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仙游金石中学2022--2022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年历史科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一些诸侯对少数民族的用兵和兼并,也渗透了文化,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C正确;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未能体现,故排除D。2.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此制度A.标志着行政体系的成熟B.增强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D.降低了监察部门行政效率【答案】B-15-\n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三司会审制能够减少失误增强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3.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B.奴隶的地位有所改善C.这一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实质D.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答案】D【解析】据材料“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愤怒的群众不是奴隶,是公民,故A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也不等于奴隶的地位有所改善,故B项错误;公民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罗马废除债务奴隶,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故选D。4.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总督巡抚汉员旗员合计汉员旗员合计1837年3710128201864年731019019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C.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D.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答案】B-15-\n【解析】从表中可知,汉族官员增多,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启用了一大批汉族官员来镇压叛乱,即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故B正确;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殖民地涉及主权被破坏,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无法体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排除D。5.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这些做法A.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B.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C.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D.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答案】C【解析】“自由进行,不受威吓”“两名市民”说明英国选举制度的民主性较强,故C项正确;材料明显是平民政治体现,故A错误;资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之后出现,故B错误;限制王权是光荣革命之后,故D错误。6.1894年6月18日,美国驻朝公使西尔向国务院报告,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表示“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错误很显然都是由于中国人的行动,他们将军队派到朝鲜”。西尔的报告A.识破了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B.力图维持东亚地区的固有均势C.体现了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D.建议美国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中“进驻汉城”“由于中国人的行动”“将军队派到朝鲜”的信息说明美国对于朝鲜半岛局势非常关注,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直接点出日本侵略朝鲜,故A错误;美国只是关注,并不是想维持现有局势,故错误;材料中没有美国对于日本支持的信息,故D错误。7.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材料描述的广州处于A.辛亥革命时期-15-\n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国民革命是人民广泛参与的人民大革命,由广州北上。材料中描述的正是,故选C;五四运动主要限于北京和上海,排除B;A主要是武汉,排除A;D不属于革命运动,排除。8.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A.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D.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据材料“1917年……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A选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七月流血也属于十月革命的背景,故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故D选项错误。故选A。9.下图是某同学收集到的一枚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的5分邮票。作为史料,此邮票可用于研究A.中国式革命新道路的形成B.中共追求民族解放的努力-15-\nC.国共和平建国协定的达成D.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答案】B【解析】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从图片国民党的旗帜图标看出,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出中共追求民族解放的努力,故B正确;1927年中共探索出中国式革命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A;抗战结束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国共达成和平建国协定,排除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D。10.在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6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邓颖超说:“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榜样,在认清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后,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排除一切干扰,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其谈话意在说明A.重温国共合作具有现实意义B.国共合作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港澳成功回归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答案】A【解析】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出台,这一思想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中内涵说明对于此次合作意义的赞赏,是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借鉴意义,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国民革命的意义,故A错误;B是1992年“九二共识”;港澳成功回归是1999年,材料是1984年,故D错误。11.道光时人李彦章曾说道:“以余所知,浙东、闽南、广东、广西、江西及安徽,岁种再熟田居其大半,近闻两湖、四川在亦渐艺此。”这一现象A.说明复种耕作模式已在全国推广B.反映了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C.体现了政府重农政策效果明显D.有利于缓和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的是双季稻已发展到长江流域各省,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缓减人口增多导致土地问题矛盾,故D项正确;材料中是农作物种植信息,不是耕作模式变化,故A错误;B中稳定增长不符合史实;C中政府经济政策不是材料中现象的原因。-15-\n12.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B.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答案】D【解析】国王对于海外探险者提供一定的分成,不仅有利于海外探险者探险,主要是因为西班牙国王对于海外扩张的迷恋,故D正确;新航路探索的先锋是葡萄牙人,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西班牙探险的效果,故B错误;西班牙的海外资本是通过殖民掠夺获取,故C错误。【点睛】“表明、反映”类题目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要依据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深层次挖掘。本题中“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说明国王支持航海家的探险活动,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13.二十世纪初,很多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时代背景是A.民族企业发展迅速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答案】D【解析】随着列强经济侵略加深才出现了爱用国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即这种现象增多的时代背景是列强经济侵略加深,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族企业发展迅速是这种现象增多的意义而非背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和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很多民族企业提倡消费国货而非政府提倡消费国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4.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合计占农村总户数/%3.56.419.670.5100-15-\n占农村总土地/%45.818.517.318.4100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B.“民生主义”目标己经实现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迫在眉睫【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主户数少而占的土地多,贫雇农户数多但占的土地少,即实行土地革命政策是必要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地主户数少而占的土地仍然多等现象说明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并未剧烈变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很多户仍然没土地说明“民生主义”目标还尚未实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无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5.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这一做法A.导致了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B.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不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利用工业与农业价格差来服务于工业化建设,实际上是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该政策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该政策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分析理解,结合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影响解答即可。-15-\n16.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世界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题干所指金融、工业、贸易的领导地位在杜鲁门时期得以实现。1944年,西方国家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基础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形成;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此时杜鲁门在任,他于1945年就任美国第33任总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名师点睛】本题可以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为达成世界霸主目的,在政治上实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7.