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09年),洋务运动(08年),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10年),生活习俗变革(10年),晚清时期婚俗变化(10年),近代婚俗变化(09年大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影响(11年大题),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工业(12年),西方思想的影响(11年),民国时期社会思想的变迁(12年)。※分析:本部分内容从题型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并重,内容侧重三方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近代社会生活变迁(09年出现大题,10年继续涉及)。本部分命题关注社会生活,突出体现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与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挂钩。(3)文化史部分三年中涉及:近代中西思想的交汇(08年),顽固势力与维新派的论战(10年),维新思想(08年),新文化运动(10年),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09年),新文化运动(11年),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12年)※分析:本部分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较少涉及毛泽东思想,尚未涉及孙中山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53.【中国现代史】(1)政治史部分五年中涉及: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10年),民族区域自治(08年),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08年),中日关系演变(08年大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1年),日内瓦会议(11年),海峡两岸关系(12年),建国初我国外交思想的转变(12年)※分析:内容上重点关注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两大板块。命题思路侧重于制度创新和外交成就。尚未涉及的重点有:“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活动。(2)经济史部分三年中涉及:社会主义改造(2022年),农村生产关系变化(09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08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市场经济(08年大题4分),现代婚姻观念变化(09年大题),农村生产关系变化(11年),※分析:本部分是近三年江苏高考重点和热点,题型上主观题与选择题并重,形式多样。本部分命题覆盖面较广,但重点知识“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尚未涉及。(3)思想史部分:近三年江苏高考是空白区。※分析、展望:本部分虽尚未在高考中涉及,但邓小平理论和现代科技成就仍然是高考重点。把邓小平理论融入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进行理解掌握。把我国现代科技发展成就与古代科技、近代科技相联系,理解制约科技发展的因素。(二)世界史部分1.【世界古代史】本部分近五年涉及:雅典民主政治(09年),罗马法(2022年),《十二铜表法》(08年),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比较(08年),克里斯提尼改革(11年),《十二铜表法》(12年)※分析:本部分教材内容不多,近三年各一题涉及,也算是命题热点与重点了,题型均以选择题为主,因为多为翻译材料,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相对难度较大,注重对民主、法制和思想的内涵与影响的理解。2.【世界近代史】(1)政治史部分近五年涉及:英国《权利法案》(2022年),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09年大题),英德政治制度比较(08年)。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1年),美国三权分立(12年)※分析,本部分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侧重英德两国政治制度的考查,尤其是英国连续三年涉及。而马克思主义尚未涉及。(2)经济史部分近五年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09年),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08年)。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及政治影响(11年),工业革命的时间(12年)※分析:本部分围绕世界市场这一主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中尚未涉及殖民扩张,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方面命题挖掘尚有不到。命题视角多样,突出文明史观、近代史观、全球史观、充分体现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3)文化史部分近三年涉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比较(09年),启蒙运动的原因和思想核心(10年),牛顿经历力学的贡献(08年),英国蒸汽机的推广(10年),卢梭的思想(11年),启蒙运动代表人物(12年),相对论(11年)※分析:本部分是高考考查重点和热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启蒙运动是命题的密集区,理论性较强难度大。3.【世界现代史】(1)政治史部分近五年涉及:二战后期美苏关系的变化(10年),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分裂的原因(08年),赫鲁晓夫时期的对外政策(09年),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08年),二战后期美苏关系的变化(11年),当今世界局势(11年),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2年)※分析:本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集中于两极格局和美国的对外关系。尚未涉及俄国十月革命、不结盟运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2)经济史部分近三年涉及: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工业化(10年大题),对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09年),“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08年),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08年)。罗斯福新政(1015年、09年、08年),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0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09年大题),亚太经合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点(3分),欧洲的经济一体化(09年),全球化的影响(09年),罗斯福的内容(11年),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12年大题),斯大林模式(11年),新经济政策(12年),全球化的影响(1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12年)※分析: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绝对热点重点,题型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内容以苏联社会主义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为重中之重,其次是罗斯福新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本部分命题尚未涉及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本部分内容视角多变,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突出体现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3)文化史方面近三年涉及:20世纪物理学理论突破(10年),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成熟(09年),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08年)※分析:本部分内容每年都有涉及,均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科学、文学、美术,尚未涉及现代信息技术、影视艺术。因知识零散,记忆难度相对较大。本部分内容中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不同文学、艺术流派产生的背景、特征和主要作品。第二,对影视艺术、互联网的产生及影响。第三,主要科技成就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三)选修专题1.【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三年涉及考题:孝文帝改革(08年),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09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0年),日本明治维新(11年),梭伦改革(12年)※分析:这部分在江苏高考中是固定的材料解析题,分值一般在10分,命题集中古代中国的改革(孝文帝和王安石)和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俄国),考查方式上注意新情境、新材料,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适中。古代改革中应重视商鞅变法。近代改革中重视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三年涉及考题:康熙帝(10年),拿破仑与华盛顿(08年),甘地(09年),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11年),孔子、柏拉图(12年)※分析:在部分在江苏高考中是固定的材料解析题,分值在10分,本部分命题集中于中国古代政治家,东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重点关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其思想理论。二.易错易混易忽视知识点再提醒(一).【中国古代史部分】:1.我国古代四种地方制度:分封制(奴隶社会地方制度,西周确立、发展,至春秋时期瓦解),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国并行(西汉前期,引发七国之乱),行省制(元朝开始,为明清的行政区划奠定基础)。