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50分)1.“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清人著的《军机处题名记》),材料说明设置军机房的目的A.为了加强对地方行政管理B.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旨意C.为了加强西北的边防D.加强皇权,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3.“(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君主专制4.2022年4月4日是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回大陆祭祖和扫墓的台湾同胞明显增多,这种祭祖习俗和情结源于古代的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5.《史记》载,“周公反政”时“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会群臣于闳门,训《皇门》:“弗肯用先王之明刑”,将致臣属“非休(注:美)德以应”。这说明周初注重A.重臣扩权震慑君王B.劝诫君主勤政修德C.宗亲定规凝聚族群D.修德重刑推动法治6.有人将秦朝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归结为:“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皇权至高无上B.宰相独揽大权C.秦律严苛细密D.郡县长官世袭7.春秋时期,诸侯国地方制度实行县郡制;到了战国时期,则变成了郡县制。这种变化实质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大转型。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8.某历史老师在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讲解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从中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9.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0.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11.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收精兵B.削实权C.制钱谷D.设内阁12.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13.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上书请求减少内外官棒,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后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14.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元朝中央机构设置为A.只设中书省B.三省六部C.三公九卿D.二府三司15.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16.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8.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削弱贵族势力C.加强专制皇权D.完善中央机构19.《十二铜表法》规定:罗马公民的成年儿子在广场、元老院或军营享有“人”的公权和私权,在家里他仅是“物”,任性的父亲可以将他像牛一样随心所欲转让或毁灭。这说明当时的罗马法:A.法律至上B.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父权至上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希腊半岛的地理特征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所以,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A.农业生产B.奴隶贸易C.海外殖民D.海外贸易2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用命令、用人民当权的陪审法庭来处理任何事情,甚至议事会所审判的案件也落到了人民手里”。这里亚里士多德指出了雅典民主制的A.法律至上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轮番而治原则D.民主集中原则1\n22.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A.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C.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稳定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23.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内阁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亦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配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兼有行政权和立法权B.行政权和立法权通过内阁有效结合C.内阁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D.英国政治权力的基本架构混乱不清24.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所评论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就A.国家结构形式而言B.政权组织形式而言C.国家性质而言D.权力运作模式而言25.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下列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A.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B.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C.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二、材料解析(26题12分;27题20分;28题18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回题。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1)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及其积极影响。(6分)材料二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摘自《历史必修I》大象出版社(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10分)(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60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3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出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迈克尔·H·哈特(美)著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请回答:(1)读材料一,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迈克尔·H·哈特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8分)  (3)你如何看待以上材料所涉及到的两部法律的历史地位(6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1\n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因为“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可见设军机房的目的是加强边防故答案选C。军机处不是地方官制,排除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B【解析】分封制度是西周的不是秦的,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分封制度是西周的不是秦的,然后再利用排除法。3.A【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材料叙述的是周武王分封神农氏后代、姜子牙以及周公旦,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是秦朝才出现;C选项是经济制度不是政治制度;D选项是秦朝建立才确立。4.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祭祖和扫墓是宗法制的影响,B正确。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全面推广的,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到地方做诸侯,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形成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宗法制形成于西周时期,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旨在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渐崩溃,但其影响一直存留至今,如尊宗敬祖、尊老爱幼、家长制、裙带作风、重男轻女等观念。本题学生需掌握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B【解析】由材料“弗肯用先王之明刑”“非休(注:美)德以应”可知,周王的行为会影响到臣属的行为,所以排除A;也由此可知,周初注重劝诫君主勤政修德,所以答案选B;材料与宗亲定规无关,排除C;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修德重刑与法治的关系,排除D。6.A【解析】根据题干所述和所学知识可知,“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A正确。宰相权力位于皇帝之下,B错误。材料分析的是秦朝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与秦律无关,排除C。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并非世袭,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体现,皇权至上是其核心特点,本题即考查皇权至上。学生需抓住题干中的材料主旨,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7.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县郡制和战国时期的郡县制的发展,说明了分封制逐渐崩溃,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发展到郡县制,B正确。材料表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思想、社会制度的变化,排除ACD。点睛:本题考查分封制和郡县制。抓住题目的主旨,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答案。8.B【解析】材料图片显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措施包含皇帝制度、中央管制和地方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故B项正确;A属于分封制特点;C是汉朝地方制度;D宋代制度特点。