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0*2=60分)1.清朝军机处差役称为“苏拉”,照例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担任,故军机处“苏拉”称之为“小幺童”。清中叶以后,“苏拉”有年过六十以上,仍以“小幺童”称之者。材料可以反映出清朝军机处的特点是()A.随意性B.保密性C.高效率D.稳定性2.“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的实行D.内朝制的推行3.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C.杜绝官僚腐败现象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最主要表现是()A.世卿世禄制取代禅让制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并行制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18-\n5.西汉贾谊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汉武帝时期的()A.郡国并行制B.郡县制C.刺史制度D.推恩令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8.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A.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B.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C.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9.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北宋设置()①参知政事;②三司使;③通判;④枢密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11.“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18-\nB.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C.察举制有利有弊,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还起着重要作用D.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12.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西周分封的诸侯、秦朝的郡县行政区B.西汉的郡国行政、元朝的行省行政区C.西汉的郡国行政、秦朝的郡县行政区D.秦朝的郡县行政区、元朝的行省行政区13.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14.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1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16.-18-\n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B.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C.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D.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17.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B.割占宝岛台湾C.签定《辛丑条约》D.提出“二十一条”18.《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段。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B.维新变法运动、《钦定宪法大纲》C.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宪法》D.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0.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C.内外时局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21.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18-\n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2.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4.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25.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2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下列不平等条约,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北京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④《马关条约》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27.-18-\n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2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D.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29.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推动”主要体现在()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的思想传播③显示了新的阶级力量的作用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③④30.著名历史学家秦晖著文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A.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目标B.着重培养国民意识C.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发展D.将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n材料一:县出于春秋初期,原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它和国君分赏给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大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边地的防守力量,往往把新兼并得来的小国改建为县,不用作为卿大夫的封邑。县所不同于卿大夫的封邑的,就是县内有一套集中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特别是有征赋的制度。——杨宽《战国史》材料二:到春秋末年,晋国又出现了郡的组织。郡本来设在新得到的边地,因为边地荒僻,地广人稀,虽面积远较县为大,但是地位要比县低。等到战国时代,边地逐渐繁荣,也就在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组织。战国时代的郡都设在边地,主要是为了巩固边防。例如魏国在魏文侯时设西河上郡是防秦的。——杨宽《战国史》材料三:秦始皇支持李斯,结果是把全国分为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详的县,每个郡的行政由守(文官)、尉(武将)和监御史(他显然直接充当皇帝在郡一级的代表)三人共同负责。县由地方官员治理……所有这些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剑桥中国史﹒秦汉卷》(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关于县与郡的信息。(6分)(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朝时期的郡县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的发展。(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18-\n——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四: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4分)(3)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4分)(4)据材料概括科举制的作用。(4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拓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材料二无论什么时候关于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国的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市;二、争取长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完成:-18-\n(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所列的内容,英法两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吗?(2分)简述理由。(4分)(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的关系。(2分)-18-\n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军机处大臣一般以皇帝身边亲信和下等官职人担任,主要是从保密性出发,故B项正确。随意性不符合军机处特点,A错误。高效率和稳定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和D项错误。【点睛】军机处的特点:简、勤、密、速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2.B【解析】材料中的“祭祖”等是受宗法制度的影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而非分封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宰相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内朝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祭祖”,这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影响力。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可以看出监察和谏议制度可以平衡王朝权力,故本题答案选A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18-\n,因此本质上它是专制主义的工具,不可能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所以B错误。C项中“杜绝”一词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题干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从秦国开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可知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确立推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而巩固郡县制。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奴隶社会初创时期;B项发生在明朝;C项发生在元朝,都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关于郡县制几种错误认识的纠正:①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②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③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④郡县制就是适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5.D【解析】“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的是多封诸侯而削弱其实力,即后来的推恩令,故D项正确;汉武帝时解决了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故A项错误;郡县制秦朝时得到推广,故B项错误;刺史制度是监察地方的制度,故C项错误。6.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7.A-18-\n【解析】【详解】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关,故A项正确;隋朝时期,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故B项错误。C指的是宗法制;D与汉代的察举制有关。【点睛】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8.D【解析】根据题干“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具有立法意义,具有法的效力,实质上反映了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题干强调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具有法的效力,与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无关,排除A。题干强调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具有法的效力,没有涉及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排除B。题干反映国家立法向私人转变,而不是走向制度化,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可知是中央的宰相权力的分散,所以通判排除,因为它是地方上管监察的官,监督知州的;所以B正确。