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任官原则由宗法血缘向行政任命的变化,标志着我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郡县制向行省制的转变反映行政区划的变化,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反映出地方区划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小,对地方的管理日趋严密。2.区别宣政院和宣慰司:元朝宣政院是管辖西藏的行政机构,宣慰司是管辖民族地区的机构。3.区别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封建制度确立于战国(各国通过一百多年变法确立),结束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则建立于秦朝,发展于西汉至元,明清得到空前强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这一制度最终结束于1912年清宣统皇帝下诏退位。4.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而唐朝的最高行政机构则是尚书省。5.明朝的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制约皇权的作用。英国内阁则是君主立宪制下最高行政机构,它制约王权并对议会负责,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6.有关一些工具:曲辕犁(又称江东犁)——依靠犁评控制犁地深度,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步犁的成熟。翻车——三国曹魏时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水排——东汉杜诗发明的鼓风冶铁的工具。花楼机——明清时期一丝织工具。7.中国古代手工业从春秋战国开始形成了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15官营手工业:从商周时期开始实行“工商食官”即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供皇族官府使用。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在明清以前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开始曲折中艰难发展,民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其主要成就,一是元黄道婆在民间传授和推动棉纺织技术,二是明中叶以后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三是花楼机是专门织造精细丝纺织品工具。四是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村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8.古代商业发展中“市”的变迁:在时间上:唐朝有严格的开市闭市时间规定,宋朝出现早市夜市,打破了时间限制。在管理上:唐朝有市长和市令的严格管理,而宋朝时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在空间上:唐朝坊市严格分开,宋朝“坊巷桥门以及隐辟处,俱是铺席买卖”,在城市中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同时商业活动向城郊发展,出现了“草市”,在一交通方便之地更出现了数十座市镇,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9.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地缓慢发展。旧的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产生,首先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的反封建思想有以下特点:一.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二.反对浮夸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为代表。三.反封建专制一定民主色彩。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主天下之大害。提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四.提倡“工商皆本”思想,黄宗羲为代表。10.唐朝诗歌的繁荣与传奇小说、词、戏曲出现的原因不完全相同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以及科举制发展等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而唐代以后传奇小说、词、戏曲的繁荣除了政治经济条件,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外,更主要的是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唐代诗歌主要是文人文学,不属于通俗文学,故跟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典型例题】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汉赋②唐诗③宋词④元曲⑤明清小说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C(二)【中国近代史部分】:1.近代史上的抵抗派、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派的阶级属性:前面三个派别都是地主阶级中的不同派别,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洋务派是地主阶级当中比较开明的派别,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世致用思想;而顽固派则是地主阶级中的保守派,思想极度僵化。后面三个派别都属于资产阶级。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相同,只是实现主张的道路、方式有分歧。如维新派主张用通过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派主张提倡民主科学,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2.中国近代历史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相同:中国社会阶段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区别:革命领导阶级不同——旧,资产阶级;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15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进化论等;新,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前途不同——旧,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走向社会主义【典型例题】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答案:C3.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具有双重作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向中国销售工业品,同时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外商企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在瓦解中国自然经济的过程中,客观上也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其作用同样是双重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这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拥有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同时又享有不平等条约所授予的侵略特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难以与之竞争,外国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典型例题】《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什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国内市场狭窄B.封建势力阻挠破坏C.技术力量薄弱D.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答案:D4.中国近代企业四种成分或类型近代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其中的三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为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出现最早——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一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人教版教材对此的表述是倾向于官僚资本产生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们压迫、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关于洋务企业,它属于近代企业的范畴,其军事工业产品归军队使用,属于封建企业,民用工业为官商合办,产品面向市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但其在管理等方面带有深厚的封建性,洋务企业基本上属于官办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5.康有为尊孔和新文化运动中批孔的本质目的基本相同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但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本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6.近代中国军队名称变迁: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军名称:国民革命军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15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军队改名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7.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特点。原因:①根本原因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②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导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③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在一些通商口岸的兴起。