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启用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也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A.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B.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休戚相关C.经济全球化激化了国际矛盾D.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德国启用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暴动”“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等信息可知经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给世界各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D-15-\n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世界经济结构,排除A。题干强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不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休戚相关的关系,排除B。题干信息强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不是激化了国际矛盾,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8.对于父子关系,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认为父慈子孝是一种道德;董仲舒则主张“父为阳,子为阴”,认为儿子绝对服从父亲是一种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故B错误;“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题意相反,故C错误;“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的表述错误,道德观念为政治服务,排除D。19.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答案】B【解析】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的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正确;A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故排除;C是柏拉图的主张,故排除;亚里斯多德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故排除D。20.卢梭说:“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可见,卢梭主张A.天赋人权-15-\nB.主权在民C.人非工具D.社会契约【答案】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卢梭的思想21.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民国三年,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十二月,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这说明梁启超A.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B.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C.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D.政治立场摇摆不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等信息可知梁启超不赞同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体现梁启超对民主宪政的追求,B错误,C正确;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自始至终没有主张过民主共和,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梁启超政治立场摇摆不定,排除D。所以选C22.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答案】C-15-\n【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主要是指牛顿力学体系内容中确立的理性思维模式对欧洲的影响,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是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不是单指对法国影响,排除A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时间和牛顿力学体系形成时间不符合,排除BD项。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影响23.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向日葵》D.《格尔尼卡》【答案】D【解析】根据“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孩子式的病态”等信息可以看出应该是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印象派,D是现代主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现代主义画派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孩子式的病态”。24.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15-\n【解析】‘破’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立’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毛泽东时代斯大林模式束缚就已经破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并不破除公有制束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属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第II卷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5分;26题12分;27题2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材料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答案】(1)背景: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美苏争霸对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威胁;亚非国家保持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需要。(2)变化:由以政治领域为主的多边外交转变到全方位的多边外交。相同点:都体现了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独立自主性;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独立、发展经济为目标;都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一中“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并结合亚非拉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15-\n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发展经济”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重大历史事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际角度分析。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要求:观点明确,对该简图表述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近代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变革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评析:①19世纪60年代,中国洋务派把林、魏“师夷”的思想加以发展和实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为康梁维新思想,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了辛亥革命。革命后的政令和思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④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南京国民政府收同关税主权,整顿经济秩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5-\n观点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推动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评析:①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②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结果失败。③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到中国,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④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解析】根据所给信息,本题实际上是考查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观点的提取可以围绕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关系来提取,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推动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或者近代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变革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然后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如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等对观点进行论证即可.论证部分一定要严格按照观点来论证,不要观点与论据脱节。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于是,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经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材料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禁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祖继续“海禁”政策。永乐年间,为实施“礼治”外交,郑和七下西洋,此时,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尚未解除“私通蕃国”的禁令。海禁使得走私贸易兴盛。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取消海禁。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15-\n(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相比,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较为主动: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外商来华贸易;政策开明:允许外商居住且通婚;严格控制:设置专门机构,且对貿易双方严格限制。原因:西北陆上丝綢之路的阻断;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2)特点:以“海禁”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对海外贸易管控比宋代更为严格;影响: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是较为主动的,再例如,允许外商居住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则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是开明的。其形成原因要多方面分析,例如,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是经济原因,西北陆上丝綢之路因为连年战乱的阻断则是客观原因。(2)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主要突出海禁、闭关锁国之类的答案即可。在简析其影响时主要从导致中国的闭关落后、导致中国的落后于世界、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之类的答案均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答案”的能力。-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7:38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54.6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