9.A【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存在着两对矛盾,总的看来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的不断加强;另一个方面,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完善发展,监督检查制度不断完善,对官员的控制也不断的加强,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10.A【解析】敦煌发现汉简属于原始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史记》和《沙洲图经》均使用第二首史料,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证明历史真实性,故A项正确;史料没有高低之分,都要相互印证,故B项错误;东西方都重视考古挖掘,故C错误;《史记》属于史书,是二手史料,也不是历史的权威,故D错误。【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11.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设内阁是明朝的措施,ABC均符合历史事实,故答案选D。12.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政府扩大招生范围,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故B正确。古代皇权至上,不可能向社会基层扩展,故A错误。扩大招生范围与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没有直接联系,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发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热点。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13.B【解析】唐朝中央官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掌管决策、审议、执行的权利。其中门下省掌审议(封驳)的权利,可以驳回尚书省的决策。材料中的崔祐驳回了宰相的建议,属于门下省的权利,B正确,A、C错误。吏部属于六部,是尚书省的下设执行机构之后,掌管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与材料无关,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4.A【解析】联系材料中作者的意图“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可见,他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主张废除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答案选A。B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C是秦朝的中央官制,D是宋代的中央官制,排除。15.C【解析】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科举制的积极意义。16.A【解析】根据所学,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刺史均具有监察职能。①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BCD,选A。17.C【解析】试题分析: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但没有决策权;清朝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综合以上分析,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代军机处的比较18.C【解析】试题分析:明代皇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或作用都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皇权,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故C项符合题意和史实,AD两项与宰相制度是否废除无关,B项表述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19.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罗马公民的成年儿子“在家里他仅是“物”1\n,任性的父亲可以将他像牛一样随心所欲转让或毁灭”,可以得出父权至上,C正确。材料只是引用了《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本题的侧重点不在法律,而在法律的内容,排除A。材料未涉及侵犯私有财产或对私有财产保护,排除B。材料表明父亲和成年儿子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古罗马法。关于古罗马法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会引用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案例来进行设问,学生一定要尊重材料,不能随意选择有关书本知识、但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尊重材料是做选择题的重要依据之一。20.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可知希腊不适合农业生产,A错误。奴隶来源一般是战争、债务、外邦奴隶,但奴隶贸易毕竟有限,不是城邦发展的主要依靠,B错误。海外殖民是希腊人为解决人口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相对较短缺的矛盾而采取的政策,但不是城邦发展的主要依靠,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多良港,利于航海,盛产橄榄、葡萄等产品,粮食作物较少。为维持生计,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这些产品换回粮食,故选D。21.B【解析】从材料中的“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人民主权,B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至上、轮番而治的特点,A、C与题干不符,排除。民主集中制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与雅典民主制度无关,D错误。22.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783年英国国王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材料不是强调解散下院是否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也不是强调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而是强调英国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即二者是可以相互监督制衡,这样确保政局的稳定,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内阁与议会的相互监督制衡2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概况,旨在考查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A项属于对题干信息“内阁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亦属立法机构”的错误解读,排除;内阁是英国的国家行政机关,但是内阁首相又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因此又可以控制立法权,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项“内阁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的说法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排除;D项“混乱不清”的说法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史实,排除。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概况24.A【解析】:材料表明了美国是一个由许多共和国组成的共和国,其实质体现了美国的联邦制,这是从国家结构形式而言的,所以选D项。2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是一个表示解说关系的句群,主旨附着在第一句,联系第二分句,可以简单概括为:自由是通过权力的制衡来实现.故D项符合;材料讲中央权力之间的制衡,而非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制衡,所指不同,故A错误;材料讲相互制衡,而非总统对国会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讲制衡的重要性,B选项讲制衡的弊端,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确立联邦制,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相对保证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制衡;2、共和政体上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有效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保证美国长期的稳定,并对世界民主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6.示例一: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示例二: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腐败。唐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提炼信息的试题,此类试题做题的角度是非常多的,但要做到首先必须写出你的观点,然后选择相关事实来证明你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就类似于写一篇小论文。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制度创新与实践等27.(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影响: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了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积累了经验。(2)标志:英: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1787年宪法的制定;法:1875年宪法的颁布;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3)特征: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解析】此题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源头——雅典的民主政治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代议制的典型国家。题目的设计难度不大,第(3)问需要学生综合考虑英、法、美、德四个国家代议制的特点来把握其共性。28.(1)《十二铜表法》。  (2)因为查士丁尼颁布制定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后世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3)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解析】本题应先从材料一严酷的债务奴役制得出,该文件出自《十二铜表法》,然后,由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联系到课本所讲《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和《查士丁尼法典》,并应理解罗马法即以上各个法律、法规的总称。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9:53 页数:4
价格:¥3 大小:84.6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