特点:①经历了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过程。②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③存在着地域和城乡的不平衡性。④变化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文化特色。(三)【中国现代史部分】:1.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发展。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制度的初步建立。1954年随着一届人大的召开,其性质由代行人大,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其职能由代行人大的立法权转化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是随着三改造的即将完成,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也随之变成劳动者的政党,再加上在民主革命时期和三改造时期的长期合作,使长期共存成为可能,这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新阶段。1982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更进一步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2.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关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具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但二者的区别:设立的地区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设立的,而民族区域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是为了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的。【典型例题】(2022广东历史卷,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答案:B3.新中国法制建设方面: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首次规定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1982年修订宪法,此后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4.中美关系发展: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发表公告,震惊世界;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5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大跃进的主要表现是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大炼钢铁,追求发展的高速度,力争赶超英国。农业上,片面追求高产量,出现严重的瞎指挥,浮夸风。大跃进属于发展生产力的范围。人民公社化主要表现为扩大公社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所谓“一大二公”,公社统一结算,统一分配,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大大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6.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文革结束到中共“十二大”前。文革结束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引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转折。(2)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1982年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3)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谈话~中国十四大。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等做了深刻的阐述。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4)发展:1997年十五大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7、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①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②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④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⑤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8.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第一次:土地改革(50至52年)。(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次:农业合作化(53至56完成,58结束)。(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第三次:人民公社化(58至78年)。(1)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8年以来)。(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等。(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159.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1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第三次: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世界古代史部分】: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是由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社会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流执政。2.关于罗马法:一大特点:内容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变化。两个标志:《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三个阶段: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积极影响:(1)稳定了罗马的统治阶级;(2)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号;(3)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大原则: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五)【世界近代史部分】: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基本条件:新航路开辟。两大动力: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贩卖黑奴;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动力和军事实力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大体系即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它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基本确立:从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8世纪美国确立总统共和制,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和深入,英美代议制进一步完善,俄、德、日等国家通过改革、统一等途径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以后形成雏形,两次工业革命最终促成其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发展确立,与世界市场基本同步形成。3.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地位。15(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推崇人性。(3)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其核心价值观是理性。【典型例题】“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多么一件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答案:D4.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都没有否定和放弃基督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态度:二者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压制人性,搜刮人民,教权高于世俗权利等宗教思想,并不是彻底否定基督教。文艺复兴借用宗教题材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揭示人性和肯定人的价值,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只是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并不是从根本上完全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而是要把原来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教会改造为资产阶级的精神工具。【典型例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架答案:C5.量子论与相对论两大科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不一样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许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它的原理既适合微观世界,也适合宏观世界。【典型例题】某物理学理论使人类的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从此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物理学理论是A.经典力学理论B.量子理论的提出C.光电效应理论  D.相对论的提出答案:B6.