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 考前冲刺训练(5)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考前冲刺训练(5)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注: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国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这说明西周初年(  )A.分封邦国众多                     B.天子与封臣关系平等C.靠盟约维系宗法关系               D.尚未形成高度集权25.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26.日野开兰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27.“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28.颜回认为“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就是幸福;土改后,中国人认为幸福就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当今西方“帮助他人,实现个人价值”被很多人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对古今中外幸福观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从重精神逐渐到重物质 ②西方人的幸福观贯穿着人文精神 ③现代化的发展是推动人们追求物质的重要因素 ④中国人追求的是真正的幸福而西方人追求的是虚无的幸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9.民国十六年四月,甘肃宁县青年社创办了《妇女之声》等刊物。在该刊物创刊号上,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A.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         B.发表檄文声讨汪精卫叛变C.声援五四运动反帝爱国斗争         D.发布南昌起义成功的消息-6-30.“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有所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31.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32.法国人托克维尔1830年到美国去,回国撰写了《在美国的民主》一书,说美国人最早实现了欧洲人的理想,就是民主政治。你有可能从该书中看到的民主细节是(  )A.国会通过的法案被总统一次性否决  B.最高法院宣布国会通过的法案违宪  C.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多次解散众议院  D.总统一经众议院同意最终解散内阁33.“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中不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人间喜剧》                        B.《西风颂》     C.《大卫·科波菲尔》                  D.《战争与和平》34.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戴高乐总统谈话所要表达主要思想是(  )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B.希望欧洲联合,以摆脱战后的美国控制C.欧洲的现状对美国有利                D.欧洲要脱离北大西洋组织,建立自己的防务35.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以指令性计划取代市场调节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改善民生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共37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6-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汤因比写道:“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英国工业化时期,具有巨大经济特质的土地是一个家族在政治上成功与爹的物质基础。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头衔和以地产为表现形式的财富具有共生关系。在地方社会,乡绅把持着官员的位置,作为当地领袖的地位无可挑战。土地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不仅仅包 含农业经济价值,而且还涵盖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家族大规模地购买地产并以之为介质控制选区的选票,最终达到操纵政治的目的。内战结束后,土地贵族和乡绅居于社会中上层,完全垄断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具有强大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土地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商人用财富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工商业界,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比原来加快了;工业家也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进入土地阶级。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圈地费用。小土地所有者也是土地的主要供应者。在建立大地产的过程中,地主们常常卖掉零散的外围地产,集中、强化主体地产,这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业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权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土地,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   ——一摘编自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和《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8分)并简要分析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在哪些方面对英国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6分)40.【答案】(25分)(1)以土地为物质媒介获得贵族和乡坤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声誉进而掌握政权,成为当时一种社会心态。(5分)(2)来源:因筹措圈地资金而需要出卖的土地;圈地后自耕农出售的土地;旧地主因为欠债而抛售的土地;土地家族为强化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土地不断涌向市场。(8分)力量:以地产为工具加盟土地阶级、进而掌控政权的社会心态,促使土地家族、政府官员等职业群体、工商界人士等社会群体参与土地的购置,成为工业化时期英国土地流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圈地运动(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也是推动力量。(6分)(3)①以贵族、乡坤等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土地、进而掌控政权,使土地获得了超经济价值的社会属性,成为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基础。(2分)②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2分)③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2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41.(12分)赞成:梁启超认为甲战胜负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①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②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③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④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⑤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反对:认为甲战胜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双方实力对比:甲战前中日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强国是中国;战略战术:战前:甲战中方失败主要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中方仓促应战,战前清政府战和不定,避战自保,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战争期间:李鸿章战略战术失误,指挥不当,主动放弃制海权,避战保船。部分将领贪生怕死。 三、选考题:每小题15分。只能选择做其中的一道题。 45.(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殴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能侵贫,疆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                               ——《续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   材料二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恤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                                   ——《王安石文集》卷四九(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8分)(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7分)-6-45.(15分)【解析】第一问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社会危机和形成的原因:危机表现在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过大;大地主、大商人势力过大。其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政府政策:不抑兼并;官府、地主、商人的压榨;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第二问核心问题是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具体做法结合王安石经济改革措施: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易法和均输法。作用是打击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增加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增加了财政收入。【答案】(1)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大地主、大商人势力过大。(4分,答其中两点即可)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政府不抑兼并;官僚、地主、商人的压榨;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答其中两点即可)(2)问题:政府的财政危机。(2分)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2分)打击了富商对物资和物价的操纵垄断,大大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掌控。(3分) 46.(15分)【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洛克说,在一切组织得良好的政府中,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是分离的。于是就发生这个问题:在它们起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据他说,行政部门如果不按适当时间召集立法官员,它就是与人民开战,可以通过暴力把它撤除。这显然是在查理一世治下发生的事情让人联想起的一种意见。——摘自高玉勇《洛克的政治哲学》材料二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前一样自由。——摘自卢梭《社会契约论》(1)材料一中洛克所说“查理一世治下发生的事情”是指什么?为此,洛克持什么态度?(5分)(2)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差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与卢梭主张的相同点。(10分)46.(15分)【答案】(1)查理一世实行专制统治。(2分,答“实行无议会统治”也可)态度:必须制止,甚至使用暴力推翻政府。(3分)(2)差异:材料一侧重于公共权的分配与监督权;(3分)材料二侧重于保护个人财富与自由。(3分)相同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7.(15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摘自《北大西洋公约》-6-材料二 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5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0分)47.【答案】(15分)(1)《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5分)(2)不同点:北约由“集体防御”组织变为“进攻型”组织,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危机干预”组织;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4分)影响:北约走向全球化,为北约干涉、插手世界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6分) 48.(15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范文澜对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曾做过精辟论述:“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裔指夏以外的地,夷指华以外的人,区分很明显,中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被称为蛮、夷、戎、狄。”——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加之最高统治者为满人……雍正帝有言:“夫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生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而中外臣民既贡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万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东华录》雍正七年九月癸未上谕)“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大义觉迷录》卷一)(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民族关系思想?(3分)他的这种民族关系思想以什么为依据?(3分)(2)材料二反映了雍正帝怎样的民族关系思想?(3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48.(15分)【答案】(1)民族关系思想:华夷有别;尊华贬夷(3分)依据:对华夏文化高度发达的优越感和对本民族地区文化的高度认同感。(3分)(2)民族关系思想:华夷一体;(3分)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统治者为满人,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希望缓和满汉民族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需要。(6分,任选三点即可得满分)-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1:58 页数:6
价格:¥3 大小:55.3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