①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行政权;②三司使分割财权;④枢密使分割军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二府三司10.B【解析】材料“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反映了分封制下士、庶民重家而轻国,这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B正确;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该具体分析,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故C-18-\n错误;材料未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的消极作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A【解析】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科举制的影响,选项中只有A项是对两个反面的完整表述。12.B【解析】【详解】根据图1中“平原郡”“胶东国”等信息可知,图1反映的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根据图2中“辽阳行省”可知,图2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故B正确;秦朝没有实行行省制,排除AC;秦朝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没有诸侯国,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平原郡”“胶东国”“辽阳行省”,联系所学我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史实分析解答。13.D【解析】试题分析:元代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是为了便于朝廷的控制,与地方势力强大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是加强皇权,与行政区划无关,故C项错误;元代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限制,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政治制度的变化【名师点睛】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18-\n14.A【解析】材料中封建社会的中国“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即生活场所与办公场所的分离,这一现象体现了官僚制度日渐完善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不同时期特权观念、君主专制和城市功能的比较,故无法得出BCD三项的结论,排除。15.B【解析】根据材料“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体现清政府主权意识淡薄,排除A。根据材料“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体现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统治集团深受天朝上国思想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清政府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的相关信息,排除C。总理衙门是近代建立外交体制的表现,排除D。所以选B16.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意在保证战争的经济来源,这说明了太平天国加强了对经济的领导权,而不是削弱,故可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是为了满足农民对得到土地的愿望,而不为了消灭地主阶级,故可排除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涉及到宗教革命,故可排除C;《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所以这一政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故本题选D。17.C【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的限制“进入20世纪”,A项是1860年即19世纪60年代,B项是1895年;C项是1901年即刚刚进入20世纪,符合题干要求,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D项是1915年。18.D【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指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而非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均非革命活动。19.A【解析】【详解】题目中的“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判断是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从1894-18-\n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开始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此一生致力于民族革命,对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民主革命的先驱,后来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①③正确,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②④错误,本题选A。【点睛】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因为共和“徒有虚名”,其实际的意义在于思想启蒙,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潮流。20.C【解析】1906年还处于清政府统治之下,教科书对于试图推翻清王朝的太平天国运动当然认为是“倡乱”;而1933年是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且面对日本的侵略,需要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能给予正面评价,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史料选取和史观运用方面的不同,排除A、B项;1906年和1933年中国均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D项。2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点,旨在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目信息“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年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国民党右派叛变后,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B;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排除C;国民革命开展进程中,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D项错误。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相关状况【名师点睛】关于国共两次合作的不同点。主要把握到以下方面: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2.合作对象不同: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3.斗争对象不同:前者是北洋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4.作用和结果不同: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18-\n22.D【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A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名师点睛: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赶走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另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23.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却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信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由此定位甲午战争。24.B【解析】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呈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观念不断形成,B正确;题干突出的是反侵略,没有涉及反封建,故A错误;选项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也看不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项错误。25.C【解析】-18-\n明朝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最高中央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根据材料中的“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可知明朝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明朝皇帝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大权旁落,有时给予内阁很大的权力。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26.C【解析】【详解】①签订于1860年,②签订于1842年;③签订于1901年;④签订于1895年,依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28.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反西化”和“现代化”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排斥一切外国事物,符合反西化特点,辛亥革命是政治现代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促进现代化,故A项排除。辛亥革命不反西化,而是向西方学习,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也不属于中国反西化的表现,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特点29.A【解析】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新思想的传播,也显示了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巨大的阶级力量,故A符合题意;①错在了“明确”,中共二大才开始明确我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故排除;④错在了“国民党”,因为当时的反动势力是北洋军阀反动政府,所以排除④。-18-\n30.D【解析】根据题干中“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可以看出,历史学家秦晖认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指的是对于个人权力和整个国家权力的追求,即同时追求个人人权和国家主权,故本题选择D选项。A、B选项只体现国家意志;C选项与此无关。31.(1)郡县在秦统一之前就已经出现;县的出现早于郡;郡最早出现于边地;郡县开始时是不相统属的行政组织;战国时期郡与县出现统属关系;郡早期出现时军事防御功能明显(6分)(2)郡县制成为基本地方行政制度,并推广全国;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调动,不得世袭;郡下辖县成为定制。(6分)32.(1)依据:分封制——出身、血缘宗族;郡县制——军功、选贤任能。方式:分封制——世袭;郡县制——君主任命。(4分)(2)权限: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2分)影响: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便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2分)(3)性质: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性质的机构)。(2分)作用:提高了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2分)(4)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流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4分)33.(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2分)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2分)(2)得到了。(2分)因为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了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4分)(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分)-18-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高安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上饶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8:34
页数:18
价格:¥3
大小:108.5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