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不满(1)浪漫主义文学通过塑造理想化的完美人物或情景来反衬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不公、对人的压迫和摧残,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弊端。浪漫主义对生活的表现受主观感情的支配,所以浪漫主义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形象。(2)现实主义文学则是主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批判干预生活,推动社会改造和进步,因此现实主义又往往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3)无论是浪漫主义文学还是现实主义文学,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作了批判,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一时代主题。【典型例题】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A.对现实的不满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B.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的追求C.对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赞扬D.对封建统治阶级黑暗统治的强烈谴责答案:A(六)【世界现代史部分】:151.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根本不同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从领导阶级和革命力量上看是相同的,这两次都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主要参加阶级还有农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革命目标与任务不同,这就决定了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性质的不同。二月革命目标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它推翻了沙皇统治,铲除封建专制的残余,因此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目标是要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次大战,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向社会主义前进,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2.苏联几种经济模式的农业、工业、商业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允许兴办小型私人企业;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形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实行单一公有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商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允许货币流通排斥商品和市场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功能辨析:二者都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能都是提供金融援助,但援助的任务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帮助受援国稳定汇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则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金融支持,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4.注意几个“新”罗斯福新政:“新”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苏联新经济政策:“新”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部分恢复私有制,恢复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美国新经济:是指在新兴科技推动下出现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长达十年的经济持续增长。被称为新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新经济的兴起。5.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关贸总协定是成立于1947年,它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其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国贸易争端的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6.关于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其形成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以冷战为主要形式,以华约的建立为正式形成的标志,以苏联的解体为结束的标志。15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表现为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重新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成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俄罗斯经济的复苏,这些都表明世界多极化在发展,但世界格局尚未定型。三.2022年高考历史命题猜想必考热点一两岸关系必考理由:两岸关系是高考命题中的长效考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岸中华同胞的福祉,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心愿。特别是2022年,两岸签署了包括ECFA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这对于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考查角度1第一次国共合作考查角度2建国后的两岸关系【命题猜想】“文革”时,周恩来批示在人民大会堂建立台湾厅。1972年9月,在中日建交公报签署的当天晚上,送走日本客人后,他特意去看台湾厅。站在台湾厅,周恩来久久不语,最后说:“这个厅太小了,台湾人民回来了怎么坐得下啊!”这表现出A.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打破B.海峡两岸的统一指日可待C.中共制定了和平统一的方针D.两岸关系出现了缓和的契机【解题探究】D该题考查特定情况下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中美、中日关系已经缓和。国际关系的改变和中曰关系的发展促使有利于两岸统一的新契机出现。故选D。考查角度3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命题猜想】下列两幅图片分别涉及我国的两个地区,关于这两个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C.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D.前者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后者有独立的外交权【解题探究】A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是“一国两制”的体现;1997年后的香港不是外国人当家作主;香港并不享有完全的自治权;香港没有独立的外交权考查角度4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命题猜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两岸联系不断紧密的背景下,自2022年起,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纷纷前来拜谒中山陵;2022年和2022年,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连续两次率100人左右的访问团到此拜谒。国民党主席连战拜谒中山陵(1)中山陵在中国的哪座城市?孙中山在这个城市进行了哪些重要的活动?(2)连战、吴伯雄等人为什么拜谒中山陵?这一行为对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何影响?【解题探究】此题以连战等人拜谒中山陵为平台,考查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目前海峡两岸的状况。第(1)问第一小问属于常识类问题,第二小问在确定是南京这座城市之后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对孙中山的评价,可以从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需要结合目前海峡两岸的状况回答。【参考答案】(1)南京。活动: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15(2)原因: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海峡两岸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互相了解,促进海峡两岸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的进程。必考热点二朝鲜半岛与冷战必考理由:2022年底的朝鲜半岛局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首先是朝韩双方在延坪岛地区爆发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局势一度恶化。随后,美、日、韩三国频频在黄海进行军事演习,东北亚的上空布满了战争的阴云,这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发生在60年前的朝鲜战争和上个世纪冷战的回忆。2022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相信关于朝鲜地区的历史基础知识会是2022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命题预测考查角度1抗美援朝战争考查角度2冷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考查角度3韩朝关系【命题猜想】韩国总统李明博2022年1月4日发表新年国政演说,宣布要开启韩国与朝鲜关系的新篇章。他提议,韩朝建立常设对话机构,双方联手挖掘在朝鲜的韩国军人遗骸,努力促成民族和解。他敦促朝鲜早日回归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取得显著进展,以推动韩朝关系进入全面合作轨道。材料信息表明A.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B.