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述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上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I、“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晋B、齐C、宋D、燕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3、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4、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A、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5、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16-\nA、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C、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撼。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A、性格怯懦B、清朝祖制C、君主制度D、宗法制度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利机构出现8、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以及兴起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D、东西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变化-16-\n9、右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1、“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海师,何以旅展?”这是张之洞对某次战争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批判。该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C、为国人思考制度变革提供历史契机D、使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2、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历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16-\n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13、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1912年3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A.民国时期人们服饰观念开放B.民国时期告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14、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的因素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15、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脂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着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应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16、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C、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17、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材料结论A-16-\n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B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C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光荣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D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下院)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共和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18、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之间的斗争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19、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B、美国政府由选举产生对国会负责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D、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20、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16-\n21、如右图漫画《丢弃领航员》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B、威廉二世的决定符合帝国宪法精神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依然浓厚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22、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23、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24、2022年底,台湾军方推出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此前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16-\n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这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B.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D.“一国两制”政策得到切实执行25、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26、二战后,丘吉尔在中立国瑞士发表了一篇演讲《欧洲的悲剧》。文中,丘吉尔极力呼吁欧洲各国捐弃前嫌,携手共渡难关。丘吉尔认为,欧洲要想从势如累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建一个欧洲大家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丘吉尔极力推动欧共体的成立B.丘吉尔主张和苏联一道建设欧洲大家庭C.这一反思和欧洲整体实力的下降密切相关D.表明丘吉尔反对冷战,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27、观察以下四幅图片,下列对这四幅图例的说明不正确的是()-16-\nA.图1反映的现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B.图2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C.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大大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D.从图1到图4反映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曲折性28、为下图设置一个最恰当的标题是()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29、“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30、《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人定胜天”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广种薄收”的弊端D.“地无遗利”的思想31、《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16-\n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32、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33、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34、宋代周行己说:“物出于民,钱出于官。天下租税,常十之四,而籴常十之六。与夫供奉之物,器用之具,凡所欲得者,必以钱贸易而后可。”这表明宋代()A.官府垄断纸币的发行B.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C.租税主要用来平粜物价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35、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这表明当时()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B.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36、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16-\n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37、“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38、余英时认为,中国“16世纪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但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改变的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会与文化”。在此,他认为明清时期()A.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B.商品经济开始冲击专制统治C.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转型前兆D.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39、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40、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16-\nC.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第41题23分,第42题17分,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一选官制度?(2分)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2分)材料二:“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在制度构建上,“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监察官每年都要检查一个共和国当时实际情况,这样就把人民分配到不同的特里布(部落,古罗马的行政单位)里面去,以便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2分)由此推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衰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简述其思想在18世纪的实践情况。(2分)-16-\n材料三1832—1884年英国历次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变化表()1832年前   1832年后    1867年前  1867年后  1884年前   1884年后——(据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870年修正案)(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美两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原因。(7分)材料四: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的内容。(4-16-\n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2分)42、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国际贸易有助于经济联系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16-\n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l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3分)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2分)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6-\n(3)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16-\n高三历史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0CBBADCDCBD11--20CCDCACCDDA21—30BBBCACAAAD31—40DDBDBBCDBD二、材料题(41题23分,42题17分,共40分)41、(1)察举制。(2分)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读书人入什取代了贵族世袋为官。(2分)(2)兴盛原因:罗马共和国各个机构的权力可以相互制约,防止滥用权力。(2分)衰败原因:罗马帝国建立,专制独裁形成。(2分)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分权制衡体制。(2分)(3)变化:选民人数不断扩大,身份限制逐步放宽。(4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府改革;人民群众斗争;自由平等观念进一步传播。(任意两点得3分)(4)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4分)认识: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政治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2分)42、(1)特点:中国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西方对外输出商品的殖民贸易。(2分)影响:中国: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2分)西方: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2分)(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3分)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分)(3)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2分)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3分)-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4:06 页数:16
价格:¥3 大小:646.5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