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C.韩国实施和平演变政策D.经济一体化化解国家矛盾【解题探究】B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材料内容可排除A项;C、D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必考热点三民生问题必考理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交出“十一五”高分答卷的中国,通胀压力不断凸显,民生难题有待破解,经济转型面临挑战,社会管理呼唤创新。在新老问题交织的背景下,民生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因此2022年高考历史试题必然会涉及民生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主题。考查角度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命题猜想】儒家民本思想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设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上述材料表明儒家思想①重民意②重民生③重教化④重权威⑤重法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④⑤【解题探究】B儒家民本思想表现在政治上是重民意,在经济上是重民生,在思想上是重教化。④⑤都不属于儒学的基本内涵,排除。考查角度2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民本思想考查角度3中外民生措施和政策【命题猜想】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解题探究】A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规定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有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使“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A正确;调整农业结构与出口无关,B错误;复兴工业生产与农民债务无关,C错误;实行社会救济与出口无关,D错误。考查角度4新中国民生问题的实践15【命题猜想】“民工—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这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工作称谓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这一调整的是A.废除人民公社化旧体制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D.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增强企业活力【解题探究】C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A、B、C三项都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对其最有利的是C项,D项与题干无关。故选C项。必考热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必考理由: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世博会的开幕词中说道:“中国举办世界经济博览会,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给世界的一个机会。”这一论断明确表达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处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相连时代。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讲,如何面对全球化的经济浪潮,趋利避害,积极发展本民族经济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因此高考命题从这一实践需要出发,侧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考查角度1新航路的开辟考查角度2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与工业革命结合)考查角度3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命题猜想】2022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八国集团吸收了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12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参加,形成了二十国集团,并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探讨世界经济的出路。在2022年9月的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上,美国的一位高级官员表示,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永久性组织,而八国集团则将退居次要位置。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不包括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新兴市场化国家的长期努力【解题探究】C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新兴市场化国家来说,能通过G20会议取得发言权,这是他们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为改变旧经济秩序迈出的重要一步,但确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故C项符合题意。考查角度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命题猜想】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有学者这样回应:“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这表明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B.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C.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D.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解题探究】BA项不符合全球化的概念,排除;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不均衡,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排除D项,故B项正确。考查角度5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命题猜想】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二战后曾说:“美利坚合众国现在是一个强国,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就是说,有了这样强大的力量,它有权取得全世界组织的领导权。”下列内容不符合其说法的是A.操纵控制联合国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解题探究】D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是20世纪80年代末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自身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15必考热点五、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故在历年高考中一向受到重视。三农问题涉猎学科广泛,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复习时应以历史学科为主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现实问题进行联系。【知识链接】1、中国古代史:农耕技术、水利技术、土地制度等。2、中国近现代史:太平天国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政策的变化(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世界近现代史:苏俄和苏联历史上对农业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有关农业的政策调整4、古今中外改革:战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土地政策热点六:有关历史史观1、唯物史观:(也称革命史观是指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2)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2、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文明史观依据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来构建学科体系,对其把握应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其次,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将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第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还应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简单地说:文明史观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3、全球史观: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儒家思想)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启蒙思想、民主法制等“西学东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后;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后)4、现代化史观(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化等。(简单地说:近代化史观就是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5、社会史观(社会史范式)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社会史观就是“眼光向下的历史”15,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1:36 页数:15
价格:¥3 大小:39.5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